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一、课程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3.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区别不同形态的茎,根。
2.能区别不用形态的茎,不用形态的根。
3.能认识根、茎的.作用。
(二)探究能力:
1.对待科学学习能采取想办法解决的态度。
2.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3.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五、教学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六、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
集中话题直接揭题
板书课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探索和调查植物的根相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
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
全班交流、比较。
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
听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植物的茎相同吗?
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
茎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区分直根和须根。
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回顾和解释1.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
(做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尊重事实。
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通过直接的感官的接触,更能使他们记忆深刻并且情趣浓厚。同时在孩子们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各自带着兴趣和需要直接和木珠接触。通过看看,摸摸等感官的使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粗浅的探究方法和学习技能。孩子们由探索得到了知识,自然积累了经验,之后经验又使活动升华,这其实也是我们老师的最终目标:让宝宝主动去学习,去观察、去认知、去生活、去创造!
二、活动目标
1、乐于将珠珠抛进水中,初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产生好奇。
2、喜欢抛珠子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快乐。
3、愿意向同伴、老师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木珠、玻璃珠若干,将木珠、玻璃珠放在几个筐子中
2、塑料大盆2个,里面装一半水。
3、在活动前组织幼儿看“跳水”的体育比赛,让幼儿了解“跳水”这一运动。
四、活动过程
(一)以“跳水表演”引出
1、孩子们你们看过跳水表演吗?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来表演跳水,你们看,是谁?(分别出示木珠、玻璃珠,引导幼儿与珠珠打招呼)
2、木珠是什么样的`?(颜色、形状)玻璃珠呢?
(二)跳水表演(教师演示,幼儿表述)
1、跳水表演现在开始,首先出场的是木珠。(教师演示木珠跳水)听“咕咚”,木珠宝宝跳到水里去了。(学说“咕咚”)
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样的?
3、玻璃珠也来跳水,它跳到水里后会是怎么样的呢?(幼儿猜测后教师演示)
4、玻璃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样的?它和木珠一样吗?(幼儿学说:“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幼儿操作
1、仔细听,谁在说话啊……原来还有很多珠珠也想来跳水,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吧!
2、每个幼儿1盒珠珠,把它们抛入水中,观察珠珠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3、收拾整理玩具,活动结束。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
霜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雪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冰水(液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露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云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雾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
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
科学教案 篇4
课标要求: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三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讲述相结合
学法指导:阅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烧瓶、水、试管夹、烧杯、喇叭、放大镜、漏斗、乒乓球、鸡蛋、气球、单摆。
教程:
一.引言
让学生阅读致同学们
二、科学之旅
1.找一个同学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物理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科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过程,充满乐趣和艰辛,探求科学知识是我们的渴望。
2.有趣.有用的物理
(1)演示实验图0.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图0.1-2会跳舞的小人。
图0.1-4乒乓球会下落吗?
(2)想想做做
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
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3)阅读P5的课文及图0.1-5.0.1-6
(4):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原子及原子核的变化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3.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要力求理解,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
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不断提醒大家,一起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4.STS.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1)让学生自己阅读
(2)引导讨论
a.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
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三.:略P9
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科学之旅?
四.作业
1.阅读课文
2.你觉得物理有趣吗?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这门课?
3.预习第一章.声现象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活动准备
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不倒翁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面团 泥团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提问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出示不倒翁)
二、自由探索
1、师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不倒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不倒翁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不倒翁时很认真,还能边动脑筋,发现了不倒翁的底下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不倒翁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翁
1、幼儿操作:
(1)提示: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豆子、橡皮泥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做一个不倒翁来试一试,他们都一样吗?
(2)组织幼儿讨论: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不倒翁?
小结:原来,在不倒翁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不倒翁就能站住。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站住的不倒翁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三、演示对比实验
孩子们我们把自己做的不倒翁,倒的放地一起,不倒的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为什么有的倒有的不倒呢?
四、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没有制作完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着不倒翁去玩一玩吧!
结束:小朋友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个“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