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11 10:19:2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通用(5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写信的一般格式。

  2、尝试用学会的文字、符号或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花纹的信纸和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当我们想念好朋友时,又见不到他,怎么办呀?(幼儿自由发言。例如:打电话、视频、去找他等等。)可你们知道毛毛想念好朋友时怎么做的吗?

  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封信)这是毛毛写给叮当的信。毛毛和叮当已经从幼儿园毕业了,毛毛非常想念他的好朋友叮当和老师,于是毛毛就给叮当写了一封信,但是叮当收到信后看不懂,想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助她看看是什么意思,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写的是什么意思?

  二、过程

  1、欣赏毛毛写给叮当的信。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信中符号与图画各代表的意思,最后出示文字加以巩固信的内容。

  小朋友,毛毛在想念叮当时给她写了一封信,那如果我们想念自己的朋友也可以写信,那怎么写呢?现在老师来和你们共同分享写信的格式。

  2、教师演示写信的格式,幼儿欣赏。

  (1)先写朋友的名字或画朋友的样子,并在后面点上冒号;

  (2)另起一行写信的内容;

  (3)在信纸的右下脚写上自己的'名字或画出自己的样子;

  (4)最后写上写信的日期(几月几日)

  现在小朋友知道怎样写信了吗?那现在你们就给你们的好朋友写一封好吗?(内容自己定)

  3、幼儿在纸上写信,教师指导。

  4、教师评价、小结。

  三、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们将写好的信带回去装到信封里,贴上邮票寄给好朋友。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现代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除电话、手机、电脑、QQ、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可以表达情感外,书信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为让幼儿了解写信,我在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写信》。

  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的用绘画的法式表达着信的内容,体验着写信的快乐,虽然画的不是特别漂亮,可很有创意,每个孩子的写的都不相同,表达了孩子们不同的想法,可想好朋友的情感却让人一样的感动!

大班教案 篇2

  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我既不用***的方法,也不用***的方法。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活动背景:

  在玩水的活动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他们了解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沉与浮"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盐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为熟悉的东西。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他们掌握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尝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让孩子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孩子学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

  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动作认识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

  2、会正确运用“>”“<”,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点。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5个、操作卡15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PPT情景引入大海深处的故事。

  教师:美丽的.大海深处一群小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课件大鳄鱼吃数量多的小鱼,初步感知大于号。

  教师:啊,谁来了?大鲨鱼来吃小鱼了,大鲨鱼什么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大鲨鱼张大嘴巴的样子。

  小鱼吓的赶快逃跑,鲨鱼会吃哪边的小鱼呢?学学大鲨鱼对着多的小鱼张大嘴边做出吃的样子。

  2、聪明的小鱼隐身变成数字,猜猜它会吃哪个数字,为什么?初步理解不等式含义。

  3、认识大于号:有人把大鲨鱼吃小鱼记录了下来,这个和大鲨鱼一样张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字的符号就叫“大于号”。

  4、操作:从黑板前的五组数字卡片中找出运用大于号的卡片,请幼儿粘贴大于号,进一步巩固对大于号的认识。

  5、认识小于号,其中一组为什么不能用大于号表示,该怎么办?出示小于号,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开口方向。

  6、教师小结:关于大于号小于号还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大于号大于号,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笑,小于号小于号,小尾巴对着前面的小数摇摇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7、你们现在知道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了吗?幼儿两人一组数字卡,请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中间,展示操作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鳄鱼来了,活动结束。(游戏玩法:先请一组幼儿玩游戏,其他幼儿用动作做出相应符号的动作。逐渐增多幼儿人数,游戏三次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组织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要让身体长得好,必须吸收全面的营养。

  2、知道吃早餐的重要性,养成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早餐食物图片。

  2、图片三幅:怎样吃最有营养。

  活动过程

  1、今天你们都吃早餐了吗?吃的什么呢?

  2、观察图片,说说三个小朋友家里吃的早餐

  (1)小明家:牛奶、鸡蛋、包子。

  (2)小红家:两个鸡蛋。

  (3)小方家:稀饭、饼干。

  3、比一比,谁家的早餐吃得合理。

  (1)早餐要吃得有营养还要能吃饱,看看谁家做到了?

  (2)小红家早餐还缺什么?什么东西可以少一点?

  (3)小方家早餐还还缺什么?

  (4)早餐最好怎样搭配?

  教师小结:早餐是我们一天中最重要的,为了让我们更健康,我们要吃合理的、健康的早餐。

  4、了解早餐的重要性

  (1)为什么要吃早餐?(早餐的营养能保证幼儿一上午有充足的能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活动)

  (2)不吃早餐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每天要按时起床,如果上小学了,要吃完早点后才上学,不吃早点就上学容易得胃病,影响身体健康。

  延伸活动

  1、将合理的早餐图片贴到后面展角上,供小朋友们观看。

  2、让儿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出合理的健康的早餐,并做到每天吃完健康的早餐再上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贴近孩子生活,容易引起孩子兴趣,对早餐的不同搭配也很感兴趣,对于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掌握需加强。对孩子的饮食习惯多关注,并表扬饮食习惯有改善的孩子。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5~6岁幼儿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在认知活动中,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还是思维和想象,他们都可以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并在意志行动中运用各种方法落实计划、解决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了易拉罐注人适量水就可以45度倾斜站立的神奇现象,感觉这是一个将思维与行动有效整合的好机会,于是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意图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这种神奇的现象,并积极探索发现易拉罐倾斜站立的方法,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养成勇于尝试、细心观察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反复操作、细心观察,发现易拉罐倾斜45度独自站立的方法,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2.积极主动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勇于尝试,不断探索。

  活动准备

  易拉罐,抹布,水盆,自制量杯,托盘,马克笔,矿泉水瓶等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通过演示,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独立实验和探索的兴趣。

  1.教师采用“变魔术”的游戏情境,出示装有水的易拉罐,通过魔术表演的方式向幼儿呈现易拉罐倾斜45度站立这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让易拉罐倾斜站立的方法。当幼儿通过探究发现易拉罐不能独自倾斜站立时,再引发幼儿探究“谜底”的兴趣。

  3.集体交流,教师揭开易拉罐倾斜站立的谜底——倒入水,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倒入多少水可以使易拉罐倾斜站立?”引发幼儿积极思考。

  (反思:活动开始环节采用“变魔术”的游戏方式向幼儿呈现这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当幼儿自己尝试不成功后,急切地想揭开“谜底”,当幼儿了解缘由后更是跃跃欲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亲自尝试的积极愿望。)

  二、幼儿独立实验,发现易拉罐倾斜站立的方法。

  1.鼓励幼儿通过反复实验,成功将易拉罐倾斜站立。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同时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予以支持。

  2.个别幼儿成功后,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并合作,可以利用多种感官(听、对比观察等)感知易拉罐成功倾斜站立时里面的水量。

  3.集体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办法?),并引导未成功的幼儿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再次尝试。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给孩子充分操作的时间,不过多介入,让幼儿有更多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在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

  三、教师出示自制量杯和马克笔,鼓励幼儿探索多少水量能使易拉罐倾斜站立。

  1.引导幼儿将易拉罐中的水倒出,并提出问题:“我们倒在量杯中的水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仔细进行观察,并发现水位的不同。

  2.幼儿多次实验,用马克笔在自制量杯上记录水位。

  3.集体交流实验结果,观察量杯不同水位,激发幼儿进行自我验证的科学态度:“你成功了几次?”“最少(最多)放多少水能使易拉罐倾斜站立?”

  (反思:在这独立探究的环节中,引发幼儿探索出适宜的水就能使易拉罐倾斜站立的方法,太多或太少都不能成功,同时让幼儿了解到成功的经验要反复的操作和实践才能获得。)

  四、游戏“易拉罐快快站”,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利用自制量杯测量水量),将易拉罐成功倾斜站立。

  活动延伸

  将小魔术带回家,试一试还能放入什么材料也能使易拉罐倾斜站立起来。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统一、充足的操作材料,它们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是幼儿非常熟悉的,能有效支持幼儿反复操作与探索。同时,神奇的科学现象激起了幼儿的探究兴趣,一个个递进深入的问题引领着他们主动去观察、去操作、去比较、去发现,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活动中我还体会到,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更容易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另外,使用让幼儿具有亲切感的活动材料,易于使幼儿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于活动,操作无障碍,有助于幼儿的反复操作和探究,最终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经典]07-24

大班教案[精选]07-31

大班教案【精选】08-01

大班教案(精选)07-27

大班教案(经典)08-27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经典】大班教案08-23

[经典]大班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