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5 09:09:2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尝试用小容器浇水,激发宝宝对小花小草的关爱,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若干只大桶,各色小桶若干只。数学“3”卡片。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浇水尝试——结束部分。

  一、 激发兴趣

  老师念儿歌,引起宝宝的兴趣;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乎乎,我们宝宝做好操,喝口开水解解渴。

  1、 师:天气热了,除了我们还有谁会口渴啊?

  幼:小狗、小猫、小兔、老师...

  师:我们宝宝真聪明,知道小狗小猫小兔会口渴。还想到了老师也会口渴的。真是有爱心的好宝宝。

  2、 师:我们幼儿园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晒得干干的.,渴了,小草小花对朱老师说:“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个宝宝会帮忙?”今天我们欢欢班的宝宝和朱老师一起去给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 浇水尝试

  1、 讨论:我们要去给小草小花浇水,要有什么东西呀?

  幼:水、水桶。

  师:现在朱老师来变变变、变出了什么呀?(水桶)这水桶是什么颜色的呀?(幼:红色的)。

  师:什么形状的呀?(圆圆的)师:朱老师再来变,变变变又变出了一只什么颜色的水桶呀?幼:蓝色的师:朱老师再来变,又变出了一只什么颜色的水桶呀?幼:黄色的师: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水桶?

  幼:1、2、3,3只水桶师:对了,是3只水桶(出示数字3)这是3、3、3师:哎呀,这3只水桶还不够呢,朱老师再来变,变变变,变出了许多的水桶了。宝宝,我们每人拿一只水桶吧。

  2、 师:宝宝,我们看看这只大桶里有什么呀?(幼:水)对了,朱老师先到大桶里舀水了,然后拿去给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别着急,急了要呛的。”“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别着急,急了也要呛的。”

  3、 师:宝宝也要给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励每位宝宝参与活动)三、 结束1、 宝宝我们休息一会儿,看呀,小花小草在笑了,在谢谢我们宝宝了。我们怎么说(幼“不用谢”)我们宝宝给小花小草喝水出了许多汗,看看额头上是汗,小脸上淌着汗,是不是感到口渴了。幼:口渴了。

  2、 用儿歌引导宝宝喝水: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呼呼,我们宝宝浇好花,喝口开水解解渴。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

  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 (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6、再次分类及巩固。

  7、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8、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

  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9、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

  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科学教案 篇3

  1、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 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 1 ) 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 1 )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 2 ) 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 3 ) 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 1 )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 2 )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 3 )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 4 )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 5 )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板书:回路 )

  ( 6 )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 1 ) 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 2 )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 3 )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 4 )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 5 )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

  ( 6 )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 、指导画电路图:

  ( 1 )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 2 )认识电路元件符号, 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 3 )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 1 )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 2 )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 3 )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 4 )用材料试着组装。

  ( 5 )汇报总结活动。

  第二课时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 1 )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 2 )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 3 )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组织和指导学生在经历“制定方案——动手制作——不断改进”的制作蜡烛钟的活动过程,意识到科学成果的产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

  2、经历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活动中,发现科学中的细节问题并加以修正。

  3、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对计时工具的探究实践活动,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二、教学准备。

  每小组粗细不同的蜡烛、一把尺子、一支黑色的记号笔、一张白纸、一个橡皮泥、一个蜡烛闹钟、一盒火柴、计时表、沙漏。

  三、学生分析。

  对于小学五年级来说,用蜡烛做一个能够计时的工具,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想到,但是制作起来又不是很难的活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强,但是发现问题和思考的能力一般。因此,本课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在“蜡烛钟的设计方案有问题吗”“怎样让你的蜡烛钟计时更准确”“还有哪些因素干扰我们实验结果”等一系列的关键性的问题,以及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前后课衔接,引出问题。

  1、考考你,古人晚上用什么计时?

  2、出示蜡烛。

  用蜡烛来做一个蜡烛钟,照明计时两不误,一举两得。今天我们就用蜡烛做一个夜间的计时器。(板书:夜间的计时器———蜡烛钟)

  (二)设计方案。

  1、设计计时5分钟蜡烛钟。

  (1)讨论:先说说怎样用蜡烛做一个能计时的蜡烛钟。

  (2)任务:做一个以一分钟为单位计时5分钟的蜡烛钟。

  2、讨论并思考:(出示讨论内容)

  要求:蜡烛钟计时尽量准确。

  ①怎样用一根蜡烛制作一个可以计时5分钟的蜡烛钟?

  ②需要哪些材料?

  ③画出预计做成的蜡烛钟草图。

  ④讨论并及时记录在设计方案的表格中。

  3、描述自己的设计:

  哪个小组上来介绍自己组的方案,请其他小组认真,看他们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要求蜡烛钟设计草图,并讲清设计思路,再介绍选用的材料及各材料作用。)

  4、完善自己的设计:

  听完汇报小组的介绍后,其他学生参与质疑,重点就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选材加以关注。在汇报小组和师生的讨论辩析中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实验方案。

  5、教师关键性问题:

  ①有小组可能会采用观察蜡烛烧5分钟后长度,再取另一根标上长度。教师则及时引导:要是让这一蜡烛可以计时一个小时或更长呢?这种方案明显存在不足。能不能根据推理方法,先观察某一段时间内蜡烛燃烧的长度,再推算出10分钟或更长的长度?

  ②一根蜡烛就标一个长度,如果刚好让10分钟可以,要是让计时7分钟或7分30秒?怎么办?

  ③每一小组根据这几点反思整改自己组设计方案重新作一份设计草图,并领取自己需要的研究材料。

  (三)制作计时5分钟的蜡烛钟。

  请同学们学生按照讨论完善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制作蜡烛钟,活动时间为7分钟,(出示沙漏)老师用计时7分钟的沙漏计时,现在开始。

  分组制作蜡烛钟。

  (四)展示、评议蜡烛钟。

  1、哪一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并介绍自己组的得意之做———蜡烛钟?(要说清自己的制作过程,阐述自己的思路。)

  2、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

  (五)测试蜡烛钟计时是否准确。

  1、第一次计时比赛。

  (1)要求:

  想不想看看大家做的蜡烛钟到底准不准?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计时比赛。计时时间为一分钟。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同时划着火柴后共同倒数3个数,然后点燃我们的蜡烛钟,如果你们认为烧到一分钟了就想办法把它熄灭,然后迅速举起组牌示意,老师在这里用秒表计时。听清楚了吗?(计时比赛)

  (2)公布比赛成绩。

  ①关键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你们蜡烛钟计时不准确?

  ②学生交流人为因素、材料影响、环境因素。

  2、两分钟修正蜡烛钟。

  3、第二次计时比赛。

  4、根据比赛成绩分析修正以后的计时情况,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六)拓展延伸:制作蜡烛闹钟。

  我们发现了很多影响蜡烛钟计时准确的因素,经过我们的改进误差缩小了,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的祖先象你们今天这样,在经过了千百年来不断的改进中,才有了今天计时准确的钟表。今天回家后每一位同学可以再仔细做做,可以换种材料做做:比如用流水做一个水钟,用沙子做一个沙漏还可以用点燃的香(盘式蚊香、拜佛的香甚至香烟都可以),然后把自己的体会心得和大家以及老师分享一下,可以吗?

  今天,通过同学们的集体智慧,我们让普通的一根蜡烛成为了一个可以计时的计时器,你们多了不起啊!但是老师想提出更高的要求,你们能在今天的蜡烛钟的基础上做出一个能报时的蜡烛闹钟吗?想想怎么做?(看教学时间而定:如时间够展开谈,如时间不够,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出示蜡烛闹钟)老师这里有一个做好的蜡烛闹钟,相信你们一定能作一个比我更好的。下课。

  五、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准备过程中和在实施课堂教学后,让我对科学课教学中的教师引领作用和点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本节课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谈一些我的教学感悟。

  (一)实现学生的辐合型思维发展。

  辐合型思维是当认知主体面临一个认知问题的时候,通常注重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找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的具体方法。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实现学生的辐合型思维发展这一定位。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创设了实现学生辐合型思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有结构实验材料的准备,到“测试蜡烛钟比赛—分析数据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再测试——再分析数据—再发现问题”等教学设计。最终实现了:当学生面临影响蜡烛钟准确的因素的的认知问题的时候,学生通过查找各种相关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找出影响蜡烛钟准确与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思考最终得到解决影响蜡烛钟的计时准确的方法(即:刻度要准;多次测量减小误差;观察要认真;及时点燃和及时熄灭等)。

  (二)关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有效率的探究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本解课可分为五大版块:设计方案;制作;验证活动;查找影响因素;修正活动。其中在讨论设计方案和验证活动后的查找影响因素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怎么知道蜡烛一分钟烧多长;刻度怎么标;还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关键性的语言让学生在茫然中在教师引领下一步步的迈上科学的阶梯。又如学生在第一次测试蜡烛钟的准确度以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查找干扰因素中,学生只是在蜡烛刻度上和计量准确上找原因,总是在材料因素的“圈子”里转,“除了材料因素,还有没有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接下来的活动不用说都可想而知当时的课堂场景。

  (三)取舍之间的课堂。

  科学课的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个性差异等都会给教学带来不确定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形成“弹性化”方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制作蜡烛钟作为取舍之间的教学环节。其实制作蜡烛闹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富挑战的活动,用简短有限的时间来实现对它的设计和制作,我想不会在孩子脑中留下多深的印记。莫不如在教学的尾声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吊起学生们足够的胃口,让他们在课后的大量时间淋漓尽致发挥想象力完成这个活动。我想这样的“舍”是为了“得”到学生更宽泛的思维发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安排在物理学入门《1.1希望你喜爱物理》和《1.2动手做实验》之后,在1.1节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进而知道物理,喜爱物理之后;1.2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物理实验,知道了什么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物理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1.3节进而将实验提高了一个档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安排是循序渐进、更上层楼的.教师在中要体会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事实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理念】:

  本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实验中,不要太过要求严密(例如,规定怎样测量线长、摆动次数、实验顺序和总结报告的格式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

  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

  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

  生: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生: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偏离的角度大小有关.

  生: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

  师:好,前面几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猜想,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那么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设疑)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学说对了,还是有若干同学正确?切忌从老师的'表情上揣度答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a、如果你认为,摆锤的轻重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轻的快,还是重的快.

  b、如果你认为,摆动的角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摆角大的快,还是摆角小的快.

  c、如果你认为,百的长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思考、交流、回答)

  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师:对于以上的猜想,你们准备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生: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

  师: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选择探究的器材,在此,对具体的实物进行了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下面请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

  生:探究步骤如下:……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生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板书』: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

  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6、评估:

  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生:如果我们再多做几次,总结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可靠.

  生:我们测的摆动时间还真准确呢.

  生:我认为结论是可靠的,刚才看见张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摆长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钟就准了,张师傅的做法和我们实验的结论一致.

  生:我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

  7、交流:

  生:……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祝贺学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实验.总结探究的环节

  三、自我评价与作业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有关,

  与无关。

  五、板书设计: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讨论交流:指名说。3、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三、教学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3.易错字的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文的人。《少年王勃》让学生学什么?读完课文以后,我就在想,这一课让学生学什么呢?如果只是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气,可能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象。如果再拓展一下,可能会给学生一些记住的东西。如:少年王勃的背后,他为什么会文思敏捷,再聪明的人也要读大量的读书,也要刻苦的学习,善于积累词语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这篇文章在时间的衔接上不是很紧密,值得学习的就是3、4自然。所以可适当拓展一下。再就是王勃的善于表现。即使他有才,但不敢表现,因为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有才之人,所以如再拓展一些,教师可适当把握。

科学教案 篇7

  学情分析1学生的积极性高,但不善于分析问题;2学生的基础差异大;3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较低。

  教学目标 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猜想。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2.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按一下三个步骤进行:

  1 观察发现 出示教材在引人部分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获取更多的事实

  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列举更多的事实之后,自然引发出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活动1—活动3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教师指导

  教材在活动1、活动2中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实验设计范例,希望通过这样的知道之后,放手让学生研究活动3中的内容,自己来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这3个活动,如果让学生按顺序全都逐一进行研究,组织和操作的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实施教学。每组选定一个研究问题之后,可以先组内设计研究方案,然后集体讨论补充,最后完善。

  2 课下研究

  在学生课下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当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能够坚持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设立研究成果公告栏随时交流研究成果。

  3 归纳总结

  因为每个小组的研究只能认识到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方面,学生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因此最后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交流形成共识:植物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的特点。

  活动4 自然界中植物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植物的向性运动之后,本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到自然中去寻找更多的实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学准备 教学导入 教师指导 课下研究 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教师指导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的猜想可能不尽相同,在猜想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猜想适时进行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尊重事实,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板书设计

  《 一颗“顽强”的小树 》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做实验-发现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1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2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太仓促。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常见的工具,刨笔器、卷笔刀、刨子、螺丝刀、小榔头、订书机、刷鞋的刷子等。

  2、将幼儿将带来的工具分组,并提供一些材料供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1)练习刨铅笔。(刨笔器、卷笔刀)刨下来的'碎屑倒在盒子里。

  (2)练习刨皮。(黄瓜苹果胡萝卜等)刨下来的皮请放在盘子里。

  (3)练习拧螺母。

  (4)学习使用小榔头进行木工小制作。敲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到手。

  (5)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订书机订的时候请订在书的边上。

  (6)练习用鞋刷为同伴擦皮鞋。

  活动结束:

  观察幼儿的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

  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

  3、揭题:

  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 玩摆

  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

  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猜想:

  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

  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我们的研究方案 第( )小组

  我们研究的问题:

  摆摆动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我们的猜测: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展开研究

  师:

  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

  自主实验。

  (1)研究摆线长短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的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2)研究摆锤轻重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更严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不谋而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祝贺你们!

  五、巩固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师:

  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

  能。

  师:

  (出示大屏幕)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确呢?

  生:

  六、延伸拓展

  (让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师:

  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猜测:

  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老师做,同学们注意观察,当有发现请马上举手。(演示实验验证)

  生:

  不一样快。

  师:

  为什么?

  生:

  摆锤的长短不一样。

  师:

  实际上摆的长度并不只是单纯的摆线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师:

  关于摆还有很多奥秘,同学课下想继续探究吗?

  生:

  想!

  师: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重量 无关

  摆绳的长短 有关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臭氧层空洞,怎么形成的及现状。臭氧空洞的危害如何防治?

  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跟人类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从而进行正确防范。并减少使用以氯氟烃作制冷剂的冰霜、冰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南极上空出现迄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

  20xx年9月10日《北京晨报》晨报讯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8日发表一份报告,称他们在南极洲上空观测到一个规模巨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这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也是南极洲上空臭氧层严重受损的征兆。

  自1987年开始,国际社会已禁止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但这些药品还将会长期留在大气层里。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虽然臭氧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由于它能大量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臭氧层也就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

  二:小组交流:臭氧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

  1:臭氧层损耗与"臭氧洞"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③臭氧层破坏对生物圈的影响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臭氧层破坏以后,人体直接暴露于紫外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将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麻烦。首先,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此外,强烈的紫外辐射促使皮肤老化。

  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多个品种的植物进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实验,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显示出敏感性。一般说来,紫外辐射增加使植物的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俘获阳光的有效面积,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对大豆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紫外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3: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据观测,目前臭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氯氟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

  三:班级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

  (平时注意预防紫外线的危害,寻找新的代替品即新的制冷剂。提倡使用安全无害的制冷剂产品。积极进行宣传等)

  四:师:

《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11-25

科学教案11-2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尝试用小容器浇水,激发宝宝对小花小草的关爱,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若干只大桶,各色小桶若干只。数学“3”卡片。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浇水尝试——结束部分。

  一、 激发兴趣

  老师念儿歌,引起宝宝的兴趣;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乎乎,我们宝宝做好操,喝口开水解解渴。

  1、 师:天气热了,除了我们还有谁会口渴啊?

  幼:小狗、小猫、小兔、老师...

  师:我们宝宝真聪明,知道小狗小猫小兔会口渴。还想到了老师也会口渴的。真是有爱心的好宝宝。

  2、 师:我们幼儿园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晒得干干的.,渴了,小草小花对朱老师说:“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个宝宝会帮忙?”今天我们欢欢班的宝宝和朱老师一起去给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 浇水尝试

  1、 讨论:我们要去给小草小花浇水,要有什么东西呀?

  幼:水、水桶。

  师:现在朱老师来变变变、变出了什么呀?(水桶)这水桶是什么颜色的呀?(幼:红色的)。

  师:什么形状的呀?(圆圆的)师:朱老师再来变,变变变又变出了一只什么颜色的水桶呀?幼:蓝色的师:朱老师再来变,又变出了一只什么颜色的水桶呀?幼:黄色的师: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水桶?

  幼:1、2、3,3只水桶师:对了,是3只水桶(出示数字3)这是3、3、3师:哎呀,这3只水桶还不够呢,朱老师再来变,变变变,变出了许多的水桶了。宝宝,我们每人拿一只水桶吧。

  2、 师:宝宝,我们看看这只大桶里有什么呀?(幼:水)对了,朱老师先到大桶里舀水了,然后拿去给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别着急,急了要呛的。”“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别着急,急了也要呛的。”

  3、 师:宝宝也要给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励每位宝宝参与活动)三、 结束1、 宝宝我们休息一会儿,看呀,小花小草在笑了,在谢谢我们宝宝了。我们怎么说(幼“不用谢”)我们宝宝给小花小草喝水出了许多汗,看看额头上是汗,小脸上淌着汗,是不是感到口渴了。幼:口渴了。

  2、 用儿歌引导宝宝喝水: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呼呼,我们宝宝浇好花,喝口开水解解渴。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

  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 (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6、再次分类及巩固。

  7、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8、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

  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9、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

  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科学教案 篇3

  1、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 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 1 ) 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 1 )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 2 ) 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 3 ) 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 1 )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 2 )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 3 )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 4 )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 5 )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板书:回路 )

  ( 6 )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 1 ) 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 2 )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 3 )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 4 )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 5 )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

  ( 6 )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 、指导画电路图:

  ( 1 )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 2 )认识电路元件符号, 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 3 )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 1 )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些电路元件,你能当一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电路吗?

  ( 2 )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 3 )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 4 )用材料试着组装。

  ( 5 )汇报总结活动。

  第二课时

  三、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 1 )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 2 )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 3 )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四、总结: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组织和指导学生在经历“制定方案——动手制作——不断改进”的制作蜡烛钟的活动过程,意识到科学成果的产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

  2、经历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活动中,发现科学中的细节问题并加以修正。

  3、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对计时工具的探究实践活动,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二、教学准备。

  每小组粗细不同的蜡烛、一把尺子、一支黑色的记号笔、一张白纸、一个橡皮泥、一个蜡烛闹钟、一盒火柴、计时表、沙漏。

  三、学生分析。

  对于小学五年级来说,用蜡烛做一个能够计时的工具,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想到,但是制作起来又不是很难的活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强,但是发现问题和思考的能力一般。因此,本课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在“蜡烛钟的设计方案有问题吗”“怎样让你的蜡烛钟计时更准确”“还有哪些因素干扰我们实验结果”等一系列的关键性的问题,以及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前后课衔接,引出问题。

  1、考考你,古人晚上用什么计时?

  2、出示蜡烛。

  用蜡烛来做一个蜡烛钟,照明计时两不误,一举两得。今天我们就用蜡烛做一个夜间的计时器。(板书:夜间的计时器———蜡烛钟)

  (二)设计方案。

  1、设计计时5分钟蜡烛钟。

  (1)讨论:先说说怎样用蜡烛做一个能计时的蜡烛钟。

  (2)任务:做一个以一分钟为单位计时5分钟的蜡烛钟。

  2、讨论并思考:(出示讨论内容)

  要求:蜡烛钟计时尽量准确。

  ①怎样用一根蜡烛制作一个可以计时5分钟的蜡烛钟?

  ②需要哪些材料?

  ③画出预计做成的蜡烛钟草图。

  ④讨论并及时记录在设计方案的表格中。

  3、描述自己的设计:

  哪个小组上来介绍自己组的方案,请其他小组认真,看他们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要求蜡烛钟设计草图,并讲清设计思路,再介绍选用的材料及各材料作用。)

  4、完善自己的设计:

  听完汇报小组的介绍后,其他学生参与质疑,重点就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选材加以关注。在汇报小组和师生的讨论辩析中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实验方案。

  5、教师关键性问题:

  ①有小组可能会采用观察蜡烛烧5分钟后长度,再取另一根标上长度。教师则及时引导:要是让这一蜡烛可以计时一个小时或更长呢?这种方案明显存在不足。能不能根据推理方法,先观察某一段时间内蜡烛燃烧的长度,再推算出10分钟或更长的长度?

  ②一根蜡烛就标一个长度,如果刚好让10分钟可以,要是让计时7分钟或7分30秒?怎么办?

  ③每一小组根据这几点反思整改自己组设计方案重新作一份设计草图,并领取自己需要的研究材料。

  (三)制作计时5分钟的蜡烛钟。

  请同学们学生按照讨论完善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制作蜡烛钟,活动时间为7分钟,(出示沙漏)老师用计时7分钟的沙漏计时,现在开始。

  分组制作蜡烛钟。

  (四)展示、评议蜡烛钟。

  1、哪一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并介绍自己组的得意之做———蜡烛钟?(要说清自己的制作过程,阐述自己的思路。)

  2、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

  (五)测试蜡烛钟计时是否准确。

  1、第一次计时比赛。

  (1)要求:

  想不想看看大家做的蜡烛钟到底准不准?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计时比赛。计时时间为一分钟。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同时划着火柴后共同倒数3个数,然后点燃我们的蜡烛钟,如果你们认为烧到一分钟了就想办法把它熄灭,然后迅速举起组牌示意,老师在这里用秒表计时。听清楚了吗?(计时比赛)

  (2)公布比赛成绩。

  ①关键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你们蜡烛钟计时不准确?

  ②学生交流人为因素、材料影响、环境因素。

  2、两分钟修正蜡烛钟。

  3、第二次计时比赛。

  4、根据比赛成绩分析修正以后的计时情况,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六)拓展延伸:制作蜡烛闹钟。

  我们发现了很多影响蜡烛钟计时准确的因素,经过我们的改进误差缩小了,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的祖先象你们今天这样,在经过了千百年来不断的改进中,才有了今天计时准确的钟表。今天回家后每一位同学可以再仔细做做,可以换种材料做做:比如用流水做一个水钟,用沙子做一个沙漏还可以用点燃的香(盘式蚊香、拜佛的香甚至香烟都可以),然后把自己的体会心得和大家以及老师分享一下,可以吗?

  今天,通过同学们的集体智慧,我们让普通的一根蜡烛成为了一个可以计时的计时器,你们多了不起啊!但是老师想提出更高的要求,你们能在今天的蜡烛钟的基础上做出一个能报时的蜡烛闹钟吗?想想怎么做?(看教学时间而定:如时间够展开谈,如时间不够,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出示蜡烛闹钟)老师这里有一个做好的蜡烛闹钟,相信你们一定能作一个比我更好的。下课。

  五、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准备过程中和在实施课堂教学后,让我对科学课教学中的教师引领作用和点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本节课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谈一些我的教学感悟。

  (一)实现学生的辐合型思维发展。

  辐合型思维是当认知主体面临一个认知问题的时候,通常注重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找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的具体方法。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实现学生的辐合型思维发展这一定位。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创设了实现学生辐合型思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有结构实验材料的准备,到“测试蜡烛钟比赛—分析数据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再测试——再分析数据—再发现问题”等教学设计。最终实现了:当学生面临影响蜡烛钟准确的因素的的认知问题的时候,学生通过查找各种相关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找出影响蜡烛钟准确与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思考最终得到解决影响蜡烛钟的计时准确的方法(即:刻度要准;多次测量减小误差;观察要认真;及时点燃和及时熄灭等)。

  (二)关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有效率的探究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本解课可分为五大版块:设计方案;制作;验证活动;查找影响因素;修正活动。其中在讨论设计方案和验证活动后的查找影响因素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怎么知道蜡烛一分钟烧多长;刻度怎么标;还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关键性的语言让学生在茫然中在教师引领下一步步的迈上科学的阶梯。又如学生在第一次测试蜡烛钟的准确度以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查找干扰因素中,学生只是在蜡烛刻度上和计量准确上找原因,总是在材料因素的“圈子”里转,“除了材料因素,还有没有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接下来的活动不用说都可想而知当时的课堂场景。

  (三)取舍之间的课堂。

  科学课的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个性差异等都会给教学带来不确定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形成“弹性化”方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制作蜡烛钟作为取舍之间的教学环节。其实制作蜡烛闹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富挑战的活动,用简短有限的时间来实现对它的设计和制作,我想不会在孩子脑中留下多深的印记。莫不如在教学的尾声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吊起学生们足够的胃口,让他们在课后的大量时间淋漓尽致发挥想象力完成这个活动。我想这样的“舍”是为了“得”到学生更宽泛的思维发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安排在物理学入门《1.1希望你喜爱物理》和《1.2动手做实验》之后,在1.1节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进而知道物理,喜爱物理之后;1.2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物理实验,知道了什么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物理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1.3节进而将实验提高了一个档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安排是循序渐进、更上层楼的.教师在中要体会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事实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理念】:

  本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实验中,不要太过要求严密(例如,规定怎样测量线长、摆动次数、实验顺序和总结报告的格式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

  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

  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

  生: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生: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偏离的角度大小有关.

  生: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

  师:好,前面几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猜想,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那么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设疑)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学说对了,还是有若干同学正确?切忌从老师的'表情上揣度答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a、如果你认为,摆锤的轻重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轻的快,还是重的快.

  b、如果你认为,摆动的角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摆角大的快,还是摆角小的快.

  c、如果你认为,百的长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思考、交流、回答)

  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师:对于以上的猜想,你们准备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生: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

  师: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选择探究的器材,在此,对具体的实物进行了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下面请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

  生:探究步骤如下:……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生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板书』: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

  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6、评估:

  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生:如果我们再多做几次,总结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可靠.

  生:我们测的摆动时间还真准确呢.

  生:我认为结论是可靠的,刚才看见张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摆长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钟就准了,张师傅的做法和我们实验的结论一致.

  生:我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

  7、交流:

  生:……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祝贺学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实验.总结探究的环节

  三、自我评价与作业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有关,

  与无关。

  五、板书设计: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讨论交流:指名说。3、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三、教学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3.易错字的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文的人。《少年王勃》让学生学什么?读完课文以后,我就在想,这一课让学生学什么呢?如果只是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气,可能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象。如果再拓展一下,可能会给学生一些记住的东西。如:少年王勃的背后,他为什么会文思敏捷,再聪明的人也要读大量的读书,也要刻苦的学习,善于积累词语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这篇文章在时间的衔接上不是很紧密,值得学习的就是3、4自然。所以可适当拓展一下。再就是王勃的善于表现。即使他有才,但不敢表现,因为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有才之人,所以如再拓展一些,教师可适当把握。

科学教案 篇7

  学情分析1学生的积极性高,但不善于分析问题;2学生的基础差异大;3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较低。

  教学目标 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猜想。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2.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按一下三个步骤进行:

  1 观察发现 出示教材在引人部分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获取更多的事实

  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列举更多的事实之后,自然引发出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活动1—活动3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教师指导

  教材在活动1、活动2中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实验设计范例,希望通过这样的知道之后,放手让学生研究活动3中的内容,自己来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这3个活动,如果让学生按顺序全都逐一进行研究,组织和操作的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实施教学。每组选定一个研究问题之后,可以先组内设计研究方案,然后集体讨论补充,最后完善。

  2 课下研究

  在学生课下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当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能够坚持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设立研究成果公告栏随时交流研究成果。

  3 归纳总结

  因为每个小组的研究只能认识到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方面,学生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因此最后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交流形成共识:植物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的特点。

  活动4 自然界中植物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植物的向性运动之后,本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到自然中去寻找更多的实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学准备 教学导入 教师指导 课下研究 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教师指导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的猜想可能不尽相同,在猜想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猜想适时进行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尊重事实,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板书设计

  《 一颗“顽强”的小树 》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做实验-发现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1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2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太仓促。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常见的工具,刨笔器、卷笔刀、刨子、螺丝刀、小榔头、订书机、刷鞋的刷子等。

  2、将幼儿将带来的工具分组,并提供一些材料供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1)练习刨铅笔。(刨笔器、卷笔刀)刨下来的'碎屑倒在盒子里。

  (2)练习刨皮。(黄瓜苹果胡萝卜等)刨下来的皮请放在盘子里。

  (3)练习拧螺母。

  (4)学习使用小榔头进行木工小制作。敲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到手。

  (5)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订书机订的时候请订在书的边上。

  (6)练习用鞋刷为同伴擦皮鞋。

  活动结束:

  观察幼儿的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

  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

  3、揭题:

  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 玩摆

  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

  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猜想:

  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

  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我们的研究方案 第( )小组

  我们研究的问题:

  摆摆动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我们的猜测: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展开研究

  师:

  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

  自主实验。

  (1)研究摆线长短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的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2)研究摆锤轻重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更严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不谋而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祝贺你们!

  五、巩固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师:

  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

  能。

  师:

  (出示大屏幕)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确呢?

  生:

  六、延伸拓展

  (让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师:

  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猜测:

  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老师做,同学们注意观察,当有发现请马上举手。(演示实验验证)

  生:

  不一样快。

  师:

  为什么?

  生:

  摆锤的长短不一样。

  师:

  实际上摆的长度并不只是单纯的摆线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师:

  关于摆还有很多奥秘,同学课下想继续探究吗?

  生:

  想!

  师: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重量 无关

  摆绳的长短 有关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臭氧层空洞,怎么形成的及现状。臭氧空洞的危害如何防治?

  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跟人类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从而进行正确防范。并减少使用以氯氟烃作制冷剂的冰霜、冰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南极上空出现迄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

  20xx年9月10日《北京晨报》晨报讯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8日发表一份报告,称他们在南极洲上空观测到一个规模巨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这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也是南极洲上空臭氧层严重受损的征兆。

  自1987年开始,国际社会已禁止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但这些药品还将会长期留在大气层里。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虽然臭氧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由于它能大量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臭氧层也就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

  二:小组交流:臭氧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

  1:臭氧层损耗与"臭氧洞"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③臭氧层破坏对生物圈的影响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臭氧层破坏以后,人体直接暴露于紫外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将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麻烦。首先,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此外,强烈的紫外辐射促使皮肤老化。

  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多个品种的植物进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实验,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显示出敏感性。一般说来,紫外辐射增加使植物的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俘获阳光的有效面积,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对大豆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紫外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3: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据观测,目前臭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氯氟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

  三:班级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

  (平时注意预防紫外线的危害,寻找新的代替品即新的制冷剂。提倡使用安全无害的制冷剂产品。积极进行宣传等)

  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