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初步学着按图形的形状进行匹配。
2、初步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及口语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honey 、danfer 、billy各一只。
2、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honey。
1、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对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要请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祝贺,你们想知道我请了谁吗?)
二、认识图形及进行图形匹配。
出示danfer 、billy
1、幼儿逐一认识,然后观察他们嘴巴的形状。
2、出示各种形状让幼儿认识。
(小动物说他们要吃和他们嘴巴形状一样的饼干)。
请幼儿说一说三角形的'饼干给谁吃,圆形饼干给谁吃,正方形的饼干给谁吃。
三、幼儿操作。
提醒幼儿要给小动物吃和他们嘴巴一样的饼干,边喂边说:“honey,给你吃圆饼干等。”
四、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honey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动物的肚子喂得饱饱的,所以honey也要奖励小朋友,看她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出示三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结束:
幼儿要说出:我要吃什么形状的饼干,说对才能吃。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陀螺的转动、风车的转动、乐园中的旋转木马……这些现象在成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选择了《快乐转转转》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去发现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学习掌握观察、操作、记录等科学方法,并获取有关转动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可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伞、轮子、石磨、风车、竹蜻蜓等。
(2)绳子、筷子、小碗、牙签、橡皮泥、雪花片、木片、盖子、纸板、牛奶罐等。
(3)记录表、水彩笔、轻快的音乐。
(4)录有各种转动物品的录象。
2、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记录会转动的东西并展示在交流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探索,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可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玩许多好玩的东西, 玩时要注意观察,你玩什么东西,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2、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告诉小朋友。
师:你玩什么东西?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幼:我玩呼拉圈,我把呼拉圈套在腰上,扭扭腰,呼拉圈就转呀转,我还把它放在手上转呀转。
我坐在转椅上,转椅转呀转,我也转呀转。
我玩雨伞,我把雨伞打开,还让它转呀转,雨伞转起来很漂亮……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平衡现象感到好奇,有探索的欲望。
2、尝试保持平衡的方法。
活动准备
水彩笔,蝴蝶20只,每组回型针、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蝴蝶想稳稳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吗?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引导幼儿观察手指抵在蝴蝶的什么部位,才能保持平衡,并在此位置上用笔作上标记。
二、第二次操作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不抵在这个部位,但能让蝴蝶稳稳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吗?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结论:将手指抵在加上重量的翅膀一侧。
三、第三次操作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在蝴蝶的一侧加上重量,蝴蝶还能稳稳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吗?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结论:在蝴蝶另一侧加上相同重量的物品。重心移动,将手指抵在加重的翅膀一侧。
四、结束部分
1、给蝴蝶涂上颜色。
2、在音乐声中,蝴蝶停在幼儿手指尖上翩翩起舞。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班级美工区摆放了一些收集回来的纸盘、吸管等废旧物品,我发现自由活动时间段几个男孩子总是挤在一块尝试表演“杂技”,有的用笔顶纸盘,有的用吸管、有的用手指,忙的不亦乐乎……,我在思考:借用某些材料把纸盘顶起来,这中间涉及支撑面的位置是否在纸盘中心的问题,孩子们自发的游戏不就是一个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吗?而新《纲要》也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积极的经验。于是,顶纸盘的'活动就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2、尝试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实践操作的结果。
3、通过撑纸盘的活动,初步感知纸盘的中心点。
活动准备
圆形纸盘、纸巾筒、大头笔、吸管、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1、出示物品,提出问题:
今天我想考验一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看,这是什么东西?
2、请小朋友们预测:如果把纸盘放在纸巾筒的上面,纸巾筒能不能像撑雨伞一样把纸盘撑起来呢?大头笔、铅笔、吸管能不能把圆形纸盘撑起来?
二、预测
1、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示范记录方法:这里有张记录表,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填上答案,如果你认为这些材料能把纸盘撑起来的请在相应的表格上打勾,不可以的请打叉。好现在开始行动吧。
2、幼儿独自记录预测情况。
3、集体统计幼儿预测情况:
三、感知探索一:多种材料操作撑纸盘
1、幼儿第1次操作,探索用纸巾筒、大头笔、铅笔、吸管究竟能不能把纸盘顶起来,并做记录。(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鼓励:不着急,动作轻一点、慢慢的试一试,多试几次)
2、请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探实验结果。(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可以相互交流一下,等一等还没完成的小朋友)
3、集体交流:集体统计实际操作情况:请你看着你的记录表告诉我你的实验结果,用纸巾筒可以把能纸盘撑起来的请举手,不可以的请举手,……(教师强调预测和实验的结果有些不一样)
4、请幼儿示范用四种材料撑纸盘: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示范用这四种材料撑纸盘。
四、感知探索二:重点操作用吸管撑纸盘
1、提出问题:情况有所不同了,为什么同样是用铅笔(吸管),有的小朋友可以把纸盘撑起来,有的不行呢?下面将要请小朋友进行第二次实验,请听清楚要求:刚才已经成功撑起纸盘的小朋友要想想你是怎么做到的?还不能把纸盘撑起来的小朋友想想办法,看看这一次能不能成功?请你们把第2次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明白了吗?
2、再次统计实验结果。幼儿再次操作后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重点关注怎样操作,吸管才能把纸盘顶起来。师:看看你们的记录表,刚才第2次实验结果是……请举手;纸盘都撑起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开始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提问几个小朋友)
五、感知探索三:感知物体的中心点
1、幼儿分两组分别示范用吸管撑纸盘,两组幼儿相互观察,提出问题:看看纸盘现在都站在吸管的上面了,有发现什么问题吗?纸盘站在吸管上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哎,为什么有的纸盘摇摇晃晃?究竟纸盘撑在什么位置才会最平稳?
2、幼儿操作,找出撑纸盘的最佳位置,并做上记号。(教师提示:如果找到了撑纸盘最平稳的位置请用手按住纸盘和吸管,然后到过来,在上面画个圆点。)
3、幼儿分享交流寻找撑纸盘最佳位置的操作方法:师:找好了吗?大家一起来试试,看看现在纸盘是不是都站的又平又稳?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小圆点的?这个位置是纸盘的什么地方?
4、:纸盘最中心的地方,也就是中心点,找到中心点就可以把纸盘稳稳的撑住。
5、证实自己是否找对了中心点。
(究竟幼儿刚才的中心点找对了没有?老师有一个办法,将纸板对折两次,打开后会有一个十字“⊙”的交叉点,看!这就是中心点了!现在,请小朋友撑着纸盘回教室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经典]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