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28 07:02:53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①9十3 9十7 9十4 9十6

  ②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9十( )=12 9十( )=13

  ②9十( )=14 9十( )=15

  ③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①15-9=( ) 18-9=( )

  (3)9+( )=14 (4)9+( )=17

  ②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

  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

  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1、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

  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你知道两面三刀位数是什么意思吗?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2)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衙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20度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出示每个季节的景象图)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6、“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7、游戏(排路队)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2)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教学后记

  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学生从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46>38  38<46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目的要求:

  1、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2、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复习。

  (一)口算:

  1.14-6 =   10-8=   13-5=

  15-7=   12-7=   14-5=

  2.40+7=   23+2=   35+2=

  20+2=   20+8=   46+3=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1、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明确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仔细观察提问:三个小朋友各有多少张画片?(30张、34张、8张)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答师板书:

  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30一8=

  小军比小玉多多少张?34一8=

  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34一30=)

  在这三个问题中你会算哪一个?怎样算?

  (34一30=4)

  (2)计算30一8。

  ①30一8算的是什么?30一8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吧?请小朋友们拿出3捆小棒来算一算。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情况,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②集体交流操作方法,提问: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把3捆小棒分成了3捆和10根?

  ③想一想“把3捆小棒分成2捆和10根”也就是把“30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谁能说说30一8我们是怎样算的?

  生答师板书:

  30-8=22

  20 10

  2

  ④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0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名说一说。

  (3)计算34一8。

  ①34一8算的是什么?34一8怎样算呢,也请大家先摆一摆小棒算一算。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摆法。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

  ③集体交流,各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板书:

  (一)34 一 8 =26   (二) 34 一 8 =26

  24   10   20   14

  2   6

  (4)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4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名说一说。

  (5)老师小结。

  计算34一8的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个位不够减,计算时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1)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比一比每组的'3小题,你能发现什么?

  每组中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都相同,减数也相同,都是退位减法。

  做下面2题时都要用到第一题的结果。减数相同,被减数大,差也大。

  3.完成“想想做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都能算对。

  4.完成“想想做做”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评讲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得出:一共的本数-还剩的本数=借出的本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两位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怎样算?

  五、质疑。

  六、作业设计。

  1、填一填,算一算。

  34- 8 =□   50- 6 =□

  □ □□   □□ □

  2、口算。

  78-9=   58-9=   41-2=   27-9=   82-6=   63-7=

  39-9=   86-9=   60-3=   25-8=   70-6=   55-7=

  3、列式计算。

  ①一个加数是32,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②被减数是53,减数是7,差是多少?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橡皮7块,盒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放了一些橡皮,请一个小朋友,拿走3块,还剩下4块,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块?

  抽生回答:原来有7块。

  师:你怎么知道盒子里原来有7块?

  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3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4块。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橡皮了。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

  师:这是什么?(出示课件演示)

  师:拿走了6个,还剩4个,树叶下面原来有多少个?

  抽生回答:原来有10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原来有多少的应用题。(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个游戏,学生在玩中学,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现在小猴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

  1、师: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还知道什么?

  抽生说一说

  师:谁能把这两个条件说完整?

  抽生回答

  师:小猴的问题是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师:谁能把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抽2—3生回答,全班齐说。

  师: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明确:树上原来的桃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与多少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2、列式计算

  23+5=28或5+23=28

  追问: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

  23+5=28(个)又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采下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

  3、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还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名称(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师: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会回答?

  生:树上原来有28个桃。(指名学生口答)(课件出示这句话)

  [设计意图:“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的问题,他们有着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说。也应该考虑到少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又要利用直观图,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突破了难点。]

  4、如果学生前面没有说出5+23=28的.算式,在解答后提问,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5、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应用题,就是把还剩的和已经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第1题。(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还知道什么?

  抽生回答。

  师:你能完整的把两个条件说一说吗?

  抽生回答。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抽生回答。

  师:求一共有多少拼图,就是把已经拼好的和还剩的合起来。

  师:请学生在本上独立完成。抽几个学生的展示(投影)

  师:注意单位名称,谁来口答?

  抽生口答,全班一起口答。

  2、第2题(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还知道什么?

  抽生回答。

  师:你能完整的把两个条件说一说吗?

  抽生回答。

  师:要求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就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四、拓展训练

  1、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树上原来有几只?

  师:这道题能做吗?谁来补充一个条件?

  抽生回答。

  2、延伸。

  师: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月饼、10盒、6盒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我们用加法来计算。列出算式后,在得数后面要标上单位名称,口答。

  由于孩子年龄小,数学课也有点枯燥,一节课下来,有点累,一分钟的音乐让孩子稍微放松一下。

  板书设计:

  求原来有多少

  拿走的+剩下的=原来的

  已摘的+剩下的=原来的

  已拼的+没拼的=原来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学准备:例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1、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

  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提问:还可以怎样比?

  得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三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选择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在果园里,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理解题意,小组交流,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5、“想想做做”第5题。

  右边的书大约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过程。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38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10比38少得多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一、引入

  师:小猴贝贝带着小伙伴们来给大家拜年了。

  媒体呈现一幅画面: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在玩耍。

  师: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师生一起数,共有13只。

  师:小猴子最顽皮了,你看——

  媒体动画呈现:一些猴子爬上了桃树,地面上还留下6只猴子。

  师:咦?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

  有的学生说5只(画面上可以看见的是5只),有的说7只。

  二、展开

  1.引出例题,探究算法。

  师:树上有7只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共有13只小猴子,现在树下有6只,13-6=7只。

  教师适时板书13-6=7,并设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10-6=4,4+3=7,所以13-6=7。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生2:因为6+7=13,所以13-6=7。

  生3: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算法:

  算法一:因为10-6=4,4+3=7,所以13-6=7。

  算法二:因为6+7=13,所以13-6=7。

  算法三:因为13-3=10,10-3=7,所以13-6=7。

  2.挖掘材料,组织尝试。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树上真的是7只小猴子(媒体出现树上的所有猴子),你们算对了!你能根据现在这幅图再列出一些减法算式吗?

  生1:13-7=6。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一共有13只猴子,树上有7只,算地面上有几只就是13-7=6。

  师:那你是怎样算出6的呢?

  生1:因为6+7=13,所以13-7=6。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指名学生说说不同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让学生观察列出13-5=8和13-8=5后说说想法。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可以根据颜色不同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真厉害!那就请你选择一题与同桌同学交流一下算法吧。

  学生同桌交流算法后,教师分别指名回答。

  3.练习。

  (1)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

  12-7= 12-4= 14-8= 12-3= 13-6= 18-9= 11-2= 15-8=

  反馈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说同桌是怎样口算的)。

  (3)看卡片口算(全班学生参与,用手势表示结果)。

  14-8= 12-8= 11-8= 10-8= 17-8= 13-8= 16-8= 15-8=

  计算后,教师把算式及答案随意呈现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排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三、 小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的计算,你会做了吗?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学生说说算法。

  师:猴贝贝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出色,他想邀请大家一起去玩,但有一个条件:请你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数(课前教师发给了每位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猴贝贝还让老师帮忙选几位小朋友当导游,请刚才奖励到小旗子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在课中,教师已经把旗子作为奖品发给了几位小朋友),每位小导游的旗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如果你算式的得数跟哪一位导游旗上的数字一样就跟在这位导游的后面。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吧。

  全班学生在音乐声中做游戏、排队伍,然后走出教室。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摆一摆(练习四1)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练习四2)

  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3、画一画(练习四3)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折一折(练习四4、5)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的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集体交流,反馈。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请学生扮演,交流,反馈。

  三、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滑下去(练习四6)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

  小结: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四、启发思维,隐身拓展

  1、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没副图下面的填写要求。

  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

  2、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课本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图案。

  引导: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 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左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左与右。同时,在游戏的氛围中,可以进行自我纠错。]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3、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4、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 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在学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与右,并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础上,请学生介绍P8题1的`图中每个人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坐着谁?从而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后来说出小胖、小亚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作铺垫。然后来到大街上找左与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学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亚。]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 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①8+9= 15-9= 17-9= 6+7= 13-9=

  ②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①12-9 = 16-9 = 14-9 = 18-9 =

  ②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 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啊,这几天天气晴朗,星期天有没跟爸爸妈妈出去玩啊?(有)

  我们看,蓝蓝双休日就和妈妈去了动物园玩,但他碰到了一些问题,小朋友,你们愿意帮一帮他吗?(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描述:他数了一数,有64只鸽子,50只小鹿,9只老虎,26只兔子…。接着妈妈准备考考蓝蓝:

  (1)鸽子比小鹿多多少只?

  [预设]学生列式计算:64-50=14(只)

  (2)老虎比小鹿少多少只?

  [预设]学生列式计算:50-9=41(只)

  (3)兔子添上几只就和小鹿同样多?

  [预设]学生列式:50-26=?(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50-26

  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答案,教师要追问他是怎么算到的?)

  同桌同学讨论计算方法

  师:我发现小朋友讨论出了很多方法,有摆小棒的,有用计数器的,还有小朋友用竖式计算的。

  [预设]

  生1:我准备借助小棒来计算(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

  50我们可以用5捆小棒来表示,50-26,怎样拿掉2捆6根呢?

  我们不妨拆开一个整捆的,现在5捆小棒变成了4捆加10捆单根小棒,我们从10根小棒中拿掉6根,从4捆中拿掉2捆,这时还剩下2捆和4根,所以50-26=24

  (教师在圈小棒的过程中,提醒学生1捆小棒拆开来就是10根单根小棒“1个十就是10个一”)

  请小朋友结合图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然后大家一起说说过程

  生2:我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计算

  师:恩,很好!刚才我们是用摆小棒发现50-26=24,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验

  证一下,刚才用小棒摆的结果对吗?

  问:50应该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啊?

  生:十位上拨5颗珠子(师生共同演示)

  师:那减26应该怎么减那?由于个位上的0不够减6,因此要向十位上借“1“ 在十位上拨去1颗珠子,就是在个位上拨上10颗珠子,“这里教师要突出说明1个十就是10个一”然后在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这时计数器上个位上还剩4颗珠子,十位上还剩2颗珠子,所以50-26=24)--(师生共同演示)

  ☆生3: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

  师:是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也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那怎样计算那?(教师一边板演过程,一边讲注意点)

  (1)先用纸遮住左边十位上的数

  师:个位上的0够减6吗?(不够)

  师:那怎么办哪?学生讨论(预设:可以向十位借“1”)

  (2)拿开遮住十位上的纸

  师:为了表示个位向十位借了“1”,我们通常在十位上画一个小圆点。这里借的“1”表示1个十, 1个十就是10个一,10个一减6个一就是4个一,所以4要写在差的个位上。

  (3)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的数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十位上的数,发现5已经被借掉了“1”,剩下4就是4个十,4个十减2个十就是2个十,十位上应该写2,所以结果是24。

  5 0

  —2 6

  2 4 (板书)

  注意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这里的1是指1个十;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戴上小圆帽的数要少看1

  2.教学“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竖式掌握了吗?请你们把书本翻到90页来“试一试”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说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自述过程)

  小结:刚刚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了50-26这个减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有摆小棒,有用计数器还有利用竖式计算。今天老师就是和大家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揭示课题

  三、巩固训练

  1完成90页想想做做“1”

  师:接下去老师和小朋友来做几个练习,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统计错误人数)

  2.当当小医生

  师:现在这里有几道算式,有几道有一些“小毛病”,你们愿意当当小医生来帮它们治治病吗?

  3.填一填

  师:刚刚蓝蓝和妈妈看到了很多动物,现在他们看到有两个班级的生物小组正在收集昆虫标本,你们愿不愿意一起帮他们去算一算,填一填。

  蝈蝈蚂蚱黄粉虫蜘蛛一班捉的只数231816二班捉的只数1913合计405162

  4.拓展提高:

  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填一填,再算一算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你们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啊?(竖式)那你们说说竖式要注意哪些地方啊?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 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一、情境导入,作好铺垫

  (1)谈话: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些物体)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分一分吗?

  指定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分一分。

  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物体的名称。

  小结:这些积木可以分成三类: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2)摸一摸。

  引导: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物体,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

  【意图:直截了当的导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物体进行进行分类,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又通过动手摸一摸感受各物体上都有平面,为从“体”到“面”的抽象认识过程打好基础。】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画一画。

  (1)谈话:小朋友说得真不错,瞧,手印宝宝来看大家学习了!(老师把手按在黑板上,描出一个手印)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把这个手印宝宝搬黑板上的?

  请学生描述。

  提问:你能把这些物体平平的面像这样印在白纸上吗?

  (2)请拿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物体,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它的脚印。

  分工合作画一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4)让学生演示沿着边画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过程,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

  2、分一分。

  谈话: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先让学生议一议,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3、提问:每一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一类图形下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4、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这些图形见面。(出示“试一试”)看,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吗?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意图:通过不同操作方法的交流,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共享,加深对“面”附着于“体”的'感受。在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时,先让学生分一分,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形状、大小的不同。】

  三、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谈话: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下,在家庭、学校、商店等哪些地方用上了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并与爸爸、妈妈、同学进行交流。

  1、围一围。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学生操作。在交流时,教师出示一个围错的正方形,让学生说出错误,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提问:在这样的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试着围一围)

  2、画一画。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涂一涂。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这里有哪些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用颜色分开来,你认为用几种颜色合适?请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

  【意图:由于学生还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因此,很难回答“为什么这个图形是长方形”等类似的问题。在教学时,通过围图形、画图形、给图形涂色分类等有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形成表象。】

  四、拓展练习,创新提升

  1、用正方体画正方形。

  (1)让学生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分别画正方形。

  (2)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2、用长方体画长方形。

  拿出一个长方体,提问:你能用这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吗?

  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3、说一说:在我家书房的墙上贴有一些图案,说一说,每个图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分别用了多少个?(课件出示用长方形、正方形及圆拼成的图案)

  五、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宝宝?

  板书设计:认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1元及1 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2 、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在活动中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经验。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及互换。

  一、 导入新课。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二、 新授。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6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再指名回答。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6页第二幅图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c.完成书第66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 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三、换一换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几枚5分硬币可以换成1枚1元的?同桌两人换一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四、练习:

  1、第1 题。

  连一连,看谁都能连对。

  2、算一算。第2、4题。

  得出元和元加得几元,角和角加得几角,分和分加得几分。10角=1元

  3、付一付。第3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9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28

一年级数学教案12-19

一年级下册教学总结02-13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17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15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14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0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