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09 09:59:0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朋友相处时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2.懂得要友好地与同伴相处。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小老鼠和大老虎》 、绘本小书《小老鼠和大老虎》

  活动过程:

  1.以歌表演《拉拉勾》导入,谈话激发幼儿原有生活经验。

  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歌表演《拉拉勾》并说说自己的朋友

  2.播放PPT书的封面,教师提问:封面上的大老虎长得怎么样?小老鼠长得怎么样呢?

  小老鼠和大老虎是什么关系呢?你从哪看出来的?

  3.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13页),师幼一起讨论

  (1)大老虎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小老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小老鼠会怎么做?

  (3)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人像大老虎一样欺负你?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19页),师幼一起讨论

  请你猜一猜大老虎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大老虎你会怎么做?

  5.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到27页),师幼一起讨论

  你认为小老鼠会和大老虎继续做朋友吗?他们在一起怎样玩才能继续做朋友?

  大老虎会一直这样让着小老鼠吗?为什么?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做?

  6、观察图片,关注细节

  请小朋友拿出椅子后面的书,找一找小老鼠和大老虎家里的秘密,看看他们的照片是怎么挂的?(老虎的挂在上面,老鼠的挂在下面)看看封底他们的照片又是怎么挂的?(并排挂的)说明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关系平等了)

  活动延伸:

  出示PPT最后一页:小老鼠和大老虎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是什么呢?谁来了?(犀牛)在平时的生活中和比自己高大强壮的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相处呢?

  活动反思:

  1、过程紧凑,环节目标达成度高。

  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小老鼠与大老虎之间的关系,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在这里我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直接讲述,一个是通过回忆先描述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样子,再让孩子思考当小小的小老鼠碰到大大的大老虎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在跟孩子们初步接触以后,我采取的是第二个方案。

  其次,从阅读封面,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对好朋友的亲密快乐。到聆听小老鼠的独白,猜测两个好朋友之间的问题来逐步展开,在四个小问题的呈现环节,分别采用先聆听后思考、先观察后表达、猜测等方法层层展开,重点通过观察小老鼠的.表情、猜测小老鼠的心里,感受朋友之间的不友好带来的不愉快。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比较好,能够跟随着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最后,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为大老虎提建议、分组选择图片讲述以及后半部分的完整聆听,体验朋友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2、情感激发较好。

  情感是这个绘本发展的主线,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我牢牢抓住这一点来深入。在表达上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在细节关注上,设计了体验环节,让孩子们和朋友一起做做亲密的动作;自己扮作与朋友刚刚分开的小老鼠,让孩子们用语言和动作来安慰小老鼠进一步体验角色的感受,增进了孩子和我之间的感情。并在每一次的小结中注重情感的提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和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提问合理,回应有效。

  每一次的提问都能够针对画面意思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来设计,尽量做到提问方式多样,回应不重复,注重回应中幼儿关键经验的提升。

  4、关注图片细节

  让孩子找一找、看一看之前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照片是怎样挂的?最后封底又是怎样挂的?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关系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还是比较成功,因为这节活动在3月份举行的全县“社会领域优秀教学活动展示”中我曾上过,当时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认可。

  不足之处:

  由于一些设备的关系,白板反光比较厉害,画面不是很清楚。虽然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的细节,但还不是很到位。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弱,幼儿不太容易遵守规则,排队总是出现很多问题,如:推挤、插队等。

  活动目标

  1、知道排队的好处,能遵守排队的要求。

  2.能积极发言解决排队时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让儿童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童的春游照片

  2、小鸭去春游的情景图

  3、排队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引入“我们去春游”的话题

  1、展示儿童排队去春游的照片,小朋友们春游很开心,为什么呢?

  2、讨论“小鸭去春游”情景图中出现的问题

  (1)情景一、小鸭子过河(争先恐后),结果都摔了个大跟头,让儿童讨论怎么会这样呢?

  (2)情景二、排队盛饭(午餐时间到了,鸭妈妈做了丰盛的午餐,让孩子们排队盛饭,可鸭宝宝们打闹、推挤、把饭菜都打翻在地)让儿童讨论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啊?

  老师小结:原来排队可以避免危险发生,让很多人想做的事,在不出危险的情况下,很快的做好。

  二、引入生活和实践

  1、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如:上下楼梯,上下公交车等。

  2、.给需要排队的地方做标记,如:图书角,厕所等。

  3、比比看“谁是排队小明星”。

  延伸活动:将“谁是排队小明星”防入到生活中去,巩固孩子们的遵守规则排队的`意识。

  教学反思

  1、孩子们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在师生互动上,孩子还是比较有兴趣,这次活动中,我准备的不够充分,应该准备幼儿在生活中不遵守排队规则的录像,这样孩子看了会切合实际,语言上在精练些。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普通话朗诵儿歌,练习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

  2、初步了解豌豆、蚕豆从开花到结成豆荚,加工成豆制食品的过程,喜欢吃豆类食品。

  活动重点: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念准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豌豆蚕豆》。

  2、各类豆制食品。

  活动过程:

  1、品尝食品导入活动:

  出示豆制食品供幼儿品尝:

  ——“你吃过这些食品吗?味道如何?它是用什么东西加工成的?”

  出示豌豆、蚕豆,帮助幼儿小结:

  ——“这些食品都是由豌豆、蚕豆加工成的。”

  2、欣赏诗歌,理解豌豆、蚕豆从“花——豆荚——豆米”的过程。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幼儿阅读图书《豌豆、蚕豆》,按顺序观察、理解画面。

  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表达:

  ——“诗歌里的豌豆、蚕豆是怎样长大的.?都能做成哪些食品?”

  3、学念诗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帮助幼儿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鼓励幼儿分句接龙念儿歌。)

  上午活动二:

  蔬菜的一家(艺术)

  活动目标:

  学习用几何图形组合的方法画正面直立人物,并会区别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颜色。

  活动重点:区分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颜色。

  活动难点:用几何图形组合画人物的正面图。

  活动准备:

  记号笔、蜡笔、画纸、范画“西红柿的一家”、幼儿用书《蔬菜的一家》。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展开讨论:

  舒适范画,引出话题:

  ——“在农业开发区里,搬来了一户人家,是谁?”

  欣赏作品,并讨论:

  ——“这一家,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比较。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根据蔬菜的不同造型进行创作。

  3、互相欣赏作品,并讲评。

  幼儿作品展示。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愿意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认识“顶、蘑菇、伞、芭蕉、荷叶、折、手帕”等字词。

  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想像。

  2.巩固认字识字。

  活动准备

  1、故事相关的图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放录音)“听,是什么声音?”(打雷、下雨)

  “放学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没有雨伞,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二、激发说话欲望,潜意识感知目的字

  1.“放学啦,小白兔、小黄狗、小青蛙和小娃娃走到幼儿园门口,突然下雨啦,可是他们没有伞,怎么办呢?”(出示字卡“伞”)

  2.出示图片一:“兔妈妈来了,小白兔是怎样回家的?”

  (出示字卡“顶”、“蘑菇”)

  3. 出示图片二:“小黄狗顶着什么伞回家的?”(出示字卡“芭蕉”)

  4. 出示图片三:“青蛙妈妈带来了什么?小青蛙心里觉得怎么样?”(出示字卡“荷叶”)

  5. 出示图片四:“娃娃的妈妈没有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她想想办法。”(出示字卡“折”、“手帕”)

  三、完整讲述,进一步感知目的字

  1. 教师启发:“小动物们回到了家会怎么样?我们看着图来编一个故事,把小动物们怎么回家的、心情怎么样都编进去,好吗?”

  2. 幼儿尝试看图讲述故事。

  3. 幼儿讲述故事时,教师适当指点目的字,以加深印象。

  四、游戏“买雨伞”,巩固目的字

  提供音乐、背景,创设下雨天的情景。

  “我们要回家啦,看,下雨啦,你想买什么伞?快去挑选吧!”(雨伞后面有字)

  五、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1.教师启发:“刚才小朋友自己编了一个故事,现在,老师来讲一个故事,听一听,我是根据什么讲的?”(教师边看文字边讲故事)

  2. 幼儿尝试阅读大图书。

  六、延伸活动

  幼儿边阅读小图书,边用颜色笔将认识的字圈出来。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各片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置,还利用走廊一角,布置成“春天一条街”把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制作的手工作品陈列出来,很受小朋友喜欢,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现象也少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少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值日生轮换制”,让做值日生的孩子负责发蜡笔、分点心,摆椅子……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半圆大胆想象并进行添画。

  2.在添画的过程中注意画面场景的描绘,进一步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1.《半圆变魔术》课件。

  2.圆形宝宝手偶。

  3.白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故事(出示圆形宝宝手偶)引出活动主题。"大家好!我是圆形宝宝,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因为他们可以把我变成一个红红的苹果,一个温暖的太阳,一朵美丽的小花、、、、、、"可是有一天圆形宝宝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摔成了半圆宝宝,它心里非常的难过。这时小熊跑过来,对半圆宝宝说:"我盖了一栋房子,有墙,有窗,有门,就差一个半圆形房顶了,你能帮助我吗?"引导幼儿观看课件,让他们知道有了半圆形的帮助,小熊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二:继续播放课件,一栋幼儿仔细地逐一欣赏画面。

  1.教师引导幼儿半圆添画的方法。

  2.教师小结:半圆可以变成许多的东西。如:碗、老鼠、蘑菇、鱼、西瓜等。

  三: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半圆添画的方法。

  四:幼儿自由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半圆形的东西或者是半圆形的小动物?请你们用半圆形来画画,变成一幅漂亮的画。

  2:鼓励幼儿自主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添画相关物。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介绍。

  延伸活动:

  1.可以进行半圆图片变变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

  2.结合科学活动,了解半圆形,圆形。

  教学反思:

  "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而本次活动建立在幼儿对半圆已经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从感受到发现再到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画,贴近自己生活的东西,不喜欢拘泥于摹写对象真实形象,因此,我设计了《半圆变魔术》为题的美术活动。为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制作了这个多媒体课件,它把文字,圆像,语言,实物等各种媒体经过处理,新颖生动,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课后不但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动脑,动手去制作,创造出多彩多画面。通过活动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因幼儿对自己的身体不是很了解,这节常识教育课,主要是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保健常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和同伴,让幼儿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

  2、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

  3、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造型。

  4、会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体的各部位。

  难点:会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我。

  活动准备

  1、一些键子、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具。两张字卡。

  2、活动用的音乐曲《头发、膝盖、脚》、《我们是机器人》。

  3、每人一本适应性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做几个动作,让小朋友说说老师在干什么,什么地方在动。

  二、出示字卡:“会动的身体”。

  三、让小朋友观察自己和同伴,说说人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四、游戏:看谁快又准。(略)

  五、感受会动的身体。

  1、提问:师:“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锻炼的?”让几个小朋友来示范动作。“他们身体折哪些部位在动?”

  2、游戏:出示体育用具,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老师出示一样体育用具,小朋友就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小结:(略)

  4、保护我们的身体。

  (1)出示漫画图。让幼儿了解图中的人是怎样受的伤,平常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保护自己。

  (2)小结:(略)

  六、老师弹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情境,用身体各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用形体创造性地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

  七、完成练习。

  把书发到幼儿手里,老师讲解以后,幼儿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本主题是以观察自己和同伴,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为主线,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让幼儿去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并会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学习处理一些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在区角游戏活动中合作能力较差,在本园开展的创建特色班级游戏活动,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收集幼儿平时喝奶后的空奶盒,然后用彩色卡纸进行包装,制成彩色纸砖让幼儿给小兔子家建造一个漂亮的围墙,这个游戏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搭建能力和颜色的搭配更主要的是能很好的培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颜色搭配能力;

  2、锻炼幼儿的搭建能力;

  3、培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空奶盒,小兔的房子 漂亮的小兔子 平整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做好活动前准备。春天来了,小兔子漂亮的房子建好了,可是有一件事小白兔很担心,因为大灰狼已经好几次到他的房子前转悠,小白兔想建一座围墙,可是他怕自己建造速度太慢于是想找几个人来帮忙,今天小白兔找到了老师想在我们班找几个小朋友帮忙来建围墙,我们让小朋友去帮他好不好?

  2、展示活动材料

  (1)长方形彩色奶盒:引导幼儿看一看奶盒的形状和颜色。

  (2)认识整砖、半砖和角砖

  3、活动开始,场景布置。小白兔的彩色房子,房子门口的草地上有一片茂盛的树林,地上的小草发芽了,其间同时点缀着几朵彩色的小花,大门口是彩色的柱子,柱子上方两颗闪闪的灯笼,在夜晚会发出彩色的灯光。

  (1)讲解搭建规则:两名幼儿为一组分别在大门左右两边用彩色砖搭建围墙,看一看那边搭配的漂亮。再有一幼儿在院中搭建水池或者是花园、假山。

  (2)注意事项:在搭建的过程中,指导幼儿注意砖与砖之间要压缝,合理利用彩色的整砖和半砖,巧妙运用拐角处的角砖。同时强调注意速度。教师边看边指导。老师要给每一组的幼儿加油,并及时鼓励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哪一组的幼儿合作的最好。

  4、讨论: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小组的活动,找出缺点。同时体验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感受,与小伙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耐心,而且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快乐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2.回忆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日常生活的照片。

  2.《小仙女头上的一朵云》语言CD、幼儿学习资源。

  3.心形卡每人一张、彩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小仙女头上的一朵云》,感受角色情绪的变化。

  (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故事内容。

  (2)提问:小仙女头上的白云为什么会变成乌云?

  小仙女头上的乌云什么时候变成白云?

  小仙女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

  (3)请幼儿为这个故事起名字。

  2.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1)教师完整播放故事,幼儿欣赏。

  (2)请幼儿分别讨论:

  如果你是小仙女,被小兔子踩了脚会怎么做?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小仙女?为什么?

  小仙女后来为什么变成一个爱笑的小仙女?

  (3)教师小结:因为小仙女越来越爱笑,所以有了更多的朋友。有了更多的朋友,小仙女才更快乐。;好朋友能让我们高兴,如果没有朋友,我们就会孤单、悲伤。

  3.结合幼儿的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1)提问: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

  (2)布置照片墙,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的.照片说说参加这些活动时的心情,与同伴一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4.制作“快乐卡”送给好朋友。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都有谁?和朋友在一起心情如何?

  (2)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幼儿制作“快乐卡”并送给好朋友,引导幼儿和同伴握握手、抱一抱,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故事,大胆参与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道理。

  (2)难点是理解大狮子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熊觉得难为情。

  活动准备

  课件, 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上面有什么?通过观察对背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配上图片的演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欣赏后提问:故事里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熊是怎样让小动物们让路的?并请幼儿一起来学学。你觉得小熊是怎么样的.动物?小动物的心里都是怎么样想的?小兔做了什么动作?小羊?小猴?他们后来去请谁帮忙?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讨论: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个部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3、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这样一个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听故事的兴趣。听完故事后提问:你们觉得狮子的办法好吗?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小熊为什么会脸红?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情感教育:

  主要是通过这些提问: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幼儿分组讨论后回答。)

  四、请幼儿帮助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这个故事好听吗?(好听)但是呀,他还没有名字,你们能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幼儿积极地动脑取出各种各样的名字。

  五、 活动的延伸

  1、幼儿看图自己讲述故事。

  2、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讲述,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发挥想象力,看图互相讲故事给同伴听,发展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设问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幼儿边看边听故事,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突破故事重难点。

  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学中的提问,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幼儿在问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并且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使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孩子们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一些语言能力差,反应慢的孩子,对于老师的提问不能及时的理解,还有的孩子倾听的习惯较差,因此理解故事内容比较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会想、能说、敢说。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1

中班教案11-15

中班教案11-15

中班教案11-16

中班教案11-17

中班教案11-17

中班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