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9 07:44:4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必备(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必备(3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上下位置。

  2愿意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1设置娃娃家里物品乱放的场景。(玩具杯子、碗、锅等在不同的地方。)

  洋娃娃4-6个

  3幼儿用书

  活动建议

  1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娃娃家。

  (1)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娃娃家里物品的位置,引导幼儿说出XX物品在XX的上面(下面),感知区分某一物体为参照的上下。

  (2)引导幼儿说说娃娃家的这些物品应该摆放整齐,说出XX物品应该放在XX的上面(下面)。

  (3)请几名幼儿整理娃娃家,其他幼儿说说物品摆放在哪儿了?是否整齐?

  2、请幼儿和洋娃娃一起玩“捉迷藏”游戏。

  (1)回忆歌曲《内内抱着洋娃娃》,激发幼儿产生对洋娃娃的兴趣。

  (2)请几名幼儿到娃娃家长找出藏起来的洋娃娃,找的`后说出位置(在床、桌子…的上面、下面)。

  (3)幼儿分组玩游戏,练习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

  (4)教师再次江洋娃娃藏在不同的物体的上下位置,请幼儿找出来,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处、找出藏在桌子下面的洋娃娃。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的时候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点: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

  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关于沙的用途:沙纸、沙画、沙球、沙包、沙漏等。

  2、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路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三、制作"沙雕"。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沙”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的,而且幼儿又十分喜欢的活动材料。本活动着力于充分挖掘和利用“沙”来让幼儿积累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想说:“传统的”、“便宜的”不一定就不好——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利用,它们照样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活动设计注意对“沙”这一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的充分挖掘,注意在教育活动开展的“家园结合”,注意幼儿与“沙”的交互作用,因而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学习也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过程,我都是让幼儿自己玩沙子,通过幼儿动手探索,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用小筐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寻找宝藏——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活动中,我尽量做个“引导者”,引导幼儿注意和观察,每一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启发他们讨论这种种现象的原因,引导幼他们根据这些现象去讨论、去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可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知识自然而然的印入幼儿的脑中。

  通过活动我发现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通过了触摸、抓、捏、扒、筛、吹了解到沙:很软、很细、一粒一粒的、不溶于水。这样的活动,孩子开心,老师轻松。

  不足:

  有些结论我说得过于急,没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如果我能更放手让孩子们玩,教育效果会更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多角度地认识春天的季节特征,丰富自身经验。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制作小图书的经验。

  材料投放:

  1.幼儿上次春游的记录表,幼儿春游活动收集到的各种物体,教师用的大张记录表。

  2.画纸、彩色笔、记号笔、透明胶、订书机若干。

  3.鸟鸣声、雨声、雷声等录音。

  环境创设:活动室走廊、自然角等地布置或投放的物品均要注意体现春季的特征,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春天气息。

  【活动过程】

  一、回顾上次的春游活动引导语:春游快乐吗?你们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了什么?在哪儿找到的?

  二、依据春游时的记录表,介绍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

  (一)我看到......

  1.提问:春天有哪些花?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

  2.提间: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几片叶子宝宝?在哪找到的?它们的妈妈是谁?为什么有的大树妈妈要换新衣裳?新长出来的树叶和原先的有什么不一样?

  3.提问:你找到什么昆虫?在哪找到的?是怎么捉到的?它在干什么?

  4.提问: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出现了?(小蝌蚪、蚕等。)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二)我听到......

  1.提问:你在春游时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哪儿听到的?你能学一学吗?

  2.提问:你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样?为什么春天会有这种声音?还有哪些声音?

  3.依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鸟鸣声、雨声、雷声等.

  (三)我感受到......

  1.提问: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春风吹在脸上有什么感觉?

  2.提问: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人们的服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4.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丰富词语:多彩、五颜六色、暖和、舒适等。)

  三、操作活动"制作春天小画册"。

  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中的记录表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小册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美工区继续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画、剪、折、捏等来参与有关春天的环境创设,并注意分类布置。

  (2)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赏、种植植物,饲养、观察动物,并开展植物向光性小实验。(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天气观察记录表,并和幼儿一起记录春天的天气特征。

  领域渗透:

  (1)结合语言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欣赏和谈话活动。

  (2)结合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等。

  (3)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绘画《我眼里的春天》《春雨的色彩》等活动资料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