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沉浮的秘密,自己选择适合的材料。
2.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3.乐意在探索中调整搭建方案,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自己探索材料在水中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材料搭建水上高楼。难点: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从中得到搭建稳固的高楼的经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KT板若干,养乐多瓶若干,不同形状彩色木块若干,不同形状塑料制积木若干,小石子若干,磁铁,三角铁,装有水的透明盒子,干毛巾经验准备:知道不同材料在水中有沉或浮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回忆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或浮的现象。
2.介绍桌面上的材料,幼儿猜想这些材料在水中的现象。
3.幼儿自己探索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现象。
4.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把材料放在水中时,轻轻的放进去,做完试验后轻轻的拿出来,如果你不小心把水弄到了桌子上,请你用桌子上的干毛巾擦一擦。
5.幼儿分享,教师总结
二、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不同的现象,自主选择材料搭建水上高楼(教师不提供KT板)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高楼是什么样子的呀?幼儿回答今天我们就来搭建一座水上高楼!
1.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每一组小朋友自己选择适合的材料,合作搭建一座水上高楼,这座高楼的所有材料都漂浮在水面上就算成功!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选择适合搭建水上高楼的材料。
3.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分享讨论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搭建水上高楼的时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呀?我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
三、教师提供KT板,幼儿再次尝试搭建水上高楼
1.介绍KT板。
2.幼儿自己探索KT板放在水中的现象。
3.幼儿尝试加入KT板继续尝试搭建水中高楼。
4.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或成功的经验
6.教师总结。
四、教师指导幼儿自己整理材料与桌面
活动总结
“水上搭高楼”是一个探索性的游戏,教师投放了各种用于支撑的,各具特点的材料。比如:养乐多罐轻巧,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但是里面灌满水就会沉到水底;细的圆柱积木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容易倒,粗的`圆柱积木稳定性好,但是比较沉;三角形积木不容易支撑。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尝试多种垒高的方式,感知了沉浮与材料的轻重有关系,积累了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在遇到困难时,幼儿通过不断更换搭建材料,最后成功的搭建了水上高楼,在成功时也增强了自信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每组提供了三块KT板作为水上高楼的地基,一组幼儿用了一块板,另外两组幼儿将三块KT板都叠在一起放在高楼的最下面。由于教师引导不足,没有幼儿将三块KT板分别将高楼的每一层隔开。今后教师在建筑区指导过程中也会引导幼儿分楼层搭建,建立分层搭建的意识。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活动:神奇的小细管(大班)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干部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白菜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将新鲜的大白菜叶放入红色的墨水里,
科学教案 篇3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2、对探索气象变化的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的资料,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纸、笔、展板。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喜欢的`天气。
三、数学工作内容―天气记录
1、介绍教具,并取来放在工作毯上。
2、谈话:《如何知道天气变化》
师:明天会不会下雨?怎样才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变化,还有谁会告诉我们?
师:小动物知道天气在变化了,会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
3、了解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变化。
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同时听老师讲故事。
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知道要下雨啦。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
小结:燕子姐姐低低飞,青蛙哥哥呱呱叫,小鱼游到水面来,蚂蚁弟弟搬家忙,大雨马上要来啦!
4、讨论: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认识。
每组选一名幼儿在集体中介绍本组讨论的内容。
5、用展板介绍动物预报天气的情况。
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知道的能预报天气的动物及它们预报天气的方法。
根据展板内容有条理地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6、整理教具并归位。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好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装有适量水的量杯;海绵、棉花、石头、水果、餐巾纸等材料若干;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1、出示一个八宝粥罐,将量杯里的水倒进去,请幼儿猜还能倒回杯子。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罐,并做相同操作。
3、请幼儿猜一猜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集体交流讨论水娃娃不见的原因。
1、请幼儿上来把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2、得出结论毛巾把水娃娃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三、为幼儿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进行记录
1、以实物的`形式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集体猜想部分: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进行记录(请幼儿自主选择笑脸、哭脸娃娃去贴一贴)
3、分组实验
4、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进行记录四、拓展经验,说说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容易吸水物品的不同作用。
2、延伸: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会吸水的物品实验台,实地操作)。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扑克牌站立和建构的各种方法,使扑克牌能够独立站起来。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牌、塑料筐、记录纸、记录板、记号笔、PPT、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引出扑克牌,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对,是纸牌,也可以叫扑克牌,在个别化学习里你们会怎么玩?
二、出示纸牌,幼儿探索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一)幼儿探索一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原来你们在个别化学习里学会了这么多扑克牌的玩法,不过今天老师请你们和
扑克牌玩一个新游戏,想不想试一试?你们动动小脑筋想想如何让一张普通的扑克牌站起来?
2.出示一张扑克牌,幼儿动手尝试。
3.幼儿尝试后交流分享,教师提问:你成功了吗,你用的是什么办法让一张扑克牌站起来?有不一样的'办法吗?这个办法与之前的这个办法有什么不同?
4.幼儿交流后把作品呈现在展示台上。
小结:原来想让一张扑克牌自己站住只要改变扑克牌的形状,让它的身体保持平
衡,这样一张纸牌就能自己站住了。
(二)幼儿探索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教师:刚才上来介绍的小朋友,你们就像小老师一样,把自己的办法教给了大家,现在呀要增加难度了,请你把两张扑克牌组合在一起让它们能站立在桌子上并且能够站稳不会倒下来,然后请你把两张扑克牌能成功站立的方法都记录下来,一张记录表记录一种方法,记录时要把成功的方法记录得又清楚又大,等会与同伴分享的时候大家都能看清楚。
2.幼儿第二次尝试探索,记录探索结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幼儿尝试后交流分享,教师出示记录板,把幼儿的记录纸贴在记录板上。
4.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两张扑克牌组合站立起来的?还有其他的不一样的方法吗?请你来说说或做做。刚才看见也有其他小朋友用了这个方法,但是扑克牌又倒了,这是为什么呢?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得最稳,为什么?
小结:你们很厉害,想出了好多可以让两张扑克牌组合站立的方法,也讨论出了
哪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站得更稳,所以等会就请你们就用这个本领,完成一次挑战——用纸牌搭高楼,行不行?
(三)幼儿探索合作搭建扑克牌高楼
1.教师用图片呈现纸牌搭建高楼的照片
2.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幼儿人手两张扑克牌,需要搭建八层楼的高楼,请每组幼儿相互讨论如何搭建出与同伴不一样的高楼。
3.幼儿合作搭建高楼,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出示幼儿作品照片,幼儿交流分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搭建高楼?怎样才能让高楼又高又稳?为什么有些高楼没有搭成功?
小结:原来我们知道搭建高楼一个人肯定不能完成,需要与同伴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大家需要相互商量,一起动手,意见一致才能成功搭建出高楼。哇,你们的小手可真厉害,一幢幢的高楼被你们的小手创造出了各种各样之美,有高低不同之美,有形状不同之美,有颜色不同之美等等,你们一个个都成为了创造美丽的
建筑师。那老师告诉你,很多伟大的建筑师都是从小造玩具楼、造纸牌楼,长大以后设计出伟大的建筑!只要你会动脑筋、会动手,爱学习,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三、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相互合作搭建的高楼都很棒,请你们之后利用个别化学习的时间再相互商量一下,用更多的扑克牌来搭更高的高楼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6
教师播放教学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视频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板书)生:体重重的把轻的压起来了。
生:只要使大一点的力气就能把对方压起来。
生: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呢?
为什么儿子把爸爸压起来了?利用对媒体课件的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一个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前奏是深入展开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所在。
猜想假设:
师:你们都玩过跷跷板吧!想想怎么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
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只是我们大家的猜测有可能对也有可能不对,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证明我们的猜想对不对,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证明吗?
制定方案:
师:怎样做实验呢?
师:这样吧,你们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你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给大家准备的材料,来讨论制定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
师:谁先来说一说?
师:你说的这个小跷跷板实际应该叫杠杆尺。
师:除了这些你们认为还应该注意什么?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记录好呢?
(学生整理设计、讨论记录方案)
实施探究:
师:大家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了,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通过刚才的实验,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从两边挂的钩码数量和距离说一说。
师:组内交流一下吧!
师:找一名同学上前来边说边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师:你上前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不是还有一些平衡的.规律我们没有找到呢?
展示交流:
师小结:除了我们找到的规律还是有别的平衡规律的,比如离支点远挂的数量就少,离支点近挂的数量就多也可以平衡。
师:现在你们找到了刚上课时提出问题的答案了吗?
师:谁能来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视频资料。【走钢丝】
师生交流: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吗?
(教师出示天平,介绍天平,学生亲自操作天平的使用。
生:两边一样重能平衡。
生:两边位置一样平衡。
生:做实验。(齐)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
生:制作小跷跷板来做实验。
生:用杠杆尺和钩码、尺子来完成实验。
生:安全。
生:做好记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汇报交流)
生: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平衡。
生:我发现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平衡。
(学生演示)
生:找到了。
生:1.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平衡。
2.我发现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平衡
科学教案 篇7
《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的第五课,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做框架的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 做成的形状
稳定
承压大
用料少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整体活动是非常明晰而有逻辑性的,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建立起框架结构的概念,初步了解它的优点,自己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并在实践中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正方体的框架。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以为这节课上起来会比较简单,但上下来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太多的细节问题。
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不够。在第一个环节认识框架结构的活动中,出示很多图片让学生自己说说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城区的学生现实生活中见的多一般会表述的较好,而乡镇的学生会有点不知从哪说起,很容易出现冷场,所以后来我设计了很多提示性的问题:这些建筑是实心的吗?用什么材料怎样搭建而成的?像人体的什么部分……在这样的具体提示下学生会更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思考,从而认识像人体骨架式的构造就是框架结构。
其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小组活动的合作指导有欠缺。在本校上课时,学生已经习惯了小组合作的模式,因为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根本没有想到要对小组合作做具体的指导,在一个学校上课时就出现了小组中一个人做框架,其他人看着的情况,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马上提醒同学们该怎么分工合作。这是一节以手工为主的制作课,没有很好的分工合作是不可能在40分钟内完成的,这对我也是一个提醒,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对学生合作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再次,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研究中感觉自己主导作用过多,学生被教师牵着在一步一步往下探究,其探究的内需力没有很好的能到激发,最好能将学生的内需力激发出来,有意愿去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能够设计一个情景,出现学生想做的框架有三角形的,也有四边形等其他形状的,学生们也各自据理力争,有内在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这些框架到底谁的稳定性最佳。可是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上已经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要设计出这种教学情境很困难。
最后,在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活动中,从节约的原则出发,其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上的斜杆可以不加,对框架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事实上有时候学生作出来加了四根斜杆和加六根的承重能力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搭的正方体,尤其是学生搭的,不可能是理想中的稳固的正方体,其边总有长短差异,出现正方体框架倾斜,不能完全直立,如果在上面压重物,就有可能出现重物向下的压力向侧面倾斜,这是要考虑到的,因为你的比赛规则是先看承重多少,后看材料的多少。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加上了这样一段评价:“在做框架的过程中手工的精细度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可能不是你的设计有问题而是在做连接的时候有些偏差,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建筑一样,如果在施工和用料等方面有疏忽,再科学的设计建造出来的也只会是工程!细节决定成败!”这样既能解释结果和设计的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也送给我自己。开放式的课堂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注重细节才能更好的做学生的引导者。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扑克牌人手二十张。
2、记录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扑克牌是用来干什么的?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和扑克牌来玩新游戏。
二、幼儿探索怎样利用两张扑克牌让其站立在桌子上。
教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两张扑克牌,你们去试一试,看能不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然后把你们的方法记录在纸上,待会来告诉大家。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请幼儿出示记录纸并进行解释和示范)。
(2)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呢?
(3)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扑克牌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
(4)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5)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儿第二次尝试。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几种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这几种方法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
(1)你觉得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2)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站得更稳,现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20张扑克牌,干什么呢?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扑克牌来搭小房子,看看谁的房子搭的又高又牢固,待会也请你把搭房子的方法记录在纸上。
2、幼儿尝试。
3、请先搭好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记录纸和他人进行交流。
(1)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
(2)交流刚才在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4、集体交流。
(1)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师将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来与幼儿的记录纸进行比较)
(2)你向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录纸和搭房子的办法。
(3)你刚才在搭房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延伸活动】
刚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待会我们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设计图纸,用更多的`扑克牌搭更高的房子好不好?
【教学反思】
经过这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在开始进行这个活动之前,我还一直在担心,小朋友们能不能想到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如果启发不起来,那么我的这个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
但是他们在用一张牌站起来时就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在用扑克牌站的又高有稳的这个环节,对幼儿虽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在探索中尝试,一直兴趣有佳,最终结束时还意犹未尽。本次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也获得乐趣。整个活动条理清晰,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很清楚很顺畅。
当然,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也有失误,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但是在幼儿用一张牌站起来时想出的很多方法时,这儿我引导的还不够,没发现幼儿更多的闪光点。在合作和组合的问题上没有提出来,导致有的幼儿是用扑克牌在组合不是合作。这也给我在以后的活动中敲响了警钟,设计教学活动一定要考虑周全,在上课之前要设想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注意幼儿的引导,这样上课才能更加的从容不迫。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的探索方法,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3.感知蛋壳艺术的美,并对蛋壳工艺感兴趣。
活动准备:
鸡妈妈孵小鸡道具、生鸡蛋和熟鸡蛋每人一枚、蛋托、抹布、手电筒16个、课件(蛋壳艺术和卵生动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情景导入。
1.出示老母鸡孵鸡蛋的场景,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 "鸡妈妈在干什么?"教"鸡妈妈刚才就对我说了,慈老师您看我孵这些鸡宝宝已经好长时间了,可是到现在还孵出小鸡,真是急死我了!有谁来帮帮我呀?""孩子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助鸡妈妈呢?"
2.检查蛋宝宝是否都是生鸡蛋
教 "既然鸡妈妈孵不出小鸡,那咱先看看它的蛋宝宝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教师取两个蛋宝宝先让幼儿进行观察)教 "孩子们,你们先看看这两个蛋宝宝是一样的吗?""这两个蛋宝宝外表看起来是一样,现在呢我们把这两个蛋宝宝放在盐水里,看一看这两个蛋宝宝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进行演示)
教 "为什么这两个蛋宝宝一个沉了下去,一个浮上来了?"(教师打开鸡蛋进行验证)"原来一个是生鸡蛋,一个是熟鸡蛋"(引导幼儿分别观察生鸡蛋和熟鸡蛋)
教师小结:生的鸡蛋,蛋清、蛋黄都是液体,蛋清是透明的。熟的鸡蛋,里面的蛋白、蛋黄全部凝结成固体,并与蛋壳粘在一起。
教 "孩子们,你们想一想是生鸡蛋能孵出小鸡还是熟鸡蛋能孵出小鸡?"(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孩子们果然是鸡蛋宝宝出了问题,一定是鸡妈妈在孵蛋宝宝的时候,不小心把生鸡蛋和熟鸡蛋混在了一起。那咱一起帮助鸡妈妈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开好吗?
二、基本部分,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1.给每位幼儿分配鸡蛋,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放在鸡蛋托上。
教 "孩子们现在老师把鸡妈妈的蛋宝宝分给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呢都有两个蛋宝宝,其中呢有一个是生鸡蛋,一个是熟鸡蛋,怎样才能帮鸡妈妈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开!(让幼儿先进行讨论)
2.教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好材料,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教 "孩子们,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转一转、照一照)来发现这两个蛋宝宝有什么不同?但是在探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要保护好蛋宝宝,因为蛋宝宝很容易碎。"(在这一环节中播放轻音乐)
3.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教 "刚才小朋友探索的方法可真多呀, 下面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发现?"(多个小朋友进行发言)"你们用了那种方法发现了两个蛋宝宝的不同?"
4.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总结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同
闻一闻
教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用鼻子闻鸡蛋,发现两个鸡蛋的味道不一样,一个香香的一个臭臭的。咱一起闻一下是不是一个香香的,一个臭臭的。"(教师和幼儿一起闻)""那小朋友猜一猜香香的那个蛋宝宝应该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
看一看 摸一摸
教 "小朋友你们在仔细看一看 摸一摸他的外壳是不是一样的?一个很粗糙,一个很光滑。那小朋友猜一猜粗糙的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
照一照
教 "还有的小朋友使用手电筒照了照,发现一个是透光的,一个是不透光的,那小朋友猜一猜透光的应该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呢?"
转一转
教 "还有的小朋友转了转,发现一个转的快,一个转的慢。那小朋友你们说转的快的应该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呢?
教师小结 闻起来香香的 、摸起来光滑的、照起来不透光的`、转的快转的时间长的是熟鸡蛋。闻起来臭臭的、摸起来粗糙的、照起来透光的、转的满的时间短的是生鸡蛋
5. 请幼儿分别给生鸡蛋和熟鸡蛋画上标记(生鸡蛋画熟鸡蛋画三角)
教 "刚才小朋友用了很多方法帮助鸡妈妈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了出来,为了避免一会又弄混了,我们赶紧给他们做上标記吧!生鸡蛋我们画上圈,熟鸡蛋画上三角形。"
教 "好了小朋友我们终于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出来了,可是我们小朋友到底分的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验证一下。刚才我们说了熟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怎样来?" "小朋友把画三角形的鸡蛋再放到盐水里看看是否都沉到水里了?""还有小朋友一定要记住生鸡蛋如果放到水里的话就孵不出小鸡了。"
教 " 刚才沉到盐水里的是熟鸡蛋,那我们剩下的这个蛋宝宝就是生鸡蛋了,那我们赶紧把这些生鸡蛋还给鸡妈妈吧!"(请幼儿有秩序的把生鸡蛋放入鸡窝里)" 刚才小朋友帮助鸡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鸡妈妈很高兴,再过一段时间鸡宝宝就会出生了!"
三、让幼儿初步了解卵生动物以及欣赏鸡蛋艺术。
1.了解卵生动物。
教 "孩子们你们知道除了鸡妈妈会生蛋,还有哪些动物也会生蛋呢?"(播放课件)
教师小结 "其实蛋也叫做卵,像鸡、鸭、鹅这些会生蛋的动物,他们又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卵生动物。"
2.欣赏鸡蛋艺术。
教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蛋宝宝的用途可多了,它不仅能孵小鸡,还能吃,但是不能多吃,一天最多吃2个。还有鸡蛋壳还能做成漂亮的艺术品,想不想看一下" (播放课件)"漂亮吗?"回家你也可以做一个!"
教师小结 "今天呢我们不仅帮鸡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还欣赏了这么漂亮的蛋壳,开心吗?""回到家后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怎样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方法交给你的爸爸妈妈好吗?""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