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二、学习研讨
3、 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三、扩展学习
7、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xxx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C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全文语言 有趣。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先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再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学生说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干农活;也可能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1、写一写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
2、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
1、表演绝招的道具
2、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1、同学们学习了《绝招》一课,都非常佩服小柱子的本领,同学们也很了不起,在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上,也有许多同学大显身手展示了令人吃惊的绝招,比如我们班的“悠悠球冠军王欣”“滑板之王英豪”“溜冰之星刘浩”“小巧手吴雯绮”等同学,咱们这节课就来写写你的“绝招”,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是怎么学会的,看看你的“绝招”是不是很吸引同学,好吗?
2、板书课题1.回顾口语交际所学内容。
2.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请一位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来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举例一:一位同学表演绣“十字绣”。
(1)提问:你什么时候学的?你绣过几幅作品?有什么窍门吗?
(2)表演神态、动作:眼疾手快、专心致志、不慌不忙、穿针引线、灵巧、针线在手中跳跃……(引导学生准确表达)
(3)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介绍,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清晰地表述。
2.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习作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三)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绝招”的讲述也非常清楚。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写作文时好好练习,把自己拿手的“绝招”有条理地表述清楚。1、学生仔细观察。
2、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3、学生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5、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6、学生认真习作。
7、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建议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简析
这是一首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语文教案-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二、《雁门太守行》简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上句写危城将破时沉重的气氛。《晋书·五行志》:“凡坚城之上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作者在这里暗用此典一下句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声势。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孤城被蜂拥而来的敌人团团围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写两军激战的惨烈。《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这两句中的“燕脂”,“夜紫”还暗指战场血迹。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写一支轻兵在寒夜出击敌人的情景。在低沉的战鼓声中,将士们冒着严寒杀向敌军。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
全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环境气氛,表现了危城守将誓死报国的决心,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无题》简析
本诗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有代表性的名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在封建礼法的重重阻碍下,男女二人难以相见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执著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丝”,双关语,隐“相思”的“思”。“春蚕”、“蜡炬”比喻精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这两句诗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写对女方的深刻体贴。咫尺天涯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线希望,都写得深刻动人。
这首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在封建时代文人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
四、《天净沙 秋思》简析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于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为第一层。
最后两句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五、《山坡羊》简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一条饱经历史兴衰的路,它唤起了作者的怀古之情。这不仅点明了题意,也饱含着感情色彩。
“望西都,意踌蹰”。二句意味更深长。作者西望长安,这汉唐帝国的都城,对其历史上的繁华兴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着无限的感慨。这里隐隐约约透露出民族意识,即对汉民族强盛时期的追怀,思想感情极为复杂.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由长安路而联想到秦汉兴亡,这是很自然的事。作者突出用了“伤心”二字,为这种不由自主的联想平添无限苍凉凄楚。明明是潼关怀古,却把视野扩展到了潼关通往西都的路上,联想到关中逃难的饥民,他们成群结队,艰难地走在路上。作者并没有正面写到难民群,而是抽笔去写此地往昔的兴衰,不言更胜有言。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都荡然无存了,所剩的只有眼下的一片萧条。这里强调的仍然是历史与现实的对照。
“兴,目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从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中,概括提炼出既朴素而又鲜明深刻的思想:兴也好,亡也罢,受苦遭难的终究是黎民百姓。这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情愫的升华,问题朴实,却十分尖锐;看似简单,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这是对全曲旨意一个十分警策、十分精辟的总结和概括。
六、关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诗歌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脑海再现诗歌的艺术形象,感情上与作者融为一体。教学起始,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理解作者创作前的背景材料,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情因素。在分析时,教师要用真切感人的语言,丰富生动的表情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而不是干巴巴地去解词释句,证述证明。有些诗歌情在言表,可以直接感受和分析到;有些诗歌情在言内,披文亦可入情;有些诗歌情在言外,则要“知人论世”,弄清诗人写诗的用意,从而把握诗歌的真情和真意。诗歌教学,对层次结构的分析相对要少些,以免影响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诗、宋词、元曲闻名世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古体诗两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教师先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反复诵读后,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风光、奇寒,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雁门太守行》一开头便点明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接着极力渲染战场惨烈的气氛:号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天寒霜重鼓声不扬,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在夜幕降临时映出紫色的霞光。诗的末尾抒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三、阅读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
(1)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发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
诗歌的种类:就体裁方面分为旧体诗(包括词、曲)和新诗。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唐代以后的近体诗(律诗、绝句)。新诗有要求严格些的格律诗,有格律要求不严的、写起来比较自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赫赫战功”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出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
2、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来学习课文第二段。从而带领孩子理解国之忧和家之忧。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披、跨、渡、过”动词的比较理解,认识一个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木兰。
4、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诵读《木兰诗》,给孩子以中华语言文字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于关键字词的理解,运用反复体会诵读的方法,体会花木兰爱国、英勇的特点,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木兰从军》。
1、复习生字词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课的生字词(开火车读 齐读两遍)
出示词语:
征兵 朝廷 战袍 理应 父亲 弟弟 胜利 将士 燕山 将军 渡黄河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焦急万分 年老多病
2、出示“理应”(指名读)
(1)指名理解词义(可用扩词法)
(2)理应的意思就是道理上应该这么做。
(3)今天顾老师又交给大家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把这个词分解了,分别给它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花木兰是个女的,在当时,她应不应该去从军?自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问题。
2.花木兰她不应当去从军的理由是什么?(多请几个孩子说不能从军)
3.从当时国家的制度来讲,花木兰是一个女子,她是不能去从军的。从身体条件来说,花木兰是一个女子,比较柔弱,她也不适合去从军。可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去从军了,因为她有一个理由,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那国之忧、家之忧又何在呢?
(一)理解国之忧
1、国之忧是什么?(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齐读本句(
2、齐读“紧急”。理解“紧急”的意思。
那么国家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下达这么大的“紧急”征兵文书啊?
(快要打败仗了)如果战争失败了,我们失败了,将会有是什么后果?多请两个(国土被侵吞,老百姓流离失所)
3、如果此时此刻,战场上没有我们的士兵在打仗,行不行?等待我们的只有国破家亡啊。同学们,此时此刻,国家正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您能读出当时国家情况的紧急吗?(多请几个)齐读
(二)理解家之忧
1、国之忧是如此,那么家之忧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描写父亲和弟弟情况的句子)
2、父亲年老,弟弟年幼,他们无法承受战场上那么激烈的斗争。可是,国家在此时正处于危难之中,家里又没有人可去打仗。那你们说一说,此时,国忧和家忧加在一起,花木兰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儿的?(紧张,焦急万分)
3、出示“万分焦急”
(1)读好,理解“焦”的字形。
(2)读好“家之忧”
(3)“国之忧、家之忧”连以来读。
4、总结为国为家分忧(重点突出“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颗保卫国家的忠心,所以,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父亲年老,弟弟年幼,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份保卫家园的责任,所以,他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三)通过扩展其他人物形象,体会木兰的'决心
1、于是,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爸爸、妈妈、弟弟都极力地反对,他们怎么忍心让家中唯一的女儿,唯一的姐姐去从军呢?
(出示家人的对话)请你跟你的同桌两个人,想一想,说一说。(开始)(出示对话)
2、分别请孩子和父亲、母亲、弟弟对话
3、花木兰就这样女扮男装去了战场,此时此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指名说,勇敢,孝顺,坚强)
(四)引入《木兰诗》的描写
同学们,木兰诗中也有几句是描写这段的。(音乐键入)师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哎)。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就这样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让我们一起读读。
比较句子:“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穿战袍,骑骏马,过黄河,爬燕山,来到了前线。”
2、你觉得哪句话好?你读出了什么?还是和你的同桌说说,两个人商量商量。
3、谁来说说?(要指名说说)为什么披战袍比穿战袍好?(披讲出了英姿飒爽)跨骏马(一气呵成,动作干练的形象)渡黄河(强调了速度快)“渡黄河”指过黄河的过程很艰难。如此之难,花木兰有没有退缩?为什么是过燕山不是爬?指名读(过燕山)
4、你们看这四个字用得过好啊,面对着滚滚的黄河水,木兰毫不畏惧,面对着巍峨连绵的燕山,木兰勇往直前,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合适的动词,这样能够帮我们更好地树立人物形象。
5、我们再一起去品读品读这句话。
6、在多年征战中,你们知道花木兰征战多少年吗?在这12年里,木兰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什么叫做赫赫战功?什么样的成绩才能被称为赫赫战功?
7、花木兰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啊,而且在战场上,取得了和男子一样,甚至比男子更加了不起的成绩,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那此时此刻你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谁能动情的说一说?
8、引入《木兰诗》
木兰在战场上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看一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着可汗百千强的赏赐,木兰她什么也不要,她只要( )。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图)大家看,木兰顺利回家以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来看木兰,他们会有什么表情,又会有什么动作,还会说些什么呢?你能学学吗?还是请你在下面和你的同桌练一练。(女孩子当木兰,男孩子当将士)
2、男女生上台表演
3、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4、引入《木兰诗》
你看木兰回乡以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五、总结课文
1、是啊,同学们,谁也没有想到木兰是名女子,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征战12年,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这一切之后,她只是回到了家乡,什么都不要,所以人们说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2、我们从这位古代的女英雄身上学到了很多,咱们今天学了课文,也知道了一首流传了千年的《木兰诗》。课下,和你的父母一起去读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幸运的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读中释疑,以读促思,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
2.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懂得从生活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
1.体会“发现”的快乐。
2.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热爱、珍惜生活,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5课《寻找幸运花瓣儿》,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丁香花的图片。
2.丁香花非常好看,但文中的“我”寻找五瓣丁香却并不是因为它的美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寻找五瓣儿丁香吗?(指名回答,板书)
3. 找到了吗?(板书)在寻找的过程中我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呢?
4. 到底我是怎样找到五瓣儿丁香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寻找的过程。
二、品读句子,体验过程
(一)自学指导一:指名读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前两次“我”怎样寻找五瓣儿丁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多读两遍,互相谈谈你的体会,分别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批注在书上。联系上下文理解“悻悻然”的意思,试着用“悻悻然”说句话。
(2)请用双横线划出第三次寻找时描写最具体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体会到什么?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后出示: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个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3.这段话中写了我的哪些动作?通过这些动作你看出什么?起立,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4.作者写的真细致,你也来试试吧:说一说我还会有什么姿势呢?
5.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瓣儿丁香。(此处引导试写)
出示:咱们也一起感受这寻找的过程吧?想象因为我太专心寻找,还有什么情形‘我’没有注意到?
( ),我没( )。( ),我没( )。我只是在( )地寻找着五瓣儿丁香。”
6.小结:我找的多认真,这寻找的过程不但不单调,反而还挺有意思呢!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一份幸运啊!同学们也很细心,文中还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两次,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自学指导二:指名读快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
文中两次写到“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用波浪线画出来,说说这是什么写法,揣摩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1.学生自主讨论。
2.指名交流。
三.感受喜悦、理解幸运
1.教师:寻找的过程很漫长,也很艰难,作者停下找寻的脚步了吗?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他的做法?
2.虽然过程很漫长,但“我”终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你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表现吗?(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或者演一演)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我”的惊喜。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儿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学生试读-指名读-指导读-挑战读)
4.尽管经历了寻找的艰辛,但“我”还是找到了,因此我无比快乐,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不用去寻找,就直接有了一朵五瓣儿丁香,你觉得我还会有这样的快乐吗?
5.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候的惊喜,作者又感到茫然。什么是乐此不疲?什么是茫然呢?让他茫然的是什么?(出示)
6.到底什么是幸运呢?我明白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最后一段)
7.你明白什么是幸运了吗?结合最后一段、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你对幸运的理解:你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吗?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让自己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8.带着自己对幸运的理解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9.想不想把这段话记下来?把它当做格言背一背吧!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老师再向你们推荐几句格。(男女轮流读、齐读):
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迎接她时,她就会从窗子里飞出去……——比尔盖茨
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但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罗兰
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成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王老师和大家共勉
3.教师小结:在找寻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那就是发现以及找寻的这一过程。萌生希望之后去努力的将其变成现实,你就能感受到快乐和幸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体验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得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幸运!
五、布置作业(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去完成)
1.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试写一句关于幸运的格言。
2. 作者说:“快乐源于一个新的发现”你认为呢?请联系生活体验,说说你对快乐的看法。
板书:
寻找幸运花瓣儿
萌发希望 细心寻找 实现希望(快乐)(幸 运)
努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