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铁勺、树叶、纸片(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音乐,小蚂蚁搬豆子
师:我们一起来像小蚂蚁一样搬豆子吧。(师生互动进入教室)
师:你们像小蚂蚁一样都把豆子运回家了,开心吗?幼:开心
师:可是老师却发现了一只不开兴的小蚂蚁我们来看看
(出示小蚂蚁过河的图片)
二、 启发提问。
小蚂蚁要过河我们怎么帮助它?
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
师:“你们说要做船,那什么材料能做船帮蚂蚁过河呀?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做船用的材料
三、 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纸片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纸片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 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四、分小组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幼儿在操作后进行统计记录 。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就在相应的位置打勾,如果会沉下去,在相应的位置打
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五、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进行总结
六、音乐《小蚂蚁搬豆》离开教室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习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
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糖果图片、糖果、盘子若干;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
(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
(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亲近乌龟,发现乌龟的明显特征。
体验模仿的乐趣。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乌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材料准备) PPT,乌龟若干,幼儿分组围坐在桌边
重点与难点:
学学乌龟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与乌龟一起玩
幼儿观察自己桌上的小乌龟,亲近乌龟。
了解乌龟的特征。
小结:乌龟都有短短的四条腿,有可以伸缩的头,有一条小尾巴,还有硬硬的龟壳,真可爱!
二、学学乌龟的本领
观察大乌龟爬的.样子(PPT),问:龟妈妈在干什么?
扮演乌龟宝宝,龟妈妈一起出去玩(幼儿背壳)。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慢慢爬。
讨论:遇到敌人怎么办?(学着将头和脚缩到硬壳里)
敌人走了,小乌龟又跟着妈妈往前爬。
太阳出来,和妈妈一起晒晒肚子(四脚朝天),真暖和。
太阳下山了,妈妈要回家了。她是怎么翻身的?(脖子一顶,身子一扭)
重点与难点:学学乌龟的本领。
三、延续活动:来园活动时继续观察乌龟。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以孩子的口吻写成。诗歌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喜爱科学、富于想象的特点。本诗通过对“我”奇思妙想的描写表达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胆畅想未来,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从小学科学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1、运用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写法,说明时代不同。
2、词语优美,想象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此写作方法在段落中的体现 诗歌的第3、4节针对第2节中父母儿时所爱,说“我”的所爱,进行对比,感到时代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
易考点
1、朝多音字、乘与潜字的正音。
2、默写课文。
3、进行词语搭配。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对科学产生兴趣。
2.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且种子已萌发。
重点环节的步骤
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1、比较爸爸妈妈与我的做法体会时代的变化
2、想象,以读代讲。
3、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本课学生掌握的阅读或写作方法 比较阅读体会重点语句。
仿写点 将你的奇思妙想写在练笔本上。(分层要求)
A写一、二句话,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
B写一、二小节,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快速读课文,回答,能够把课文度正确、流利(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回答)
(我是一个爱奇思妙想的孩子,胆子大的孩子)
板书:奇思妙想
二、精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爸爸为什么说我爱奇思妙想,妈妈为什么说我胆子大?
1)读一读课文,画一画相关的语句。
2)认真读一读自己画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的意思。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3)引导学生将3、4两节与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情况加以比较。
2.引导学生重点体会3、4小节,体会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与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情况进行比较?在体会中学习重点句子。
1)“乘飞船探访天涯”、“潜入富饶的大海”在爸爸、妈妈的眼睛里为什么是“奇思妙想、胆子很大”?你能不能说说他们的理由?
2)引导学生用换位思维的方式去感悟。
读出自己的体会。
指名有感情朗读,评价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3)有感情齐读3、4节。提问:知道了小作者的奇思妙想,你是不是也有过奇思妙想?这是不是你心田之中科学的种子?把你的奇思妙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今天的“奇思妙想”在明天就会“梦想成真”,引导学生可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
引读:小作者种下的科学种子已经萌发了,快去读读。
自由读5、6小节。
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进一步熟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1、说一说每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共有几句话,指导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背诵。
练习把每一节的内容连起来进行背诵。
2、同桌互相帮助,互相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先背诵下来。
会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
3、选做:或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或自由发表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四总结:
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摸一摸
活动目标:
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个物品要说出它是什么。说对了的幼儿应受到表扬。
(3)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4)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5)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活动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
2.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简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次活动教师采取了游戏教学法,以三个触摸游戏贯穿全过程,游戏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能保持长久的活动兴趣,学法有:触摸法、观察法、讨论法、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经验。整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形态,通过变魔术的游戏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2、复习并巩固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3、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颜色标记20份。
活动重点:知道水的形态,了解颜料被水溶解变色的小秘密。
活动难点: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无色透明 会流动 没气味)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2、师: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他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
(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提问: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给你们的水宝宝贴一个颜色标记吧。(教师边说边操作后幼儿操作)2、颜色对应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帮它找个家,红色的水宝宝住红标记的家,请小朋友们看着标记给你们的水宝宝也找个家吧。(与框子对应放)
三、解读秘密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幼儿猜测)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教师小结:原来盖子里的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词:溶解)
3、把你们盖子打开看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盖子里还有颜料呢?
(师幼再次摇晃,鼓励幼儿用点力,加加油)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黄)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这个奇迹就交给小朋友们去完成吧!(教师边说边操作但不显示结果给幼儿留个悬念)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提问: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拿了什么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由于我班刚开展了尝试活动《圆溜溜的鸡蛋真可爱》,带幼儿认识鸡蛋后,进行鸡蛋的多种方法烹饪(煎、煮、炸、炒),幼儿对这种生活尝试活动非常感兴趣;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特意设计了“好玩的面粉”科学活动。本次活动中大量幼儿操作机会、探索机会,满足了幼儿极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通过此活动教幼儿学会运用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积累学习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初步创造性思维。
2、通过看看、摸摸、说说、做做、尝尝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学习用面粉来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签若干、围裙、手套、帽子;用面粉做好的各种点心人手一份;和好的面团一个;歌曲《大馒头》。
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唱歌曲《大馒头》。
2、馒头是面粉做出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小麦是农民伯伯种出来。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歌曲《大馒头》
二、激发兴趣
1、出示用面粉做的各种点心引导观察,启发他们初步认识面粉,提问幼儿:
1)小朋友看看这里有些什么?你吃过吗?
2)谁能告诉大家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面粉)
2、出示面粉,引导幼儿感知面粉。提问:请小朋友来看看、摸摸面粉是什么样?(幼儿通过看、摸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粉状的、轻轻的摸会粘在手上。)
(1)小朋友再看这是什么?(面团)再摸摸面团跟面粉有什么不一样?面团怎样做出来?
(2)谁知道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
(3)小结:出示图—————面粉+水+力气=面团
三、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厨师和面比赛,请小朋友动脑筋、动动手,试一试把面粉变成面团。(鼓励幼儿请客人一起帮忙)
要求:面要和得均匀,音乐停了以后就要停止和面,然后用湿毛巾擦干净手后把你做的点心装到盘子里放到展示台来。
四、交流与分享:
1、展示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
2、观看录像:用面粉制作点心的过程。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做好面团了,那怎么样才能变成好吃的点心?(蒸熟)
师:那我们一起那到厨房去请厨师帮我们蒸熟,然后送给你最喜欢的人,让他们轻手尝尝你们的手艺。
延伸活动:感恩教育(请幼儿把蒸熟的点心亲自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