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27 10:47:5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

  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三、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四、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友好、快乐的情绪。

  2、学唱歌曲、尝试唱准附点和休止附。

  过程:

  (一)理解歌曲内容

  1、欣赏歌曲一遍

  你听了感觉怎样?

  2、第二次欣赏(边拍手边听)

  你听到了什么/

  3、我们听了这么多遍,那我们再来听是不是有刚才我们说到的?

  4、第三次欣赏

  5、念歌词两遍,你说说里面有哪些果娃娃?

  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果娃娃

  6、再完整欣赏一遍

  二、学唱歌曲

  1、老师弹唱一遍

  2、跟老师的琴来唱一遍

  提问:

  (1)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幼儿说教师唱)

  (2)出示休止附节奏和幼儿一起打节奏

  3、完整唱一遍,要求唱出休止附。

  4、分形式唱(男女唱、一起唱)

  三、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谜语:风筝。引出活动主题。(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风筝)2.教师启发提问: ①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②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蜓、金鱼、五星等)

  2、.出示各类风筝让幼儿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①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②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3、画风筝。将燕子风筝的轮廓发给幼儿,请幼儿发挥想象自己制作,画风筝,画好后进行展示。

  4、游戏"放风筝",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金秋送爽、硕果累累,又是一年秋收时,为了让孩子们亲自去体会、感受一下秋天的丰收景象,也为了让幼儿学会一种劳动技能,并体验劳动的艰辛,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大班的全体小朋友在我们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野,进行了一次拾稻穗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能积极认真地拾稻穗。

  2、培养幼儿耐心、细致、认真的劳动品德。

  3、让幼儿初步体验劳动的艰辛,懂得爱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能积极认真地拾稻穗。

  活动难点:

  能耐心、细致、认真地拾稻穗。

  活动准备:

  1、选择收割的时候开展本次活动,与农民联系,告知本次活动的目的及配合事项。

  2、每组带一个塑料袋。

  3、照相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带领孩子来到农田。请农民伯伯讲述农民是怎样种植稻子的,让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真是“粒粒皆辛苦”,要爱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激发幼儿拾稻穗的愿望。

  (二)交代拾稻穗要求。

  1、拾稻穗时要细心地寻找。

  2、分小组进行,要有始有终,从田头拾到田尾。

  3、完成任务后要比一比,看哪组的幼儿拾得多。

  (三)幼儿拾稻穗,师巡回观察指导。

  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引导幼儿边拾稻穗边说出稻穗的颜色“黄澄澄”“金黄色”。

  (四)幼儿边休息边谈体验。

  1、让幼儿在田间自由围成一个半圆形席地而坐,塑料袋放在自己面前,休息3~5分钟。

  2、幼儿互谈经过,讲述拾稻穗过程,启发幼儿用“辛苦”“很累”“金黄色”“黄澄澄”等词表达。

  3、评出稻穗拾得最多的小组,给予表扬。

  (五)教师根据活动过程进行总结。

  (六)送稻穗。

  幼儿把拾到的稻穗送给农民伯伯。

  (七)幼儿唱《人人夸我好儿童》的歌曲回幼儿园,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知道新鲜空气对人们的重要性,了解抽烟对人体健康,社会环境的危害。

  2、增强幼儿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张贴设计的禁烟标记,激发幼儿争做环保小卫士。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材料准备:

  教师:棉花、香烟、瓶子;

  幼儿:纸,禁烟标记

  过程:

  一、通过做实验,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1、捏紧鼻子,闭紧嘴巴,说一说有什么感觉?(不能呼吸感到非常的'难受。)

  2、深呼吸一次,现在感到怎么样?(感受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二、感知香烟对人类的危害。

  1、出示香烟——"这是什么?""你们家有人抽烟吗?"

  2、如果把让烟污染的空气吸进后,我们的身体会变成怎么样?

  3、做实验:先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代表肺,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4、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请幼儿讨论吸烟的危害。

  三、教师介绍世界无烟日,并引导幼儿寻找戒烟的方法。

  1、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出要禁烟,并规定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在许多地方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标志(出示戒烟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2、很多地方出现了无烟商场、无烟列车,处处禁烟,可是那些吸惯了烟的人,总是想吸烟怎么办呢?

  3、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吸烟的人戒烟。

  四、争做"禁烟小卫士",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1)绘画禁烟标志。

  (2)师生共同在园内把绘画的禁烟标志张贴在墙上,

  活动反思:

  社会意义,引导幼儿从身边的成人开始宣传禁烟。使他们认识到吸烟不仅损害自己的身体,也在危害旁边的不吸烟的人。让幼儿明白,即使年纪小,也可以为环保尽一分力,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将环保的种子播种在小小的心灵里,从小让幼儿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本次活动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话太多,一直在重复某些词语。对幼儿抛过来的球没有及时的接住。还有在某些细节方面我处理的不够理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改进。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指南》中指出,幼儿审美经验的获得,是一种在审美范畴内感悟生命的能力和看待事物的新的方式和经验获得,而这种直觉、想象、顿悟的感性思维方式有别于通过科学认知等领域的学习所发展起来的那种逻辑的、程序性的理性思维方式,只有二者的相辅相成,才能使幼儿整体地、更完美的理解世界。在以往幼儿绘画重叠物体时,经常会发现画面中前面的物体比后面的物体高,或是出现“透视画”、“断裂画”的现象。尽管艺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技法不做过多要求,但出现了以上几种情况,显然是幼儿对事物缺少科学的认知。又结合主题《有用的植物》中“在菜场里”的线索点,要求幼儿“运用重叠、叠高等方式绘画蔬菜”。

  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尝试绘画重叠蔬菜的过程中,学习重叠画的表现技法,产生初步的空间感;而通过介绍蔬菜的方式,了解蔬菜对人体的益处,从而更爱吃蔬菜。

  幼儿分析:

  1、幼儿“重叠画”的表现能力。

  进入大班的幼儿渐渐地开始尝试绘画重叠画。活动之前我班幼儿尝试绘画过《登长城》、《蘑菇娃娃的舞蹈》、《好吃的红萝卜》等用重叠的手法进行表现的作品,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同时,我也发现幼儿对遮住后面物体的边缘部分绘画得比较好,而对于遮住中间部分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常常会出现“断裂”的现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多种重叠技法的表现。

  2、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现象。

  经常会听到家长说,“我们家小孩就不爱吃蔬菜”、“每次给她煮蔬菜面,总把胡萝卜挑出来”……可见,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现象还是挺普遍的。有的不爱吃生菜、有的不爱吃胡萝卜,也有些幼儿在吃“炒三丝”时,把肉丝全挑出来,最后盘子里只剩青椒丝和叫茭白丝。所以,教师希望通过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绘画、介绍蔬菜,让幼儿知道蔬菜对人体的益处,从而改善挑食的坏习惯。

  环节分析:

  情节一:“河马先生开蔬菜店”。

  教师运用幼儿喜欢动物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导入时出示了可爱的“河马先生”,立马吸引幼儿的眼球;以及“河马先生开蔬菜店”的情节,使活动变得更加有趣。

  情节二:“请广告公司设计蔬菜广告牌”。

  第二个情节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广告公司送来了两幅蔬菜广告牌,你们觉得河马先生会喜欢那幅作品?”幼儿通过对比“重叠”与“分散”两幅不一样的作品,直观地感受到重叠画的美感。在这之前幼儿已经具备一些重叠画得表现技巧和欣赏能力,所以,多数幼儿可能觉得是重叠的那幅比较好看,并说说河马先生喜欢的理由。然后,教师又将这种经验引伸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知道“蔬菜就像小朋友,喜欢你靠着我,我挨着你,才不会觉得孤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重叠画”的'喜欢。

  情节三:“帮助河马先生设计广告牌”。

  这个部分主要是幼儿操作的过程,教师也运用情境性的语言作为这个环节的导入“森林这么大,河马先生需要很多的蔬菜广告牌,我们一起帮它设计好吗?”来激发孩子绘画兴趣,并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情节四:“为广告牌作广告语”。

  教师组织开展本次活动,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了绘画的表现技巧,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对人体的益处,并乐意在生活中多吃蔬菜,让活动真正为生活所服务。活动最后环节虽说是为河马先生的蔬菜店作广告语,实则是让幼儿了解各种蔬菜的作用,让幼儿更爱吃蔬菜。

  活动目标:

  1、在绘画蔬菜时,能分辨物体的前后关系,尝试运用重叠的方法在画面上表现蔬菜。

  2、在说广告语的过程中,知道蔬菜对人体的益处,愿意在生活中多吃蔬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

  1、课件、记号笔、铅画纸

  2、图片:青菜、西红柿、胡萝卜(部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起兴趣。

  提问一:播放图片1——你们猜这是谁?

  情景导入:原来是河马先生(出现“河马”的图片)。河马先生开了一家蔬菜店(出现“蔬菜店”的图片),这家蔬菜店座落在森林的深处,平时很少有小动物经过,所以它邀请广告公司帮它设计蔬菜广告牌,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蔬菜店。

  二、说说布局,画画重叠。

  1、了解“重叠画”。

  提问二:播放图片2——过了几天,广告公司拿来了两幅设计好的蔬菜广告牌,你们觉得河马先生会选择哪那副呢?为什么?(感受重叠画的美感)

  提问三:播放图片——那么,在这张广告牌中,哪些蔬菜是在前面的?哪些在后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摆放青菜的位置。

  提问四:播放图片4(青菜、胡萝卜、西红柿、蘑菇)——这四个蔬菜中,第一个出场的是谁?为什么?(引导幼儿作画时要先画最大的物体)

  教师提示:青菜放在中间往右或左一点的位置更好看。

  3.画胡萝卜(演示中间部分被挡住的物体的绘画方法)

  提问五:这会是哪个蔬菜的一部分?哦,是胡萝卜啊!胡萝卜真调皮,露出半截小身体,另外半边身体怎么画呢?(教师故意画错位置,让幼儿想办法,应该怎么画胡萝卜的另外一班才看起来不像“断掉”的)。

  4.摆放西红柿的位置。

  提问六:画面中什么地方是空空的?那我们把西红柿画在画面空空的地方吧。

  5.画蘑菇。

  西红柿孤零零的真可怜,我们请蘑菇来陪陪它(教师演示绘画露出一半的蘑菇)。

  提问七:为什么只看到一半的蘑菇呢?

  提问八:你们发现了吗?胡萝卜和蘑菇被挡住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请你来说一说。

  小结:对呀,同样是两样物体重叠,胡萝卜被挡住的是中间部分,所以画好了一半要跳过去再画另一半;而蘑菇挡住的旁边一部分,只要画露出来的那一半就行了。

  三、画画蔬菜,感知重叠。

  1、森林这么大,河马先生需要很多的蔬菜广告牌,我们一起帮它设计好吗?播放图片5——你们看,这么多的蔬菜中请你挑选几种蔬菜,为河马先生设计广告牌。当然,你也可以画图片中没有的蔬菜。

  2、观察要点:

  提醒幼儿不要画“断掉”的胡萝卜。

  引导幼儿绘画重叠的蔬菜,注意画面的布局(不要画散开的蔬菜、不要画排队的蔬菜等)。

  四、欣赏作品,说说广告语。

  你们的广告牌设计好了吗?河马先生等着要开店呢,他想看看你们设计得怎么样了?

  1.欣赏作品。

  提问九:谁和谁是重叠的?请你说说这些蔬菜的重叠是怎么画的吗?

  2、说广告语。

  蔬菜广告牌做好了,我们还得为它设计一句广告语,这样河马先生蔬菜店的生意才会更好。

  总结:既然蔬菜这么有营养,那大家一定要多吃蔬菜哦!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猴子图片,了解猴子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双半圆勾画猴子的脸部,根据猴子的不同姿态表现猴子动态。

  2、用深浅咖啡色进行涂色。

  【活动准备】

  1、各种姿态的猴子范画;

  2、幼儿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小猴子》导入,幼儿学学小猴走路的样子,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猴子范画,了解猴子的外形特征提问:

  1、猴子的头是什么样子的?

  2、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3、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4、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5、四肢是什么样子的?

  6、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

  三、出示各种动态的猴子。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姿态的猴子。

  2、这些猴子在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猴子的各种姿态(手、脚、头部动作)讲解画猴子的方法,表现各种猴子的`动态。

  3、用深浅咖啡色给猴子涂色。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1、幼儿学画猴子,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动态的猴子。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轮廓线内来回地涂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3、引导幼儿进行添画,(画山、桃子等与小猴子生活有关的图形,再用各种线条加密)丰富画面。

  五、欣赏作品。

  幼儿选出主体构图比较大而完整的作品进行评讲和展示。幼儿评选自己“最喜爱的小猴子”。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绘本《谁敢嘲笑狮子》讲述了一个情节生动有趣、结构工整有序的童话故事:骄傲的狮子自诩为百兽之王,却在与动物的比拼中一次次落败,不断地被小动物嘲笑。这让骄傲的狮子情何以堪?最后狮子用它独特的吼声震动了森林,找回了自信。

  细细翻看绘本,画面丰富细腻,语言诙谐幽默。狮子的形象生动可爱,橘黄色的鬃毛包裹着一张表情丰富的脸,时而得意,时而懊恼,时而生气……尤其在最后狮子气得嗷嗷吼叫的时候,绘本作者用两张页面表现了狮子张大嘴巴的夸张表情,并配以三个逐渐变大的“嗷”字,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狮子在经历挫折后迸发出的强劲力量。

  “跑不过猎豹不要紧,爬树比猴子慢不要紧,潜伏的本领没有蛇厉害不要紧,力气比不过大象也不要紧,他的吼叫足以威慑整片森林。这是植入他灵魂里的力量,只属于他的力量”。我想,我们的孩子也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他们有的擅长与同伴交往,有的擅长艺术表现……但这些本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找到自信的源泉,知道自己的独特价值。鉴于此,我决定以《谁敢嘲笑狮子》这一绘本故事为载体设计组织活动。

  首先,分层次解读绘本。

  从故事结构看,这个故事以诙谐幽默的手法描述了狮子与其他动物之间进行的四场比赛,结构较工整,清晰地呈现了比赛内容与结果,其中有可供幼儿充分阅读的空间。

  从表现形式看,画面丰富细腻,并有对话、独白等语言表现,幼儿通过观察、对比丰富的画面细节,可以清晰地感受狮子的心理变化以及动物们对狮子的嘲笑心态,其中有可供幼儿细致阅读的内容。

  从故事内涵看,整个故事展示了一个积极自信的精神世界,挫折只是过程,狮子在吼叫中展现了力量,找回了自我和信心。幼儿可从中得到深刻的体验。

  其次,分阶段组织活动。

  第一阶段为集体活动。这个故事结构比较工整,内容表达以陈述性语言为主。考虑到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观察阅读能力,我没有采用通常的故事欣赏教学策略,而是采用儿歌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幽默与精神内涵。

  第二阶段为自主阅读。由于儿歌教学节奏比较快,可能会导致幼儿对画面细节的观察不足、情感体验不够充分。因此,集体活动结束后,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精读绘本,细致地了解故事,再次寻找他们对于绘本的兴趣点,帮助幼儿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第三阶段为集体活动。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对绘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时,我们以音乐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将儿歌、故事综合展现出来,进一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涵。

  活动一儿歌创编

  《谁敢嘲笑狮子》

  目标:

  1.了解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故事的线索下学习儿歌。

  2.在小图片的帮助下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的中心段落并初步尝试创编儿歌。

  3.感受故事情节的幽默,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

  准备:

  故事PPT,音带(狮子吼叫),与儿歌内容匹配的小图片。

  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幼儿猜测故事的情节

  1.教师以优美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开头,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爬树,还有的在地面上爬行……谁都没闲着,只有大狮子坐着不动。

  2.幼儿感受狮子的骄傲自大。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我们—起来演一演这只狮子。

  师:看,这只狮子可真威武!这只狮子的眼神好凶猛……

  (析:动作模仿的策略能使幼儿更好地体味狮子的.骄傲之情。)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合理想象。

  师:其他动物服气吗?它们会怎么想? 师:狮子可以跟小动物们比什么本领?为什么?

  (析:想象支持了幼儿的持续学习,并把幼儿引入故事情境之中,这为后面的儿歌创编做了一定的经验铺垫。)

  二、幼儿在图片提示下学习儿歌的中心段落

  1.出示“比跑步”,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该句儿歌。

  师:看,第一项,比什么?结果怎么样? 师:谁在笑?怎么笑的?为什么要笑?谁来学一学? 师:大家一起来学学这一句。

  2.出示“比爬树”,教师以相同的提问暗示幼儿以相同的模式学习该句儿歌。

  师:第二项,比什么?结果怎么样? 师:谁在笑?怎么笑的?为什么笑?和第一次笑有什么不一样? 师:大家一起来学学这一句。 (析:相同的提问是对幼儿语言表达的合理期待,有助于幼儿进入后期的儿歌创编。)

  3.出示“比爬行”、图5“比力气”,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自主创编这两句儿歌。 师:第三项,比什么?第四项,比什么?结果到底怎么样?

  (析:幼儿尝试用“动物+象声词+比赛结果”的句型自主创编儿歌,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第三句采用幼儿创编、教师修改的方式,第四句采用幼儿创编、同伴修改的方式,通过师幼、同伴间的互助来解决幼儿学习中的难点。) 4.幼儿完整练习四句儿歌,巩固儿歌中心段落。

  师:狮子一共比了几次?结果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5.幼儿想象故事情节,体验狮子的情感。

  师:比赛进行到这里,你觉得究竟谁是百兽之王? 师:这时狮子感觉怎么样?会怎么想?

  (析:“究竟谁是百兽之王”的冲突不仅是其他动物与狮子的比拼,更是狮子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以这一冲突为线索,引导幼儿深入思考了绘本的内涵。)

  三、教师播放动画PPT,幼儿感受故事结尾,体验狮子吼叫的力量

  1.教师播放狮子吼叫的声音,幼儿想象故事情节。

  师:狮子究竟该怎么办?它要怎么展现自己的本领?

  2.幼儿模仿狮子吼叫声,感受吼叫的力量。

  师:听!狮子是怎么叫的? 师:狮子的吼声传得很远很远,震慑了整个森林。动物们听见了都怎么样了?(对,都安静了,再也不敢嘲笑他了。) 师:我们大家也来学学狮子叫声。

  师:你在吼叫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析:幼儿在尽情的模仿中感受到了吼叫的力量,这是一种感官和心理的双重体验:释放挫败感带来的消极情绪,找回失落的自信。)

  四、师幼合作完整朗诵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儿歌一遍。

  2.幼儿念儿歌中心部分,教师念儿歌的其余部分。

  3.幼儿完整念儿歌两遍。

  五、教师揭示绘本主题。

  激发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 师:你们说森林里究竟谁是百兽之王?动物们能嘲笑狮子吗? 师:其实这首儿歌就是从这个绘本故事中来的。活动结束后,我们再去读一读这个好玩的绘本故事吧。

  附儿歌:

  谁敢嘲笑狮子 森林里,真热闹,小动物们真快乐。

  大狮子,坐中央,“百兽之王就是我”。

  母狮子,不服气,“要不你就露—手”。

  第一项,比跑步,猎豹嗖地窜前面。嘻嘻!

  第二项,比爬树,小猴哧溜到树顶。呵呵!

  第三项,比爬行,小蛇嘶嘶爬得快。哈哈!

  第四项,比力气,大象嘿嘿力气大。跟我比? 狮子气得大声吼:“嗷……” 小动物,害怕了,再也不敢嘲笑他。

  活动二音乐表演

  《谁敢嘲笑狮子》

  材料分析: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的第一首,歌曲以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清晰地表现了百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与《谁敢嘲笑狮子》中的狮子形象十分匹配。于是,我萌发了给乐曲填词的想法,用《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表现绘本的开始部分,用RAP说唱的节奏表现狮子与小动物比赛的情节,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态相组合,创造出富有趣味的情景,有利于幼儿感知、想象。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该活动的说唱歌词采用的是第一教时中的儿歌。

  目标:

  1.在绘本线索下学习歌曲《谁敢嘲笑狮子》,感受歌曲主旋律与说唱部分的不同风格。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能根据歌唱内容表现角色动作。

  3.尝试在音乐的提示下完整地演绎绘本故事,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准备:

  黑板,粉笔,与歌词匹配的小图片,歌曲分段音乐,自制狮子披风、皇冠。

  过程:

  一、根据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回忆故事情节

  师:《谁敢嘲笑狮子》的绘本我们都看过了。故事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动物们为什么要嘲笑狮子?最后谁赢得了比赛? (析:用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回忆绘本的故事情节,为下一阶段学唱歌曲及表演作经验准备。)

  二、学习歌曲第一段

  1.倾听教师清唱歌曲,熟悉歌词。

  师:我也很喜欢这个故事,我还为它编了一首歌。请你们听一听。(教师清唱。)

  师:歌曲里面是怎么说的?你能用歌曲里的话来说一说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有节奏地念一念歌词。

  3.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这首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静悄悄的森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

  (析:教师运用范唱和与幼儿一起有节奏地念歌词的方法,使幼儿充分感受了歌曲前半部分沉静有力的节奏特点,有利于幼儿学唱歌曲。)

  三、学习歌曲RAP说唱部分

  1.感受RAP的音乐风格。

  师: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了小动物比赛的儿歌吗?(幼儿集体复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放一段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来说一说儿歌。

  2.幼儿学习说唱部分。

  师:一首儿歌,如果我们加上节奏,再加上一些动作,就可以成为一首说唱歌曲。我们先来找找感觉,手臂跟随节奏摆动起来。

  师:中间的4拍过门,我们可以表演什么动作呢?

  (析:教师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幼儿自主创编,同时通过关键环节的引领,如对过门的感受、对动作特点的赏析,让幼儿更清晰地感受到RAP表演的自由风格,从而使幼儿自然地将儿歌用于节奏诵读中,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3.幼儿完整表演歌曲说唱部分。

  四、完整表演故事

  1.听音乐,创编结尾。

  师:这时狮子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做的?

  师:狮子的吼叫声怎么样?听到狮子的吼叫,动物们还敢朝笑狮子吗?

  2.穿上表演服装,完整表演。

  (析:穿上简单的表演服装,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表演兴趣,另一方面增强了幼儿的角色意识,使幼儿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好地进行创造性表演。)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石头》大班教案 大班关于石头的教案12-19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12-01

大班教案12-06

大班教案12-06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