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7篇(合集)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汽车的类型和特征。
2.了解一些汽车的特殊用途。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知道的汽车
1.教师:大家平时见到的汽车长什么样?
(幼儿的讨论)
2. 特殊功能的车(播放PPT1、2、3、4)
教师结合课件,小结汽车的基本特征以及功用。
二.找一找:儿歌里的`汽车
1.教师:除了刚刚说到的小汽车,你还见到过哪些车呢?
(1)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出示PPT 5、6、7、8、9
(2)这些车有什么用呢?和之前我们看到的车有什么不同呢?
2、欣赏儿歌: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新的儿歌——车,我们先来听听。
3.教师:儿歌里都说了哪些车?它们长什么样?各有什么作用?
三.学念儿歌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边看PPT边逐句学念儿歌《车》。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扭扭棒,大胆折出多种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扭扭棒站起来。
活动准备:
1.扭扭棒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2.积木、彩泥、瓶盖、泡沫、夹子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教师将扭扭棒弯曲成“o”形。
3.师:细细长长的扭扭棒除了变成圆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呢?
二、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幼儿自由想象弯曲扭扭棒,教师观察指导。
2.师:你把扭扭棒变成了什么?
三、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扭扭棒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扭扭棒站起来的方法。
3.出示各种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4.幼儿尝试操作,运用不同材料让扭扭棒造型站立起来,并记录。
5.幼儿看着记录表,交流操作情况。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辩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3、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声音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一人一个,分别装有若干的硬币、纸削、豆子、米等
2.打击乐器若干。
3.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的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小动物家里去做客,那做客时要怎么样呢?(老师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不能随便的碰东西)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及豆子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辩硬币在易拉罐瓶子(旺仔牛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跟小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瓶子)里面装的是不是牛奶呢?请小朋友不要打开盖子,你们拿起来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的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摇旺仔牛奶瓶听辩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证实正确的答案以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豆子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百事可乐)那里面又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辩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豆子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3. 操作活动三听辨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我我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米发出的.声音)
4. 操作活动四听辨纸削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纸削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老师可以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和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辩打击乐的声音
利用老师身上的口哨让小朋友把眼睛闭上用耳朵专心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1. 小朋友的小耳朵可真灵,把老师吹口哨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 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小铃、木鱼、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 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用饮料瓶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里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三次以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教室。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加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以幼儿的一日起居为线索贯穿整节课,通过课件形象具体感受不同的声音,然后出示多种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最后人手一种饮料瓶子作为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蛮高的。但在最后孩子拿到饮料瓶子后,孩子的专注力都放在了饮料瓶子上,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课后觉得应把各种物品摆在桌上让孩子先去主动探索,然后再给予总结,课堂效果会更好些。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必须在教学中达到每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稳走每一步,虽然这节活动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我不会泄气,每一次的教学都是提高教师的成长。活动下来也让我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由下落物体速度的快慢,对探索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发现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现象。
3.学习用统计表记录两种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动准备:
1.轻重对比明显的两种物品(人手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铁板、布块和积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纸每人两张
3.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铁、牛奶瓶、饮料瓶、薯片盒等
4.大统计表三张,分别代表三种物品下落现象。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现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
请幼儿猜一猜:“如果这两种物品往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实验沙包与泡沫下落现象
提问:“这两种物品下落时,你发现了什麽现象?为什么?”(轻的快,重的慢)
3.幼儿自由探索两种轻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1)两样物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换两种物品玩
4.归纳结论并统计(小结,重的物品落得快轻的物品落得慢)
教师拿出大统计表帮助幼儿理解怎么记录
5.幼儿自己统计结论,并小结统计情况、展示统计表。
(二)、探索质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两张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把其中一张揉成一团
请幼儿猜一猜:谁落得快?
2.幼儿动手试一试
3.小结,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三)、探索质量相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现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铁。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相同点(质量、形状)与不同点(大小)
(2)猜一猜:它们谁会先落地?还是有别的情况出现?
2.实验。结论是:同时落地。
3.验证,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将结论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5.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像这样同时落地的?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来源:
日常生活中常常看见大人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气球、皮球等打气,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时,让孩子们动手动脑了解打气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构造,并使幼儿树立起"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
◎活动目标:
1、科学小实验,并大胆动手动脑完成小实验
2、筒的作用以及构造,正确的使用打气筒
3、"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打气筒1个 ,记录表每人一张,彩色笔若干盒
2、经验准备:用打气筒◎活动重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了解打气筒的构造
2、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辨别打气筒的两个孔的功能
◎活动过程:
1、提问:你们玩过气球么?什么时候?怎么玩的?(出示打气筒)怎样用?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孔,打气管应届到哪个孔上?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预测打气筒的,并记录下他们的猜想。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公共探讨实验结果:打气管应该接到哪个孔上?你猜对了么?
4、老师提问:打气筒上的两个孔哪个是进气口,哪个是出气孔?幼儿预测;教师操作:分别用手捂住出气口和进气口,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 。
5、实验探索的结果
◎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这样的'打气筒,还有哪些打气筒,它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么?回去观察一下家里的打气筒,通过你的观察,记录下打气筒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活动评析:
该活动来自生活,打气筒是幼儿感兴趣的工具;活动所的材料充足,操作性强,有助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实验探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并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树立探索的。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厚薄不同的图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折纸小鸽子。
幼儿操作材料: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的图形若干。
活动目标
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折纸小鸽子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高矮、高矮排队或矮高、矮高、矮高排队。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绿红、绿绿红、绿绿绿红。
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