-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托盘。
2:气球一个、火山模型、红色色粉、苏打粉、白醋、汤匙两个、吸管 一个。
3:教学课件、电脑、投影仪、音响。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在大山的家族里,有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家伙名叫火山,你们看,他又发脾气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
2:提问:小朋友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
3:提问: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
幼儿自由发言
总结:地壳下的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当遇到地壳比较薄的地 方就冲破地壳喷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喷发。(一边讲解一边用气球演示原理)
4:火山喷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课件)
请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小结:火山喷发时,首先喷发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气体,然后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出示四幅图片)
5:请小朋友将四幅图片按照火山喷发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6:提问:火山喷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并举手回答。
7:小结:火山活动对人类有不好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 。火山活动喷出的有毒气体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火山灰会覆盖大片的房屋庄稼,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炽热的熔岩会引发大火,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火山活动会形成新的陆地;火山活动会促成钻石等稀有矿产的形成。(边出示图片边小结)
三:结束部分
请一位幼儿和老师一起演示火山喷发的实验。
四: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时,幼儿亲自体验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对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导致后边的幼儿看不清楚,还需改进,在语言引导的科学性上还要多加学习。
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通过电视了解到近期冰岛火山喷发,相互之间谈论的兴趣很高,再结合本学期我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节课,通过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杂的问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学习了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
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
2、让幼儿知道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乱扔塑料袋。
3、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
活动准备:
塑料袋人手一个。两盆花:在其中一盆花的泥底下有塑料袋,让幼儿观察。洗衣机一台。录象片:有关塑料袋造成的污染情况。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盆花比较,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
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教师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讨论。
: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
二、幼儿观看录像,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引导幼儿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
: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
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洗衣机的水里转,会怎样呢?
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
3、幼儿观察实验,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
四、师生共同,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或纸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样放到垃圾箱中。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防止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幼儿自己操作。
让幼儿把防止塑料袋污染,保护环境的图片找出来,并放到认知区域中。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
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
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
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 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7、了解磁铁的作用
1、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2、)动脑筋、想办法。
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热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平时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特性和习惯,对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通过“动物的通讯”这节科学活动课,不但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还能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能促进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不同方式,满足孩子探索小动物的欲望。本次活动运用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等克服教师说教传统形式,让孩子们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三种方式(色彩、气味和动作)。
2、能按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
3、乐意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请幼儿搜集有关动物间联络方式的知识。
物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若干,《动物的通讯》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师幼相互介绍,打招呼。
师:我是谁?
幼:金老师。
师:想跟我做好朋友吗?谁来跟我握握手?谁来跟我拥抱下?(……)刚刚呀,我们通过握手,拥抱的方式来交到了好朋友,这些啊都是人类的联络方式。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联络方式有哪些吗?比如说当小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是怎么联络同伴的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二)观看三种动物的联络方式,了解动物的三种联络方式。
(1)【出示小鸟课件】了解小鸟的.联络方式是声音。
师:小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可以用声音来联络同伴,那你们想知道其它动物是怎么联络同伴的吗?
(2)【出示蚂蚁课件】了解蚂蚁的联络方式是触角、气味。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蚂蚁是怎么样联络同伴的吗?你可以跟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商量下。
那你们到底想不想蚂蚁的联络方式是什么?那就来看看吧!
原来啊,小蚂蚁的联络方式有两种呢,是触角和气味呀!
(3)【出示蜜蜂课件】了解蜜蜂的联络方式是动作。
师:你们真厉害呀,那么快就掌握了小鸟和蚂蚁的联络方式,不行,我要考考你们,听好了啊!“团结劳动是能手,家家住在小门楼,个个开着糖坊铺,日日夜夜忙不休”。它是谁呀?(蜜蜂)对啦,是小蜜蜂!那么蜜蜂们的联络方式又是什么呢?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再来告诉我。(回答……)
小蜜蜂的联络方式是动作!
师小结:现在啊,大家知道了小鸟,蚂蚁,蜜蜂的联络方式,这三种联络方式分别是声音,气味,还有动作。
其实啊,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各自的联络方式,下面啊就请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们边看大图片边交流讨论,看看这些小动物的联络方式是什么呢?赶快上来吧!
(商量,讨论……)
(三)幼儿操作图片,练习巩固。
(1)幼儿每人自由选择一张动物图片,与同伴相互交流联络方式。
师:下面呢,请小朋友们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轻轻地回到座位,跟身边的伙伴讲一讲。(……)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海豚的联络方式是声音和动作,小狗的联络方式气味和声音,小猫的联络方式动作和声音。)
(2)幼儿自己判断再将手中的图片放入相应的联络方式的“家”
师:你们真棒呀!一下子就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联络方式。那么,还有什么动物的联络方式也是声音,动作,或者气味呢?下面我要来大家做一个小游戏了,把卡片送回它们各自的家,这里啊有三个家,
这个是声音联络方式的家,这个是气味联络方式的家,这个就是动作联络方式的家,你们一定要把动物送回正确的联络方式的家中哦!赶快行动吧!(检查)
(四)开阔视野,粗浅懂得动物与人们的关系。
师:今天啊,我们了解动物们的三种主要的联络方式,你们还知道动物们的其他联络方式吗?
我这里就有一个小动物呀,它的联络方式是色彩。你们瞧!
在公园来,当人们对孔雀赞美,拍手的时候,孔雀就会开屏,把它们尾巴漂亮的颜色展示给人们看。
动物们的联络方式真是多呀!这些联络方式还帮助人类做了很多事情呢,你们看……
(五)揭示主题,理解通讯的意义
师:动物们这些联络方式我们把它们成为动物的通讯,相信啊动物们的通讯还有许许多多呢,都等着我们去继续探索,学习呢?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可要仔细观察啊,把发现的信息跟好朋友,老师一起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影子的有关知识。
2、在探索、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盛有水的脸盆若干,镜子、手电筒、木块、书、薯片罐、玻璃各若干。
2、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蜡笔。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在水盆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
幼儿在水盆中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见的是物体的影子。
二、提供各种实物,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哪些物体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
1、猜一猜:这些物体中,谁能帮助我们找到影子?
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测在记录卡上记下来。
提供的实物有:镜子、手电筒、木块、玻璃、书、薯片罐。
幼儿记录好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猜测,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较一下,和别人的猜想是否一样?
2、试一试:到底谁猜得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操作、记录。
请幼儿一边探索,一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对照一下,是否一样?
3、 讲述操作结果和过程。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吗?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幼儿的发现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记录的是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有的却不能。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探索:这是为什么?
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三、游戏:踩影子。
影子看得见,但是抓得住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戏,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
四、拓展新的经验
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处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人们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发明了照相机,电视机,录象机里放出来的也是影子,皮影戏、手影游戏………
活动延伸:
影子中还有许多的小秘密,我们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来寻找,然后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起来。
2、通过实践,了解纸的'承载力。
活动准备:
操作卡若干、小筐、卡纸、记号笔、若干本同样的书、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几位纸家族成员要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想考考小朋友们,怎么样让它们站起来。
二、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想各种办法让纸站起来。
1、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2、幼儿自由操作。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幼儿猜测,实验站起来的纸能否承载书本。
1、教师出示记录纸。
2、猜一猜哪种折法放的书最多。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
四、集体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
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
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
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
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
: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这是水的一个本领。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让水在它身体里跑,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探索: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发现水的张力现象。
①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杯子里加满水。
②、老师也给自己杯子加满水,回形针好朋友也要来和我们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放进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从杯子里流出来。
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请出回形针朋友(师取出四个放了回形针的`小碗,边放到幼儿桌子上边提要求)小朋友一边轻轻往杯子里放回形针一边数,看看数到多少的时候水会流出来?
④、幼儿操作,师巡回,提醒幼儿小心轻放,点数清楚。看谁的水先流出来。
⑤、教师验证。
提问:你放了多少回形针?水流出来了吗?你猜多少?
老师也来试一试,请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将幼儿猜测的数字对应写在第一次猜测的数字下面)刚才猜是10个20个30个,现在变成80、90、100了。
教师投放回形针,幼儿数数并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鼓起来的水面像什么。
:这也是水的一个本领,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张力”。
我们放了多少回形针,水还没有流出来,和我们猜的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实验来证明,科学家就是这样来研究、发明的。
三、活动延伸: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张力的兴趣
哎呀,回形针都沉到杯子里去了,老师想让它们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继续探索,得出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