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
【讲授】内力作用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一、内力作用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思考: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放映幻灯片】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4、分类(根据运动方向和性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材料】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
【启发提问】
(1)上述地壳运动属于水平运动还是升降运动?
(2)请预测一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相对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资料证明,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其各个部分不断发生着水平运动。
【活动】内力作用举例
【放映幻灯片】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
【启发提问】
(1)请分析一下这里海岸变动情况?
(2)设想一下升降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师总结】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讲授】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放映幻灯片】学生思考:渤海与台湾海峡两案例
5、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教师讲解】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导入】外力作用
前面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这座雕塑还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这把细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讲授】外力作用
【提问】阅读教材P76第一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
1、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称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放映幻灯片】
1、概念、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导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讲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8第二段和图,思考:
1、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各物质循环过程发生的条件?)?
【学生回答】
1、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2、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可以用下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特点:(幻灯片展示)
课后小结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教师进一步指导讲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各种岩石—新岩浆
(2)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即内、外力作用
(3)由大气、水、生物参与地壳物质循环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相关文章: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12-09
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03-22
循环小数教案03-26
必修二地理教学总结05-12
《循环小数》数学教案03-16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08-04
地理初中教案11-10
初中地理教案11-15
循环小数优秀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