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时间:2023-11-12 07:20: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本诗篇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不断的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文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更突出“诵读”、“欣赏”。

  2、《钱塘湖春行》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是说“山川之美”,学习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写了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文化宝藏。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古诗诵读。

  学情分析

  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古诗文鉴赏永远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同学对古诗文的学习都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对古诗文有所接触,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做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在鉴赏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诵读。他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感情地机械地去读,读不出诗歌的美感与意蕴。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真正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华诗词的语言美

  3、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美与情感美。

  教学模式

  1.教法: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预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归纳策略、探究策略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未雨绸缪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所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对话导入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古往今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为祖华文化的命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朗诵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理解、学习、延伸都要扎根于诵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共同走进诵读的世界。那么,同学们以前读过白居易的诗吗?

  学生:读过,《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

  设计意图: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迅速跟随老师进入状态。

  二、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与该诗创作背景(幻灯片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诗歌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提高诵读的兴趣。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2

  设计意图

  采用以诗学诗之法,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界,加强积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体会作者抓景物特征描写的妙处,深化学生对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①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②学会寻找重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③能够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①用先独立思考,后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利用诗歌引发学生的联想,使他们能够联想到与之有关联的其他诗歌,加强诗歌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2、对比法:在正比和反比之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体会如何抓事物特征描写之法。

  3、分散拓展法:在教学中,抓住文本,适时延伸,把视觉触角伸向诗外,加强课内外联系和诗歌积累。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小学里我们曾学过一首诗《草》,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知道作者是谁?谁来说说白居易?指名回答,教师补充。关于白居易的名字有个有趣的典故。师讲:白居易应举,初到京城,以诗拜谒顾况,顾况视其姓名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等他看完上面这首诗,随即改口说,米价虽贵,居之易矣。白居易诗歌的成就很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著名的诗歌《钱塘湖春行》。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利用典故,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和好奇的心理开始下面的“西湖之旅”]

  二、读诗

  1、齐读全诗。解决字词读音:啄zhuó没mó白沙堤dī

  2、指名读全诗。

  三、解题

  1、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西湖又名西子湖。为什么又叫西子湖呢?其名出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在不断地吟唱着具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西湖。苏轼这首诗里的“西子”就是古代美女西施,在苏轼的眼里西湖就像一位绝代佳人,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样的楚楚动人。

  2、学生观赏西湖秀丽风光。

  [设计意图:利用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诱人的美:并且进行第一次分散拓展,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出示西湖秀丽风光组图,加深学生对西湖的直观感受,并且为下文学习作好铺垫。]

  四、析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白居易笔下的西湖。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3、班级交流讨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分析诗歌,分散朗读每一句诗。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涨,“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②“几处”“谁家”突出了数量的少,“早莺”“新燕”之“早”“新”说明时令的早。有人提议把这句改为“处处黄莺争暖衬,家家飞燕啄春泥”,你们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③“浅草”“才能”说明小草还很小。引导学生回想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认为下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与本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抓住时令特征“早”字深入分析,并且形成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流程随着学生的思维变化而变化,并且突出重点,利用正面对比和反面对比的方法,领悟、探究作者用词之妙。]

  五、悟情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

  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依恋,对杭州的热爱,也体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从“最爱”、“不足’可以体会到。

  (2)白居易对西湖、对杭州的感情是深厚的,我们可以从他的另一首诗中得到印证。

  [设计意图:为了防止情感教育的空洞化,采用以字词悟情的方法,并且引用作者自己的诗来说明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

  六、背诵

  (1)如此美丽的西湖,把它装进我们的心中吧!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西湖初春之景。

  读第一遍,脑中出现景物之轮廓。

  读第二遍,在脑中给景物着色。

  读第三遍,使景物动起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背诵全诗。

  七、作业:(选做其一)

  1、收集你喜欢的描写春之景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2、收集你喜欢的描写西湖之景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3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剥而复加层层叠加”法

  【教学过程】

  一、传说——导入新课[“白娘子西湖断桥畔”课件]

  【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断桥处!

  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

  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页。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

  二、熟读——感知全诗

  1、作者简介: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见课件]

  2、自主学习:

  【导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生1:书读百遍生2:古诗常识生3:感知画面生4:领悟意境生5:把握感情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3、常识了解: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

  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4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

  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

  (一)第一次播放朗读——聆听范读[课件5:单画面型的朗读]

  【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课件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XX / XX / XX / X,XX / XX / X / XX,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

  (二)第二次播放朗读——模仿齐读[课件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

  三、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听读——尽显春机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

  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云脚低”。[见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

  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

  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

  的西湖

  早春图。

  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

  同学们,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

  [品味想象]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悟读——景中情语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

  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

  六、品读——寻觅春踪

  【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

  【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第二层: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游戏活动】

  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

  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5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7、班长计时。 【活动过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

  再看颔联:

  莺争树燕啄泥

  1、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2、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颔联中“莺争树、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象,“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第一层:[“暖”、“春”]

  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早”、“新”]

  加了个“早”、“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第三层:[ “几处”、“谁家”]

  加了个“几处”、“谁家”。请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读——学以致用

  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剥而复加层层赏析”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课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尾声——相约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 [课件展示]

  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此相约:

  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

  再次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20年等一回!

  为了我们的缘分: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县五中教学辅导片开的一节公开课时所设计的一篇教案]

  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简案】

 一、传说——导入新课

  二、熟读——感知全诗

  三、精读——理清游踪

  四、听读——尽显春机

  五、悟读——景中情语

  六、品读——寻觅春踪

  七、展读——学以致用

  八、尾声——相约明天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学海无涯

 一、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路上人断魂——————借问酒何处———————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牵手课外读诗与识法

  识法,就是识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读诗者真正读透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而下,“黄河”如线由西往东,那简直就是大彻大悟了。

  几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写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了作者对宫女的深刻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叙述描摹,可能简约精妙到如此?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4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正音正字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要求学生诵读古诗

  八、教师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5

  一、新课导入

  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欣赏过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感受过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跟随白居易一起去领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贾亭西(jiǎ)

  (2)谁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浅草才能没马蹄(mò)

  (4)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2.解释下面词语。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暖树:向阳的树。

  没(mò):隐没。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3.作者简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_,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4.诗歌大意

  《钱塘湖春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5.背景链接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二)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请大家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选择下面的句式,对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读。

  (1)“从……中我看到了……”

  (2)“从……中我听到了……”

  (3)“从……中我感受到……”

  【交流点拨】从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长衫飘飘的诗人骑马来到贾公亭旁,极目远眺。只见那西湖波澜动荡,与岸平齐。在那水天相接处,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亲吻湖面了--它也爱早春的西湖。

  我从“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仿佛听到了黄莺清脆婉转的鸣叫声。

  2.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诗人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外,未作任何说明。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出白沙堤美丽的景色吧。

  【交流点拨】有湖水,水中有鱼虾,有嬉戏的鸭子。

  有花草。绿草如茵,像铺了层绿地毯;花儿闪闪,散在绿草丛中。

  还有花树。杏花开了,散缀枝头;桃花也开了,红艳艳的,灿烂一片。

  还有人。有骑马的诗人,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吟诗;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席地而坐,饮酒赏景,谈诗论文,吟诗作画……好不快活。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交流点拨】如“初平”,春水初生;“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5.“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点拨】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歌颂过春天,表达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留恋之情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春的诗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培养语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4、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思考:(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

  (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三、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明学生描述诗歌景象。

  3、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齐读诗歌。

  讨论:(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2、本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4、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课堂训练

  1、朗诵诗歌。

  2、以本首诗为例说说律诗的特点。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用自己的话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描述,写在作业本上。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学法:展示自己图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对《白娘子》的故事都很熟悉吧?我想问问大家,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留下赞美西湖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同在杭州任过职的白居易,对西湖又有什么喜爱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让白居易给我们做导游,进行“钱塘湖春行”,领略西湖美好的春光。

  二、作家及作品

  (指一生说)

  (白板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三、朗读

  6、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白板出示)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齐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1、出示白板音乐: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生活体验融入诗歌中去,画一画西湖春景图,(小组合作)

  2、展示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8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默写。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预习检测

  (一)搜集你感兴趣的李白的几首古诗,并熟练朗诵。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学习活动:

  (一)吟读

  1、用“/”试着给诗歌划分停顿。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吟读诗歌,读出抑扬感受诗人心情。

  (二)说读

  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尝试将诗歌用现代汉语顺译下来。(写到“吟读1”划分节奏后的空白处)

  (三)品读

  1、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感受诗中的美句,把你的感受写在下边。(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几句)

  五、课堂检测

  1、从莺燕的活动来表现初春盎然春意的句子是:

  ————————————,———————————。

  2、描写一幅初春涨潮图的句子是:

  ————————————,———————————。

  3、描写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4、表达式人沉醉之情的句子是:

  ————————————,———————————。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课堂达标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

  (2)这首诗是写( )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

  八、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

  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

  《钱塘湖春行》练习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

  参考答案:

  1.《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颈对偶

  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5.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西”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关于钱塘湖春行教案10

  一、欲读——进入诗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断。

  2、请你说一说: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诗里。让我们随白居易一起去钱塘湖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标注出停顿。

  (1)、教师讲解诗的节奏,学生找规律。

  (2)、结合幻灯展示的停顿齐读。

  (3)、以接龙的形式读诗。

  (4)、节奏既可以按音节划分,又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生介绍作者。

  5、同桌一人读,一人闭上眼睛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图画。

  6、边想象画面边读。

  三、赏读——解其妙处。

  1、问题一:诗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断,使人是如何把它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的?

  明确:游踪。

  2、问题二:如果我们把这首七言诗的颔联去掉三个字,变成一句四言诗。你感觉怎么样才会不伤害这首诗歌的美?

  学生交流后回答: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

  3、问题二继续探究: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读这一句,体会添加上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重音的处理。

  四、诵读——诗我交融。

  1、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描绘,教师板书总结。

  结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颈联。

  男生读出醇厚,女生读出景美请柔。

  3、同桌之间吟咏背诵。

  4、制作卡片,送给同桌。要默写上这首诗。

  提示这些字的写法:啄,阴,初

  5、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春行”。

  6、春诗春歌知多少。

  拓展阅读赏析《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五、读罢——咀嚼应用。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两组例句。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语境,恰当的用上“乱花渐欲迷人眼”。

  起立齐诵《钱塘湖春行》。

  板书设计:

  节奏

  钱

  塘

  湖

  春景行踪

  水涨云舒喜悦孤山寺

  莺争燕啄贾公亭

  花乱草浅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