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02 08:42:1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教案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美术教案3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瓶子写生,能够简单表现遮挡关系。

  2.在瓶子写生的基础上,用黑白线条对瓶子进行想象添画。

  3.在瓶子写生过程中体验写生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瓶子进行想象贴画。

  活动难点:

  在瓶子写生中表现遮挡关系。

  活动准备:

  PPT,油画棒,绘画纸,勾线笔,每组3—4个瓶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导入。

  1.(教师随意出示一个瓶子)师:这是什么?

  2.昨天瓶子宝宝给我寄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二、变形与遮挡关系。

  1.教师出示幻灯片,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2.师:这些瓶子与我们看到的瓶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造型)

  3.你看到的瓶子都是完整的吗?为什么有的完整有的不完整?(因为有一

  些被遮挡住了,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遮挡关系)

  三、教师讲解示范。

  1.你觉得这些瓶子变身之后好看吗?你想不想也来给瓶子变身?

  2.我这里也请来了一些瓶子宝宝,他们也想拍一些好看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拍拍看好不好?(教师随意摆放4个瓶子)

  3.可是我今天没带照相机怎么办?

  4.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新的画画方式来画瓶子,叫做写生画,写生画就是把我们看到的东西看到什么样子就画什么样子。

  5.教师讲解示范:先把瓶子的轮廓画好,特别是被遮挡起来的瓶子,遮住的地方不用画,画好轮廓之后,再给瓶子添画,把瓶子变成好看的有动作的瓶子宝宝。

  四、幼儿操作。

  1.教师随意在每组放3—4个瓶子。

  2.要求:

  幼儿根据瓶子的摆放尝试写生,写生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被遮挡瓶子的表现,写生完瓶子的轮廓之后,幼儿给瓶子进行创意添画,把瓶子变成好看的瓶子宝宝。

  五、欣赏,展示幼儿作品。

  举办摄影比赛,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瓶子宝宝的照片?为什么?

  活动反思:

  写生画在学前阶段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对于还只是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就更大了,这次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写生画,因此在选材上我选择了教室里常见的饮料瓶,并在写生的基础上添画,使整个活动不枯燥,快乐的瓶子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基本掌握了写生画的操作要求与操作步骤,在遮挡关系的表现方面也是较好的,因此整个活动的效果也是较成功的。唯一的不足就是在活动的开始探索阶段,花的时间较多,选取的图片不够精炼,下次还有待加强。但总体来说整个活动还是相当成功的。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记忆。通过组织孩子们走进山林、原野,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美好春光,通过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五彩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操作目标: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讷讷感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没与季节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春天的色彩没,用简短的语言和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难点:用什么样的美术语言表现春天的色彩美。

  四、教学准备:

  师:景点、授课环境的选择;应用与写生、示范、指导的工具材料。

  生:学生所需的相关工具材料及户外活动的服装、鞋帽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知道,春天!

  师:对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那春天跟冬天有什么不同呢?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植物园(根据地方优势,也可以是公园、野外等),看看春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愿意去找一找吗?

  生:好!哦!去植物园了,去找春天哦!

  (组织教学,讲解室外写生纪律要求)

  二.发展阶段:

  师:同学们,你找到春天了吗?

  生: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呀——

  (请小朋友观察周围的环境,从这些事物的生长现象和色彩变化方面加以描述。)

  师:那么,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你想怎么表现?

  生:有——

  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眼中春天最美丽,颜色最漂亮!

  1.学生绘画或制作(可分小组协作),

  教师指导。

  2.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价。

  1.收拾:强化环境卫生的维护。

  一.拓展阶段:

  1.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唱支歌吧(边唱边舞)。

  2.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留个影吧!

  3.等到节假日请爸爸妈妈带你一同去踏青,把美好的春光写在你的里。

  二.:

  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可采用师评、生评、自我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组织性、纪律性执行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

  ○对学生语言表达、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

  ○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

  六、教后记: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尤其是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家的作品,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儿童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儿童性情、情感、自信和语言。《玩球的人》是法国著名画家卢梭的作品,这是一幅具象性作品,画面色调明快、主题鲜明、内容简单,适合小班幼儿欣赏。

  活动目标:

  1、感知图画的色彩和形象美。

  2、理解画面内容,并能对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活动准备:名画《玩球的人》、视频转换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画面。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请你仔细看,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球了。

  幼2;我看到了人。

  幼3:树。

  幼4:有很多很多树。

  幼5:树叶黄了

  幼6:有的变红了。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树叶有的绿绿的、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绿的、红的、黄的,和在一起真漂亮。

  (在这里,老师并不直接提出“画上远处有什么”,“近处有什么”之类的问题,而只以“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入,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容易限制儿童的观察思路,使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点,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

  2、进一步观察画面,感知画面色彩美、形象美。

  师:你感觉画中的.事情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

  幼:晚上。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我知道的。

  幼:我觉得是白天,因为我看到了天上的云。

  师:蓝蓝的天上飘着白白的云,天气真好呀!画中的人在做什么呀?

  幼:在跳舞。

  幼:不是跳舞,是在玩球。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那边有球(孩子指着球说)。

  师:他们是怎么玩球的?

  幼:他的手是这样的,脚在这样!( 孩子边说边模仿画中的动作)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玩球的动作吧。

  (幼儿自由模仿画中人的动作。)

  (此环节的重点是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画面色彩美、形象美。孩子的观察往往是片面的,点的观察,而老师的引导则是提升,它让幼儿能更深层次的挖掘画面的内涵,这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教育的价值所在。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识依赖于行动,所以在让孩子感受画面的形象美的时候,我设计了通觉得方法,让幼儿通过模仿画面中人物的姿态、动作来,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情绪,感受感受作者描绘的蓬勃向上的朝气,同时它也符合动静结合的原则,能满足小班幼儿的身理需求。)

  3、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师:这群人玩球玩得开心吗?

  幼:开心。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他们在笑。

  师:真的哦,他们都笑眯眯的!

  这幅画的名字呀叫《玩球的人》,它是一个叫卢梭的外国画家画的,他画的是在一个晴朗的秋天,一群人在枫树林里玩球,他们玩得真开心。

  (幼儿对作品的命名往往能够反映他们对作品的总的感觉,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有点难度,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情感上的引导,共容易激起孩子的共鸣,所以这里教师把重点放在分享看画的感受上。)

  活动反思:

  说到幼儿园美术活动,通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活动,而美术欣赏活动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这学期我们小班组换了一套新教材,它的每个主题中都有美术欣赏的活动,这也给了我们尝试美术欣赏活动的一个平台。小班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我选择了亨利卢梭的《玩球的人》这一幅画来欣赏。在组织这一活动时,因为孩子是刚刚接触美术欣赏活动,所以老师结合发散性问题和具象问题,尽可能多的鼓励和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勇敢表达。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唯一、绝对的正确答案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也为儿童提供了可以充分自由地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但对美术作品的解释也不能是完全的“什么都是”和“怎么都行”,它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对于写实性的作品来说,人们对画面所描绘事物的识别,对作品情感表现倾向的判定,也总是大致相当的。所以,教师在允许幼儿有自己不同的感觉的同时,又鼓励孩子发表各自的不同见解,使他们通过讨论和争辨,得出相对更合理的结论。讨论的目的只在引导和提升,而不是硬性说服,更不是压制不同意见,使儿童丧失自信,只迷信权威,不敢再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美术教案(经典)09-06

美术教案(精选)08-09

美术教案【经典】08-06

【经典】美术教案08-07

(经典)美术教案09-14

美术教案【精选】09-19

美术教案12-31

美术教案12-31

美术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