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2-01 09:01:21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大班语言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大班语言教案6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知道蛇是恶人的代表。

  2. 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VCD教材,农夫和蛇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过《农夫救蛇》这个故事呢?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听仔细了。

  2.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整个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教师提问:故事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都有些谁呢?

  二、幼儿观看VCD,教师在某些片段适时的向幼儿提问。

  1.观看第一段内容(有一年冬天…….放在怀里带回家去了)

  提问:请你说说这个是谁?

  农夫看到篱笆旁边有谁在那儿?蛇怎么了?

  农夫有没有救蛇?他是怎样来救蛇的呢?

  2.观看第二段(农夫一进家门…..腿上咬了一口)

  提问:蛇有没有得救?

  蛇醒来后,有没有感谢农夫?

  那它对农夫一家做了什么呢?

  3.观看第三段(农夫看见了气愤地说….结束)

  提问:蛇咬了农夫的小女儿后,农夫对蛇说了什么?

  蛇是怎么回答的'?

  最后农夫是怎样对待蛇的?

  教师小结:蛇是个坏东西,虽然农夫救了它,但是它还是去咬了农夫的小女儿。那小朋友们如果也碰到了蛇,你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发言)那如果你遇到了一个象蛇一样的坏人,比如说在马路上遇到了骗子,那你会怎么做呢?(让幼儿自由发言)对,我们小朋友遇到坏人,不应该去同情他们,如果自己对付不了呢,应该想到警察叔叔,或者是大人的帮忙。

  三.请幼儿再完整地欣赏一遍VCD故事。

  活动延伸:

  可以请幼儿在表演区域表演农夫与蛇的故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夸”瓜“,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关、瓜各若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难点:发音易混淆的字音。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绕口令。

  (2)绕口令讲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绕口令1——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龙,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东关队种西瓜

  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对“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

  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

  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呦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附:瓜儿大

  西关队种冬瓜,

  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

  西瓜大,冬瓜大,

  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注:此活动参考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瓜儿大》,儿歌中的“关、瓜、夸”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游戏传话筒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示范朗读并理解绕口令——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朗读。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以及分角色接应朗读,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了解,比较小时候与现在的变化。

  活动准备:

  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镜子、各种图形宝宝若干,口才大比拼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讲述活动:请你说一说

  1.教师出示相片,镜子让幼儿自己观察小时候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什么变化。

  指导语:老师手中的相册里面都是你们小时候的`照片,老师发现你们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班的小朋友长大了,很能干,会做的事情比以前多了,你们的牙齿、头发、身高也有了变化,穿的衣服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你们以前的牙齿是长多了还是……头发长了吗?个子长高了吗?穿的衣服是短的还是长的,等一下老师请小朋友看了小时候的照片以后说一说,他小时候是怎样的,看那个小朋友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①、幼儿看照片。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小时候是怎样的,“我小时候是……样子的”“我小时候穿的……”说句子。

  ①、教师请幼儿一个个讲述。

  ②、教师总结幼儿小时候的变化。

  2.请幼儿说说现在的自己是怎样的。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都知道你们小时候是怎样的,那老师想知道你们现在是怎样的,是长高了,能干了,还是像以前一样,你们穿的衣服、裤子、鞋子……是长了……还是?你们学会了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情,如:自理能力、平时表现、穿衣、吃饭等)

  ①、请幼儿讲述现在的自己。

  ②、教师总结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二、游戏:口才大比拼。

  1.把幼儿分成两组[苹果组(Apple)、雪梨组(Pear)]

  2.让幼儿用“我小时候……现在……”说出自己的变化。

  ①、每组每个小朋友都要用“我小时候……现在”说句子,说完整的可选择一个图形宝宝,并说对图形宝宝的名称,就可获得图形宝宝一个。(一个图形宝宝算一分)

  ②、看那组小朋友得到的图形宝宝最多,就是冠军,将会得到我们的礼品。

  ③、如不保持安静,离开椅子或讲小话的则扣除本组图形宝宝。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已经熟悉故事《龟兔赛跑》,知道龟兔两次赛跑,第一次是小兔因骄傲而输了;第二次小兔吸取了教训,获胜了。孩子们对龟兔以后的发展仍然很有兴趣,而且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因此根据我班的情况,我设计了这一活动,给幼儿提供大胆表达的机会。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以《第三次龟兔赛跑》为题,引导幼儿多角度考虑问题,创设新的思路。

  2、通过鼓励幼儿论述自己的意见,激发幼儿的挑战性、竞争性、合作性。

  3、培养幼儿专心倾听别人讲述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龟、兔、猴子等头饰各一。

  2、龟、兔图片各二。

  (三)活动过程:

  1、由故事《龟兔赛跑》引起争论。

  (1)提出问题:龟兔第一次赛跑,结果怎样?第二次呢?为什么?

  (2)如果举行第三次龟兔赛跑,你认为谁输谁赢?为什么?

  评析:通过提问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重新激发对这一系列故事的兴趣。并再次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很感兴趣,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2、分队进行讨论。

  (1)通过集体讨论确定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兔子会赢还是乌龟赢?认为兔子赢的称为兔子队,认为乌龟赢的.称为乌龟队,认为同时赢的称为龟兔队。请他们各自分开入座。并在黑板上贴上各自的标志:兔子、乌龟、龟兔。

  (2)分组讨论,老师给几个提示:

  ·兔子和乌龟要经过一条小河,还要翻过两座山。

  ·它们在比赛中碰到了迷路的小熊。

  请幼儿分组按照老师的提示续编故事。

  评析: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创造的时间。使每个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在讨论商量中相互补充。

  3、请各队派代表来

  讲述故事。

  每续编一个故事,在他们的标志下贴一个奖牌。每队比比谁的奖牌多。

  评析:由于有了“队”的概念,幼儿提高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各队之间互不服输,使活动进行的非常激烈。大家你追我赶,争取拿到最多的奖牌。

  4、有选择性的请幼儿尝试表演。

  评析:我班的幼儿有极高的表演欲,而且想象大胆,充满自信,因此我在这一环节没有过多的指导,而是让幼儿自由发挥。当然不是没有目的的表演,表演的剧本是每队推选的最佳范本。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着分析角色特点和归纳主题。

  2、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两只笨狗熊》。

  2、实物“面包”一只、毛绒玩具雄两只(一大一小)。

  活动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语言导入:

  瞧,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一天,哥俩出去玩,会发生什么事呢?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

  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演示实物面包,帮助幼儿理解)

  (2)结合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幼儿学习对话,理解新词:(将故事中插问)

  大黑小黑捡到一块干面包,它们俩是怎么说的?

  狐狸分干面包时说了什么?两只笨狗熊又是怎样回答的?

  3、讨论理解,归纳主题:

  (1)设问讨论:

  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得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2)归纳主题:两只笨狗熊不会互相谦让,才会受骗上当。

  (3)讨论友好相处的方法:

  如果你们是大黑、小黑,会怎样做?

  (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小朋友想得方法可真棒呀?我们不能学两只笨狗熊,我们要做一个互相谦让的好孩子对吗?

  活动反思:

  《两只笨狗熊》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儿童故事,通过故事可以让幼儿懂得遇到问题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总是依赖别人,养成与同伴互相谦让的好习惯。

  开展活动时,第一个环节让幼儿听故事录音,让他们对故事有初步了解。接着第二个环节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请幼儿们说了大黑.小黑和狐狸说的话,大部分都可以掌握,在第三个环节讨论后,幼儿们积极发言,但时间不够,不能让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表演熟悉故事内容,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但不能让全班幼儿参加,导致有些幼儿失望。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争取做的更好。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教案06-14

大班语言教案06-15

大班语言梦教案03-24

大班语言伞教案03-25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03-31

大班语言秋叶教案04-01

大班语言昆虫教案04-01

大班语言礼物教案04-02

大班语言菊花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