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
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寓意,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三、 教具准备:
小鸟和青蛙的图片;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青蛙是本课课文的主人公之一,从而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一组一共八个词语,采取男女擂台赛的形式比赛朗读。朗读优秀者可代表其一方获得一颗红星。
(三)讲解寓言含义
寓言故事是学生们新接触的内容,所以要讲清到底什么是寓言(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大大的道理),
怎么学习寓言故事(首先要读懂故事,其次要想请道理)
(四)读懂故事
1.带着问题读课文(青蛙和小鸟是在哪里争论的?他们争论的是什么)
2.检查朗读情况(进行男女擂台赛第二回合的较量)
3.解疑第一个问题,引出课文第一段的学习。(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此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井沿的概念,深入理解严“沿”。同时,画一口井,找同学把小鸟和青蛙的图片贴在正确的位置。
4.解答第二个问题,他们争论的是天有多大,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由青蛙的观点引出第4自然段的学习,“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难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重点分析“说大话的含义,让同学起来说几句大话,可以畅所欲言。总结青蛙的.观点是天只有井口大。接下来提问:究竟青蛙认为小鸟说的哪句话是大话?
5.分析第三段,青蛙认为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这句话是大话。举例说明一百里究竟有多远,让同学加深体会。并让同学发挥想象小鸟在此过程中都飞过了哪些地方。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并锻炼想象力。
6.小鸟的观点: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哪!重点解释无边无际,锻炼学生用无边无际造句。
7.总结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同学们把书卷成桶状看天花板,体会青蛙在井底看天时的感受。
8.引导学生说出青蛙没有认为自己错,(自以为是)从第6段可以看出来,齐读第6段,读出自信、自大的语气。
9.让学生扮成小鸟劝一劝固执的青蛙: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最后一段)
10.拓展思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五)想清道理
1.文章批评了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表扬了小鸟的见识广大
2.怎样才能成为见识广大的人呢?同学回答后,课件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六)分角色表演
找同学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七)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小结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二、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表达方法(例文)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例文)
日积月累
一、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
二、反复读读这些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
三、主动在班级谈谈自己的理解,接受师生提出的意见,把句子理解正确。
四、练习把这些名句背诵一下,再背给同学们听。
五、你还背过哪些古文名句,背给大家欣赏。
成语故事
一、默读两遍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试着把故事的寓意讲清楚。
二、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大家一起想想这些事中的道理是什么?
三、课下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个成语故事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语言材料,梳理信息,表达感悟认识能力训练,能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处理材料,归纳分析,讨论交流。
3、情感与态度:内因与外因的辨证思想认识,正确的人才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材料洞悉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人才观的交流与表达。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曹操〈〈观沧海〉〉中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心胸开阔,吞吐宇宙,雄才伟略,霸气昭然。但也有狭隘与偏见……
二、揣度人物心理活动与语言表达:
1、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操斩杀杨修的想法是由来已久的,请找出每次杨修触犯曹操忌讳后,写曹操心理及行为反应的句子,并简要评述曹操对杨修是怎样由“忌”到“恨”的`。教师板书七个事件。
2、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表述,教师板书记录。
3、师:归纳小结。(在劫难逃)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师:有人认为小说节选内容中曹操和杨修个性鲜明,认为他们(教师幻灯展示)
曹操: 杨修:
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认识,请梳理课文信息,作出评价。
2、生:处理课文语言材料,探究思考,交流表述。
3、教师小结:曹操(阴险狡诈,一代奸雄);杨修(才思过人,恃才放旷)
四、扩展延伸,情感态度表达
辩题一: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
师: 对于课文中杨修之死,历来就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
请两组同学,分别就课文情节事实,有理有据,展开辩论。
生: 稍作研讨,轮流展开辨驳……
师小结:对辩论作出评判,归结“世间万物均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
辩题二:说说你的人才观?
师: 曹操怒杀杨修,毕竟还是给了我们许多遗憾,曹操怒杀杨修后,强令进军,结果被蜀军杀得落荒而逃,同时又失去一个才思过人的主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该不该!
而杨修才思敏捷,却因恃才放旷,疏于理法,落得个英年早逝,真可谓“一失足,千古恨”,遗憾遗憾!
请你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使用人才;如果你是杨修,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交流表达
师:不管怎么说,杨修死了不可复生。有人给华山杨修墓题了一幅挽联,现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课后玩味。在未来的生活里一路走好。
生:齐读对联。
五、教师小结后下课 注: 板书略 教学流程略
语文教案 篇5
《初冬》
一、教材简析:《初冬》一课选自语文教科版第三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初冬》教案。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描写了一幅我国南方田园初冬早晨的美丽景色。课文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语言优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及其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通过比较,知道雾中和雾散后景物有什么不同,在想象和体会的基础上朗读文本,感受初冬的景色特点,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初冬的雾大和雾美。2、了解和体会初冬季节雾中、雾散时的壮丽景象。通过雾中、雾后景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教学准备:课件、白纱巾五、
教学过程:
(一)释题引入,引起兴趣师:孩子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师:一提到冬季,人们自然会想到那皑皑白雪,美丽的冰灯。其实初冬的雾景也很迷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初冬》。[课件]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试着写一写吗?(板书课题,“初”字是衣字旁,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师:那么你知道“初”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到初冬的小山村看一看。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课文中有许多新词语,谁来跟他们交个朋友?[课件]师:去掉拼音小帽,你还能读准音吗?谁来领读?[课件]师:仔细读一读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区分:芒和茫)[课件]师:你们能把这两个词送回句子中再读读吗?[课件]师:生字宝宝已经从生词里跳出来了,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师:你见过“雾”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师:其实在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小水珠聚在了一起,就形成了雾。[课件]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师:把字宝宝送回文中,老师相信你会读的更好,再来读一读课文吧,请你标出自然段。[课件]师: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师:是呀,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了雾中的景色(板书),后写了雾散后的景色(板书)。请你们同桌合作再读一读,一起找一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了雾中,那几个自然段写了雾散后?师:谁来说一说?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雾中的景色?那你来读一读雾散后的景色吧。师:这两位同学通过他们流利地朗读带我们走进了初冬的美景中,在这一片大雾中远处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生汇报:①远处,望不见;[课件] (板书)师:谁愿意用他的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远处的塔、小山怎么望也望不见?师:他读得怎么样?师:那你也读一读。师:你的朗读使老师感受到了那浓浓的大雾,你感受到了吗?大家就像他这么读。师:那近处的景色又如何?②近处,像隔着一层纱,看不清;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你能看清大家吗?那现在呢?大家能看清他吗?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看不清的情况吗?(在书上画一画作为积累)想不想亲眼看一下?[课件]文中句子写的多美呀,让我们感受到了隔着这层纱看近处的`景物是一种朦胧神奇的美。带着感受再来读一读吧。[课件] (板书)师:“望不见”“看不清”都在说看雾中的景色,我们把这两个词语调换一下行吗?能说说理由吗?师:“望”是向远处看,“看”通常用于近处的看,文中的用词多么准确呀![课件]让我们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远近景色的不同吧,男同学用你们的朗读带我们看看远景,女同学向大家展示一下近处的美吧!(板书)[太阳课件]师:瞧啊,这是什么?雾中的太阳什么样?让我们到句子中去看一看。师:他读的怎么样?(随机指导、范读)师:快自己试着读读吧。师:这回谁再来读?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是呀,平时光芒万丈的太阳现在却只发出了“淡淡的光”,这是因为(引读“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远处的景物望不见了是因为(引读“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近处的景物看不清了也是因为(引读“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课件]师:是呀,在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雾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由远及近的欣赏到了小山村的美景,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能背诵下来了,如果忘记了也可以看着屏幕想一想,让我们一同走进雾中的小山村吧。[课件]师:过了一阵,[课件](引读)“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那雾散后这些景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快自己读一读、看一看吧。师:你看到了哪些变化?师:树林中的柿子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课件]①柿子树,像红灯笼师:小声地读一读这两句话,你认为那句写得美?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数量、样子、颜色)[课件]师:那怎样读才能展现出这句的这些优点呢?你来试一试吧?师:雾散了,树林里也别有一番美景[课件]让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去看一看吧。落叶—黄,松柏—绿。(指导朗读,体会松树柏树的坚强的精神)(指名读)(齐读第8自然段)师:不怕冷的松树和柏树多坚强啊,它们为初冬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抹充满生命力的翠绿。
(四)回味课文,美读结束师:孩子们,在这大雾弥漫的初冬,我们既感受到了雾中那模模糊糊、像隔着轻纱的朦胧之美,又欣赏到了雾散后这清亮的、多姿多彩的美,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神奇啊!它留在了我们的眼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最真挚的情感去感受初冬的美景吧。[课件]六板书:19 初 冬雾中雾散远望不见望得见近看不清看得清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教养: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
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发展:
知道同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亊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俺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身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同学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考虑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同学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⑴ 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俺”、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⑵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俺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⑶ 同学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一起研究。
2、同学交流,相机引导。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9-11
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