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实用的美术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的前期思考
1、活动来源
鸡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毛茸茸的小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适合小班年龄段孩子们观察、饲养和照料。
2、活动价值分析
幼儿面临的挑战:首先是饲养小鸡,孩子们通过与小鸡的实际接触,获得许多有趣的发现和相关的信息,更真切地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其次是孩子们在照料小鸡的过程中对小鸡表达一种关爱,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小动物,实现了情感的迁移。
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利用周边环境和材料帮助孩子们饲养和照料小鸡;通过多种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小鸡的发现、了解,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鸡,让孩子对小鸡的关爱之情和研究热情不断增长。
3、活动资源分析
物质资源:一是小鸡,活泼可爱的小鸡不仅能让孩子直接观察到它的外形和特征,还会让孩子在饲养的过程中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二是养鸡场,养鸡场是孩子们平时极少能看到的场景,它能引发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和思考,并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线索和依据。
信息资源:教师(家长和孩子)在主题实施前和过程中,不断地收集、寻找关于鸡的相关书籍、音像、图片等资料,并根据主题的实施需要设置相关的资料区域和主题墙,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线索、答案和经验的基础。
二、主题中可开展的活动
参观养鸡场、小鸡出壳、小鸡吃什么?可爱的小鸡、印脚印、“我喜欢小鸡”展示会。
三、活动方案及田野教学分析
(一)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小鸡出壳的基本过程。
(二)活动资源
1、小鸡出壳VCD,背景音乐,电视机,VCD机。
2、纸箱、布袋等,小鸡出壳过程图。
3、饲养过小鸡。
(三)活动过程
1、对小鸡出壳已有经验的交流。
师:“鸡宝宝一开始躲在哪里?”
幼:“蛋壳里。”
师:“鸡宝宝是怎样躲在蛋壳里的呢?你用动作来试试看。”
幼儿随着教师的引导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有的幼儿缩起头,有的抱起腿,有的将身体抱成一团。
分析: 幼儿有过实地参访的经验,但未能直接看到小鸡出壳的过程,这里的表达是幼儿的猜测和原有的经验。
2、观看VCD,了解小鸡出壳的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VCD。
(2)师生交流小鸡出壳过程。
师:“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
幼:“用嘴啄。”
师:“你来试着做做看。”
幼:“小鸡是这样出来的(用动作表示)。”
分析: 生动的录像帮助孩子完整的建立小鸡出壳的新经验。
(3)教师再此引导幼儿观看VCD,在观看过程中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并适时引导。
师:“小鸡的翅膀在干什么?”
幼:“用力气,想出来。”
师:“小鸡两条腿撑呀撑,想干什么?”
幼:“站起来。”
分析: 教师在第二次观看录像时细致地引导孩子观察,通过嘴啄、脚踢等引导幼儿感受小鸡出壳的过程。同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运用肢体语言,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掌握。
(4)出示图片。
师:“这些图上画了什么?”
幼:“小鸡出来了。”“一个蛋。”“裂开来了。”
教师请幼儿按顺序摆放图片。
分析: 录像已给幼儿清晰的印象,因此幼儿对图示的摆放显得很轻松。
3、幼儿模拟小鸡出壳过程。
师:“你想做一只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吗?”(让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如纸箱、布袋当蛋壳,往里钻,尽量将自己缩起来,并放背景音乐。)
师:“我好像听到有小鸡在啄蛋壳了。”(有幼儿用手敲纸箱。)
师:“哎呀,有小鸡从蛋壳里伸出头来了。”(幼儿纷纷探出脑袋。)
师:“啊,小鸡都出壳了。”(幼儿跳出纸箱拍手笑起来。)
分析: 让孩子们钻进纸箱和布袋中模拟小鸡出壳的情景,再次用动作来反映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教师的语言提示暗示了小鸡出壳的过程。对小班幼儿而言,动作表达更容易。
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和其他活动一样,主要着眼在活动应来源于幼儿生活,因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幼儿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 幼儿尝试练习画长、短线条。
2、 通过游戏活动,知道点与点相连可以形成长、短线。
3、 感受点、线面的关系,给幼儿一个感受绘画快乐与惊奇的过程。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个人: 幼儿操作单、蜡笔
2、 小组:小组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察长、短线条的形成;
1、 出示卡片,通过提问引起幼儿注意;
师:卡片上有什么?他们像什么?
2、 通过简短故事导入,引导幼儿进入作画的状态;
师:今天,小点点可高兴拉。他们要手拉手去郊游拉!可小点点们不会,请小朋友来帮助他们。
3、 通过教师示范和个别幼儿尝试,探讨长、短线条的`形成
(小点点手要拉紧、近一点的点点可以手拉手,远一点的小点点也可以手拉手,每一个小点点都要手拉手)
二、幼儿尝试画长、短线条,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1、 教师对幼儿完成的作品,进行个别的展示,并提出想象的要求;“你们觉得小点点们手拉手以后像什么呢?
2、 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的作品像什么;并在客人教师的帮助下,(将卡片多余部分撕下)感知自己的作品。
三、小组合作画线条,快乐感受点、线、面
1、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按颜色粘贴在小组作业单上。
2、 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与同组幼儿的作品尝试长、短线条的连接作画。
师:让他们手拉手以后跳一个集体舞吧!
3、 幼儿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想象。
师:手拉手跳集体舞以后变成什么拉?
四、评价
1、 对一组幼儿的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并通过想想说说像什么。
活动反思
《手拉手》这个活动是一节有关美术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目标是让幼儿绘画与好朋友手拉手的亲密情景;适当的在画中添加背景,表现好朋友在一起的活动场景;同时也回忆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尝试用绘画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情。
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要让幼儿主动探索,经历、体验探究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学习主体,所以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亲历实验过程,感知结果。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双正方折法。
2、练习使用剪刀剪直线。
3、会看折叠图进行折纸。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小剪刀、折叠图样。
活动过程:
1、老师用正方形纸做一个有趣的小猴爬山,示范给幼儿看,并让幼儿看小猴爬到山顶的有趣游戏,引起幼儿制作的愿望。
2、出示折叠图,看看谁能照图样折成双正方。
3、再次示范用剪刀剪下“小猴子”折出山头。
4、组织幼儿玩小猴爬山比赛。(将小猴顺“山”下两个角插进去,搓动两个角,小猴会从山顶出来)
活动反思:
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虑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讲解示范的不够清楚,多数小朋友都没达到我所要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对方法的传授,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去参与教育和开展活动。
美术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照样子说一说。(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
(洁白)的纸 ()的小树 ()的雨丝 ()的风
( )的小鸟()的房子 ()的太阳 ()的小朋友
(不停)地转 ()地画 ()地吹 ()地想
3.判断句子对错,认为句子对的举右手,认为错的用双手在胸前交叉,并说说错在哪里。(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
①“程”和“陈”都是后鼻音。
②“旗杆”和“笔杆”的“杆”都念“ɡān”。
③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4.课文中写了哪几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画出风的。
二、练读对话,感受人物特点。
1.文中的几个小朋友真了不起,他们能把看不见的风画出来,真让我佩服。请同学们自己挑选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中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抽一组反馈,评读。
3.说说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讨论交流,穿插朗读句子,读出各自的语气。
①宋涛:敢于提问,并能主动修正自己的意见。
读第二段。(心里很得意,认为风画不出来,想为难陈丹和赵小艺。)
板书:谁能画风?
读第五段。(惊喜、大声。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非常高兴。)
读第七段。
②赵小艺:自信,肯动脑筋。
读第四段。
比较句子:赵小艺说:“我能!”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第二句写得比较具体,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她经过思考以后非常自信地回答。)
板书:我能!
读第八段。(小艺积极思维,想出更多的方法。)
③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
读第三段。(“谁也画不出风”为难的语气)
读第六段。(“我也会画风了。”高兴)
板书:我也会
4.分角色读2—8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他们当时的动作、神情。
6.齐读最后一段。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为什么画儿显得更美了呢?(风儿吹动画面,旗子似乎飘动起来,风车似乎转动起来,我们脸上也似乎有风轻轻拂过,真舒服啊!)
三、创编诗歌,拓展练习,描绘美景。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通过风吹过景物的变化,把无影又无踪的风画出来,你们能画出风吗?(板书:我们也能!)请你也用“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诗句,画一画风。
风来了,风把海浪卷起来了,风藏在卷起的海浪里。
风来了,风把风筝吹得高高的`,风藏在高高放飞的风筝里。
风来了,风把黄叶吹落了,风藏在飘飞的落叶里。
……
2.爱动脑筋的我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一首首诗,一幅幅画。叶圣陶老爷爷也把风变成了诗――《我们知道》。师生一起配乐朗读,感受美妙的文字。
我们知道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呢。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画气味,你会怎样画?讨论。
四、补充练习
根据课文第九段,仿写句子。
大扫除后,教室显得 。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 显得 。
五、写字指导。
转:右边“专”的第三笔“竖折撇”一笔写成。
眨:注意右边“乏”各笔的位置。右边第一笔平撇稍长,第三笔横撇的横略向上倾斜,最后一笔平捺。
学生书写“乌、显、忽、杆、眨、转、斜”7个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课堂作业本》第五题。
板书设计:
15 画 风
谁能画风?
我能!
我也会!
美术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大树是人类的朋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大树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人们赋予大树许多美好的故事,而大树的形象也被人们描述出千奇百怪的神奇模样,通过这节课让幼儿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作为本节活动的重难点。同时通过这节课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描画的手法画树,体会画线描画的乐趣。
2、能够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课前铺垫,认识各种常见的树,了解树的构成。
2、幼儿已有画线描画的经验。
3、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1、观看PPT,了解自然界中神奇的树A、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树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问:这些树和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总结:这些树很神奇,有些是自然形成的,有些是由园艺师傅们修剪出来的。
2、教师进行范画。
老师也来做回园丁,种一棵神奇的树,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这棵树是怎么种出来的?首先慢慢长出的是枝、干的部分接下来长出来的是一个个小叶子,树上还会有什么呢?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看完了这些画你们是不是都很想来亲自试一试呢,现在老师就聘请你们来当我的小园丁,种出一棵属于你的神奇大树,一起来试试吧。
4、评价、赏析鼓励有创意的`幼儿。
活动反思:
树在幼儿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熟悉的。本次活动主要以孩子通过线描画来表现“树”线描画对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也并不陌生,之前也已经接触过了。所以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孩子都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线条、形状来进行绘画。如,在画一棵树的时候,她们先用各种线条来画,然后用各种形状来装饰这棵树,凭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各种不同树,达到了活动的预设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但是,还是有个别幼儿不懂的如何运用各种线条和形状,只是一味地简单画上几个大图案,然后涂上颜色。看来这些个别的幼儿还是无法接受新事物,不能运用多种形式去表现。《指南》艺术领域2—1—3“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精选]美术教案07-27
美术教案【精选】09-19
(经典)美术教案09-14
美术教案(经典)09-26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07-21
(精选)美术教案07-22
美术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