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论语教案优秀

论语教案优秀

时间:2023-12-19 07:53:39 教案 我要投稿

论语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教案优秀

论语教案优秀1

  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

  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

  4、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

  5、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重点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读

  难点

  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方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

  点拨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学生们早对论语有所熟悉,所以学起来挺轻松的,说的又是与学生的学习、做人很紧密的事,所以,学生们学得很高涨。

论语教案优秀2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重点

  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难点

  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文

  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

  作者简介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由,诲女()知之乎!

  (三)自学疑难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知之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读第二则

  (1)学而时习之,而:表顺接。

  (2)不亦说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释为不也。吗?亦:也。

  (3)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而:表却。

  2、翻译第一则

  3、第一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一则

  四、反馈与检测

  1、朗读第二则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3)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翻译第二则

  3、第二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二则。

  5、朗读第3-5则。

  (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领会。

  (2)可以为师矣。是个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可,可以;以,把。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转折连词,译为可是。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无所得。

  (4)由,诲女知之乎!诲:教导。知:知道,懂得。之:代词,代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

  6、翻译3-5则。

  7.3-5则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8、背诵3-5则。

论语教案优秀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文言文必须读通的道理。

  2.了解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

  3.初步熟悉几个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弄清实词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是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开始,怎样学习是关键,着力抓把诵读,使学生当堂成诵,疏通文义后,让学生在课上背诵。(全班齐背,再个别同学分行背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背诵,所以大家要多读,读熟才能背。

  正音:

  愠(yùn),罔(wǎng),殆(dài),谓(wèi),哉(zāi),诲(huì),焉(yān),亦(yì),识(zhì)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大家读过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为什么叫“子”呢?(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所记,用“子”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和孔子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曾担任过委吏、司寇等小官,后罢官,周游列国,终不在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劳动人民,政治上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学生再读课文,老师领读全文。

  诵读前四章,教学步骤如下:

  ①齐读1~2遍

  ②颂读并划分停顿

  ③疏通文义

  ④自由练习诵读(抽查个别学生),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1.“学而时习之”

  “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这些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③]

  〈译〉学习了知识按时去实习它,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知”了解。

  “愠”怨恨。“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三句话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问”,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

  2.“温故而知新”

  “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体会或发现。

  〈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章

  “罔”指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译〉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孔子在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贡”章

  这章形式与其它各章不同,是学生提问,老师作答。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谥号”:在封建时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据他生平的功业给他一个名字叫“……”,孔圉的谥号是“文”。

  “谓”叫做,称为。“敏”聪敏。“耻”以……为耻(意动)。

  “是以”因此。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作业]背诵全文六章,前四章会默会译。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前四章的内容。

  5.“默而识之”章

  “识”记。“之”学习所得。“厌”满足、厌倦。

  “诲”教导。(“厌”同“餍”满足)“何有于我哉”

  〈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学生而又知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择”选择。“善”好的地方。“改”改正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好地方学习,对他们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

  背诵课文

  [练习]一~四

  (要求):把课文间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写字义,两行翻译。

论语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围绕“乐”,解读孔子的快乐之道,从中获得些许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快乐体验。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朋友”

  2、我们三类人都是“朋友”

  3、热情洋溢地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这句出自《论语》(第一则)

  二、由“乐”引出的读音解困

  1、“乐”字,读音有疑问

  明确:多音字,解释为“快乐”,读“1e”

  2、再次齐读这一句

  3、自由朗读《论语十则》再看看还有哪些字,在读音上要引起注意的。

  明确:多音字、通假字、生字等。——顺带把一句的意思都理解了。

  (结合意思能更好地确定读音,确定了读音也能更好地理解意思)

  4、再次齐读全文(注意:已经疏通的读音)

  三、孔子的快乐之道一:向一切人学习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什么样的)朋友?来(干什么)?

  明确: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2、背景:《史记》中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多,至远方来”。

  明确:既然来的都是跟他学习的`人,可见学问都不如他,那有什么好快乐的?

  3、引导诵读:第七则(第六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释义这句话(注意:三、必、择其善者、从、改)意思

  ②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个别读)

  明确:肯定的语气(必、从、改)重音

  ③齐背这一则、个别背

  ④小结板书:孔子之所以“快乐”,因为可以“向一切人学习”。

  四、孔子的快乐之道二:坦然面对无知

  1、因此,孔子拥有了弟子3000,其中有72贤(贤能贤德)人。

  2、仲由便是其中一个,让我们看看孔子是怎样将“快乐”传递给他的学生的。

  3、齐读第五则。

  4、这里你读到“快乐”了吗?这则说什么?

  明确:学生很可能是没有读到的,没关系,先理解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的。”

  5、孔子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一读)

  明确:学生自由想读。生气、温柔、严肃……

  6、为什么孔子这么强调分清“知与不知”?

  明确:不知道装作知道会让人很烦恼(庸人自扰)

  7、你有过这种“不懂装懂”的经历或者见过“不懂装懂”的人吗?当时有怎样的感受?(联系自己谈谈)

  明确:让学生体验到孔子看似责备的话语,事实上是将一种生活态度与“快乐”情感带给子路。

  8、齐背这一则,个别背

  9、小结板书:孔子告诉弟子要正确对待知与不知,学会“坦然面对无知”(如果你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了,你也便可以活得更快乐)。

  五、孔子的快乐之道三:学会宽恕他人

  1、然而,我们知道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和令人气愤的时候,比如:下面出现的几个场景:

  ①场景一:语文课上,我和同桌轻声讨论书中一个生字的读音,老师发现了,当众点了我的名字,此时我心想:。

  ②场景二:下课期间,我的同桌小明垂头丧气地从老师办公室回来,一道仇恨的眼神,直射我的脸上,然后恶狠狠地丢下一句:“我今天偷带漫画书到学校的事,你告诉老师的吧!”“谁说是我干的!”我冲他大喊,他却当做没听见,不予理睬,这时候我。

  2、面对这些我们可能无力改变的事实,一味地生气好吗?我们来齐读第十则,看看孔子是怎样看待类似的问题的?

  ①先解释意思:关注“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为什么要宽恕别人的错误?(结合第一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老和尚背女人的故事)

  ③学会“宽恕”,你能获得什么?

  明确:快乐

  3、重新回归场景联想,这时你的言行会有变化吗?

  4、齐背第十则,个别背

  5、小结板书:学会放下包袱,“学会宽恕别人”,该放下时且放下,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六、总结送赠言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值得高兴的事或者令人困惑的麻烦,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就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学会“快乐”的生活,就是孔子以及《论语》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真谛!

  今天我们学习了仅仅才三句《论语》,却已经有这么多的人生感悟了,可见《论语》是一部蕴含孔子大智慧的好书,我们一定还能在阅读其他几则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齐声读全文,然后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学选取一句你觉得最适合或者最能表达你期望的《论语》篇目作为赠言送给他们。

  明确:学生背送的句子,谈谈理由。

论语教案优秀5

  教学简说: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

  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

  学情预估:

  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与“走进儒家传统文化”相比,“走进孔子”“走进《论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搜索与分析。

  说明: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本节课学深学透的基础,同时随阅读量的增加,疑点会呈波浪式出现,有些问题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点则会呈现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我们正是抓住这点点滴滴的疑,从而展开探究。

  二、文本导读质疑

  任务:依话题为导向,结合文本交流汇报资料,从而使资源共享达到最优化,依此激趣导课

  活动:话题预设“遨游儒家传统文化”、“感悟传统经典”“我心中的孔子”“我与孔子的心灵对白”“走进《论语》”……依小组为单位,依据搜集资料的实际选择言之有物的话题,结合文本具体信息完成初读学习的生疑、质疑,进而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铺垫!

  学情预估:

  初一的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可能不很主动,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题,这需要教师既要点燃学生自我展示的热情,又要进行方向性极强的指导。

  说明:

  关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与创新是文言学习的.主旨所在,依据资料生疑、质疑,进而围绕文本展开讨论,走进文本,深入探究。(重点参读南怀瑾《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读赏析

  任务:圈点文言重点字词,训练句读,分类商译文本内涵

  活动:

  1、抄读文本,删除标点,训练句读,自主探究

  2、圈点字词,商译(商讨、翻译)文本,分类整理

  3、交流异议,反复诵读

  4、《论语》成语、格言、警句集锦

  学情预估:

  学生可能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词义的演变以及文言文常识性问题的解决产生障碍,诸如“说”同“悦”;“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这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正确诠释!同时,在进行句读训练时,注重语法,商译文本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说明:

  句读训练是文言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商译与诵读做好了铺垫。而商译与诵读的过程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探究研读。由文本归纳总结成语、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学活用文言文的标志,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四、交流感悟,强化体验,自省笃行(实践)

  任务:沉浸文言经典体验感悟实践

  活动:

  1、诵读感受,体验经典

  2、交流感悟,结合所搜集资料,整体感悟孔子思想及《论语》

  3、归纳大家的想法,进行类的升华

  4、参照文本,强化自我体验,实践真知

  学情预估:关注学生的是实际情感体验,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内化文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交流这个环节是最具开放性的,学生依据《〈论语〉十则》的文本信息,加之补充读物和所搜集资料,从而学生会更有可言之的话题,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学在这里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主与开放,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

【论语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12-16

《论语》教案02-10

《论语》的教案02-10

《论语》教案15篇03-12

《论语》的教案14篇02-11

论语十二章教案02-27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人教版一等奖12-16

七年级《论语》教案09-07

《论语》说课稿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