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8篇[精品]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活动:保龄球馆
舟山海娃幼儿园 虞 益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大班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昆虫
(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
“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2、讲述《昆虫运动会》,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昆虫运动会
“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
(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图片。)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
“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昆虫运动会会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会用观察,表述,倾听等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
2、体验和同伴合作成功的快乐。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重难点】
学会用观察,表述,倾听等方式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作品。
能仔细观察并清楚地描述。
【活动过程】
一、拷贝不走样
(价值分析: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提问:“你们玩过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吗?怎么玩?”
小结:我做一个动作,后面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最后一个人做的动作和我一样,这就是拷贝不走样。
二、你来说,我来做
(价值分析:能仔细观察并清楚准确地描述作品)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作品,现在你们是看不到的,等会儿你们要完成一个一模一样的作品。什么叫做一模一样?
2、游戏规则
(1)两人一组,一人负责说,一人负责做,负责说的要说清楚。
(2)负责说的可以不断观察,然后清楚地告诉同伴。
(3)负责做的小朋友要仔细听,负责做。
(4)听到开始后,负责说的可以去观察了,倒计时结束后,游戏结束。
3、第一次游戏
(1)交流:“大家都完成了吗?和我的作品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你们是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作品的.?
小结:原来完成这个作品是离不开两个好朋友的合作,负责说的小朋友要先看清楚颜色,粗细和位置,然后准确的告诉操作的孩子。
4、第二次游戏
(1)这次我们玩法、规则不变,两个朋友要换一下。
(2)交流:看看这次我们完成的怎么样?你们怎么成功的?
小结:原来要成功,要学会用观察,表述,倾听等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
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模版进行两人一组的“拷贝不走样”的游戏。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报纸条,每人一个装水的大油瓶。
一张大记录表,一支记号笔,三张已粘贴好的报纸。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出不一样的变化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一张纸条,通过改变形状,可以变得坚韧牢固。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1.观察材料,导入课题。
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发散思维)今天,老师想用这张报纸条提起这个油桶,你们觉得可以吗?(出示表格、记录)(不可以)为什么?
觉得不可以的举手,可以的`举手。(统计人数记录)那就一起来试试吧。
注意:
(1)每个小朋友一次只能用一张纸条,用坏的纸条放到中间的篮子里。
(2)只能用纸条提,手或身体都不能碰到油桶上。
2.幼儿第一次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观察。
如断了:想想办法,怎样让它更牢固些?
如成功了:再想想有没有其它办法,也可以提起来?
老师倒数5个数,你们拿好操作的纸条坐到前面的座位上。
(2)集中讨论:
刚才谁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记录)还有谁也是这么做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那再来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其它办法,也将桶提起来。
注意:这次只能用一只手提。
3.幼儿第二次探索。
(1)一种成功了,再试试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2)倒数5个数,拿好纸条坐到前面。
(3)讨论:你用了什么办法也成功了?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记录)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不可能,现在通过尝试,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卷、折、拧,把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真厉害!那到底哪种方法变出的纸绳最坚韧牢固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拉一拉。
4.幼儿游戏。
每个小朋友一张这样的纸条,想办法让它变得又长又牢固,然后找一个小朋友拉一拉,比一比,看谁的纸条最长最牢固,坚持到最后。
还有谁想挑战老师的?下次活动继续探索。
5.观看表演:纸绳秋千。
两位老师拧纸绳。
让一个小朋友坐在上面荡秋千。厉害吗?
6.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你们知道吗,这种拧绳子的办法,有时还能救人呢。比如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门口出不去,有人就用家中的床单或窗帘撕剪成一条条,然后拧成布绳连接起来,从窗口放下,顺着布绳爬下去逃走了。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我通过参加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从中学到到了很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奥尔夫先生曾说过:“我们进行奥尔夫教学注重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针对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们大家动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音节变化。
2、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创造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握手舞》《库企企》
活动过程:
一、问好环节,音乐热身律动
1、《握手舞》
2、师:宝宝、宝宝、早上好。宝宝好。
幼儿:老师、老师、早上好。老师好。
3、小音符游戏。
二、感知音乐《库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要想得到这些财宝必须说出一句咒语才能打开城门,而这句咒语就藏在音乐里,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1、初步欣赏音乐。
师:在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咒语。
2、引导幼儿逐渐展开活动。
3、创编声势动作.
在这首音乐里,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三、创编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动作带幼儿一起动起来。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与幼儿一起动起来。表扬每位幼儿的表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通过参加奥尔夫音乐培训会后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自己设计的。使幼儿通过感受音乐大胆的用身体动作去表现,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的参与,在设计活动之前我想这样“活”的音乐教师在控制幼儿使困难可能比较难,容易乱。活动中幼儿听指挥自控能力表现的比我预想的要好。
小百科:大家,指众人,大伙儿,代词,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古代指女子的尊称。见唐 赵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各种线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看晚会盛况,感受线条的多样组合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的线条排列方法。
师:听,多美的音乐呀,那边在干什么呢?咱们去瞧瞧,
师:哦,原来这里正举行着舞会呢?看他们打扮的怎样,他们身上衣服上都有什么,(花纹)这些花纹是怎么排列的呢?
:同一种线条可以横排、竖排、斜排地放在一起,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几种线条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花纹会更加漂亮。
二、幼儿作业(为蚂蚁小姐化妆,尝试运用线条进行组合练习)
师:大家正乐着呢,听,是谁在哭呀?
师:让我们仔细听听:“我是小蚂蚁,我长的黑黑的'大家都嫌我丑,不让我参加这次舞会,可我很想参加,小朋友请你们帮帮我吧。”原来是蚂蚁小姐在哭,我们怎么帮你呢?“只要你们用线条把我装饰好就行”
师:我们先来看看蚂蚁长什么样子。可以把蚂蚁画成各种动作。也可以帮它穿上衣服,装上你喜欢的发型,并在它的衣服上、身上运用线条进行装饰,要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以及多样组合。
三、讲评:
师:让我们评评谁是最好的化装师。
1、推销自己:让幼儿讲讲自己用了哪些线条。
2、评一评、比一比谁的蚂蚁小姐最漂亮。
四、延伸:
师:让幼儿跟着蚂蚁小姐去参加舞会以宣泄心中成功的喜悦。
蚂蚁小姐打扮好了可以去参加舞会了,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跳跳,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舞蹈。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感受开车、刹车时的身体变化。
2、户外场地,能感受惯性现象的秋千。
3、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圆柱纸管、滑板车、飞盘、骑小车的车子、溜溜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1)小朋友你们都坐过汽车吧!那汽车开车、刹车时候身体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请小朋友互相讲一讲。
(2)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让幼儿在玩荡秋千中感受惯性,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荡秋千”的游戏。不过请你们注意在荡秋千时会有什么秘密呢?
2、 谈谈荡秋千的感受。
3、老师小结: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我们坐车时,汽车突然的'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前倾,而突然的开车会让我们的身体后仰,这种现象就是惯性。荡秋千时我们不用推秋千,但是秋千还能荡来荡去,这也是惯性。惯性很有趣吧!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找一找有趣的惯性藏在哪里?
(三)、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多种材料来发现惯性现象。
1、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玩溜溜球、滑板车,摆多米诺骨牌,翻扑克牌,操作玩具车等),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玩一玩、找一找,惯性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和感受,鼓励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幼儿互相交流。
师:你发现的惯性在哪里?和同伴讲一讲。
(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较连贯的语言与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四)、通过玩游戏体验感知惯性,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1、带着问题重新选择材料发现、体验惯性。
(1)师:请小朋友选择没玩过的材料,再去发现惯性在哪里?
(2)师幼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展示或讲述自己的成果。
2、教师小结惯性的原理,解答幼儿发现的疑难问题。
3、鼓励幼儿讲述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惯性现象,相互交流惯性带来的不足。
延伸活动: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惯性,进一步了解惯性秘密和原理。
1、师幼共同寻找操坪周围运用了惯性原理的大型器械。
2、自由玩耍,体验惯性带来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设计思路与原则
(一)活动设计着眼于幼儿发展水平、经验与需要
我班幼儿正处于大班下学期,他们善于探索,喜欢研究新鲜事物,乐于合作,表达能力强,无论在科学活动中还是区域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他们钻研、探索的身影,班级里的潜水艇、漏斗、饮水机、水壶等便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二)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生活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生活经历中引发出来的。教师在幼儿户外活动时,在小山坡的冲上冲下的嬉戏玩耍中触发灵感,形成了一个在不同坡度上开汽车的实验设想,并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品,如:搭建斜坡用的木板和砖块,幼儿爱不释手的小汽车和彩条纸等,这些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的东西,会使幼儿更多体会到科学的真实,为他们剥去科学的神秘外衣。
幼儿生活中的随机经验是最自然、最能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切身的体会与认识,有益于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以探索方式进行科学实验
本次实践活动会有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实际上是幼儿一次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实践中,
幼儿将根据材料的提供,多次变化坡面高度、反复实验比较不同坡度对汽车滑行距离的影响程度。活动中是分组独立进行的,教师是以引导方式,启发幼儿解决问题,从而给幼儿自主探索实践留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科学活动中,幼儿以探索性方法开展实践学习,可使幼儿在一种最朴素、原始的实验过程中,体验实验的内涵,真正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由于探索活动中幼儿所反映出的问题,有很小的预见性,这对教师的教育敏感度与是否了解幼儿需要有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的一个探索过程。
二.活动方案
预设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小组探索、讨论,以愉快的情绪与他人合作。
2、尝试记录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探究坡度的大小、坡面的光滑程度与汽车滑行距离间的关系,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砖20块木板5块汽车5辆不同材料布若干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坡度大小与汽车滑行距离的关系。
1、游戏:猜猜看。
教师搭建斜坡。重点演示:斜坡末端与起始线对齐。
请小朋友猜猜汽车能开到哪条线,教师记录实验结果。
2、小组探索
(1)幼儿自由分组并取名字,分工取材料。
重点:鼓励幼儿以积极愉快的情绪与他人合作。
(2)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
教师随时指导或抽离观察。
3、分享、交流游戏经验: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探索坡面光滑程度与汽车滑行距离的关系。
1、游戏:谁滑行的远。
2、幼儿自由探索不同路面的斜坡、汽车滑行距离是否有变化。
3、分享游戏经验: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以赛车总决赛游戏结束活动。
三.活动预测
由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生活,而且游戏材料是他们爱不释手的小汽车,孩子们将会以积极、好奇的心态参与到小组探索中去。我班幼儿语言发展较好,在游戏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大胆的各抒己见。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所反映出问题有很小的预见性这对老师的教育敏感度及是否了解幼儿的需要有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的一个探索过程。
四.活动反思
1、活动是否达到预设目标。
2、在活动中孩子们有哪些新的发现及个性化表现,教师是否敏感地察觉孩子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3、采取的策略、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幼儿,为什么适宜、为什么不适宜。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精选)大班教案07-21
(精选)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精选)07-27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经典]07-24
大班教案【精选】08-01
大班教案[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