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2 12:14:5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秋天丰富而多彩,她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随着秋意的临近,气温的下降和树叶的飘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消息,而这些消息非常易于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追逐着翩翩飞舞的落叶,高兴的心情易于言表。丰富多彩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想象、探索、发现和表达的广阔空间,秋叶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产生了天然的契合。摇曳飘落、多姿多彩的树叶就是一方天地,一个世界。我们同幼儿一起进入落叶世界,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想象、去表现...... 在幼儿简单了解了树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感知树叶的大小,能够正确区分树叶的大小,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与小,利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幼儿身体及智能的发展。

  目标预设:

  1、感知树叶的大小,能够正确区分树叶的大小。

  2、尝试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大与小。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树叶的大小,能够正确区分树叶的大小。

  难点:尝试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大与小。

  设计理念: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活动中主要采用游戏和动作表演来感受树叶的大和小。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表现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使幼儿亲身体验大与小,这样加深幼儿对大小概念的理解。

  设计思路: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树叶”这一活动。通过“捡树叶”让幼儿知道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会落下,在幼儿简单了解了树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小树叶找妈妈感受到大和小的概念,并利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幼儿身体及智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捡落叶

  1.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对,秋天到了,天气渐冷了,风爷爷吹落了许多树叶宝宝。

  2.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树林里去捡落叶,你们高兴吗?”

  “那就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教师带着幼儿在布置好的场景中捡落叶。

  3. 请幼儿说一说你捡到的是什么树的叶子,觉得它们像什么?(如像小鱼、像手等等)

  二、树叶宝宝找妈妈

  1、“小朋友听是谁在哭啊,好像哭声是从小朋友的小椅子下传来的,我们来找一找”(教师事先在小朋友椅子下放好大树叶和小树叶)“是谁在哭啊?”(是树叶宝宝在哭)你们手里现在有几个树叶宝宝?看看这两个树叶宝宝一样大吗?(不是,一个大,一个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你怎么知道的?(幼儿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问道:“咦,你们为什么要哭呀?”播放录音机,“我们迷路了,找不到妈妈了”大树叶和小树叶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所以伤心地哭了,我们来帮他们找妈妈吧!3、“树叶宝宝你在哪里呀”播放树妈妈找树叶宝宝的声音。是谁在找树叶宝宝?原来是树妈妈在找他们的宝宝。让幼儿比较两位树妈妈有什么不同,(一位树妈妈大,一位树妈妈小)你怎么知道的?(幼儿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4、大树叶宝宝和小树叶宝宝看见有两个树妈妈又哭了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的妈妈。师:“小朋友,你觉得哪个是大树叶宝宝的妈妈,哪个是小树叶宝宝的妈妈呀?”

  5、请你帮帮树妈妈和树宝宝,把树叶宝宝送回去。幼儿操作,把大树叶贴到大树妈妈的身上,小树叶贴到小树妈妈的身上。教师巡回指导。

  三、模仿大树叶,小树叶

  1、师:宝宝,我们认识了大树叶和小树叶,老师要来变个魔术,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老师变的是大树叶,还是小树叶?

  2、老师做两个动作:一个是两臂张开,两脚分开,另一个是屈膝下蹲,埋头两手抱膝。

  师:你们猜出来了吗?哪个是大树叶,哪个是小树叶?为什么?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3、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师:除了这两个动作,你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大树叶和小树叶?幼儿听魔术棒的指挥变成大树叶或者小树叶。

  四、随音乐表演树叶飘落

  1、播放课件,请幼儿欣赏树叶飘落的样子。

  2、教师和幼儿随着音乐,一起表演树叶飘落的样子。

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园门口卖玩具的小摊上,孩子们对能吹出泡泡的玩具特别感兴趣,常常缠着大人买,还把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一次,有一个小朋友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刚和同伴玩了一会儿,一不小心玩具中盛的泡泡水全给洒了,看见那个小朋友着急地哭了起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想帮助她,于是产生了“自制泡泡水”的想法。为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达成他们美好的心愿,我特意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自己发现做泡泡水的秘密

  2、让幼儿亲自尝试做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提供糖、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塑料杯、小勺、小盆子、吸管、几张怎样做泡泡水的图纸。

  2、每组一个操作台。

  3、录像机

  活动过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吹泡泡需要些什么?(泡泡水和吸管)那请小朋友们想想我们在生活当中什么时候会出现泡泡?可是泡泡水没了,怎么办?(自己配制泡泡水)

  2、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幼儿自由分组,在操作台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经幼儿商量后,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在全体幼儿前发言,交流经验。

  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教师拍摄幼儿配制泡泡水的.过程及吹出来泡泡时的情景。

  二、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dv回放。

  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当好一名玩伴、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导者,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集中讨论。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大。

  3、尝试用相同材料配制吹出不同泡泡的泡泡水。

  各别提问:你们配制的泡泡水能吹出几种不同大小的泡泡?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有什么发现吗?

  三、吹泡泡比赛,分享成功的快乐。

  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许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不仅帮老师配制了泡泡水,还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谢谢你们了!不过老师要请小朋友回家试一试,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配制泡泡水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教学反思

  1、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涉及的材料也是常见的。

  2、我觉得在尝试环节中,应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要求。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选择让那些尝试做泡泡水不成功的小朋友提出问题,让那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小朋友去帮忙他,这样那些做的不成功的小朋友就会印象更深刻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主要构造,知道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2、能辨认整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自制钟

  2、课件PPT

  3、游戏题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时钟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教师小结: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二、播放课件、观察交流

  (一)认识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引导幼儿欣赏钟表,从中认识钟面结构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钟表,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PPT课件),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钟表上有哪些数字?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原来钟是由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不多也不少。

  (3)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

  师:比比看,两根表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小结:个子高的.是弟弟叫分针,个子矮的是哥哥叫时针。

  2、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时针和分针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小朋友们当裁判员。

  提问(1):请幼儿猜猜时针和分针跑步比赛谁跑得快?

  提问(2):分针跑了一圈,时针跑了多少?

  小结:分钟走一圈,时钟才走了一格。(弟弟长,哥哥短,弟弟跑了一大圈,哥哥一格才跑完)

  (二)、认识整点

  1、教师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整点运转规律。

  提问(1)三只钟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想一想,3点整时,时针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在哪个数字上?7点整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在哪个数字上?

  2、老师归纳:当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三、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

  1、游戏《修理钟表》

  教师充当钟表店的管理员,放歌曲《钟》,幼儿根据老师唱出的时间,在自制的钟面上拨出时间,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D时间时钟对对碰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离不开钟表,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钟表,就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看时间,到点睡觉,吃饭和学习。

  活动延伸:

  1、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老狼(教师)出示标有时间(整点、半点)的钟面,请幼儿说出是几点。

  (2)幼儿扮演的小兔在自制钟上拨出老师说出的时间。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比较不同滚筒滚进山洞时不同的现象,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路线。

  2.能大胆清楚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投票的标牌、薯片桶、泡面桶、一次性纸杯、一定坡度的斜坡、山洞、筐子、透明胶、剪刀、橡皮筋等。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引出探索主题“滚筒进山洞”,激发幼儿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滚筒进山洞的游戏。

  二、展开

  通过交流讨论及两组操作材料的实验对比,发现哪些滚筒会进山洞,哪些不会。

  1.介绍材料。看这里有哪些滚筒?哪些滚筒能滚进山洞?

  2.交待规则。

  (1)不用力气,滚筒放在山坡指定位置位置,让它自己滚进山洞。

  (2)滚进山洞的滚筒放在旁边的筐子里,没成功的放在原处。

  3.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指导重点:幼儿能否尝试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4.交流讨论:怎样的滚筒能进山洞?为什么?

  小结:两头一样粗的滚筒能直直的滚进山洞,两头不一样粗的滚筒会拐弯,不能滚进山洞。

  三、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两头有大小的滚筒总是向细的那头滚动。

  1.两头大小不同的滚筒能不能滚进山洞,那会往哪头拐弯?

  2.幼儿分组操作。

  交待规则。

  (1)不用力气,滚筒放在山坡指定位置,让它自己滚下山。

  (2)实验观察结束后,把滚筒放回筐子。

  3.交流讨论。

  提问:不同粗细的滚筒,到底往哪拐弯呢?

  小结:看来,滚筒无论大小,只要两头不一样粗细,总是往细的那头拐弯。

  四、借助材料,尝试改变物体原来的`运动路线。

  1.提问:如何让这些滚筒不拐弯,也能直直的滚进山洞?

  2.幼儿操作。

  交待规则

  (1)改变后的滚筒还是不用力气,放在山坡指定位置,让它自己滚进山洞。

  (2)成功的作品放在前面的作品展示桌上。

  教师指导重点:幼儿能否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交流讨论:你用了哪些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小滚筒滚进山洞了吗?

  活动延伸:

  两头一样粗细的罐子里放了块石头,它能不能顺利滚进山洞呢?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冰棒棍是夏天里随手可得的一种材料,摆一摆、拼一拼便能生成生动的形象。中班幼儿对于纸张的粘贴、造型有一定的技能积累,木质的冰糕棍的组合制作较有难度,本活动特别激发幼儿探索固定冰糕棒的方法,通过幼幼、师幼互动获得相关经验。为幼儿提供瓶盖、纽扣、光盘等辅助材料、大量的图片激发幼儿灵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根以上冰棒棍摆一摆、拼一拼,积极创想,创作生动形象的物体造型。

  2、能将冰棒棍牢固的连接,并选择瓶盖、纽扣等材料,大胆装饰,运用贴、粘、拼等方法进行创想制作。

  3、在创想制作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重点:能运用冰棒棍创想制作,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活动难点:冰棒棍与冰棒棍之间的连接,力求牢固、美观、生动。

  活动准备:

  1、教具:长短不一样的冰棒棍若干,放在桌子中间的小框里。磁性黑板一块。若干简笔图形,介绍用。

  2、学具:长短不一的冰棒棍若干、纽扣、瓶盖、彩纸等。提供材料架,以便幼儿选择其他材料运用。乳胶、双面胶、剪刀、油画棒、小框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冰糕棍,激发兴趣。

  提问:一根冰棒棍像什么?两根冰棒棍,摆一摆,像什么?换个样子摆一摆,像什么?谁会用三根四根或更多的冰棒棍摆一摆,拼一拼呢?你会拼出什么造型来呢?

  二、幼儿尝试拼摆冰糕棍,设计不同造型。

  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摆一摆,拼一拼吗?请你回到桌子旁边去试一试吧。

  三、幼儿展示拼摆造型,集中反馈感知冰棒棍的`造型。

  提问:你刚才用冰棒棍拼出了什么?怎么拼的?

  四、出示辅助材料,冰棒棍与材料的创意组合。

  提问:谁把冰棒棍拼出了人的造型?可是圆圆的头用什么来代替呢?谁也用到了其他的辅助材料?你用瓶盖、纽扣等代替了什么呢?

  幼儿交流分享拼出的不同造型。如:汽车、伞、火箭、小包、小船、飞机、冰激凌、小樱桃、人的造型等。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冰棒棍摆一摆、拼一拼,可以创造出很多种造型。可是一不小心拼好的造型就歪掉了,谁有办法把这些造型固定起来呢?

  五、再次创作,幼儿尽情体验冰棍棒创想。

  1、现在我们把这些好看的造型粘贴牢固吧,如果想让你创造的造型更加形象生动,那你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一步装饰,那一定会更加完美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材料要多少拿多少,多的材料放回材料架;注意桌面、地面的整洁;在想象和构图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六、展示作品,交流作品。

  从“有创意”、“粘贴牢固”,“好看有趣”等方面进行作品评价。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

  2.积极参与谈话交流,能语句完整的表述意见。

  3.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安全的避雨方式。

  活动准备

  1.图片—雨怎么形成

  2.声音—下雨(淅沥沥,哗啦啦)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下雨的声音

  教师:小朋友,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了)

  2.分别播放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下大雨时是什么声音?(哗啦啦)

  下小雨时是什么声音?(淅沥沥)

  二、展开

  1.雨是怎样形成的。

  (1)观察图片:雨是怎样形成的

  对比观察两幅图片,感知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雨。

  (2)看了图片以后,你知道雨水是怎样形成的吗?

  (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不断受热升到空中,聚集在云朵里,水蒸气越积越多,

  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小水点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

  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也就是下雨了。

  2.雨水的作用。

  提问:(幼儿讨论)

  (1) 雨水对动物有什么好处?

  (2) 雨水对植物有什么好处?

  (3) 雨水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雨水可以使种子发芽、促进植物生长。

  雨水可以汇成小河和湖泊使动物们喝上水。

  雨水可以净化空气,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种都离不开它。

  3.安全的避雨方法。

  (1)下雨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呢?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避雨的。)

  (2)小结:下雨的时候有时会电闪雷鸣,人们不能站在大树下避雨,

  因为树被雨水淋湿后会传电,会引来雷电,很危险。

  下雨的时候不能站在户外打手机,

  因为这样会引雷电击身,很危险。最好的方法在商场内避雨。

  三、结束

  教幼儿绘制雨水形成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意图: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树,千姿百态,随着季节轮换树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树叶随风飘落,还有一些树没有落叶子。孩子们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让孩子在认识树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树普遍特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比较,从而认识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来解答自己的疑问。知道秋天,并不是所有的树都变黄落叶的,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些树叫常绿树。而到秋天就枯黄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活动目标:

  1、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2、感受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和好处。

  活动准备:

  各种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树叶,两张特征显著的树的图片。

  一、经验回顾、周围的树

  1.(出示汉字“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

  2.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3.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

  (1)认识落叶树

  出示两张图片,看一看这两种树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柳树图片)你认识这棵树吗?这是什么树?瞧,这棵树怎么样了呢?(认识新词光秃秃——光秃秃就是树叶都掉光了),对了,这棵树上光秃秃的,他难道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光秃秃的?那它什么时候长叶子的呢?(幼儿说)原来,柳树春天也是这样茂盛,为什么现在会变的光秃秃的呢?(树叶掉下来了)

  小结:像柳树这样到了春天树叶都发芽,到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2)认识常绿树

  (指着香樟树)你们认识这棵树吗?这是我们江阴的'市树——香樟树,是什么?你发现香樟树上的树叶都怎么样呢?香樟树上长着许许多多的树叶,我们可以叫它茂盛,叫什么?难道香樟树一年四季都不掉叶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香樟树也会掉叶子,可是它掉了叶子之后,树上还有叶子吗?(有)

  小结:想香樟树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绿绿的叶子的树,我们叫它常绿树。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1、学生在认识了温度计的使用后提出要测定气温。因此在教学中将使用温度计的技能训练,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保证学生较顺利地获取我们生活中的环境与气象台预报气温的环境下的各种温度数据。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3、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应当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及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5、布置作业

  (1)收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

  2、懂得爱护鼻子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醋和香水的碗各一个。

  2、相关的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给你们猜一样东西,看看谁能猜出来,小耳朵听仔细。“高高一座山,山上两个洞,是香还是臭,问问它都懂”。

  二、认识鼻子

  小朋友真能干,啊我们一起摸一摸自己的鼻子吧!我们的鼻子是长在哪里的?(鼻子长在我们的脸中间)。那鼻子是什么样子的?(高高的,有两个洞)。

  师小结:是的,我们的鼻子长在脸中间,高高的,有两个洞,我们叫它“鼻孔”,宝宝一起说“鼻孔”。

  三、鼻子的作用

  小朋友,我们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鼻子,那它有什么本领呢?(闻味道)。哦,是吗?那老师请你上来试一试,你闻到了什么味道啊?(香味)。那老师要来看看你们的小鼻子是不是都能闻到呢?(给所有的孩子闻醋的味道)。现在你们闻到的是什么味道?(酸酸的味道)。嗯,看来我们的小鼻子都很灵,其实我们的鼻子能闻出各种各样的.味道,妈妈在厨房炒菜,你能闻到是吗味道(香香的味道)。那我们闭上眼睛来闻一闻吧“哇,好香啊”。前段时间,我们班烧醋了,还记得醋是什么味道吗?(酸酸的)。是的,我们可以通过闻醋来预防感冒。(出示ppt,图1)咦,你们瞧,为什么图片上的宝宝用手捂住鼻子呢?

  发生什么事了?(失火了)。失火会有什么冒出来啊?(有很多的烟)。(图2)那这个妈妈上班路上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因为天气冷,怕冷空气吸进身体,会引发感冒)。(图3)这位阿姨在一个有毒的工厂上班,所以她要带上口罩来保护自己的鼻子和身体。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的鼻子不但可以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还可以帮助我们呼吸呢,但我们感冒时,鼻子会有什么感觉呢?(流鼻涕,鼻子不通)。你难受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幼儿用手捏住鼻子)。

  四、保护鼻子

  鼻子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那我们怎么样来保护鼻子呢?引导幼儿说出:不用手抠鼻子、不把异物塞进鼻孔、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不要碰撞到鼻子。冬天来了,我们小朋友从外面进入教室的时候,要先把小手搓搓,再把鼻子的两边搓一搓,让鼻子暖和起来,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了。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不但我们有鼻子,小动物们也有鼻子,我们都来看看小动物的鼻子都有什么作用。出示(ppt图5)这是谁啊?(大象)。大象的鼻子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大象的鼻子除了可以闻气味,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呢?(吸水、喷水、卷木头)。(出示图6)这是小狗的鼻子,它的鼻子比我们人的鼻子还要厉害,能闻出很多很多种的气味,它就是靠鼻子找到回家的路的,小朋友,虽然我们和小动物的鼻子长得不一样,但是鼻子对于我们来说,都一样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稻子是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幼儿对水稻很熟悉,差不多每家都种水稻,他们对身边的农作物有所了解。这节课以幼儿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稻米及稻草的用途让幼儿懂得爱护水稻,爱惜粮食。通过玩草垫游戏活动,培养了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稻谷和稻草的用途,懂得爱护水稻,爱惜粮食。

  2、幼儿喜欢玩草垫子,能想出各种玩草垫子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草垫子、稻草一束、米一瓶、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秋天的农作物,它是谁呢?下面邀请小朋友一起来猜一猜。

  2、出示水稻图片:

  提问:

  (1)你们看这是……?(在我们这里,水稻小时候是长在水里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们看稻穗上一颗一颗成串的是什么?(稻谷)

  (3)稻谷外面包着一层黄色的壳,剥掉外面的壳以后,里面是什么呢?(米)

  (4)米有什么用呢?(可以做成饭、粥、磨成米粉)

  (5)让幼儿知道水稻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每天吃的饭、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爱惜粮食。

  教师小结:水稻浑身都是宝,除了它的果实有那么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处。

  师:出示稻草实物,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干什么吗?(搓草绳、盖草绳、做稻草人、做草垫子……)(逐一出示实物)3、玩草垫:

  (1)师出示草垫,看,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垫子,它有很多用处。小朋友还可以用它来做游戏呢。小朋友们可以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草垫,一边玩一边念儿歌草垫子,变变变,变不成小河跳过去。草垫子,真有趣,变成格子,跳一跳。草垫子,真好玩,顶在头上,慢慢走。

  (3)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延伸活动:

  活动后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稻草编制草垫,草绳等。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21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