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3 10:39:0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食盐、水、搅棒、人体验电球 分组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材料实验袋、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谈话: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这是一个简单电路。 如果我把开关按下去,灯泡就会??

  2、设疑: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

  二、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来试试吧,请听实验要求:打开开关、接入物品、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打开开关、取出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

  3、设疑:奇怪,有些组的灯泡亮了,有些组的灯泡却没有亮。这是怎么回事? (实物投影分组的材料,并进行分类)

  4、灯泡没有亮了,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没有通过,或者这个物品不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绝缘体)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通过了,或者这个物品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导体)。

  5、定义: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品,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三、制定实验步骤

  1、提问: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我们需要做实验检测。请看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2、谈话: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步骤。(学生2分钟自主探讨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参与)

  3、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教师帮其理出顺序。(评价学生:你说的真棒!你观察得很仔细!教师态度要和善,要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学生。)

  4、评价:明德门小学的同学真棒,自己可以独立制定一套基本的实验步骤,老师把大家的实验步骤再进行完善。

  教师归纳:

  (1)小组进行分工;

  (2)预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3)检验电流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

  (4)实际检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5)重复检验一次;

  (6)记录;

  (7)整理实验台;

  5、小组分工:组长、管理员、检测员、记录员。

  6、引导小组分工合作

  谈话:请看实验要求:①分工明确到位②实验小心翼翼③交流轻言细语④发言声音洪亮⑤做一名倾听者

  四、学生展开实验并汇报

  1、教师分发材料袋,小组展开检测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1)组内一名同学汇报,另一名同学做助手,将小组的检测结果贴在相应的区域;

  (2)在汇报时,告诉大家你们小组检测的物品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再分类,看看导体的材料有什么特征?绝缘体的材料又有什么特征?

  3、小组展开汇报,分别得出导体的材料有:金属、石墨;绝缘体的材料有:塑料、橡胶、陶瓷。

  4、提问:你喜欢导体?还是喜欢绝缘体?(学生各抒己见)

  5、追问:假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导体,会出现什么现象?都是绝缘体呢?

  6、小结: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必备材料,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导体和绝缘体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出现在电工材料或电器中,就像这些材料。(播放视频)

  四、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1、过渡: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固定材料的导电性能,那么水导电吗?教师出示一杯水。生出现两种答案:会或不会。

  2、探究水的导电性

  (1)师:好!实验见分晓。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实验。

  经过实验,灯泡没有亮,说明这杯水是绝缘体。

  (3)设疑:如何改变水的导电性能,使它成为导体?

  师:大家看这里。这是一些盐。倒入盐,我们试试小灯泡会不会变亮。

  (4)小灯泡亮了,说一说你的想法。

  (5)学生猜测,可能是盐导电。教师擦干检测头,在盐中做实验,发现小灯泡没有发亮。再把检测头放入盐水中,小灯泡又亮了。(通过这个行为,帮助学生辨析)

  (6)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食盐水能使小灯泡发亮)板书:食盐水

  (7)用电安全的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只有两种水是绝缘体,一是绝对纯净的水,二是蒸馏水。而只要水中含有可溶解杂质,就能改变水的导电性能。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导体。在这里,李老师给大家强调:水和电的实验,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实验,大家千万不能去尝试。

  3、探究人体的导电性。

  (1)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这里有一个人体验电球,它能检测我们人体的导电性能。但是,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由老师来完成这个实验。老师一手捏住其中一端,另一只手捏住另外一端。如果验电球亮了,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没有亮,说明人体是绝缘体。

  (3)实验:教师实验,验电球亮了。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

  (4)安全教育:通过实验,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电源,以免发生意外。下面一些做法,请你做出判断。

  a) 检查电器时,必须断开电源。

  b) 发现电线掉在地上用手去捡,或用湿木棍去挑。

  c) 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d) 发现有人触电赶快用手去拉。

  五、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1、通过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对安全用电做更多的探索,请同学们回家查找关于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六、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人体 食盐水 金属石墨 塑料 橡胶 陶瓷

  不锈钢勺子 笔芯 塑料尺子 橡皮筋陶瓷勺子

  不锈钢尺子 塑料梳子 橡皮

  回形针塑料勺子 透明胶带

  铁夹子

  钥匙

  七、教学反思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导体与绝缘体》,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与磁》的第二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内容“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完善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知。针对这节课的特点,我尝试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在小组探究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本节课,我有的放矢的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程容量,使师生共融于课堂当中。就这节课来说,我认为亮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旧引新,层层深入,教学思路清晰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将这么多的教学内容流畅的开展下来,是一个难题。我按照学生认知的.一般顺序和科学研究的一般顺序来设计课堂教学。首先,从学生认知顺序来讲,从固体的导电性入手,再到液体和人体的导电性,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新事物,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第二,因材施教,针对性强,科学探究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有一定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金属是导体,塑料等物体是绝缘体,甚至有学生知道干燥木头遇到水后会变成导体。可是,越熟悉的东西孩子们越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所以,我将这堂课的知识概念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亲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探究过程,在常见的生活物品中寻找规律。

  但是,并不是所有环节都是让学生一一动手探究。考虑到电的危险性,固体材料我制定为分组实验,学生参与动手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我采取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

  第三、规范示范,科学激发,培养科学素养

  本课以检测一件生活常见物品作为研究的开始,教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这件物品,这组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规范的演示,引导学生了解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对实验成功的影响是重大的,尤其是在电与磁单元,这种规范、严谨的演示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帮助很大,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切实之举。

  第四,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科学实验中,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科学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无误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中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科学实验,所以更需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实验之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步骤的制定当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而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立足教材,精心选材,让科学和生活密切相连

科学教案 篇2

  一、 磁铁的特性

  1、 磁铁除了能吸住小针,还能吸住什么东西?在你们的桌子上有许多的东西,用磁铁试一试,看能吸住什么,并用笔把它记录下来,能吸住的打勾,不能吸住的打叉。

  2、 幼儿操作,并记录。

  3、 讲解(表格一)

  4、 小结:磁铁能吸住鉄和含有鉄的东西。磁铁的力量很大,隔着东西或者放在水里,它还是能够把含有铁的`东西吸起来。

  二、 磁铁的作用

  1、现在磁铁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你知道磁铁有什么用处吗?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铁?(磁悬浮列车,指南针,音响的扬声器,以及电冰箱的门上的密封垫.甚至儿时奶奶用磁铁将家里缝缝补补用的针都吸在一起以免丢失~~~如冰箱的门、电铃、电饭锅、门吸、磁性黑板、磁悬浮列车等回答均可。用到磁铁的地方很多:五金磁铁玩具手袋磁铁 皮具磁铁 门吸磁铁 服装磁铁 磁疗磁铁 电子产品磁铁 电声、电机磁铁 礼品盒磁铁“)(垃圾处理场用大磁铁分离出垃圾里的废铁等金属。)

  2、 由于磁铁有磁性,所以会干扰信号,比如电视机,手机,千万别把磁铁和有磁性的东西放在一起。

  三、 原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 看来大家对磁铁并不陌生。老虎也知道磁铁的作用,给自己装上了磁铁,也悄悄给兔子装上磁铁,老虎我追我追,我追追追,兔子你逃你逃,你逃逃逃。哈哈,兔子我抓住你了。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兔子用磁铁逃走吗?

  2、 请你让磁铁和磁铁在一起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磁铁有两边,贴有同样颜色的碰在一起就会马上推开,不同颜色的碰在一起就会紧紧的连在一起。这是怎么一回事?

  3、原来每块磁铁的两边都有着不同的磁性,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南极,也用S表示;北极,就用N表示。(出示认识两极)操作(表格二)。

  小结:一样磁性的碰在一起就会推开,不一样磁性的碰在一起就会紧紧地连在一起。我们也可以说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4、现在谁能来帮助小兔呢?

  5、总结:小朋友真聪明,科学家费了很大的劲研究才发现:磁铁能吸鉄,隔着物体也能吸住鉄,还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重大发现,我们小朋友一节课就知道,太了不起。

  四、游戏:我是快乐的磁铁人

  1、现在让我们每个人也来当一块小磁铁,一面贴上“S”,一面贴上“N”,玩一个快乐的磁铁人。当音乐停,你的“S”必须与别人的“N”相吸,否则就会被老虎吃掉。

  2、游戏2遍,结束。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水是比较普遍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快乐

  活动目标

  一 让幼儿明白水可以做什么

  二 了解水的重要性

  三 水的变化

  四 水给人类做好事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难点让幼儿知道一些科学现象,遇冷变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等的道理

  活动准备

  一小桶水, 一个透明杯子,一杯牛奶,一瓶黑墨水在加上一块毛巾

  活动过程

  过程一先把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中让小朋友看清楚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观察

  一叫几个小朋友来闻闻水有没有味道【没有】

  二接着打开一瓶牛奶和水作比较,问:小朋友牛奶牛奶有没有味道【有】老师:牛奶是什么味道好吃吗?幼儿:是甜的好吃。然后将牛奶倒入水中这时候水变成什么颜色了老师问:幼儿:【白色】。

  三老师在将黑墨水倒入水中,此时和牛奶相比黑墨水更为突出,老师问:这时候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了?幼儿:【黑色】

  讲述水的重要性

  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还可以点火把,要是连火把也没有那我们可以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可是对于水就不同了,就好像今年的旱情一样,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业无法行驶,连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

  老师问:水还可以变成什么?幼儿:【不知道】

  老师讲解:水遇冷就会变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还可以变成:雨,雾,雪。

  老师问:长时间下雨好不好?

  幼儿:会涨洪水冲垮我们的房子和树木,塌方,甚至还会失去生命。

  最后教育幼儿要懂得【节约用水】

  总结得出:水是无色无味变化无穷的,水带给人类快乐也带来了危害。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了水变化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幼儿明白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危害。如果在让我上这节课我应该要再拓展思维,然后在找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加深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模具、泥工板。

  2、恐龙平面图、拷贝纸、铅画纸、复写纸、印章、白纸。

  3、彩纸、剪刀、小筐。

  4、复印机、电脑、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复制的现象。

  1、出示小鱼图。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还需要一张一样的小鱼图,有什么办法?”

  2、示范使用复印机操作过程。

  师:我就请复印机来帮忙。看,一张一样的小鱼图出来了。

  3、小结:刚才老师操作的过程就叫复制。复制就是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复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刚才老师用的是复印机来复制。

  二、尝试简单的复制。

  1、我还带来了一些东西:恐龙图、拷贝纸、复印纸用这些材料能不能来复制小恐龙呢?还有印章、模具,它们能用来复制吗?请你们动手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鼓励先完成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复制。

  3、介绍复制情况。

  (1)请个别幼儿来介绍是用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复制的?

  师:请你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复制出这两个东西的?

  (2)请使用相同材料,不同方法幼儿来介绍。

  师:有谁也用了这些材料,但不是用这种方法来复制的?

  (3)请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儿来介绍复制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复制的?请你也来介绍一下。

  (4)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复制的。

  (请你们把东西都放回筐里。)

  (当幼儿讲到用复印纸等要讲解一下操作的过程和要点。)

  三、感知、探索快速复制的方法。

  1、师:“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现在那里的小朋友需要许多纯净的水,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

  “你们每一个的筐里有一瓶水,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出更多的水。还有5分钟,运送水的'车子就要开了。小朋友要加油哦!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快速复制。

  提醒:废纸放桶里。

  3、介绍复制方法。

  (1)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数复制了多少瓶水。”

  (2)请复制的最多幼儿来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复制的。

  (3)请用不同方法进行复制的幼儿来介绍,比比哪一种方法好。如果同一种方法,想想为什么有多有少。(剪速度快慢)

  4、小结: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制出这么多瓶水,四川的小朋友一定很感激你们。

  四、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复制的办法?”

  2、“复制的方法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方便、速度快)

  延伸:了解电脑复制,结束活动

  1、出示小兔图。“这是谁,小兔一个人觉得怎么样?”“怎样帮助她?”(复制的方法)“老师也来帮助小兔找它的好朋友吧。”

  2、.教师电脑复制小兔。

  “原来电脑也是可以用来复制东西的,家里有电脑的小朋友回家也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们平时发现了不同的复制方法,再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导入新课时,将画好的蝴蝶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甚至有些激动,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个很了不起的本领,都想跃跃欲试,然而真的放手让他们动手的时候,很容易忽视选定目标这一步,只顾着要进行复制粘贴,时不时会举手问我:老师,为什么我的复制菜单是灰色的??告诉他们之后,才恍然大悟。另外在课上要求他们复制三到四只蝴蝶,他们会每次都重复复制这一步骤,其实只需要操作复制一次粘贴多次就可以了,因为蝴蝶这个图片一直保存在粘贴板中!课上学了复制粘贴这个本领后,学生很容易骄傲,老师是及时压一下,提出更难的问题:能不能让蝴蝶翻个跟斗呢?这样留个疑问之后,很容易为下一课留下伏笔,同时也留给他们一个回家的

科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2、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科技知识,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正确看待科学的发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资源。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古今科技方面的资料。(可回忆已有知识,或查阅相关资料)

  2、课时数:1课时

  3、教具准备:投影仪、V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留下了很多光辉灿烂的科技发明。文明是需要传承的,“少年强则国强”,正值青少年的你们身上就肩负着弘扬并发展文明的责任。当历史将要进入21世纪的时候,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作序,对青少年朋友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序言。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勾画圈点下列内容:

  1、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查字典、词典,加注音和解释。

  2、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在文中寻找这样说的理由。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阅读,直切主题,抓住文章的精髓,减少不必要的冗杂问题。并且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归纳出文章要点。)

  (二)小组交流初读成果:生字词、文章内容

  (三)班级交流

  明确:苏步青教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是因为:

  “知识就是力量”(即第一段内容);现代社会,我国“科教兴国”的国家政策(即第二段内容);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即第三段内容)

  (四)了解序言基本特点

  师:科学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为了让青少年朋友们从小就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编撰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既然是一篇序言,在文中作者对这本书都有哪些介绍?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然后班级交流。

  明确:文中介绍了这本书的编撰目的、形式特点和主要内容等。

  归纳:序言的基本特点——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拓展、探究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太空婚礼、克隆马、互联网……)

  (二)科技发展论坛:科技与人类发展

  1、播放中央电视台《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从步枪发展到大炮、核导弹,从战车发展到坦克、飞机。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现代的`战争是科学技术的战争,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威胁整个地球的“核危机”,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否会最终毁灭全部的文明?科学之路该何去何从?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班级交流。

  四、总结

  不管怎样,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力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而“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正如苏步青教授在序言的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以建设国家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张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但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威胁。

  五、课后作业

  把你在论坛中的看法写下来;关注最新科技动态。

  板书:从小就要爱科学

  ————《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序

  苏步青

  “知识就是力量”

  “科教兴国”科技的重要性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编撰目的

  形式特点序言的特征

  主要内容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愿意根据要求,改变物体的`形状后,观察其沉浮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船的图片

  2、材料:泡沫板、油泥或面粉、纸、小石头、玩具、大的盛水容器

  活动过程:

  1、展示各种船的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将一张传的图片遮住,然后一点点展开,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2)教师:老师这有一张图片,看谁先猜出它是什么?你见过那些船?船在哪里行驶?为什么它会浮在水面上?

  2、教幼儿记录方法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要请你们观看它们是沉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放一个,教师示范进行记录。

  3、出示各种材料,交代实验要求。教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有泡沫板、油泥、纸、小石头等;请你们一个个将它们放进水里,看看它们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放一个观察观察一个,然后做好记录。

  4、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并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5、幼儿分组进行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进行。

  6、请幼儿把面粉或油泥变成小船形状,观察油泥小船的沉浮现象。鼓励幼儿用多种不同材料制作小船,进行实验。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大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在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大家对声音的兴趣都十分浓厚,由此,一方面结合《纲要》中"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以幼儿的实现生活为轴心开展活动"的指导,以孩子的兴趣出发,并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想通过《好听的声音》这一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另一方面选材能进一步增强幼儿了解自然的事物,为幼儿的`倾听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 体发出的声音时不同的。

  2、引导幼儿感受乐音和噪音的区别,知道噪音的危害。

  3、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与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有各种不同声音的录音带(如乐曲声、歌声、鸟叫声、流水声以及枪炮声、电钻声、鞭炮声、市场的叫卖声、汽车的喇叭声、工地的机械声等。

  3、绘画纸,水彩笔,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以及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请几名幼儿分别藏在遮挡物后面,并请几名幼儿分别对小朋友们和老师说一句心里话,小朋友根据说话的声音,分辨是谁在说话。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下面我们来玩玩这些物品,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的碰撞发出来的)

  2、讨论: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搅水,水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发出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时不同的。

  4、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让幼儿演示手中的物体并告诉幼儿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舒服的声音称它为乐音。)怎样做能让这些噪音变得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5、引导幼儿感知乐音与噪音。

  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中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引导幼儿讨论: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6、教师播放小鸟的叫声,启发幼儿说说听到这种声音的感受。

  7、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把刺耳的声音叫做噪音。

  8、播放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

  引导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音,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音。

  9、教师:你们还听到哪些噪音,噪音就在我们身边,你们喜欢吗?

  10、教师:噪音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音呢?哪些地方需要安静?

  (三)结束部分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

  2、带领幼儿把自己的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幼儿园中适当的地方。

  活动效果:

  这节课,幼儿的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幼儿对此活动十分感兴趣,幼儿的学习态度,思维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幼儿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师幼之间能有效地互动,效果很好。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亲近乌龟、发现乌龟的明显特征。

  2、体验模仿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乌龟

  2、教师准备大乌龟

  活动过程:

  与乌龟一起玩,发现乌龟的明显特征。

  幼儿人手一只乌龟,亲近乌龟。

  在幼儿与乌龟亲近的活动中,了解乌龟的特征。

  小结:乌龟都有短短的四只脚,有可以伸缩的头,有一条小尾巴,还有硬硬的龟壳,真可爱!

  学学乌龟的本领,进一步了解乌龟。

  乌龟妈妈在干什么? (爬)

  扮演乌龟,和乌龟妈妈一起玩(幼儿背壳)。

  (幼儿学爬)指令:慢慢爬、屁股翘翘的`爬

  听到音乐(遇到敌人),学会将头和脚都缩到壳里去。

  敌人走了,乌龟妈妈又爬了。

  太阳出来了,乌龟妈妈要晒晒自己的肚子。(幼儿四脚朝天)

  太阳下山了,乌龟妈妈回家了,它怎么翻身的?

  延伸活动

  我们还能继续打扮成小乌龟,做做游戏;也可以用一些材料,帮助你做出小乌龟,你也可来试试;还可以喂喂小乌龟吃东西。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将图片制成好看的图片。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