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圈活动发展幼儿单脚跳、双脚跳和套圈的技能,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
2、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3、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圈 小兔头饰 萝卜卡片 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四散在场地周围,老师扮演兔妈妈
“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我带小兔去外面玩。”
放录音,集体随儿歌做动作:
太阳咪咪笑(双手上举摆动)
小兔起得早(双手拍手)
洗洗脸,梳梳头(做洗脸,梳头的动作)
还会穿衣扣纽扣(自转一圈边做穿衣扣纽扣的动作)
伸伸臂,弯弯腰(做弯腰伸臂的动作)
踢踢腿,跳一跳(先踢腿,后双脚向上跳两下)
天天锻炼身体好(拍手两次,翘起大拇指)
二、玩圈练习:
(一)“兔妈妈”出示塑料圈说:“孩子们,这个塑料圈你想怎样玩,可以套在身上玩,也可以放在地上跳,大家开动脑筋,看谁玩的花样多。”
(二)幼儿分散玩,教师注意观察
小结:刚才小兔们想出许多好玩的.方法,有的从头上往下套,有的在腰上转,有的用胳膊转,有的放在地上单脚跳,双脚跳。大家玩的都很好,今天咱们一起来练习跳圈,跳时注意先下蹲再用力跳起,前脚掌轻轻落地。教师示范跳法:单脚跳、双脚跳。
(三)幼儿再一次分散玩
1.自己从圈外双脚跳到圈内,再跳出,连续跳。
2.单脚跳圈,先往里跳后往外跳。
3.几个人把套圈排成一排,双脚连续向前跳或单脚连续往前跳。
三、游戏“小兔拔萝卜”
小兔们分成四路纵队,鱼贯行进。先套圈从头上套下,再沿着弯曲的山路行进,跳过障碍物到达目的地去拔萝卜。
四、结束:“兔妈妈”:小兔们辛苦了,今天我们学会了套圈玩圈的本领去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回去吃萝卜吧。放音乐集体自由走出场地。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为了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思考。而体育活动本身就和游戏密切相连。小兔跳彩圈,采用游戏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双脚同时向前跳和向上跳。游戏简单、适宜小班幼儿掌握,在游戏情节的贯穿下又不乏单调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掘他们的表现技能和自我满足的情感需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感知体育与情感上的共进。本次活动组织后,我们小二班幼儿都开始叫我“兔妈妈”了,孩子们一直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对本次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此可说明本次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和影响,孩子们通过游戏情境中的角色扮演、自我表现,使幼儿的自我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小百科:兔(Rabbit)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的属的总称。俗称兔子。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纸削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2、学习有序地排列粘贴的技能
3、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色彩表现画面,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1、《飞舞的小纸屑》故事图片若干,示范纸屑画一幅,
2、各种颜色的碎纸片,胶水,剪刀,供幼儿作画的底稿若干。
活动过程:
1、从幼儿的平时经验导入,引出主角:纸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做手工时剪下来的小纸片怎么处理的`?(幼:仍进垃圾筒)
2、出示碎纸片,教师讲述故事《飞舞的小纸屑》,幼儿理解故事,从中学习作画方法。
(1)教师边出示图片,边生动地讲述故事。
(2)提问:小纸屑原来是什么?他怎样变成很小的小纸屑的?小纸屑们作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是怎样做的?
3、提供幼儿操作材料,交代作画要求,幼儿进行贴画创作,教师从旁指导。
要求:幼儿用多种颜色拼贴组合,要将事物拼贴完整,提醒幼儿纸屑之间紧密相靠。
4、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大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那么怎样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音乐呢?这个问题一直引导着我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寻找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寻找更多适合孩子们发展的音乐。下面我想就《渔舟唱晚》这次活动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及抒情、欢快的情绪,能用划船、捕鱼等动作分别表现乐曲A段的悠扬和B段的欢快;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以上的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的原则制定的,那就是:“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1、《渔舟唱晚》课件和音乐;
2、实物古筝一台。
选择这些形象直观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真实,亲切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课题、
1、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这样做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2、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播放课件);
(二)、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
1、我会邀请一位幼儿配合,随着A段音乐开展双人划船的动作,如两人面对面正步位伸坐于地上,手拉手前后摇动,做划船状,调动幼儿的情绪;
2、接着我会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3、我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在倾听中感受在感受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大班综合音乐活动《渔舟唱晚》
设计以上环节的依据是我知道幼儿艺术活动是在他们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快乐的创造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会根据幼儿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出示古筝图片(放课件)和实物古筝,让幼儿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知道《渔舟唱晚》就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激发幼儿兴趣,然后利用古筝现场演奏开展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会将古筝和《渔舟唱晚》的音乐投放到音乐区角,让孩子们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民族乐器,爱上我们的民族音乐。
大班教案 篇4
指向:能愉快地参加活动,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准备:人手1个小桶,贴红、黄、蓝、绿标记的小筐4个,塑料圈若干,彩色海洋球若干(放在2个塑料大筐中)。
过程:
1、教师以“摸球猜色”游戏引导宝宝认识彩球颜色。
教师:“老师这儿有好多球,请宝宝上来摸一摸,然后告诉大家,球是什么颜色的.?”
请个别宝宝上来摸摸,并说说小球的颜色。
2、教师取出小筐,指导宝宝看看说说。
“小球的家在这里,这是哪种颜色小球的家呢?”教师边说边指出小筐上的颜色标记,让宝宝说一说:“X色小球的家。”
3、教师演示玩法。
请每个宝宝手拎1个小桶,走到大塑料筐中取小球装入桶中,然后从“小路”(由塑料圈铺成)上跨走过去,并将小桶中的球放入贴有相同颜色标记的筐中,再从原路返回。
4、宝宝自主游戏。
提示家长:注意宝宝在活动中的安全,鼓励宝宝大胆跨走并遵守游戏规则。
5、游戏结束后,请家长与宝宝一起观察筐中的小球是否与标记的颜色相同。如有不同,请宝宝将其正确地送回“家”。
家庭延伸:课利用家中已有的物品(如靠垫、枕头、书本、纸盒等),让宝宝玩一玩搭高楼游戏。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旋律,学习用各种不同动作表现B段歌词,并尝试演唱。
2、借助教师的动作及图片提示,记忆相关歌词内容,知道动作或图片对自己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3、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扮演角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歌词内容画出的10只不同动态的羊。
2、布袋手偶猫,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A段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出示布袋手偶小猫,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愿望。
师:天黑了,森林里的动物们都睡着了,只有小猫翻来覆去睡不着。月亮姐姐悄悄告诉小猫一个睡得着的好方法,听一听,是什么方法呢?
2、教师播放歌曲A段,引导幼儿重点听辨、理解A段歌词内容。
师:你们听清楚是什么方法了吗?
幼:假装躺在草地上数小羊。
二、完整欣赏,结合动作、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B段歌曲。
1、小猫共数了几只羊,每只羊又在干什么呢?我们来听音乐。
2、教师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B段歌曲中10只羊的不同动态。
①小猫一共数了几只羊?
幼:8只/9只/10只。
②每只羊在干什么?
幼:第六只,想跟你玩。
幼:第五只,在跳舞。
幼:第八只,慢吞吞。
幼:第二只,像你。
教师以正确的歌词内容和节奏提升幼儿的回答,并做相应的动作。如当幼儿说“第六只,想跟你玩”时,教师即刻反馈“第六只,真——是——皮”,边说边做打响指的动作。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是仅仅给予重复和表扬,而是予以提升,并做相应的动作。如此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及羊的动态。)
③小猫究竟数了几只羊?每只羊在干什么?小朋友们有些记不清楚了,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
教师清唱B段歌曲,边演唱边随歌词内容用动作表演10只羊的动态。
师:谁听出来了?几只羊?
幼:10只羊。
(当幼儿处在有任务监控的意识状态时,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师:第一只羊在干什么?
幼:在拉手风琴。
教师按照歌词节奏结合动作反馈“第一只,拉着手风琴”。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第三只羊和第四只羊。
师:第五只?第六只?第七只?第八只?
大部分幼儿只能回答“第八只,慢吞吞”,显然幼儿对记忆10只羊的动态有困难。
师:第九只?第十只?大家记不住没关系,今天老师带来了图片。
3、教师逐句演唱B段歌曲,并借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B段歌词。
教师出示随意贴在黑板上的10张姿态各异的羊的图片。
①这就是刚才小猫数的羊,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先找找看,哪张图片是第一只羊?它在干什么?
教师边唱边做相应动作,唱至“拉着手风琴”时放慢速度,并注意吐字清楚。以下各句依此类推。
(速度放慢、吐字清楚,目的是给幼儿充分的思考与反应时间;动作参与的目的是提醒幼儿注意图片与动作的对应关系。)幼儿从10张图片中找出“拉着手风琴”的小羊图片(见图一),教师将它粘贴在黑板的左上角。
②教师边唱边做指点动作:第二只,好像你。
师:第二只羊在哪里?哪张图片是“好像你”?
幼儿指向“跳舞的羊”的图片(见图五)。
师:她认为这张图片就是“好像你”,我们来摆摆试试看。
教师边说边将该图片放至第一张图片旁。有幼儿提出反对意见:这张是“跳个不停”。
师:那请你来找找看,到底哪一张图片是表示“好像你”。
该幼儿上前指出做指点状的小羊是“好像你”的图片(见图二)。
师:我们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等会儿看看到底应该选哪一张。
(从教师提供的图片看,选择图二和图五比较符合“好像你”的意思,故而教师没有即时对幼儿的选择作出“对”与“否”的评价,而是接纳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是教师的有意之为与高明之处。因为她预计到幼儿在为歌词“第五只,跳个不停”选择图片时,必将产生认知冲突,因此留待后面让幼儿分辨与思考,从而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教师让幼儿为歌词选择匹配的图片,其实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一种策略与方法。)
③幼儿依次找出了第三和第四只羊的图片(见图三与图四)。
④教师边唱边做跳舞的动作:第五只,跳个不停。
师:哪张图片是“跳个不停”?
幼儿意见不一:有人选择了“跳舞的羊”(已在步骤②中和“好像你”图片放在了一起),也有人选择了“唱歌的羊”(见图十)。教师认可幼儿的观点,将“唱歌的羊”的图片放在了第五只羊的位置。
(果然,幼儿在选择第五只羊的图片时产生了不同意见,而且冲突进一步激化,图十似乎也可以表示“跳个不停”。这时,选择图片的过程显得越加复杂。)
⑤按①的方法,幼儿找出了第六只羊的图片(见图六)。
⑥教师边唱边做暂停的动作:第七只,它来管秩序。
幼儿找出了相应的图片(见图七)。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张图是“管秩序”?
幼:因为这上面有一个“停”字。
师:“管秩序”是什么意思?
幼:“管秩序”就是让大家都停下来,不要乱。
(有些幼儿早已认识“停”字,有些幼儿通过此环节也认识了。这种识字活动非常自然,是音乐教育领域与其他教育领域相互渗透的一种思路。)⑦此时黑板上只剩两张图片:“长得肥肥的羊”(见图八)和“大汗淋漓的羊”(见图九)。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第八只,第八只,第八只慢吞吞。
有幼儿认为图九中的羊像是那只慢吞吞的羊。教师紧接着边唱边做急忙跑来的动作:第九只,来得急。
师:到底哪只是“慢吞吞”?
幼儿选择了图八。
师:你说这张是“慢吞吞”,为什么?
幼:因为它很像慢慢的啊。
师:因为它长得怎么样啊?
幼:肥肥的。
师:哦,肥肥的,走得很慢的样子。
教师将第八、第九张图片相应地排放好。
⑧注意,我们还没有选好第二只羊、第五只羊和第十只羊的图片呢,我们来唱一唱。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边演唱B段歌曲。当唱至“第二只,好像你”的时候,教师夸张地做出指点的动作,同时放慢速度。幼儿一致同意“做指点状的小羊”就是第二只。
⑨教师将“跳舞的羊”撤下,继续边唱边做动作。待唱至“第五只,跳个不停”时,幼儿立刻作出反应,认为刚才被撤除的图片就是“跳个不停”的羊。教师按照幼儿的意见将“跳舞的羊”重新放在相应位置上,同时将原先放在该位置上的“唱歌的羊”撤下。至此,第二和第五只羊的图片已选定。
⑩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第十只,说再唱一曲。
幼儿一致认为画有音乐符号(即五线谱符号)的图片是表示第十只羊——唱歌的羊(见图十)。
4、师幼一起边用手指图片边朗诵歌词,同时用动作表现10只羊的动态。我们好不容易把10只羊排了一个队。这次我们伸出手来数数看。
5、师幼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师:这次我们来当小猫,一起听着音乐来数羊群。轻轻起立,注意听音乐的前奏。
三、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图片、动作策略对学习歌曲的作用。
1、刚才我们唱歌的时候,是什么帮助我们记得每只羊在干什么的?
幼:月亮姐姐。
师:我们数羊群的时候,是看着什么来数的呢?
幼儿答非所问,似乎不理解教师的问题。教师指着图片说:这些都是羊的图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每只羊在干什么。
(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教师采用了直接告知的策略。启发、引导、鼓励与支持固然都是好的教学行为,但是对于缺乏相关经验的幼儿来说,直接告知也不失为一种经济的方法。这是帮助幼儿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帮助幼儿对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意识反思的过程。)
2、如果不看图片,刚才还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知道每只羊在干什么?
幼:唱歌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字。
幼:可以画点。
师:写字、画点都是和图片一样的。
幼:做动作。
师(及时肯定):哦,他看到我做动作了。
师:这次,你们看看老师的'动作究竟能不能帮助你们,好不好?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并用相应动作表现10只羊的动态。重复演唱两遍。
师:刚才老师的动作是不是帮助你们了?
幼:是!
(教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一方面是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演唱机会,更主要的是让幼儿有意识地反思“看动作,记歌词”这一学习策略的应用效果。)
四、教师请幼儿尝试用相应动作表演10只羊的不同动态。
师:小猫数羊群数了那么久还是睡不着。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它数,谁愿意来做这10只羊?
表演前,教师逐个问幼儿:“你扮演的是第几只羊,它在干什么?把动作做出来,摆好造型。”并交代:“唱到哪只羊,哪只羊就跳出来,还要做这只羊的动作。”
在音乐声中,10个幼儿相继跳出,分别用动作表演10只羊的动态。(两遍。)(在表演之前先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身份,并且想好动作,摆出造型,可避免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因即兴表演而出现反应时不够,进而造成混乱、焦虑的状况,使幼儿的注意得到适当的分配。)五、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听磁带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唱到“第八只……”音乐就停。
1、播放完整音乐(A、B两段),师幼一起演唱。
2、重复演唱B段音乐。教师逐渐退出,用动作提醒幼儿歌词。当重复唱至“第八只”时,教师将录音音乐的音量逐渐减弱,并做睡觉状,且越来越轻地说:“第八只,第八只,第八只……”活动室里十分安静。
3、教师伸懒腰,并提问:“我刚才睡着了没有?”
幼:睡着了。
师:我数到第几只羊的时候睡着的?
幼:第八只。
幼:你刚才是数第二遍的时候,数到第八只才睡着的。
师:你真不简单。
六、引导幼儿讨论,学习用正确的、健康的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
师:你们平常睡不着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呢?
幼:闭上眼睛不要睁开就可以睡着了。
幼:躺一会儿就睡着了。
幼:玩累一点。
幼:要是你不累的话,可以看一会儿书再睡。
幼:可以请爸爸妈妈给你讲故事。
师:你们讲的方法都很好。不过今天小猫又教给了我们一个方法,是什么方法啊?
幼(众):数——羊——群。
师:对,数——羊——群。让我们谢谢小猫,谢谢月亮姐姐。
大班教案 篇6
具体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表现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布置小舞台。
2、幼儿自制的各类乐器。
3、幼儿熟悉的节奏乐曲。
活动建议:
1、教师充当音乐会主持人,请幼儿自由结合组成小乐队(每队最少5人),并给自己的乐队起上好听的名称。
2、先请每个小乐队分别进行简单的排练,教师适当地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
3、请每个乐队的'幼儿依次上台表演。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说说每个乐队的演奏情况,大家共同选出最好的乐队,给予表扬、奖励。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不同速度、力度的变化及表现的不同形象,大胆地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勤快人、懒惰人的不同形象。
2、尝试与同伴一起合作编歌词并即兴演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平常厨房里都有哪些活要干?"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有这么两种人,他们都在厨房里,请小朋友听听歌声,再告诉老师他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歌曲,着重引导幼儿感受和体会有力,快速的歌声表现的勤快人和无力、慢速的歌声表现懒惰人的不同,让幼儿讨论音乐为什么这样表现。
3、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指唱,幼儿能听节奏指图。
5、动作表现:鼓励幼儿尝试听音乐边演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现勤快人与懒惰人。
6、其他幼儿割据自己演唱,即兴编动作。
7、趣味对唱: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勤快人和懒惰人。启发幼儿用越唱越快、越唱越有力的方法演唱第一段,表现动作麻利和勤快人;用越唱越无力的歌声表现懒散的懒惰人。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引发对心脏的好奇,能与同伴合作发现关于心脏跳动的简单知识。
2、了解心脏的重要性,知道适宜的运动以及舒畅的心情能让心脏得到放松。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音乐、PPT、图书、听诊器等。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引起好奇。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猜是什么?
2、提问:心脏是什么?心脏在哪里?心脏有多大?
看来我们对心脏还是有点了解的,那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心脏的什么秘密呢?想不想看看呢?
二、小组阅读,发现问题。
1、要求:3人一组,安静阅读,发现秘密,发现问题。
2、小组阅读,教师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与模糊点。
3、交流发现,引发问题
问题一:心脏为什么要跳动呢?
问题二:心脏一分钟跳动的速度一样吗?
问题三:心脏跳动的速度会变吗?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心脏“看看看”,解决问题一(难点)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呢?跳动有什么用呢?(观察画面讨论)
小结:我们的心脏通过跳动,将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
2、心跳“猜猜猜”,解决问题二(兴趣点)
大象每分钟跳……20次,小老鼠每分钟跳……300次,人类呢?(60次)是我们成年人哦,那小孩大人的心跳一样快吗?孩子们心脏一分钟跳几次呢?我们来个游戏吧“心跳猜猜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心跳“听听听”,解决问题三(重点)
人的心跳一直是一样的速度在跳动吗?会变吗?那我们就来听一听。
听到过心跳的声音吗?(心跳音效)怎么才能听到心跳?(互相听,用听诊器)
要求:
1、找一个朋友。
2、互相听听安静时的`心跳(音乐轻柔)。
3、运动(动感音乐)互相听听运动后的心跳。
交流:发现心跳速度的变化吗?
小结:运动后轻柔的扑通声会变成剧烈的咚咚声,原来,运动会使心跳加速哦。
四、迁移生活。
1、可是有时候没有运动,心脏也会剧烈的跳动,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害怕、生气)
2、心脏一直跳得很快行吗?心脏也会不舒服,会生病哦。那有没有办法让心脏健康舒服呢?
小结:如果我们保持舒畅的心情,可以让心脏得到放松。
活动探索:
关于心脏还有很多的小秘密哦,比如,除了心脏,我们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扑通扑通跳呢?(脉搏)都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到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8-20
【精选】大班教案09-08
(经典)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精选)07-27
大班教案(精选)08-06
大班教案【经典】08-07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1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精选]大班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