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11-24 16:56:3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

  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每组一袋各形状的的实物、立体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一游好吗?数学王国里有很多的物体,(出示课件:立体图形的漂亮盒子)快看,和平鸽还给你们带了一份礼物呢!想知道漂亮的盒子里都有什么吗?(想)我们赶快打开看看吧,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同学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同学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结合小朋友说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饮料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等实物)

  【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参观活动引入,抓住了“童心”,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情趣。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这么多物体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指导小组合作)

  2、说一说。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

  3、揭示概念

  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说教师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过程评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接着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立体图形,将他们从形象的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

  (二)、认识物体的外形特征

  1、认识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学具袋中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面有大有小我是看出来的。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还有平平的地方。

  ③教师小结: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认识正方体。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来认识正方体,拿出正方体学具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

  ③小结: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有平平的面。

  3、同样方法认识圆柱、球。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圆的,上下两个圆的面一样大。

  球:光光的、鼓鼓的,能滚动(提示: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题醒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4、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它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他们都是立体图形。

  【过程评析】让学生经历 “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5、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评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体验

  1、玩一玩 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在礼物袋中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汇报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能推动但不能滚动,圆柱和球都能滚动。(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③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评析】让孩子在玩一玩、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找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了圆柱与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进一步理解了立体图形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游戏:摸物体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并叫出它的名字,然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3、搭一搭

  师: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请各小组的同学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有创意。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过程说明】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增加了趣味性,进益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的开心吗?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3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

  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与“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习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游戏规则:找一个同学被蒙上眼睛,再找一个同学拿好奖品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开始告诉被蒙眼睛同学的行走路线,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告诉得特别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经历图形从“体”移到“面”上去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激发学生认识图形的兴趣,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安全意识,体会到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幼儿园已积累大量丰富感性经验,对于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优越的家庭条件,完善的学校配套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本课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图形,正确辨认平面图形

  1、巧用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课件演示安全标志,猜猜什么意思,及时渗透安全教育)

  2、进一步感知、揭示课题

  ①认一认。(借用上面标志,让学生说出图形名称,教师点击课件,删去标志的内容,出示平面图形,并出示相应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板书图形名称,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②记一记。通过同新朋友平面图形打招呼,加深对图形的印象。

  ③分一分。把图形归类,于此同时,强调分图形时,要有序进行,才不会漏选。

  ④理一理。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重点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各种三角形的相同之处。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1.找一找,说一说

  让学生在桌面上的积木中,找出平面图形,摸一摸、说一说摸到的感觉。

  2.看一看,想一想

  面跟体的关系(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在长方体上能够找到长方形……)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启发引思

  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让学生想办法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到纸上。

  ①想一想:学生独立思考

  ②议一议:同桌交流

  ③说一说:有哪些好办法?

  ④看一看: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小朋友的.一样吗?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的办法比书上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

  2.动手操作,深化认知。

  ①谈话激趣:课本35页,小朋友们利用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用刚才想的办法(描、印、折、画、摁)或其它的方法,小组合作,用这些平面图形创作出更有趣的画。

  ②小组汇报,展示作品

  教师展示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创作的作品,并进行点评。③师自创画。(在画的过程让学生猜老师要画的是什么图形,并小结图形特征,再数数老师的画,由哪些图形组成,它们各有几个。)

  3、体会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不仅在立体图形的表面,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也能找到这些图形。像我们刚才的安全标志就有这些平面图形,教室里也有,请同学们找一找。

  四、习题设计

  1.游戏

  ①举一举:教师说出平面图形名称,学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②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名称)

  ③摸一摸,猜图形:让学生更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点,加深印象。

  教师拿出一些物体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说说你摸到物体的面是什么图形,看谁最聪明,摸的准,猜的准。

  2.“连一连”。建立图形与名称的联系。

  把四种图形与对应的名称连起来。(学生先连一连,然后课件演示。)

  五、学习反思、品味收获

  你今天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哪些方面你表现最出色?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家里找一找哪些物体上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平面图形。

  2、同爸爸,妈妈玩图形游戏。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6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 对应教材 复习说明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P91-P95 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 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 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 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 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第三单元P23-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 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 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

  认识钟表

  1、 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1、平时多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加深其对时针、分针及其旋转方向的认识。

  2、通过亲自动手拨出,更好地巩固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3、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注意是过了几。

  4、培养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数出错;

  2、 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 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 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 1、认真读题。

  2、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 1、 看错数字

  2、 看错运算符号

  3、 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 1、 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 可用符号帮助;

  3、 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 7+3=10

  7-3=4 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 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逆向计算的思维方法。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并在反思中总结出计算的易错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对“填加数”的题目展开讨论,得到逆向计算的多种思考方法,达到活化思维的目的。在分析和理解统计表数据的过程中,熟悉从表格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请学生分别计算3+8、4+8和5+8。(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算法的多样性)

  提问:在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会相应增加。(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2.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出示算式:2+9、3+9、4+9、5+9。(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再请学生说出这组算式算得快的原因。

  3.请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快速计算这组算式:7+7、5+7、3+7、6+7、4+7。(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二、探究新知

  1.方法探究。

  (1)帮助米奇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米奇遇到了一个难题,请你来读一读。

  5+()=13

  空格中应该填几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预设1:5+5=10,10+3=13,5+3=8,所以填8。

  预设2:5+10=15,15比13多2,10-2=8,所以填8。

  预设3:5+8=13,所以填8。

  2.利用方法,灵活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

  强调方法的多样化,可以通过上一题的方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加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或者和之间的变化规律解决这类计算问题。

  三、巩固拓展

  动物摘苹果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7)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8)=1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的练习题中又增加了()+A=B的形式。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对填未知加数这一学习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也作恰当的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8

  内容分析:

  空间与图形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生活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为了便于掌握这一工具,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就编排了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数数比较,1到10的认识与相应加减法及分类,位置与顺序导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端,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和摆弄实物,感知并抽象出四种基本几何体的过程,着重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再给出它们的名称,并能辨别与直观归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几何体。在进行数学交流中体会生活中有数学,为后继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出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和认真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形状特征,并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敢于探索,敢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形体;送礼物的包装盒;实物展示平台、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盒礼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倒出来看看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礼物?

  2、学生交流

  3、这么多的礼物你能给分一分类吗?

  4、小组合作分类

  5、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6、小结引导出按形状相同分类。

  二、体验探索、合作交流

  1、分一分,揭示概念

  a、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师巡视。

  b、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分开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会说: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方方正正,一组是像柱子一样的,两头圆的,一组是圆的球。)

  c、提示概念(多媒体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

  2、摸一摸,感知特点

  a、动手摸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师概括,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吧!

  3、说一说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形状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的吗?

  4、猜一猜:a:师说特点,生猜几何体的名称

  b、小组内成员互猜。

  5、找一找:在自己的物品中找两件与老师讲台上几何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6、请大家翻开课本,把今天学的这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上练习1、2

  2、小小设计师:学生用各种形状物品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边搭一边说用什么形状做什么)并玩一玩。

  一年级学生喜爱卡通人物智慧爷爷,抓住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导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在情境中操作,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是活动的体现。

  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各种感官充分利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的理解。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交流。

  在活动中感知,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做到面向全体。

  在玩中说,既独立又自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 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 9+4-6 11-6+7

  5+9-8 5+4+6 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 熟练地进行计算

  3.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看图列式计算,并口头说题意。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三、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瞧,这是美丽的大森林,这里面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

  课件出示图

  问:关于小鹿,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说图意:

  小鹿一共有( )只

  跑走了( )只

  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几只?”

  求还剩几只,怎样计算?

  列式:9—3=6

  还剩(6)只。

  从图中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关于天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2、一共有8个蘑菇,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几个蘑菇?

  ……

  让学生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巩固达标

  1、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2、课件练习

  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58页练习十二第3题

  六、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解决每个问题前,要先看图,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列算式。

  板书设计:

  8、9解决问题

  主题图

  9-3=6 6+2=8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

  一、听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

  (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4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08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1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1-2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必备15篇】11-09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1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15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11-0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