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家公祭日教育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公祭日教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家公祭日教育教案1
一、活动目的
二、活动主题: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
三、活动时间:20xx年12月8日-12月14日
四、活动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杀
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利用各种途径向同学们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1.上一堂班会课(班主任)12月8日
2.开播一次红领巾广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报12月12日
4.观看一次抗日爱国影片,推荐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
5.办一次图片展,具体包括:1)南京沦陷2)血腥屠杀3)抗日烽火4)罪与罚
6.出一期专题校报
7.横幅(一块)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
(二)多途径学科联动,寄托哀思,整合学科资源,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国家民族意识的'认同感,寄托对死难者的哀思。
1.学唱一首爱国抗日歌曲(音乐)
2.学习制作铭记卡片(美术)
3.学习写“铭记历史,遥寄深情”的寄语
4.登录国家公祭日网络,写寄语、献白花
(三)举行一次集会,庄严的升旗仪式
国家公祭日教育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全区设立的背景、安全区的运作,认识安全区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南京保卫战的相关史料,了解安全区设立的由来,了解日军对南京安全区的态度演变。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南京安全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那些国际友人在南京设立安全区的斗争,牢记他们冒着生命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残暴行径的义举,向他们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致敬。
重点:南京安全区的设立与运作,日军对安全区态度的演变。
难点:分析认识南京安全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西方人士设立安全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后,迅速向南京推进。当时留在南京的20余名西方人士组成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南京城内发起成立了一个旨在保护和救济战争难民的中立区——南京安全区。安全区位于外国使领馆和教会学校较为集中的城区中西部,占地面积3.86平方公里,约为当时市区的八分之一。南京安全区于1937年12月8日对难民正式开放,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于1938年2月18日宣布更名后被迫解散。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安全区内难民人数在25万人左右,其中将近有7万人居住在安全区内25个难民收容所里。
1、外国人为什么留在南京建立安全区?
正义感与人道主义精神的驱使;战争形势的压迫。
2、安全区的外国人如何保证难民的安全?
尽其所能的为难民提供食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帮助与救济;抗议与制止日军官兵的暴行;详细记录日军暴行,通过各种途径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3、安全区的结局是什么?
1938年1月底,日军强迫安全区内难民还家,并声称已经恢复了南京城的秩序,但实际上杀戮依然在继续。2月18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被迫改称“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及难民区不复存在,最后一批难民营被迫于1938年5月关闭。
4、日军当局对待南京安全区的态度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态度变化:日军当局对南京安全区由默认到仇视、再到压迫直到扶植自治政权以取代之。
原因:日军攻占南京初期对安全区采取默认态度,主要是担心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但其后不久日军便认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没有能力阻止安全区
为中国军队所利用,南京安全区的存在妨碍了他们对南京“新秩序”的建立,最终被取而代之。
二、安全区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P33-36,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驻上海总领馆芮悟峰总领事说:“我们可以公正地为这样一个曾经生活在南京的德国人而感到骄傲,他在艰难的时候留了下来,以保护他的中国朋友。”
材料二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1、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南京安全区的历史作用。(分组讨论)
(1)安全区国际委员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尽其所能的为难民提供食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帮助与救济;
(2)抗议与制止日军官兵的暴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难民的痛苦与损失;
(3)他们详细记录了日军的暴行,通过各种途径向国际社会揭露,引起国际舆论对日本法西斯的谴责;
(4)他们的记录,为战后审判日本战犯提供了有力证据,也成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第一手资料。
小结:日军当局在攻占南京初期,迫于国际舆论压力,不得不默认安全区的存在,但其后不久日军便认为南京安全区的存在妨碍了他们对南京“新秩序”的建立,南京安全区被迫解散的结局实际上早已注定。但是这些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的人道精神和英勇义举,将会被中国人民永远牢记,长留史册!
板书设计
对安全区的解读
一、西方人士设立安全区
1、成立背景
2、安全区的运作与结局
二、安全区的历史作用
教后反思:教授本课时,我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观视角下,站在正义与人道的普世价值立场上,探究西方友人在南京大屠杀时设立安全区的动机与作用,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只是在资料的搜集与问题的设计上,略显单薄,不免有些遗憾。
【国家公祭日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12.1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优秀11-14
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3-17
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教案10-28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03-24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04-01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09-09
国家公祭日校领导精彩讲话稿10-09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15篇08-27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15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