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竹影》教案优秀

《竹影》教案优秀

时间:2023-12-12 08:47:58 教案 我要投稿

《竹影》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影》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竹影》教案优秀

《竹影》教案优秀1

  一、说教材:

  《竹影》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篇关于艺术启蒙教育的散文,本文是一篇意蕴清新、淡雅,字里行间充满灵动之美的散文。

  儿童的生活、心态是丰子恺的漫画题材,也是他的文章取材之源。正如他在《谈自己的画》中所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的广大。”本文就是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月光下描绘竹影的故事。平常的生活小事却传递了一个大道理——童稚的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和美。文中优美的自然景物、浓郁的生活气息、特有的儿童情趣,如同一幅中国画呈现在读者眼前。读罢文章,不禁让人追忆一段似水年华;咀嚼一味童趣之美;唤醒一缕童真之思。

  二、说目标预设:

  1、字词积累作为第一个目标。对于初一的学生,夯实基础是很重要的。

  2、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三个孩子在庭院的种种游戏,引出父亲与孩子们对中国画的讨论。此文用笔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3、品读课文生动的描写,体味童趣美、感受语言美。

  充满童趣、生动的描写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用生动细致的刻画、巧妙地比喻、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将月夜的景、物、人刻画的生动传神、富有情趣。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本单元 “品味并积累优美语言” 的目标要求,所以我确定了此目标。

  4、理解课文,体会童稚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和美。

  文章并没有单纯写孩子们的游戏,而是不惜大量的笔墨,写父亲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画。父亲传神的讲解,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文章结尾,孩子们的意犹未尽,华明的依依不舍,和“我”再欣赏挂在中堂吴昌硕的墨竹的感受,都说明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很好地揭示了“童稚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这一主旨。

  《课标》中多处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审美情趣,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引导、理解、体悟”等词语,彰显了我的教学理念。我采用朗读教学法、美点寻踪法、引导感悟法教学。引导学生从初读、品读、体悟〔初读——理清课文思路(看天看月看人影——描竹影——谈中国画);品读——体味童趣美、感受语言美)、体悟——探究文章主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和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自由品评法和朗读、圈点勾画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导语:“月下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宁静的柔美的月光下,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约在一起,走到院子里来,做起来各种有趣的游戏,正是这些游戏,让他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丰子恺的散文《竹影》。

  【设计意图】:古人云: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用音乐来创设一种宁静的氛围,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过渡:我们怎样走进《竹影》呢?

  二、了解一段往事

  1、请4位同学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2个自然段)接力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他们是否有读音的错误,同时把你觉得需注意的字音、字形圈出来。

  4位同学读完后,师生应加以适当点评。

  2、请同学说说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所以文字关还是要重视。

  3、逐步启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听读完课文后,文中写了那几个人物?(生回答)

  我们几个什么时候做游戏的?(生回答)

  这些小朋友在夏天的傍晚干什么呢?(生回答)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内容的话,你怎样概括?

  学生回答不到位的,老师可适当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理解课文的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进入下一个板块,深入学习。

  过渡:了解完文章内容,你觉得孩子们玩的怎样?用一个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有些同学应该能答到“趣”字上)

  三、感受童年之趣

  1、大家认为是“有趣”的,那么请大家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充满童趣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前后排同学可以讨论。(课件)

  2、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答到以下一些方面:华明来时的影子像青蛙跳;华明的不请自来,无让而坐;小伙伴们对弟弟所提问题的探讨;大家对水门汀上竹影的赞美、描绘;我们十分自得地将自己的作品比作名家的大作……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调皮、可爱、爱刨根问底、注意了容易转移等天性,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一份童趣、童真。有些语句应让学生读读,读出那份童趣。

  3、在同学们的眼 ,这群孩子是这么的有趣,那么在他们的父亲眼中是否有趣呢?请画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老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也蹲下来和我们一起描绘,兴之所至,和孩子们聊起了一点中国画知识。如有学生谈到“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可让谈们请教美术老师。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孩子,这一部分的寻找和感受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会让学生发出会心的一笑,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会勾起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这将为后面的环节打下一个基础。

  过渡: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童趣的美,跟着孩子的眼睛,我们还会发现“物外之美”即美景。

  四、品味物外之美

  1、美美地找: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找出你觉得美的语句,用“我觉得__________很美,因为___________”的句式,谈谈自己的品读收获。(课件)

  2、美美地品:学生举手回答。学生有可能会答到:傍晚时光的美、月光的美、月光下竹影的美等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同时可采用“置换法”、“删除法”等方法,让学生深刻领会到课文语言的精美、传神、意蕴丰富。

  3、美美地读:教师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读一读,读出那种韵味,读出那份情思。

  4、小结:大家谈的都不错,老师小结了一下,同学们从这几方面来品味语句的:①用词的传神 ②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③语句中某些词语的表现力 (课件)

  今后大家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这些方法来赏析语句。

  【设计意图】:本板块设计意图有二:①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是散文学习的重点,也是《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所以本板块是本节可的重点之一。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让学生掌握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过渡:孩子们玩的忘乎所以,以至于“我”的父亲走近也毫不知晓,但恰恰是父亲的到来,给了我们更多的收获。

  五、悟物外之思

  文末作者写到:“我回到堂前,看到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乎更有意味”。这幅墨竹画在作者家里一直挂着,他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为什么他此时会觉得更有意味呢?(课件)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可适当加以指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者儿时与伙伴们天真烂漫的描竹影游戏活动及父亲把孩子们带进中国画的艺术殿堂的事,揭示了生活中处处包含着艺术和美。”方面来理解。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碰撞,产生美丽的火花;同时,个体的片面认识趋于完善。也让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升华到理性的感悟。

  过渡:这些孩子乐在其中,不禁也让我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么我们的童年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六、迁移——由文本到自我

  那么你们是否和作者一样,在不经意间就得到了收获的呢?能不能讲一讲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教师作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这个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艺术和美,加强语文与生活得联系。

  七、 结语:刚才同学们讲自己的经历说得真好。在不经意之间,你们就得到了不少的收获。看似平凡的生活,只要你们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只要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你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同学们,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吧!

《竹影》教案优秀2

  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自渎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

  简介丰子恺。

  二、 小组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

  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

  4、你有过夹杂这艺术因素的童年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 课堂交流

  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

  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的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

  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

  四、 语言品析

  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以写促读是本设计的特点。很多同学都会有过在游戏中蕴涵艺术因子的童年游戏,读完本文以后,来一段仿写,必然有助于本文的理解与学习,如将自己的习作与课文比较,还可能引发一些思索。

  教学步骤 :

  一、 课前仿写

  预习作业 :模仿本文,写一段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如实在没有类似的经历,则从本文中自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阅读以后的感受。

  二、 交流、对比

  1、全班齐读本文。

  2、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3、对比评价。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将学生习作和课文一起作比较,并进行评价。

  4、总结得失。

  三、 畅谈感受

  1、有了同题材的写作体验,再认真研读本文,畅谈自己的感受。可让那些展示了自己习作的同学多谈谈,他们的体会更深切。

  2、教师小结。

《竹影》教案优秀3

  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4、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

  《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

  2、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 ) 蘸水( ) 惬意( ) 朱砂( )

  横幅( ) 水门汀( ) 口头禅( ) 参差不齐( )

  3、解释下列词语:

  (1)幽暗:幽暗:昏暗。

  (2)惬意: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3)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5)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理解探究:

  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国画特点:

  西洋画特点: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竹影也是童真,童趣的体现.

  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合作释疑:

  6、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竹影是全文的线索,写太阳落山是为下文作铺垫。

  7、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父亲: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孩子富有爱心。

  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8、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拓展迁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童趣

  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

  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象猫还是象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决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

  儿子对太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太阳象个小刺猬。理由是太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象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猬发笑。

  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园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

  某一日老公到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倪端。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竹影》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二、简介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粗的生字注音: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参差不齐(cēn cī)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2、整体感知:

  ⑴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⑵ 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

  1、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细读5、6自然段。)

  ⑴ 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

  ⑵ 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

  ⑶ 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

  ⑴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

  ⑵ 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

  ⑶ 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⑷ 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

  ⑸ 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

  3、师小结 :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板书设计】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 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竹影》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课文《竹影》优秀教案06-27

《竹影》教案08-31

课文《竹影》优秀教案[精品11篇]07-11

《竹影》说课稿12-13

《竹影》教学反思04-09

《竹影》教学反思12-30

关于竹游戏教案12-05

中班教案《手影游戏》10-28

中班科学光和影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