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9 10:29:1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优秀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2. 体验与气球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打气筒若干,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气球喜欢吃什么?

  故事:气球兰兰的肚子饿了,看它的肚子饿的`扁扁的,想吃东西,小动物们都来帮助它,小狗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骨头给兰兰吃,兰兰说:“谢谢你,我不吃这个。” 小猫拿出自己最喜爱吃的鱼给兰兰吃,兰兰看了摇头说:“谢谢你小猫,我不吃这个。”小兔子也来了,它拿出胡萝卜请兰兰吃,兰兰还是摇摇头说:“谢谢你,我不吃这个。”这下可难住了小动物们,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一想,气球兰兰到底吃什么呢?它吃什么才能让自己的肚子鼓起来?(空气)

  哪里有空气呢,气是怎么来的?请小朋友找一找。(嘴巴、打气筒)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帮它们吃吃空气,让它们的肚子鼓起来。

  二、 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空气它有个怪脾气,喜欢从气球的肚子

  里偷偷的跑出来,怎样才能让气球吃的饱饱的,不让空气跑掉呢?请你们自己找找办法。

  老师示范讲解如何抓住气球的嘴。

  ·感受气球轻轻吹和快速吹在脸上的不同感觉。

  请小朋友把气球吹起来,把它的嘴巴露出一点缝隙,放在脸的旁边,有什么感觉?

  在把气球的嘴巴放大一点,放在脸的旁边感觉一下。

  与幼儿一起讨论后老师总结。

  ·玩气球,把气球吹起来,摸摸它的肚子,跟气球碰碰,捏捏,说说有什么感觉?

  ·气球吹起来以后,如果突然放飞会怎么样?请一个幼儿示范,其他幼儿模仿气球四处乱窜的样子,提问:为什么气球突然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气球力量?

  三、 游戏“流星气球大战”

  请小朋友找个空地,我们把气球吹起来,老师喊“一、二、三”,小朋友一起把气球放飞,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气球了,你可以到老师这儿来拿气球。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1、放大镜2个 ,手撕的报纸(有图片)、计算机屏幕、布料、记录表。

  2、放大镜片1、放大镜片2、凹透镜、普通玻璃片、围棋子、记录表。

  滴管、玻璃片、烧杯、水、装水的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生:放大镜。师板书并问:“大家还记得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过什么吗?”“你们平时玩过放大镜吗?”

  2、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你还知道放大镜有哪些用途或者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吗?

  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展示图片。

  4、小结:用放大镜观察比肉眼观察有什么好处呢?

  二、放大镜的使用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出示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出示: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报纸的字、图片和边沿、布料和电脑屏幕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记录单上。【拿出放大镜,报纸、布料、记录表】

  3、分组观察

  4、交流,师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品,请同学们找一找。完成实验记录表。

  2、带着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5

  一、课题名称:鱼儿的奥秘

  二、课型、课时

  1.课型:实验课

  2.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提问的科学态度及友好 对待研究对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讨论活动规则,组织探究实验,并 从中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

  2.教学难点: 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商议活动规则,在交流中指出不足, 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五、教学用具

  水槽、鲫鱼、金鱼、锦鲤、橡胶手套、食用色素、湿毛巾、盖水槽的布、渔

  网、滴瓶、绷带、皮筋、夹板、纱布套、课件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察鱼。 展示鱼的图片或黑板画。

  问题:你认识哪些鱼?这些鱼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交流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鱼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鱼儿的奥秘! 你发现三种鱼有哪些相同之处? 从鱼的外表看,有哪些与其他动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你在观察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间进行交流。)我们来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鱼鳍

  你们认为鱼鳍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样才能让鱼鳍不动呢? 怎样证明鱼鳍与鱼的游动有关?

  (提示:当有人骨折时,医生希望受伤的部位不要动,以便尽快康复,会怎 么做?)

  2.鱼鳃 鱼的嘴和鳃一张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应该有进有出,就像我们人呼吸一样,那么鱼吸进的水会从哪 里排出来呢?

  怎样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从鳃里排出来的?

  3.鱼的颜色 鱼是什么颜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样吗? 鱼儿身体颜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时向水面望去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生成问题,并合理猜想,渗透“观察到的现象要通过实验 进行验证”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计划与组织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现在请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写下你

  们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课件出示制订研究计划的步骤:

  (1)明确成员分工;

  (2)选择研究材料;

  (3)商议研究过程;

  (4)提出注意事项。

  使学生能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订研究计划。

  2.交流各研究主题的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组成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主题。针对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谁来说说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足,提出 有建设性的建议。)现在请把研究方案再补充、完善一下,之后请材料员拿着你们的计划到材料 区领取材料。

  (三)观察实验,自主探究,搜集事实

  1.学生到研究区分组研究,教师适时指导,并关注各组进度;

  2.回到研讨区,记录发现与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不同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吧。 你们的研究主题是……

  你们的猜想是…… 你们使用的方法是……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你们的猜想一致吗?

  (师随即板书相关结论)

  (五)介绍鱼类的繁殖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鱼儿的生存都至关重要,不过鱼 儿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还需要不断的繁殖。

  鱼儿是怎样繁殖的呢?播放多媒体录像,了解鱼的产卵过程。

  (六)概括和总结鱼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们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鱼儿的奥秘:身体表面有起保护作用的鳞;鱼儿不断地张嘴是为了配合鳃进行呼吸;鱼用鳍和尾运动。这些特征都 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鱼儿要终生生活在水中。

  八、课后反思

  生命科学领域的课比较难上,有关动物的课更是如此。许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一领域的课很少成为公开课的选题。探究中要进行实验,这难免要 打扰鱼儿的正常生活,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伤害,怎样才能在“探究与保护”找到 一个平衡点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白醋、食用碱,热水。

  带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垢

  1.幼儿观察玻璃瓶内的茶垢,认识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没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师分别将两个瓶内倒入白水,请幼儿观察水的清晰度。

  3.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二、了解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请幼儿想一想,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2.教师讲解水垢的危害

  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

  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

  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除垢

  1.认识食用碱

  幼儿观察,白色、粉状的食用碱。

  2.将食用碱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后倒入开水,摇晃瓶子。

  请幼儿观察瓶壁发生的变化。

  3.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4.教师小结:碱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

  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5.知道除了用碱面,还可以用白醋或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对大班幼儿来说,应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乱砍乱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根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这是一个难点。于是我们结合了长江发洪水的事情,让幼儿观看录像并带问题去思考、实验树根有什么本领,让幼儿亲自比较一下种树和没种树的泥土被水冲后有什么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树根有防止泥土流失的作用,知道水土流失会造成洪灾,激发幼儿保护树木的情感。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树木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知道乱砍乱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录像、玻璃缸、花盆、水、泥土、杯子、毛巾。

  三、教学过程

  (一) 看录像,感知洪水的危害。

  1、看录像,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录像好吗?看看录像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看录像)

  提问:录像里发生了什么事?

  2、再看录像,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提问:(1)洪水使人、房子都怎么啦?

  (2)你们看了录像,心里怎么样?

  (二) 体验理解树根的作用:

  1、讨论:发洪水的原因:

  (1)是呀,庄教师和你们一样,看了这个录像心里真不高兴,我也很难受,洪水毁坏了我们的家,让我们无家可归。可庄教师就是搞不明白,今年怎么会发这么大的洪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幼儿讲述。

  (3)是呀,庄老师也从报纸上看到,乱砍乱伐树木是发洪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为什么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洪水呢?

  (4)幼儿讲述。

  (5)你们想知道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实验(一):

  (1)你们来看庄老师准备了什么?对!你们看这一半的泥土种了树,那另一半的'泥土没有种树。庄老师还准备了什么?(水),这水就代表雨水,等会儿我们用水冲冲看,看看下雨以后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一样。冲的时候,庄老师有一个要求:你自己冲的时候要看清楚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别的小朋友冲的时候,你也要看仔细,等会儿把你发现的告诉大家好吗?好,我们一起冲,先把袖子卷起来。下大雨啦!(幼儿冲水)

  (2)幼儿、老师实验。

  (3)提问:你们发现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没有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得多,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的少)我们再试试看,下大雨时,两边的泥土是不是一样?

  (4)你们本领真大,发现了种树的泥土流失的少,没有种树的泥土冲掉的多。庄老师也想试试看,是不是这样?

  (5)老师冲:“下雨了,下大雨了”“哎呀,真的,没有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多,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少。那为什么种树的泥土冲不走呢?有什么道理吗?”

  (6)幼儿讨论。

  (7)老师祟一棵树的树根,“是呀,大树的树根就像一只大手一样,把泥土都紧紧地抓住了。所以,大雨来的时候,种树的泥土就冲不走了,而没有种树的泥土因为没有大手抓住泥土,所以雨水一冲,泥土都冲走了。”

  实验(二)

  (1)那么,这么多泥土冲走了,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2)出示两个玻璃缸,(一只有很多泥土,一只只有一点泥土)“这两个玻璃缸代表两条小河,一条“河”两条的泥土上没有种树,所以泥土冲掉得多,都沉到这条河的河底。而另一条河两边种了很多树,所以下大雨时,泥土冲掉得少。”

  (3)出示两桶水,你们看,庄老师还准备了两桶一样多的水。这水代表什么(对了,是雨水)。我们来看看下大雨后,这两条洒会有什么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进泥土少的缸里)哎呀,雨水满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洪水就爆发了。

  (5)为什么下雨下得一样多,一条河的河水满出来了,造成水灾。而另一条河却没有发生洪水泛滥呢?这些泥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幼儿讨论)

  (6)今天,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我们今天又知道了大树的另一个本领:树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领。

  (三) 内化迁移,爱护树木:

  (1)大树的本领真大,我们要怎么爱护它?我们还要多种树,不把树乱砍掉。这样就不会发生洪水,我们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大树的本领,我们该怎么办?

  (3)幼儿讨论。

  (4)好,我们一起去宣传树木的好处,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让我们先去告诉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让他们也一起来爱护树木。

科学教案 篇8

  科学概念

  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

  过程与方法

  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

  “猜一猜”活动。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

  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分类标准 岩石或矿物名称

  冶炼金属

  建筑材料

  生活用品

  医药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

科学教案 篇9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1. 2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2.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手是非常常见的身体器官之一,小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用手来做游戏,但是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手能做什么,有什么用途,确实不知,这节课就是认识手,让幼儿通过这节课来认识他们的小手,手上有几个手指头,或是小手能够干什么,并且,两只手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让幼儿能进一步的了解手的用途及认识自己的小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已有两只手,而且还能做很多的事情。

  2、在活动室中增强幼儿和同伴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布偶 泡沫地毯若干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布偶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小猪”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动吗?

  师:因为是老师的手在帮助小猪动起来。

  1、小手变魔术师:小朋友知道自已有几只手吗?(两只)师: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一直到五个手指头.

  2、认识手心、手背我们一起来和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手心手心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手心手心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手背手背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棒,给自已鼓鼓掌吧。

  3、出示小手能干的图片(幻灯片)比一比师: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小手伸出来,来和老师的手比下和自己的好朋友比下看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它们用自己的小手在做事情。

  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二、保护小手:

  总结: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小手,不让自己的小手受伤,并且讲卫生、勤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