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的凝练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2、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一、课题导入
你见过100万亩的大芦荡吗,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象。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如今的命运如何呢,让我们共同去关注《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3分钟读完课文,准备概述文章大意。
2、指名概述:
大芦荡的风景、芦苇的生长和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提出能源与资源问题。从崇明岛的芦苇写起,提醒人类应理性的生存,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理解重点语句,品味语言内涵
1、 以“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的大芦荡”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我”之小,面对“100万亩”之大,从而引出我对大芦荡的关注和思考。
2、“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以珍稀禽类被害,写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指出人必将自食其果。
3、“大芦荡的困惑,其实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如何理解这里的“困惑”?
“困惑”是指不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穷凶极恶的破坏环境。
4、人类越来越“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像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类愚蠢贪婪行为的极度愤慨。
四、理解“守望”的含义,领会文章主旨
1、文中多次出现“守望”意思有什么不同?
“守望”是看守了望的意思。第一次出现是指芦苇对新生的,对希望的守望。结尾寄托作者的希望。大芦荡守望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与人类的和睦相处的'那一天。
2、齐读作者表达的观点的句子,结合课内外资料进一步理解。
3、作者通过“大芦荡”的命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文章以理性色彩见长,主要是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的批判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而大芦荡起一个引发联想与思考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举出你所关注的类似“芦荡”的另一种存在,写出你的思考。
语文教案 篇2
4、草莓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
2.从文中得出启示。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
2.难点:通过联想感悟作者所要抒写的情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入 作者及背景介绍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文章结构
(二)质疑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
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绪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时光,再从六月联想到眼前秋意渐浓的九月,由季节的变化联想到曾经拥有过的青年时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感情。
2.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失的感概,及对人生秋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情怀。
3.试比较第1、3两段对九月景物描写的不同?
第一段重在表现夏意正浓: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
第三段却重在表现秋的气息: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
4.从文章的思路看写作目的是什么?
5.细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五、语言品析
选择自己喜爱的语段,反复阅读,体会情感。
例:地晨新翻的玫瑰红的土块,有如一堆堆绿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艳。
这两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新翻的土块,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产生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这里一片充满生机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艳”这个词经人以无限的遐想。
六、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触动了情思,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很好地把握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写上中下结构的生字,借助拼音,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调查能力和计划能力,提高学生写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从小掌握正确的书写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难点:
学习填写小调查、小计划的表格。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语文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写在左中右结构的字,很多小朋友写得非常漂亮,今天,我们学习写上中下结构的字,看看谁是“小小书法家”。
(二)万花筒:练习上中下结构的字。
1、生字卡片出示“意、害”两个字,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
2、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一个字练习书写。
3、小组讨论交流监察院的书写顺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书写时要先上再中最后下,注意安排好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比如:“意”在占格上,上中下一样多,但注意强调卧钩的写法。而“害”字中间的“丰”要占得宽些。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好另一个字。
5、学生练习自己收集到的上中下结构的字。
6、小组汇报交流,师生相互评议,选出“小小书法家”。
(三)百宝箱:读读背背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课件出示古诗)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课件,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正。
4、举行朗读邀请赛。,表演赛。
5、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诗歌。
6、课后你还积累了哪些古诗?请学生背一背。(对积累得多的进行鼓励,表扬)
(四)大舞台:我能帮他做什么。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你们能将这种表现带到“大舞台”上吗?
播放课件,揭示活动的内容,理解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有困难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
2、学生观看录像,看看小女孩调查的`事件。(出示课件:小女孩的调查和计划表)学生分组,仔细阅读,想想这个小女孩的计划对自己有哪些启发。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在我们的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教师相机鼓励学生要多多观察,乐于助人。
4、小组合作,共同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5、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调查计划表格,师生评议。
(五)总结谈话,结束新课。
同学们,通过过次语文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会读会背古诗,还学会了怎样填写调查、计划表并按照计划去付诸行动,我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积极地参加语文活动,获得更多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雷电颂教案。
2、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 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 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 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 历史故事导
2、 作家及历史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
1、 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 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 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 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
1、 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案《雷电颂教案》。教师可加以点拨。如: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
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
《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拓展延伸:
举办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悟体会。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3.创设情境,教师以自身的情感及有效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会认“坏、扎”等8个生字;会写“扎、抓”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正确区分“飘”与“漂”。
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悟体会;
情感目标: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对怎样交朋友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会认“坏、扎”等8个生字;会写“扎、抓”2个字;正确区分“飘”与“漂”;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学会交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房子、风筝、纸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按照一定顺序:蔚蓝的天空,高高飞扬的风筝,可爱的.小鸟,清澈的小溪,美丽的小花,青青的草地……)
2.师:是呀,风筝高高飘扬在蓝天上,纸船悠闲地漂流在水中,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呀!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纸船和风筝,谁来读读题目?筝轻声。齐读题目。
4.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自己来读读这个动人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识记生字
1.边读边标上自然段的序号,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大家读得都非常认真,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抓住草莓幸福
吵架松果
扎风筝折纸船
乐坏了一句话受不了
自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思考: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的字)你有什么好法子能记住它们吗?(偏旁加字、换偏旁)
3.出示句子:
小熊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师:大家真会读词语,看,生字宝宝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里,你还会读吗?自己来读读看。
自读、齐读。
4.读课文。
师:大家词语读准了,句子读通了,相信你们读的课文一定会更棒!请小朋友和同桌合作,你读一段,我读一段,争取把课文读通顺,他有不会读的地方,请你帮帮他。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们刚才一个读,一个听,合作得可真好。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熊和松鼠也为大家感到高兴。(松鼠和小熊)出示图片。瞧,他们要请我们201班的小朋友去家里做客呢!
简笔画:老师边板画边描述:松鼠和小熊住在这美丽的山林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是松鼠和小熊的家,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2.贴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第一段)
师:你真会读书。你来读读第一段。
(3)朗读。
小熊和松鼠住的地方可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手指板画)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虽然距离很遥远,但是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生: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你说得真简洁,那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呢?)
生:小熊住在山脚,小松鼠折了个纸船从山顶漂流到他家,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飘到小松鼠家,他们成了好朋友。(你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生:课文原话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教师指板画,出示学具:纸船、风筝,总结,原来是纸船和风筝传递着他们的友谊,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到6小节,分享他们的快乐。
2.漂、飘的教学。
读2自然段时,出示:漂
读4自然段时,出示:飘
师:都是piao,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生答:漂是三点水,飘是风字旁。
师:谁能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合适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贴?(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
教师小结:原来,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比一比,谁能把这两个飘字送回家。
我会做:()扬()流
()洒()荡
读词语。
3.指导朗读。
是呀,松鼠借着小船把礼物和祝福带给了小熊,小熊借着风筝回赠了礼物和祝愿给了松鼠,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纸船和风筝一起感受他们的快乐,谁能把他们快乐的飘(漂)读出来。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轻快的语调,漂、飘读慢一点。)
生读。师:能加上动作吗?
生:加上动作读。
师范读,出示:风筝和纸船。重点读出飘的感觉。齐读。
4.学习第2段。
(1)师导:纸船和风筝是友谊的使者,将松鼠和小熊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当小熊收到纸船这份礼物时,乐成啥样子了?出示图画,形容小熊乐坏了的样子。
眼睛、动作、神态等方面形容:眼睛眯成一条线,手舞足蹈,很开心,很高兴。
课文里有一个词语形容了小熊现在的样子,就是乐坏了。
(2)你来找一找课文里说小熊乐坏了的这一段,自己来读一读。出示第三段。
(3)自读,想想:小熊为什么乐坏了?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评。
生:小熊收到了纸船。
生:小熊收到了松果、纸条。
生:小熊收到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
(4)朗读指导:你能不能读出小熊乐坏了?指名,女生读。男生读。
注:重读“乐坏了”;收到别人祝福是很开心的事,我们要大声读出祝福语,再来试试看!男生读。让我们快乐地再来读读这一段。
5.小熊收到礼物和祝福乐坏了,那松鼠呢?(也乐坏了)他为什么也乐坏了呢?请大家读读第五小节。
(1)交流:
生:松鼠收到风筝
生:收到草莓
生:收到了祝福语。
生:松鼠送给小熊礼物,小熊也回送给他礼物,他也乐坏了。
生:松鼠的付出有了回报,交到了朋友,他也乐坏了。
师导:是啊,松鼠在送出礼物和祝福的同时也收到了礼物和祝福,还交到了小熊这个好朋友,他得到的快乐比小熊还要多呢!
(2)指导朗读:那你能读出松鼠“也乐坏了”的心情吗?指名读。分小组读。“飘”读得慢点,重读:也乐坏了;祝你幸福。
(3)男女生分段读
6.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师:小朋友,收祝福的小熊乐坏了,送祝福的小松鼠也乐坏了。大家都乐坏了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四、我会读
扎风筝,挂草莓.
乐坏了松鼠和小熊,
抓住幸福不放手。
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生字书写
1.扎:左右基本相等,竖弯钩靠近竖中线。
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2.学生练习,师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认识二十四种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吧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出示课件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应表达的语气。
3、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全班交流后归纳: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4、组内读句子的,比比谁读得好。
5、拓展。
◎游戏强化标点用途: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标点,各说一句话,互相表演,表达自己扮演的标点所表达的语气。
如:生1:吃饭啦!
生2:吃饭啦?
◎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2、我会连
①生读一读,连一连。
②交流
③拓展练习
打开( ) 茂密的( )( )的乌云
辨别( ) 满天的( )( )的空气
寻找( ) 清新的( )( )的枝叶
3、读读背背
(1)自读节气歌。
(2)说说自己已知道的节气。
(3)再读读后面的24节气的名称。
(4)对比说说儿歌每一行都讲了哪些节气。
(5)看挂历,具体的了解24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 二 课 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感知动物的奇妙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交流互动
(1) 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知道的有哪些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1) 当解说员。
选定自己最喜欢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如:我是小白兔,非常可爱、活泼。……
(2)派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四、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学生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旁边写上几句话。
五、赠送作品,互相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第 三 课 时
一、展示台
1、生说说自己课前都搜集到了哪些自然知识。比如:风景图片,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风雨雷电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采集、制作动植物。
2、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交流。如:你搜集到的是标本,那么可以说说该标本的生活习性,样子等。
3、全班交流(投影仪有选择性地展示)。
二、宽带网
拓展学习导语: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呀,大自然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两种有趣的动植物。
2、在组内介绍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非常有趣的,推选出组内的小博士。
3、号召学生争做“小博士”在读书或看电视时留心观察了解动植物。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拓展阅读《乐山龙舟会》:
1、激情导入:出示图片,引出课文;
2、自读品味,思考:这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
3、小组交流,并深入学习--乐山龙舟会重点写的三项活动“龙舟夺标”“抢鸭子”“放漂灯”,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4、师生交流,全文;
5、拓展延伸:课后继续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民间风俗节日活动;
二、畅所欲言
(一)、日积月累
1、积累和“龙”有关的成语。
2、积累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
3、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书法欣赏
1、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
2、了解有关的`书法家的资料: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怀素、张旭、王铎......
第二课时
一、初显身手
1、搜集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
2、你的家乡有哪些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
3、查阅资料,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向同学们介绍。
二、金钥匙
组织活动的有关要求。
三、单元
1、学生自我
2、学生他人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重阳节的来历,体会桓景的勇敢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积累词语。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能复述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桓景为了除掉瘟魔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重阳节的传说
古时候,汝(rǔ)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①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介绍桓景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wēn)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句导读:“忽然”一词表明瘟魔的出现非常突然。“很多村庄”“死了不少人”说明瘟疫蔓延的速度快,危害大。]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段导读:写汝河一带瘟魔为害,死了很多人,桓景一家只有他自己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句导读:这句话交代了桓景病好后,决定进山学艺的目的。] 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bài)师学艺。
段导读:桓景想除掉瘟魔,决定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 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ɡ)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句导读:“一路……一路……”体现了所行路线既陌生又遥远。“翻过……蹚过……磨破……”体现了桓景途中经历艰辛。][④“终于”说明了什么?]费长房和蔼(ǎi)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xiánɡ]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⑤“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桓景历经艰险,拜费长房为师,学习降魔救人的'本事。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 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zhū yú)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句导读:师父算出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便赐给桓景制胜的法宝,并传授打败瘟魔的妙计,让桓景回乡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hè),让桓景骑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段导读:桓景学成本领,回家除魔。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 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段导读:瘟魔出来那天,桓景按师傅的方法做了。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 [⑦通过对瘟魔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说明了什么?]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 [⑧这句话表明了什么?]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sōu)地掷(zhì)出宝剑,哧(chī)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句导读:这几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桓景勇斗瘟魔的图画。“直冲”一词表现了桓景的英勇;“对准”表现了桓景把握良机,机智聪明。瘟魔“转身就逃”从侧面反映了桓景的勇敢善战。] [⑨桓景奋勇除魔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段导读:桓景杀死了瘟魔。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老百姓纪念桓景的原因。由于桓景除掉了瘟魔,使百姓又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因此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他。]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讲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⑩“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 [ 为什么要举行这些活动?]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主要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并说出了为什么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阳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茱萸的图片。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文,抄正上交。
语文教案 篇10
一、二、三(1、2)与方案一同。三(3)可设计为对本诗的.欣赏品味,着重从诗歌的意境、语言、主题(因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鉴赏、评价。课堂训练可采用课文中练习五,将本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作比较分析。
附:备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