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3篇[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
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骨骼化石 高大 完整
失足
10黄河象 假想来历 陷入
化石
斜插
发掘化石
脚踏
教学过程 :
出示挂图,导入 新课。
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具大象骨架,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板书:骨骼化石)你们知道骨骼化石是什么吗?它是古代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底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种象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叫它们黄河象。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黄河象》。
检查预习
这具大象化石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掘出来的?
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酌情评议。
练习分段、归纳段意、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把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部分找到,做上记号。
学生准备后讨论:文中哪些地方是讲科学家的假想的?(二至七自然段)
把课文分成三段,说说每段段意。(学生练习归纳,在书上写出来)
学生准备后,交流归纳的段意,(一、讲这具化石的样子;二、讲科学家假想化石的来历;三、讲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现和发掘。)
按照分成的三段,请三个同学朗读全文。
理解第一自然段
默读第一段,想一想,这具黄河象骨架有什么特点。
学后讨论:有什么样特点?(骨架很高大)从哪里看出它高大?(从它的高度、长度;从人站在骨架前的感觉。)还有什么特点?
(很完整)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整个大象骨架只有尾椎骨不是骨骼化石,别的部分都是骨骼化石。也就是说,整个化石只少掉了尾椎骨。)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句话什么意思?(意思是一百多块脚趾骨,一块也没有失掉,全部保存下来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黄河象骨架的高大完整。
理解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假想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说说科学家的假想,说后学生互相补充。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10黄河象
1没移动过
保存完整依据
2在指挥下挖掘
1骨架完整
假想落水依据
2站立姿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
讲读第二段
这一段作者是分几层来写的?(三层。第一层即第2节;第二层即第3节;第三层即第一4至节。)
逐层理解。
第一层:突出热和缓。
热:炙烤大地草丛燃烧呆立不动走来走去。
缓:小河弯弯缓缓流去
这一层写当时天气炎热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为老象遇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弯弯,流势缓慢,河岸和河床必然会淤积厚厚的淤泥,高大体重的黄河象到这里喝水是很危险的。
第二层:突出倦和渴。
这一层写出身强力壮的黄河象,由于疲劳和干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当它们看到小河时,必然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狂饮,这就是老象遇险的必然性。
第三层:突出喝和陷。
抓两头段落,找假想的依据。
从两头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学家以下设想的依据:
1)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石头上。(四自然段: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脚踩着石头。)
2)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第四段: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
3)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第一段:人们站在骨架前,昂首阔步向前跑。)
4)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第四段: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泥土里。)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第一段: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6)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第一段: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第四段: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
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内容都不是科学家亲眼看到的,他们根据事实做出了假想,这说明假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初知推理方法。
科学家从黄河象站立的姿势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想找水喝。为什么要喝水呢?是干渴,天热难当
这种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业
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黄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据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板书设计
10黄河象
化石 高大完整无缺 疲劳干渴
发现 斜插的姿势 假想失足落水
发掘 上级指挥员 泥沙掩埋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图,思考:
(1)这具黄河象化石高大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
(2)这具黄河象化石完整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词句。
2、请学生指图说说这具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这个特点。
3、训练用甚至也连也口头造句。
4、概括段意。
5、教师谈话,转入下一段教学。
二、讲读第二段。
读本段后思考:这一段作者是分几层意思来叙述的?各层的层意是什么?
逐层学习。
第一层(第2自然段)
这一层写当时天气炎热的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为老象遇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弯弯,流势缓慢,岸边和河床必然会淤积厚厚的淤泥,身高体重的黄河象到这里河水是危险的。教学时要突出热和缓。
热炙烤燃烧呆立不动走来走去
缓:小河弯弯缓缓流去
第二层(2至6自然段)
这一层写出身强力壮的黄河象,由于疲劳和干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当它们看到小河时,必然要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狂饮,结果失足而落水,这就是老象遇险的必然性。
教学中,要突出倦和渴喝和陷
(3)第三层(第7自然段)
3、找假想的依据。
从两头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学家以下设想的依据:
1)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石头上。
2)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
3)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4)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
6)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内容都不是科学家亲眼看到的,他们根据事实做出了假想,这说明假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总结推理方法。
科学家从黄河象站立的姿势想到它失足落水而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想找水喝。为什么要喝水呢?是干渴,天热难当
这种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业
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黄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据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引导同学探究、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同学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2、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3、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4、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同学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5、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课前准备】
1、收集在课外书上认识的字,准备在展示会上交流。
2、准备过“六一”节的照片。
3、生字卡片,小黑板,新华字典,庆祝“六一”的录像。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三组字。自身读一读这些字,仔细观察、比较,看看谁能发现这三组字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三组字的.规律:
第一组:“减一笔”
第二组:“加一笔”
第三组:“加两笔”。
3、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
“厂”翘舌,后鼻音
“申”翘舌,前鼻音
“甲”是三声“jiǎ”。
4、教师示范:同学试着创编儿歌,识记生字。例如:
师:“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生:“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日”字中间有一竖,申申申。
字形魔术:给“口”字加两画,能变化成……。
5、练习给生字组词。
6、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 出示词语小黑板,自读词语。
⑵ 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⑶ 自由选词说一句话。
⑷ 齐读词语。
2、我会连:
⑴ 出示三组字和其拼音,自身练习读字。
⑵ 指名认读,并连线。
⑶ 同桌互读,男女分组读。
3、读读背背:
⑴ 小黑板出示诗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⑵ 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祖国南北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
⑶ 自由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怎么过“六一”儿童节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引导积极讨论
要求:勇敢发表自身的看法,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1、创设情境一:
⑴ 播放录像,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活动的录像)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 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跟大伙交流交流。
以“我是优秀解说员”的方式进行。把过“六一”节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快乐。其他同学对他的解说做出评价。评价要求:态度大方,语句完整,语言清楚明白。如达到要求,评为“优秀解说员”。
2、创设情境二:
⑴ 播放本校今年“六一”活动的录像或投影片,向同学介绍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引导同学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⑵ 说说自身准备怎样过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节,让大家顾问顾问,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第三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读题,明确要求:
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展示课外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
⑴ 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大家听。
⑵ 做“摘苹果”游戏:
出示小黑板,同学“摘苹果”认读汉字,并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的。
⑶ “识字角”展示自身打印或剪贴出来的在课外认识的字,与同学交流。
⑷ 用认识的字组词说话。
二、比比谁最快
1、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⑴ 介绍字典。
⑵ 按顺序背熟汉字拼音字母表,注意对应的大小写字母,为音序查字做好准备。
⑶ 引导同学一步一步学习音序查字法。
⑷ 同学试查,先慢后快。
2、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提出注意事项:
⑴ 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⑵ 在查到的大写字母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标的页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里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字的音节,就查到要查的字了。
3、竞赛查字典:
⑴ 看谁先从字典里找到这几页:20、187、206、395。
⑵ 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宽、溪、往、解、准、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经典)09-11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经典]语文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