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8 09:43:3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活动准备

  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石头一粒。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测)

  二、观看沉浮。

  1、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石头沉下去了)

  2、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

  (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示范)

  三、观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播放声音:小猫的声音)

  师: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看见的。

  (幼儿自由发言)

  2、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

  见没听到小猫的声音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球浮上来啦!

  3、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啦!”

  4、分组游戏。

  教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没听到了就浮上来。

科学教案 篇2

  实验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科学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科的特点

  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科学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

  二、 实验操作

  新课改后,有的科学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了牧羊式教学法,把实验过程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随意操作,自由发挥。

  1、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

  2、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都是最基本、最简单浅显的实验,如《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实验。

  总之,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师更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教学反思】

  科学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怎样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呢?我在积极的教学探索研究中认为:

  1、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

  2、科学课堂教学要“实际”。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向学生展示实物,出示直观教具。

  3、科学教学演示实验要“落实”.教师要认真做好实验操作。一方面,要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自然规律。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站在第二排的张煜程小朋友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双手在胸前来回摆动,根本就不是在做操。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停了下来,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操结束。做完操,我把原来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为踩影子游戏。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关影子的秘密,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个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条件、影子变大变小、日晷等经验),通过猜测、记录上午9点下午3点之问,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索太阳、人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只有教师敏锐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做操时,教师观察到了一名幼儿玩手影,从而生成了主题活动;玩踩影子游戏时,观察到了每个幼儿发现的秘密,从而生成了多个探究点(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两个物体变成一个影子等);从画影子中,观察到了幼儿对太阳、人、影子的模糊认识,从而引发了下一个活动——太阳、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又发现了幼儿对影子大小的兴趣,从而又引发了在实验室探究影子变大变小的活动。总之,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2、活动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性的提升。

  主要内容:

  1、“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通过踩影子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点激发成全班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活动,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活动的开始主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依据,收集幼儿的信息如踩影子时,幼儿发现了重叠的影子、弯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设计活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动幼儿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活动的最后,教师没幼儿提升认知水平,不能使幼儿从经验水平上升为概念水平。

  综合评析: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画自己的“日晷”成为加深幼儿对此问题认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老师第一次让幼儿猜“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而且幼儿都认为自己正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与验证,幼儿逐渐地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大小、位置的关系。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一整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影子;总是提醒教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也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周岐因中午没有叫他上楼画影子,伤心地哭,看来幼儿确实喜欢这一活动。

  在呈现个人反思与小组合作反思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光和影”是一个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反思是呈现对其中一个活动有效性的反思,还是对系列活动之间关系逻辑性的反思?由于,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小组合作反思都显得有些杂乱。建议:对于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沿着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问的逻辑性(系统性)两条线展开不同层面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清晰系列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的光碟、图片。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盘

  3.热水、冷水

  4.知识准备:理解蒸发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于幼儿讨论。

  1.小朋友见过什么样的'雨?

  2.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二、欣赏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

  1.介绍实验器材。

  2.集体观察实验,提醒幼儿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实验现象。

  3.分组观察水蒸气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结水滴的现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图片排序,讲出雨的形成

  五、游戏: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1.幼儿说出喜欢雨和不喜欢雨的原因。

  2.教育幼儿注意环保。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从小实验中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3、实验结果

  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伸: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在玩玩会发声的车子的过程中,模仿各种车子的笛声,了解这些声音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准备:

  物质:各种车(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为主,有装电池、不装电池的)、手机环境:地上布置停车场经验:

  1、之前孩子看过这三类车的图片,和爸爸妈妈有过初步的认识

  2、会玩自己的车,知道自己的车要装电池其他:搭班分别打3个电话报警、火灾求救、生病求助活动过程:

  一、玩玩具

  1、幼儿人手一车玩,让自己的车子发出声音。1)t:宝宝,这里有好多玩具汽车,你玩过吗?2)请你选一辆来开一开。我先来选一辆,这是我喜欢的警车;(老师也拿着一辆车子在开,一边开一边念儿歌:警车开来啦,警车开来啦)3)t:我的警车会笛嘟笛嘟笛嘟的叫,你的车子怎么叫的?(师生互动,让孩子学着汽车的叫声边玩边开。)4)你的嘴巴真厉害,和真的叫声一样的。(引发幼儿为不会叫的车子配音,发出叫声)

  二、互相介绍车子的叫声1、t:汽车没油了,到加油站加加油吧。(幼儿归位,桌上放置停车场,上面有标志和数字号码)

  2、 一号车是谁的,请你来开一开,大家听一听它是怎么叫的?还有哪些车是和它一样的;(分别展示,引导发现和解决让车子叫出声音来的方法——加电池,自己发出声音,并把叫声的含义放进去)

  3、二号车是谁开的,请你来开一开(这是没装电池的,需要一起复习装电池的方法)方法同上;

  4、 三号车是谁的`,请你来开一开(这是需要自己发出叫声的)

  5、小结:我们的车子都会发出叫声,让马路上的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车来啦。(笛嘟笛嘟笛嘟,警车来啦,解决事故去。笛~嘟~笛~嘟~笛~嘟,救护车开来啦,送病人去医院。呜~~呜~~,消防车来啦,快快去救火。)三、模拟情景(复习巩固)(准备三个盒子做的玩具车子)接听3个电话,带领幼儿开着不同的车子奔赴现场,引导幼儿模仿相应的笛声。

  1、 动物园,小动物生病了,需要救护车送小动物到动物医院,好,我们一起送。(大家一起边发出叫声,边开车:请你们当小喇叭叫起来);

  2、 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了,需要警车去处理一下,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3、 玩具店着火了,需要用消防车,我们马上就来;

  4、结束:我们再去看看马路上还有哪些车,怎么叫的?用来干什么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11-25

科学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