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
3.了解蝶蛾的样子、聚集在家里壮观的景象。
二、基础知识:
颖 新颖 聪颖 脱颖而出
况 况且 情况 状况
窜 窜改 飞窜 窜犯
佣 女佣 佣工 雇佣
蹿 蹿火 蹿升 蹿上跳下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选入课文时有所改动。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在实验室内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只刚破茧而出的雌性大孔雀蛾扣进了网做的圆形笼,结果出现了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房间的现象,作者称这是一次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作者通过写这样一个实验的过程, 表现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大孔雀蛾:昆虫,蛾类的一种,形状略似蝴蝶,但腹部粗短,静止时双翅平伸,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幼虫一般称毛虫,多为农业害虫。
2.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好处,并学习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4.教学突破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实验的过程,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一步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直到学生进一步认读、理解
1.随即指读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并能说出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快速默读,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词,并在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三、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了解大孔雀蛾这种昆虫。
1.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2.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汇集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的阅读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层次。
三、逐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点。解本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根据这些依据理清文章的层次。
2.全文抓住重点词语“难忘”“晚会”来学习,先设想什么样的情景可以称之为晚会。引导学生在由此问题引入下文的深入学习。[]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哪些内容是对“大孔雀蛾晚会”的直接描写?哪些是侧面的衬托?
4.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法的好处。
5.倒数第二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能用一段话说出自己由这段介绍所能想象到的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这段,通过重音和停顿的变化,感受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赞叹。
6.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紧扣“难忘”。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大孔雀蛾的晚会
大孔雀蛾的外形特点
大孔雀蛾晚会发生的起因
经过
结果
习性:雌蛾能够吸引同伴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小学教学设计网 更多精彩教案]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 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充满激情的演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并说说自己将为3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陈述了哪些内容,体会陈述词为申奥成功所表达出的真切情意和为北京而骄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新的局面”、“新的高度”的含义,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激取,导入新课。
1、奥运会是竞技体育。奥运精神,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是勇于奉献,甘于寂寞;是更快更高更强,自信自强自尊!参加奥运,取胜奥运,是多少人的梦想,我们都一一实现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总数高达112枚!“中国”这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全世界!东方的巨龙正在腾飞!
举办奥运会,更是我们多年的努力、期盼与渴望,这一天终于来到了!2001年7月13日,是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今天,让我们走近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聆听申奥代表团的代表杨澜的申奥陈述吧!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认真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没有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多练练。
2、自学生字新词。
3、看看课文陈述了哪些内容?每个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吗?(中国拥有自己的体育传统;北京有许多精彩纷呈的事情和友善的人民;我们的文化计划。)
小结:看来,整个陈述词是条理清楚,有详有略地按总分总的顺序陈述,我们读起来感到很清晰。
4、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全文的总起,告诉2008年来北京的客人,一定会在北京度过愉快的时光。
第二部分(4自然段)追溯足球的起源,
第三部分(5自然段)介绍北京是历史文化的城市以及北京人的友善。
第四部分(6-10自然段)讲北京以教育和文化为重点的文化计划,“我们”将在全国弘扬奥运精神,以留下一笔精神和体育财富。
第五部分(11-12自然段)总结全文,向全世界人们发出邀请。
5、再浏览全文,你觉得哪一句话又最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呢?引导读最后一段“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抓住关键词:“神奇”,这块土地怎样神奇呢?我们得联系全文读书,还得联系大量的资料,真正读懂这个“神奇”。认真读文章吧。
6、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呢?请再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准备准备和大家交流感受。(完成课后第二题。)
(课文向国际奥委会陈述中国体育的悠久历史、北京市的各种齐全的设施和全市热情友好的人民,还有奥运文化活动的计划,特别陈述了奥运火炬的接力路线。)
三、学习第一、二部分。
1、指名读课文的1-4自然段。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1、学生读文。
2、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最理想的城市?
二、精读课文。
(一)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教学。
1、整体感知:读这一段话,看看全文写了哪些内容?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有能力理得清清楚楚。(物和人两个层次:北京
有许多精彩纷呈的事情恭候客人。北京人热情友善。“除此以外”这个词使两层意思更清晰。)
2、再读这一段,看看有哪些句子写出了“精彩纷呈”呢?
紫禁城、天坛、万里长城精彩纷呈;博物馆、戏院、舞厅、餐厅、购物场所精彩纷呈……(还可让学生补充。)相片出示美丽的北京城各种镜头,师优美的语言旁白。
3、咱们班有同学去过北京吗?当时你看到这一切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可以让我们分享一下吗?……那么,我们想象一下,那些外国友人又会有什么样的惊奇和高兴呢?他们会说些什么?
4、我们来再现一下北京的气派与美丽,谁愿意为它解说?你准备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解说呢?(其实就是有感情地朗读,注意相机评价。)
5、读描写北京人的句子,看看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的眼前能够出现奥运会期间,北京人热情待客的各种镜头吗?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6、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北京人吗?(热情、好客、友善、识大体,顾大局、善良……)那又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文字,向客人们介绍北京人呢?
(二)学习第四部分(第6——10自然段)
1、整体感知:读一读这一部分,请你找一找这一部分中有几个“将”字,把它圈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几个“将”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1、扣住了“计划”,是打算做的事;2、理清了将要做的几件事,听起来清楚明了。)
2、大家再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句子。请7人读这7个“将”所带出的内容,把这一“文化计划”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3、当我们一遍一遍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哪些词句渐渐地跳了出来让你感到特别重要?当然,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机完成课后第三题:“新的局面”指的是此次火炬接力途经的地方与以往不同,是人类古老的文明发源地。“新的高度”是指奥运火炬将到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以往不曾有的。同学之间还可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4、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组织和指导感情充沛的,多种形式地朗读)
5、再读读第10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一种什么感情呢?
(扣住“实在是难以”“只不过”“而已”“仅仅是”“一部分”等词语,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遗憾,更是骄傲与自豪。)
6、如此短的时间实在是难以展现我们的北京,展现我们的文化计划呀!那么,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还能向各国友人介绍中国的,北京的哪些特点?介绍我们还有哪些做法呢?(想象拓展延伸)
(三)学习课文的最后部分。
1、读最后一段:“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开课时从这一句出发,又回到了这一句。相信现在,你一定如数家珍地总结这“神奇”了!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总结一下吗?
2、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北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事业以及城乡人民生活都焕然一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我们完全有力量举办一个具有新的局面和新的高度的奥运会!让我们满怀信心,骄傲而自豪地齐读这一段话——
3、2008年8月8日这个不同寻常的,令人激动的,神圣辉煌的日子即将来到了!我们都是光荣的东道主啊!你想为这一天的到来做些什么呢?把你的激动,你的心愿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拥有自己的体育传统
北京城的特点
北京欢迎你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
友善的北京人
文化计划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学生课后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
课前准备
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1、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出示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
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
4、师述:
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5、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
6、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
(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xx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 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
(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如: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六、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
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 庄严出征
站满 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 洪亮的报告声 (果断、从容、)
渴望 标准的军礼
爱国的情怀
附:
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第一个登月的人: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2、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
20xx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蜘蛛的生态特征以及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本文生动的说明特色。
4、赏析本文生动行象的描写,准确凝练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赞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幻灯片;蜘蛛侠)它是由哪种动物演变而来的?
师:(板书题目:蜘蛛) 关于蜘蛛我们了解多少呢?(出示幻灯片;蜘蛛介绍)
二、作者简介
周建人:(1888-1984),字松寿,又字乔峰。鲁迅研究家。自然科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
三、默读课文自己解决字词问题
(出示幻灯片:生字新词) 蚊 蚋 蜾 蠃 柞 蚕 怅 然 捆 缚 腺 体 提 防 蟢
四、阅读课文,讨论分析
(1)文章开头引用诗谜的作用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蜘蛛捕捉食物的几种情形及其捕捉方法?
(3)文中说蜘蛛在生物界中是“名件”指的是什么?
(4)蜘蛛织网的生理机制是怎样的?
(5)文章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6)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品味语言:运用了说明方法,作用
1、等到看看那飞将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的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
2、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
3、它的腹中有数种腺,藏着液体,都能从腹部末端放出来。一种叫做壶状腺,放出来的液体,遇空气凝结成丝,用以做最初的棚架和辐射线。一种叫做葡萄状腺,放出来的液体也固结成丝,用以做螺旋形的`线。
4、蚕丝一股有一英寸的二千分之一粗。园蛛的丝细到只有大约一英寸的一万五到二万分之一的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了。
七、 拓展链接
用第一口吻,介绍一只小蜘蛛,可以用课文的语言、资料。 例如: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蜘蛛,----------
八、学以致用
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给大家。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一、由题入手,了解大孔雀蛾这种昆虫。
1.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2.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汇集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的阅读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层次。
三、逐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点。解本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根据这些依据理清文章的层次。其中,大孔雀蛾的外形特点、蜕变的情景以及汇集在一起犹如在开晚会的情景,是文章浓墨重彩的内容。此外,文章中还借助对“我”的孩子看到这一稀有景象时表现的描写,来侧面衬托出了这一景象的稀有和美丽。
2.全文抓住重点词语“难忘”“晚会”来学习,先设想什么样的.情景可以称之为晚会。引导学生在由此问题引入下文的深入学习。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哪些内容是对“大孔雀蛾晚会”的直接描写?哪些是侧面的衬托?
4.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法的好处。(体会文章在描写大孔雀蛾聚集在屋子里壮观、美丽的场面时所表达的情感,在朗读时注意表达自己体会到的这种情感,进一步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之词。潜心在文中寻找答案。)
5.倒数第二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能用一段话说出自己由这段介绍所能想象到的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这段,通过重音和停顿的变化,感受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赞叹。
6.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紧扣“难忘”。
五、作业
认真读课文,在读时通过重音和语调的变化反映自己在读文学习时所体会的思想感情。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着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看这是什么?万里长城。之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能来说说关于长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和长城有关的知识,可以是传奇故事等)
师深情总结:(见教案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1.生读后交流,师补充对联知识。(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六,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七,凡是成绝对和妙对的,如嵌字,顶针,回文,拆字等,只要求上下联末字仄起平落即可。)
2.指读。
四、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1.交流研讨:上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板书。
3.感情朗读。
引:上联从时间角度入手,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成的,盛赞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4.重点品读丰碑
指导学生说出丰碑的含义,由“丰碑”你想到了什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5.带着感情,想象着画面读。
6.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7.默读下联,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特别注意动词)
8.重点品读“奇观”,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9.品读,全班交流。师引领学生领会每句话的内涵,适时板书。
10.感情朗读。
五、升华感情
1.放映长城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鼓励学生充分自读,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
3.补充长城被破坏的资料,激发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六、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来赞美长城,你知道有哪些赞美长城的古诗或对联?
七、作业。
1.搜集赞美长城的古诗或对联。
2.读课文。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1. 读题,弄清要求。
2. 读词语,读准字音。
3. 默读,想象画面。
4. 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
5. 选词,说句子。
6. 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 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 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 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 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 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 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 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 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 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成语故事。
1. 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 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 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 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 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 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
2. 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 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
第三、四课时 习作:走,秋游去
教学目标: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 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 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 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大孔雀蛾的晚会》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第三板块“科学家眼中的动物” 最后一篇,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从看似平凡的动物身上,受到心灵的震撼。因此对动物的美好情感已初步奠定,在学习本课时会比较容易感受到大孔雀的奇特之处。是理解“科学家眼中的动物”的核心文本,也是正面教材。从文题中就能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文中作者又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地向我们展示了“晚会”那“壮观”的场面,从而引起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喜爱和神往。
本课的重点应放在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了解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而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大群孔雀蛾的到来是那只被囚禁的雌蛾招引来的,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思路:全文抓住重点词语“难忘”“晚会”来学习,先设想什么样的情景可以称之为晚会。引导学生在由此问题引入下文的深入学习。
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实验过程基本通过自学就能学懂,而在解决课文难点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还有文中没有提及实验的结论,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困惑,我会找来法布尔的原著《昆虫记》给学生们读一读,突破这些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实验过程。
能力目标: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情感目标:
3、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欢之情,以及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读中感悟。在学习孔雀蛾的美时,先“读”,“读”中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人们常说:“有一个个读者,就有一个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文章,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本文的教学我更注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会。
2、引导启发。学习大孔雀蛾“多”、“大”的特点时,先引导学生找到具体语句,再归纳作者写作方法,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法:自学和交流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本文科学性强,但通过反复阅读,用心体会,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同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体验。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应放在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了解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大群孔雀蛾的到来是那只被囚禁的雌蛾招引来的,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晚会吗?一般是指很多人为了庆祝某一主题举行的聚会,今天我们要共同参加一个别开生面的《大孔雀蛾的晚会》。(板书课题)
质疑:什么是大孔雀蛾呢?(蛾的一种,它是欧洲的夜蛾。)其实就是我们常的扑了蛾子。(师出示图片)
让学生看一看,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 。(大孔雀蛾很美)
[设计意图:由题目入手解决两个重点词,对理解下文做好铺垫,同时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地读课文,看一看文中是怎样介绍大孔雀蛾的外貌的。(学生读文后可以很快找出描写孔雀蛾外貌的相关语句)学生汇报
作者是这样描写的:“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它是欧洲的夜蛾。它相貌出众:栗色的天鹅绒外衣,白色的皮毛脖套,灰白相间的翅膀,以及黑白、褐、红各种颜色的弧形线条。”
从这段文字中不难感受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在作者眼中她是非常美的,把她当成人来写,用一个词来说(美)。让学生读中感悟,再一次赞美这相貌出众的蝶蛾!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作者对大孔雀蛾的喜欢之情。]
2、指生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思考:作者进行了一个什么样的实验?
学生可以归纳出把雌蛾用圆形笼扣住了,结果引来了一大群孔雀蛾。[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生概括内容后抓住“多”这一特点进行教学。
作者囚禁一只雌蛾后,招来多少雄蛾呢?学生会说很多很多。
作者通过哪些语句来描写来的夜蛾很多的。让学生勾画出语句来说一说。(由学生独立阅读,细心体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
这一部分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归纳,有正面描写①“原来是发生了一起我家从未见过的侵宅行为,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孩子的房间。”②“看来,大孔雀蛾在我家的各个地方,都占领了一点儿空间。”③“这些夜蛾有多少?大约二十只,加上其它房间一共有四十多只。”等等,从这些语句中学生都能感受到招来了很多大孔雀蛾。
这时抓住主要词语板书:多——满屋子,一大群,占领,四十多只也有侧面描写。
(但教学时对学生可能会更多地注意正面描写,而忽视侧面描写,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
“一大群孔雀蛾轻掀起翅膀……小保尔抓住我的手,比以往哪一次都抓得紧。”这说明了什么,从中体会群蛾飞舞的盛景。
(让学生通过读,让听者感受到来了很多蝶蛾,而小保尔非常惊讶和害怕。)
另外,大孔雀蛾的第二特点是:“大”,同样让学生找出语句来汇报。(抓住跟鸟一样大,乍发现它们,还为是蝙蝠呢?等语句来体会。)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完了课文的主体部分,师小结。作者把这场晚会写得多生动,多热闹呀,正是因为他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写了很多蝶蛾,那么大,围着圆形笼上下飞舞,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场面呀!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再次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找出语句感受事物的特点,再小结写作方法,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水到渠成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突破难点,深入科学地理解课文。
作者做的实验是把一只雌蛾囚禁了,结果是招来了一大群雄蛾,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呢?课文中没有写。(有很多同学会理解成团结互助),是来救雌蛾来了?在这里我把作者及《昆虫记》原文向学生作以介绍(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他们会了解这是因为异性相吸的原因,而且这种夜蛾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两三天时间,它们在这段时间里会不顾任何困难寻找到雌蛾,它们是通过发出的一种味道来寻找对方的`。(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化主题,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可见在法布尔的眼中,动物和人类一样是有情感的,是有生命的。
[设计意图:读完原文之后,学生会豁然开朗,对这样一场晚会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课文也会有更深的体会,对神奇的生命产生热爱之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4、读文章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同时点明题目,都写了这样的一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给人一种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感觉。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习这种写法,并学会运用,从而进行能力目标的培养。]
(三)拓展训练:
出示课件,昆虫的演变过程,并让学生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写一写。(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把本单元学到的写动物的方法运用于实践当中。)
(四)推荐《昆虫记》一书。
让学生走进更加奇妙的昆虫世界之中。
这是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相信同学们定会大饱眼福。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怎么样,这场盛大的晚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吃惊、难忘……)是啊!这是令人难忘的晚会,相信同学们如果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也会发现这样惊奇的自然现象。
八、板书设计:
大孔雀蛾的晚会
美——相貌出众
多——满屋子 侵宅 占领 四十多只 抓住特点
大——鸟一样 蝙蝠一般 首尾呼应
结论:异性相吸
九、对终稿的几点思考。
1、、扎扎实实的朗读,真正学我们的母语
学习母语,重点是要学好语言。语言是语文的主要任务,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对于这些字词的体会,采用的方法就是在阅读中进行。不同词语用不同的方法,由题目入手解决重点词,对理解下文做好铺垫,同时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让学生找出语句感受事物的特点,再小结写作方法,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水到渠成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入情入境地读
读是很好的阅读手段,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熏陶也是读出来的。这节课我把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反复读文,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在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读出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受作者对大孔雀蛾的喜欢之情。让学生通过读,让听者感受到来了很多蝶蛾,而小保尔非常惊讶和害怕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触。让学生多读,读完全文之后,学生会豁然开朗,对这样一场晚会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课文也会有更深的体会,对神奇的生命产生热爱之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会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
4.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 精读,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富于变化(重点)
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海水颜色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道海水的颜色,大家可能毫不犹豫的说“蓝色”,而作者,正是对这司空见惯的命题提出了质疑。海水究竟是什么颜色呢?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 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围绕“海的颜色”说了哪些内容。
2. 互动交流,,明确体裁(说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完成课后练习2
作者观察海洋的地点分别在哪儿?海的颜色又有怎样的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样?
二、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1. 默读,看看你对哪里的海水有感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 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发现表达特点。
提供交流句式,引导有序表达。
(一)渤海的颜色与感受
1. 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二)西沙群岛的海:
1. ……这深深的蓝色让人肃然起敬。
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三)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海:
1. 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2.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四)小结表达的方法,比较着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五)自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提出问题,用实例证实,和最后回答“海水是没有颜色的”。字字句句紧扣课题《海水的颜色》,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但读来又不是枯燥单调的,在表达方法上你有了哪些收获?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又有了怎样的启示?
四、布置课堂作业。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的魅力,理解对联的意思,体会对联的巧妙之处,积累对联。
2、进一步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4、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从成语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5、通过诵读感悟对联的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节奏美的特点。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7、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初步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写清引发愿望的原因,和如何实现这个愿望。不说空话,写出真情实感,注意合乎逻辑、合理布局。
教学准备:搜集有趣的对联、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收集你喜欢的对联。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过春节,家家户户门口贴了什么?(对联、春联)谁能向大家说说你喜欢的对联?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两副对联,请翻开书语文乐园二,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每副对联,想想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
3、交流与提示:
①第一副里有好多相同的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第二副里的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字音却有很多相同的,它们是什么意思?(结论:这两副对联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相同的字或者同音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②对联是讲求对仗的,仔细看看它们是不是对仗的?(结论:的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只有才有对对子的语言交流活动,古代文人精湛的文字功底值得我们自豪。)
4、多种形式朗读背诵。
5、拓展:你还能搜集到哪些有趣的对联?
6、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对联。
三、学习“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1、多种形式读这三句话,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①出示用第一句话改编的陈述句“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并将两句话进行对比,看看哪一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肯定。(结论:看来,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②以此方法,要学生自己体会后面两句,看看它们是什么句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论: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过程中也可
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3、进一步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或字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即一个人如果能给国家做出贡献,就能将自己的名字和功绩永远记在史册上,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就是国家的兴衰成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3、可联系课前搜集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5、小组交流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
二、学习“成语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写了什么?
2、指名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谁能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奉公守法”的意思?
4、小组讨论:赵奢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你觉得赵奢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指名回答。
6、讲故事比赛:《奉公守法》
要求:讲故事的时候,运用文中特别能表达赵奢品质的词句,如“依法惩治”“毫不畏惧”“奉公守法”等。
7、学生评。
第三课时(探究与实践:了解对联)
一、引“联”导入,营造活动氛围。
(出示几副对联)同学们,这些对联写得多好呀!对联是汉语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对联。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把!
二、明确探究的内容。
1、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对联?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从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
三、自主合作,完成探究。
1、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选出组长。
2、分配探究任务:整个小组研究一个主题,或者小组成员各自研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一起交流。
3、讨论探究途径。
师指导:《四库全书》,通过络搜索,百度、谷歌,键入你的主题。
4、展开探究活动,各小组成员注重合作,小组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
师适时指导。
四、交流探究成果。
1、小组内部交流,准备好在全班交流的发言稿。
2、小组间相互交流,彼此借鉴。
3、全班集体交流,师从内容、方法上进行。
五、拓展延伸。
开展“接对联比赛”“互赠对联增友谊”活动,让这朵奇葩开在学生心里,深入人心。
第四课时(习作:心愿)
一、引生入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愿呢?那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充满了爱心的好老师,使很多顽皮的孩子有了进步,所以我也想像我的老师那样,于是我就认真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现在我还在为自己”当优秀教师“这个心愿而努力呢!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心愿?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又怎样为它而努力着呢?
二、自由交谈,开阔思路。
1、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里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3、指名交流,要求:心愿的由来要合乎逻辑,纠正牵强附会引导学生要言之有理;实现愿望的过程要说得真实,具体,可行,要切合实际做到言之有物;“心愿“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达到某种美好、有意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区别“心愿”和“梦想”,二者都有“希望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这层意思,但梦想的程度深,梦想是对更高更远目标的期待,一个人会有一个或两个梦想,而“心愿”可能只是对一个小小的目的的期待,你可以拥有许许多多的心愿。注重引导学生对“心愿”和“梦想”的区别目的是启发学生从小处着手,从生活中的小事,小现象,遗憾中去思考材料,避免学生一味选取大、假、空的素材。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结合学生生成相机启发,拓展学生思维。
三、明确要求,片断引路。
1、学生就三个问题写片断。
A、你有怎样的心愿?
B、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C、怎样为它努力?
2、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留意写得好的,备于讲评有针对性和示范性。
3、赏析片断。
第五课时(习作赏析)
一、写法指导,整合成。
1、做到言之有序,可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心愿,再谈心愿的由来;可先叙述引发心愿的事情再表达自己的心愿。
2、应把引发心愿的事情作为重点写详细、具体,注意写好自己的内心活动,流露真情。
3、在叙述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语句。
二、自评自改,完善习作。
修改要求:
1、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具体。
2、是否具有真情实感。
三、指导品赏,成就激励。
1、小组评析。同学们,习作稿已初步形成,愿不愿意和伙伴交流交流,倾听一下好的建议?请自由组成四人小组,一人读,三人评,看看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2、抽样导评。展示学生的习作(好、中、差各一份),引导全班同学评议,欣赏成功之处,提出建议,修改不足之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修改完善。同学们,一习作的成功还有待于反复地修改。课后,你可以找信得过的伙伴评一评,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提提意见,然后自己认真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写作中如何发挥想象;
2、了解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的古语;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运斤者的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4、学习看图想象作文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读一读,学习成语
1、自由读下列词语,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2、全班交流:这些词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表达的意义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并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3、再读这些词,
4、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千方百计、和风细雨……)
二、 读一读,学习句子
1、自由读下列句子,看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2、全班交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在发挥想象
3、师追问:那么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使人感觉更加真切,仿佛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环境中)
4、再读句子
5、师:你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6、点拨:我们在写作文时就应该不仅仅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还要写出自己想象到的。
三、 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结合注解,看能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2、全班交流句子的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亦作“他山之石”、“他山之攻”。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却是无限的,值得我们不懈地去探索。
3、指名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4、再读,背一背。
四、 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读成语,想想成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 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要求
2、师引导回顾:我们以前写想象作文的方法还记得吗?
(图中的情景+自己的想象)
师:我们以前尝试过的看图想象作文通常是图中提供大致的故事情节,而这次图中没有任何情节,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 尝试想象
1、习作要求中给了我们一点写法上的提示,对吗?
(可先写第一副再写第二幅,也可以倒过来)
2、自由构思,同座之间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次序写,怎样写
师点拨:沙漠是如何变成绿地的?这里的人们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个过程要写具体;反过来也是一样
三、学生自由习作,师相机讲评。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12-19
冀教版教案12-22
教科版《打电话》教案09-09
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5
冀教版语文教学计划02-17
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案11-22
2022年部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02-15
202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2-16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