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13 11:34:13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华[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华[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用眼不当以及有关眼保健的相关知识

  2.愿意与老师学习眼保健操,积极参与活动

  3.初步具备眼保健意识,能够从现在做起保护眼睛

  活动准备:

  1.卡通眼睛卡片(两张,一张笑脸,一张苦脸)

  2.ppt

  3.音乐《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领小朋友跳舞蹈《小星星》

  二、过程

  1.教师用谜语引出故事的主角小眼睛。

  教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上,小朋友们来猜猜他是谁吧!"教师说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假如你要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

  2.教师手拿小眼睛卡片(哭脸)讲故事《小眼睛的自述》,其中播放ppt图片。

  教师:咦,小眼睛怎么哭了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为什么吧。

  故事大意:我是明明小朋友的`其中一个眼睛,我可以让明明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是明明小朋友却总是不注意保护我,总是让我很难受。明明喜欢用脏脏的小手揉我,还喜欢贴着电视机看动画片,闲着的时候还总喜欢拿着爸爸的ipad玩玩小游戏,一刻也不让我休息,所以我很伤心。

  教师:小朋友们谁能帮助小眼睛呢?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么保护眼睛。

  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眼睛会觉得难受呢?你们平时会这样对你们的眼睛吗?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眼睛,怎样保护呢?(幼儿回答略)教师请幼儿小组讨论,然后选能力强一些的小朋友说一说。

  4.教师教幼儿做眼保健操。

  等全部学会眼保健操后,老师拿出小眼睛卡片(笑脸),对小朋友说:看,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小眼睛不难受了,他笑了,给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一片雪花和一层雪花的概念和美感。

  2、通过观察,联想平时生活,能自主创想出不同样式的雪花。

  3、在创作过程中,感受雪花的美丽形态,对雪花产生独到的审美。

  重点:感知一片雪花和一层雪花给视觉带来的不同美感。

  难点:在描绘雪花的过程中,体会雪花的美丽。

  材料准备:物质准备:修正液、白色毛线、水粉、棉花、棉签、油漆笔、粉笔。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雪花。

  具体过程:

  一、导入

  观看ppt(黑)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了这幅画想到了什么?

  生:黑纸,黑夜……

  师:对了,这里的黑色啊,其实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你们说,在这漆黑的夜晚,会发生些什么事呢?让我们看一下吧!

  师点击PPT,出现许许多多白点,摇曳而下。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白点点是什么呢?

  生:雨滴,烟花,雪花……

  师:对了,就是一片片的小雪花,今天啊,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创作一幅美丽的雪景,好不好?

  生:好!

  二、场景讨论

  1、讨论场景一,幼儿自由讲述雪花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雪花的颜色、形状等)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雪花吗?观察过雪花吗?你见到的雪花是什么样子?

  生:一片片的,雪白的',像小花瓣……

  2、出示各种雪花图,让幼儿观察发现雪花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都是六角形的。

  师:刚刚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雪花的印象,周老师,也带来了许多雪花的样子,你们来看看吧!形状一样吗?有没有共同点呢?

  生:形状不一样,有的上面有尖尖角,有的上面的小圆点点……都是六瓣的。

  3、幼儿操作一:用现有材料表现雪花。

  师: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许多多的材料,你们能不能自己用这些材料表现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小雪花呢?

  生:能!(开始操作)

  (操作中,是否还要孩子们观察准备的材料呢?)

  4、观看场景二。打开PPT。

  雪越下越大,沙沙沙沙,把什么变白了呢?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时候啊,小雪花啊越下越大了,沙沙沙往下落,越落越多,你们看看,把什么变白了呀?

  生:屋顶变白了。

  师:除了把房子变白了,还会把什么变白呢?

  生:小树,小花,河水,各种小动物……

  5、幼儿操作二:添加背景,用现有材料表现出一层一层白雪。

  6、欣赏幼儿作品,请幼儿评价。

  (具体的话你自己想吧)你喜欢雪花吗?为什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听着音乐,用动作模仿动物走路。

  2.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幻灯片、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活动流程:

  导入--欣赏歌曲--创编--表演游戏

  (一)导入师:今天有许多动物宝宝来做客,它们想和我们苹果班的小朋友一起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这是哪个小动物(小兔)它是怎么走路的(蹦蹦跳跳,幼儿学走)。教师总结:小兔子出来玩,跳跳跳。

  2.播放第二张幻灯片:这是谁呀?(小鸭)它是怎么走路的

  3.播放第三张幻灯片:它是谁呀?(青蛙)它是怎么走路的

  4.播放第四张幻灯片:它是谁呀?(小鱼)它是怎么走路的.让幼儿说说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小兔、小鸭、青蛙、小鱼)让幼儿边念边学小动物走路。

  (二)欣赏歌曲老师把他们编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教师边弹琴边唱,幼儿边学小动物走路。

  (三)创编除了刚才的小动物,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乌龟(小乌龟出来玩,爬爬爬或游游游)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学走)小猫(小猫出来玩,走走走)小狗(小狗出来玩,跑跑跑)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学走)

  (四)表演游戏

  1.刚才的那些动物宝宝都躲在你们的周围,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把他们找出来后戴在自己的头上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唱到哪个小动物哪个小动物就出来出来表演)。

  3.帮小动物找家(同样的动物归类在一起)。

  4.教师弹琴让幼儿表演游戏。

  5.结束游戏:今天动物宝宝和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可是现在已经很晚了他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跟他们说再见吧。(幼儿把头饰送回家)。

  活动反思:

  《和动物做朋友》是根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目标与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奇的大自然》中的主题 “和动植物做朋友”结合创设的一节课。主要想通过这节课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并在活动中明确和动物相处时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我觉得我这节课的主要亮点就在于在情境中学生情感的步步升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保护动物的认识层层递进,最终达成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

  一、教学方式上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总目标中指出“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具体目标中也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爱自然、尊重生命”。而《品德与生活》是从生活出发,是为了学生的生活,为此,“和动物交朋友”教学设计,主要依据课前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必要的梳理、补充和提升。课件分为这样几个环节:猜谜语—动物王国—四个好朋友—仿生学—小小鸟,从最开始猜谜语的游戏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和兴趣,于是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动物王国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学生们不常见的.或者是珍稀的,而且把有关图片资料编辑整理为动物分类欣赏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也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而且让孩子在对动物的分类有了更深层的认知,提升了孩子的欣赏力,对孩子后续的认知动物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而牛、青蛙、啄木鸟和蜜蜂的出示加深了孩子们对动物有用性认识的深度;而仿生学把动物对人类的有用性推到了最高点,同时也拓宽和梳理了孩子的课外知识;最后“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播放,以动画的形式并配以音乐使得较长的故事变得趣味和具有了教育意义,孩子们都对小小鸟的悲惨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不知不觉情感达到了保护动物的高度。课上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让生活走进课堂,并在课堂中得以升华。

  二、情感目标上

  本节课的设计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组织了多种有效的活动,这些活动形象、趣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层层递进,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把教育者的外在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主观需要,达到了教育的目的。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使学生在活动中情感得到不断升华。寓德育于教学中,注重了德育的实效性。要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爱心有责任心、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充满“童趣”和“童乐”,我所涉及的课堂尽量做到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高。课上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满足了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儿童快乐的事。

  三、立足生活,在活动中明理。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总目标和《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课程标准,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明理、导行等环节都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例如在激情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引入新课;再如让学生观看动物画面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等,这些动物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通过学生互相介绍的过程初步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在明理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动画资料,再现了一只小鸟的悲惨经历,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通过小鸟的经历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在情景的不断变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得体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情感对话,激活了学生的心灵体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人类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和动植物做朋友”一课,有了课前的师生共同参与,课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油然而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再回到生活中去,他们就会形成新的人生观和情感观,对他们今后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也就实现了我这节课的最终教育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初步感受梅花的外形特征和色彩的丰富。

  2、在“点”的基础上学习“点转”的技能,尝试运用点转法画梅花。

  3、能综合运用各种色彩表现梅花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形态、颜色的梅花图片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提供不同底色的宣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你们去过梅花山吗?漫山遍野的梅花给你什么感觉?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梅花图片。

  (1)欣赏、交流梅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梅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梅花有哪些颜色?是什么样子的?(五瓣,嗣起来像一个圆,中间有花蕊)

  教师:梅花都开了吗?它们长在树的什么地方?

  (2)欣赏、感受国画大师的梅花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国画大师画的梅花图,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美?(用色、布局、添画……)

  3、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梅花的画法,教师示范小结。

  (1)教师:梅花可以怎幺画呢?

  (2)教师小结:用大白云点转画出花瓣,用小勾线笔浓墨丽花蕊。

  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想画一幅怎样的梅花图?怎么才能把梅花画得更好看?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这些纸有什么特别之处?

  5、集体欣赏,引导幼儿侧重从画面的色彩、造型以及细节添画等方面来评价。

  幼儿园大班梅花教案,中国人对于梅花的称赞是从古就有的,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岁寒三友中的一种,从古至今歌颂梅花的诗、画都有很多,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学习更加了解梅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培养观察思考能力,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萌发环保意识。

  准备:

  幼儿分2组,每人一个纸盒(里面抹一层雪花膏)、显微镜

  过程:

  一)分组活动

  幼儿分成2组,分别在校外马路上、园内小公园进行活动:

  1、打开小盒子。

  2、引导幼儿感受这个地方空气是怎样的?让人觉得怎么样?

  3、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植物等的状况。

  二)观察分析、交流

  1、你喜欢你去的地方吗?那里的.空气让你觉得怎么样?

  2、观察比较:

  1)用眼睛看看2组幼儿小盒子里的雪花膏的变化。

  2)用显微镜看看,那些灰尘、小黑点是怎么样的。

  3、分析、讨论

  1)为什么在马路上的雪花膏变灰了、有黑点了?

  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三)讨论

  你喜欢哪里的空气?

  怎样使空气保持干净、清新?

  设计意图:

  空气无所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认识空气》是大班经常进行的一个课题内容,在很多的活动中,教师都把空气的性质空气的重要性放在突出的位置。我所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小实验,直面的感知比较、了解空气污染的状况,激发幼儿去形成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意识,产生观察、比较、思考的自觉行为,并且渗透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学习完《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这天有位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我知道了5的 分解与组成,可是我们马上就六岁了,你能告诉我们6的分解与组成吗?”,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6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式)、

  每人6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6的分解组成”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6只)

  (2)、幼儿将6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5)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 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让幼儿知道江阴有哪些食用的特产和日用的特色制品。

  2、品尝江阴特产:马蹄酥,让幼儿体验江阴特产的味美特点,并回忆其他的特色制品。

  3、引导幼儿更深地了解江阴,增进热爱江阴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可吃的特产:如马蹄酥等实物。

  2、其他的特色制品。

  活动过程:

  1、出示江阴特产的实物,提问:

  “这是什么?平时见过吗?吃过吗?什么味道?好吃吗?(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回忆平时吃时的美味。)

  2、小结:这些东西是我们江阴的特产。

  3、请幼儿品尝江阴特产:

  “现在,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尝一尝江阴的特产,吃完了告诉我是什么味道?在我们的家乡江阴有那么多好吃的特产,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告诉大家?”(幼儿品尝特产,并且讨论)

  4、请幼儿说说除了这些,还吃过哪些江阴特产?(幼儿自由讨论,如萝卜干、****糕、花生糖、芝麻片等等)

  5、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我们江阴的特色,特别是江阴萝卜干闻名各地,很多外地的游客到我们江阴来旅游时都要带一些回家,我们江阴的特产在全国可有名啦!

  6、幼儿讨论:江阴除了这些有特色的食品外,还有哪些日用的特色制品?(如:梳篦等)

  7、活动延伸:画特产

  “请小朋友把自己吃过的、用过的江阴有名的特产都画下来,我们送去给广告公司,为我们江阴这么有名的`特产做做广告,请更多的外地客人来吃、来购买吧!”

  活动反思:

  具有代表性的江阴特产有马蹄酥、杜酒、刀鱼等,在原来,这些特产闻名全国,但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这些特产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镏在,说起江阴特产,全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而我们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却并不知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小百科:平衡是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倾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舞蹈音乐及动作结构,学习跟随音乐在单圈上跳集体舞。

  2.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及顺序,在语言的提示下,换朋友、竞争学徒和交换魔术帽。

  3.体验和不同同伴舞蹈和竞争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能交换朋友,竞争学徒。

  能和不同同伴舞蹈。

  物资准备 :

  电脑、剪辑好的`音乐。

  幼儿已有单圈上两两结伴,面对面舞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了解基本动作

  1.难点前置,学习变魔法的动作模式。

  教师用基本动作"变魔术",幼儿集体模仿。

  2.教师讲述游戏情节,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跟随教师,初步学会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动作,帮助幼儿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

  2.教师再次完整表演一次,帮助幼儿整理动作顺序。

  3.教师带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4.幼儿站单圈,两两面对面,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游戏的玩法:教师做魔法师在音乐特定部分,选择一对幼儿,跳进他们中间,随后这一对幼儿要快速反应,在圈外进行反向追逐跑,首先跑回原位的幼儿为下一轮的魔法师。

  6.幼儿听音乐尝试玩游戏一遍。

  7.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三、学习交换舞伴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

  2.完整跳集体舞并游戏一遍。

  活动反思:

  在"变魔术"这一环节,我让幼儿想象、创造出自己想要变的造型。这也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部分,更能表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了,尤其在夏天孩子们更离不开水。因此,在孩子进入大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便是"有趣的水"。偶然一次课余活动时,听到孩子们在纷纷向同伴诉说近期的天气变化,有的说天气变冷,一直下雨,星期天都不能出去玩,真糟糕,于是我参与了他们的谈话,下雨就这么讨厌吗?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喜欢下雨天爱护水资源,并能够运用涂画、拓印的方式进行大胆的创作,表现雨天之美。于是,我设计了美术活动"彩色的雨天"。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画面,感受作品所呈现的色彩和布局之美。

  2、运用涂画、拓印的.方式进行大胆的创作,表现雨天之美。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初步感受作品所呈现的色彩和布局之美。

  2、难点:能用涂画、拓印的方式表现雨天之美。

  三、活动准备

  1、教具:画好的雨天背景图一幅、课件

  2、学具:调好的黑色与白色的颜料、每人一只大排笔、调好的各种颜色的颜料盘每组一个、每种颜色里放一个棉球、每人一张画纸、每组一条湿抹布、每组一个小水桶。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们喜欢雨天吗?为什么?"(幼:"不喜欢,因为不能出去玩""喜欢,因为可以给车子洗洗澡"……)

  师:"你们有没有观察过雨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幼:"黑黑的""有的天深,有的天淡")

  师:"哦,你看见了有变化的天空。"师:"老师这里有黑色、白色的颜料,还有水,请你们想办法把天空画出来,时间有规定,五分钟"(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我想问一问,你们是怎么画出来的?用了什么方法?"(幼:"黑的白的加在一起,变成灰色"……)

  小结:"原来,白色颜料和黑色颜料在一起会变成灰色,再加水会变淡"水加的多颜色会更淡并且更均匀。

  (二)观看课件,感受作品师:"灰蒙蒙的雨天,你的心情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听的词形容。"(幼:"心里没有彩虹""很舒服""很平静"……)(观看课件多彩的雨天)

  师:"小黄是谁?"(幼:"黄色的雨伞")

  师:"它为什么说雨天是鲜艳的呢?你看到了哪些颜色?""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形容这么多颜色?"(幼:"红色、黄色、蓝色、粉色……""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小结:雨天有了那么多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的伞变的更好看了。

  (三)布置任务,想象创作师:出示四幅图,你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幼:都很喜欢)

  师:"这幅都是伞的画上面都有哪些颜色的伞?你喜欢什么颜色?"

  师:"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雨伞铺满了画面,丰富就是一种美。你还喜欢哪幅?为什么?

  小结:"雨伞们一个跟着一个走楼梯,有的在一起,有的走在前面,有规律的排列就是一种美。"

  师:"还有的小朋友喜欢哪幅?为什么?""谁和谁走在了一起?"

  师:"最后一幅你喜欢吗?为什么?"(幼:有很多漂亮的颜色)

  小结:有的一起,有的分开,这是一种变化的美,简单也是一种美,红黄蓝是三原色,他们互相拉手,能变出各种颜色。你想不想让你的雨天也更美呢?让你的雨天也走上雨伞。(教师示范画)我们画的时候,用手转一转,雨伞就会大一点。(教师讲述绘画方法,并请两个幼儿示范)

  (四)交流作品,分享成果师:展示幼儿的画,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幼:"我喜欢这幅画,因为颜色很多很漂亮")

  师:"这幅画是谁画的?你画的这幅雨伞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幼:"小蓝和小紫在说悄悄话")

  师:"你们的画里也有故事吗?(幼:有的)那你们可以跟你的好朋友讲讲看,好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04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3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9-02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07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23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1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6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