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色彩冷暖明暗的对比。
2、幼儿尝试创作刮画。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难点:
幼儿尝试创作刮画。
幼儿了解色彩冷暖明暗的对比。
活动准备:
图画纸,蜡笔,水粉,水粉笔,牙签,方格纸,冷暖对比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变色鸟》,并随故事情节的变化展示对应的颜色纸。
2、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启发幼儿说出对颜色的感觉。
--天气很热的时候,是红色还是蓝色让你感觉比较清凉?
--天气很冷的时候,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灯光?是白色的灯光还是黄色的灯光?
引导幼儿认识暖色、冷色、中间色和对比色。
将故事颜色分成冷色、暖色、中间色三组。
--说说对三组颜色的感觉有何不同。
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请幼儿选出亮色和暗色的蜡笔,尝试制作刮画,并为自己的创作画命名。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自主学习过程中,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课堂上,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刮画作品后都非常激动,不由自主的拿出小工具跃跃欲试。此时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小工具在纸上会出现什么不同效果?那种工具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工具的粗细不同,刮出线条的粗细就不同;利用牙签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此时教师对孩子们的探究成果给与充分的肯定,并请小组成员谈一谈探究过程,演示探究结果。孩子们体验了合作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孩子还在探究,有的兴奋地说:“老师您看,我用铜钱的侧面刮,特别快!”有的自豪地说:“我用指甲也能刮。”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主的探究,引发创作灵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半日活动:《参观即墨北站》
1.知道即墨北站的位置,了解车站环境布局、每个区域的功能和乘车的基本流程。
2.能主动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参观过程中能遵守规则。
3.激发幼儿探究火车的兴趣,感受火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准备】
1.事先与火车站工作人员联系,请车站工作人员做好相应准备。
2.事先联系好参观车辆。
3.做好参观前的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和纪律教育,提出参观即墨北站的注意事项。
【活动建议】
1.引发幼儿有目的地参即墨北站,激发参观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即墨北站。你对即墨北站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待会要认真听车站的叔叔阿姨给你们讲哦。”提醒幼儿参观时认真听、仔细看,并爱护环境卫生、注意安全等。
2.集体乘车前往即墨北站,提醒幼儿注意乘车安全,系好安全带。
3.到达即墨北站,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了解即墨北站的环境布局、每个区域的功能和乘车基本流程。
邀请车站工作人员带领幼儿参观即墨北站,为幼儿介绍即墨北站的.布局,从售票处依次按顺序进行参观,了解每个功能区都可以干什么,期间幼儿可当小记者向工作人员提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参观路线:从售票处到安检处、候车大厅、检票口、站台。
4.回园后的活动
(1)说一说
请幼儿说一说:参观即墨北站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那里可以做什么,乘车基本流程是什么?
(2)画一画
引导幼儿将参观即墨北站时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地方、乘车的基本流程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绘画内容,最后将绘画作品张贴,丰富班级的主题墙饰。
5、活动小结
我们出行的方式很多,火车是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一种,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所以乘坐火车一定要遵守乘车规则。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玛丽波尔卡》优质课视频+教案曲谱音乐下载小班歌唱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优质课视频+PPT课件音乐教案乐谱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替代的方法进行游戏。
2、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
难点:使用替代的方法编写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幼儿用书《猜猜电话号码》、笔、数字代码条等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我们就要毕业了,如果毕业以后要想和好朋友说说话,可以有什么办法呢?”(幼儿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猜猜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吧,我的电话号码藏在这张纸条里呢。”
(出示密码条)“想知道我的电话号码,还得用这些卡片来帮忙呢。”
(2)、观察密码条,尝试用做加减法的方法将密码破译出来
电话号码为:55313820
(3)、观察数字代码,了解代码的作用和替代方法
3、猜猜朋友家的电话号码
“我们也来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变成密码,让别人也来猜猜吧。”
(1)、幼儿制作电话号码密码条
(2)、相互猜猜别人的电话号码
结合幼儿用书《猜猜电话号码》进行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这堂课适合学前班的幼儿,只因他们年龄小,还处在未成年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为了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电话号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常用电话报急电话,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数、双数的知识,并能找出100以内的单数、双数。
2、使学生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电脑课件《学习百数表》和演示用百数表一个;幼儿用记录卡1份/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我们和100以内的数字宝宝都成了好朋友。今天他们遇到了一点麻烦,没找到自己的座位,你们能帮它们吗?(出示课件:百数表)
二、探究新知:
1、看到这个表,你想说些什么?你会填一行吗?为什么是2~8呢?
1) 课件闪动98处,问是填几?为什么?
(第十行第8个)十位上是9就在第十行,个位上是8就在第8个
98的左边和右边填几?下面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课件闪动45处,问是填几?为什么?
(第5行第5个)十位上是4就在第5行,个位上是5就在第5个
45的上下左右的数是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完整的百数表(实物):
(1)看着这个表,你有什么问题?你能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2)选一排读一读?(可以选横排;也可以选竖排)
(3)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横着看: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0、1、2、3、4、5、6、7、8、9。
竖着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
(4)55前一个数是多少?后一个数是多少?
(5)第一竖行都是单数,第二竖行是双数。
(6)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5的数有哪些,个位上是0的呢?十位上是5的数有哪些?
3、(出示课件)看表填空
三、巩固提高
1、 翻牌游戏;
2、 填写记录卡。(附表)
活动结束:
总结全课: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和数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老师也很感激你们帮他找到了座位。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的午睡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孩子老爱趴着睡觉,通过此课,希望能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和功能。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感冒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大人。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
活动准备
心脏图片 心脏模型
活动过程
1‘听一听,让幼儿的耳朵贴在旁边幼儿的胸口上,互相倾听心跳的声音。
2、出示挂图和模型,看一看,心脏在人身体的什么位置,说一说心脏的`形状,并帮助幼儿指出心脏的位置。
3、让幼儿了解心脏有什么功能。心脏日夜不停的跳动,将血液送到全身的各个地方,使身体得到营养物质和氧气,保证身体健康。
4、发现运动后的心脏:带领幼儿到户外跑两分钟回到教室,让幼儿相互听听心脏的跳动,
5,分组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并请各组代表发言。
6、结束活动:引导幼儿说出:锻炼身体能使心脏健康,但不能长时间作剧烈运动,否则会使心脏疲劳,发烧和害怕时,心脏会加快,发烧时要及时治疗,平时多呼吸新鲜空气,睡觉时不能趴着睡,以免压迫心脏。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
活动延伸:
提供听诊器,让幼儿相互听听心跳的声音。选择易懂的碟片让幼儿观看。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种物体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标记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幼儿实验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铁丝、吸管、报纸(小组一份);幼儿记录单,大记录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只乒乓球被管老师不小心掉到了杯子里,你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吗?有什么办法呢?(幼儿相互交流)
二、引导幼儿尝试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1、提出问题:那如果手不能直接伸进去,也不能把乒乓球直接倒出来,在杯子不动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来?(幼儿想办法)
2、介绍材料和记录单。
(1)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有勺子、筷子、细铁丝、报纸、吸管,请你猜猜哪些可以把乒乓球取出来呢?(幼儿猜测,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
(2)到底他们能不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呢?你可以每一种材料都去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用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探索操作
(4)交流探索、记录的结果。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
(5)总结性提问:从记录单上我们可以看出勺子……能取出乒乓球,有的.铁丝能取出乒乓球,有的报纸却不能取出乒乓球,这又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用铁丝取出乒乓球的?解决铁丝取出乒乓球:可以改变形状。
3、探索用细铁丝、报纸把乒乓球取出来。
(1)发散性提问: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细铁丝、吸管、小棒把乒乓球取出来呢?(幼儿自由讲述办法)到底你们说的行不行呢,只有试试看才知道。(第二次操作)
(2)幼儿探索用细铁丝、报纸把乒乓球取出来。教师巡回指导,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实验的情况
(3)再次交流探索操作的结果。怎么样,都成功了吗?你这次用了什么把乒乓球取出来的?用了什么方法?
(4)展示照片,看,xx是用什么方法把乒乓球取出来的?
(5)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去尝试,细铁丝、报纸也能把乒乓球取出来。
4、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是从杯子里取出了乒乓球,如果杯子里掉进去的是铁球呢?在不动杯子子的情况下能用什么方法取出呢呢?我们以后游戏的时候去试一试。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本班大胆尝试音乐课题已有一段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乐曲兴趣浓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不同拍子的曲子,教师设计此活动,让幼儿通过找、玩、听、唱等形式分辨不同拍子的乐曲,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幼儿熟悉唱名,并进一步分辨出2/4、3/4、4/4的曲子。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欢快的情绪。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
2、若干乐句(幼儿人数的3倍);
3、人手一个头饰(上写有一个小节的乐句);
4、唱名1、2、3、5、6的小卡片;信封等。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1、幼儿自由地寻找不同拍子的乐句或节奏,并互相唱一唱,拍一拍,并贴在适当的地方。
2、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秘密。
二、玩一玩幼儿戴上乐句头饰,随着音乐找与自己拍子相同的乐句。
三、听一听欣赏乐曲。引导幼儿听不同拍子的'曲子,并分辨三首曲子的拍子。
1、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幼儿互相交流。
四、编一编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唱名及拍号,编出自己喜欢的乐句。
五、唱一唱。幼儿自由互相唱一唱自己编的曲子。
评析:本次活动是结合班级的音乐课题展开的,在活动之前的活动开展是非常扎实的幼儿的音乐底蕴很好,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场景,幼儿的参与面广泛且非常积极、投入,能大胆的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本班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且教师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始终保持兴趣,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教师预设此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不同拍子的曲子。由于各个环节都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幼儿之间不由自主多次交流。在活动中全班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正是我们艺术教育最终目标。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迁移生活经验的能力,加之活泼好动的特点给予老师创作的灵感—————能否运用生活中真实情境的模仿、再现,来激发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热情呢?就这样,一次音乐与生活、实践与创造、充分感受与大胆表现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诞生了。这不仅仅使音乐变得生活化、情趣化,也使生活变得艺术化、生动化。
因为活动目标的明确(①感知、表现乐曲结构 ②体验生活情境化得艺术乐趣),所以活动各环节衔接自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达到活动高潮,教师组织、指导的思路清晰,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起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都能使老师心中有数。活动中我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和表达,并努力启发幼儿结合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相应的生活动作来表现,老师的眼神、语言、动作和“摄影师”角色的参与大大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最终大家在轻松愉快中共度美好时光,共享音乐与生活的美妙。
不足:活动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些,是否可以在熟练把握音乐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由幼儿自主想象生活场景并大胆表现呢?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小鸡走与老鹰飞的不同音乐,会做相应的.动作来表现角色特点。
2、知道找空地方,不与同伴碰撞。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场景设置:草地
游戏组织:
一、自编故事《老鹰抓小鸡》,引起幼儿兴趣
二、倾听音乐,区分小鸡走与老鹰飞的不同音乐,学做小鸡走、捉虫、老鹰飞等动作
三、幼儿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当小鸡,教师当老鹰,游戏熟悉后也可请小朋友当老鹰。
音乐(一):小鸡出来找虫,玩耍。
音乐(二):老鹰飞来了,小鸡们立即蹲下,表示躲起来了,老鹰飞一圈后,没见到小鸡,灰溜溜地回家了。
音乐(一):小鸡继续在草地上找虫,玩耍。
2、幼儿完整玩游戏
提醒幼儿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学会四散地做动作,互不碰撞。
老鹰出来时,小鸡能努力控制自己蹲下不动,不被老鹰捉到,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铅笔橡皮若干。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运用“〈、〉、=”号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
(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评析:把动物的最大特征和动物名完整讲述,既发展了幼儿细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儿对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作了有效铺垫。)
2.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
(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
(评析:对桃子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的讲述,以及对桃子气味的猜测,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又“唤”起了他们对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境的理解,适时、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 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A.师(点击课件):“按照个子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毛毛虫说:“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时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说:“踮起脚来量也不行。”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
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D.出示高矮排序图。
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
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
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
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
(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
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
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
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
(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评析:按高矮、大小、长短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比高矮,突出了“小动物和什么比?”,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比大小,测重了让幼儿目测比较,快速的比出了结果;比长短,设置了悬念,让幼儿猜测兔子会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说,不同的提问角度,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
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
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
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
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跷跷板)
F.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
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
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
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
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
(评析:帮助幼儿回忆玩跷跷板的经验,为幼儿的思维搭建了情景化、游戏化的平台。)
(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
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哪几个小动物称出来的.石头数量少(毛毛虫、兔子、猴子)
B.交流记录毛毛虫的称重情况,认识小于号:
①师:好,咱们先从跷跷板上石头最少的开始记,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有几块石头?
②师: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
③师:我们赶快记录下来,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
④师:想想看,我们学过一些什么符号。(引导幼儿回忆经验:+、-、=)今天老师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小于号——“〈”,(边记边读)毛毛虫的重量小于一块石头的重量。
C.交流记录兔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兔子是几块石头的重量?(3块)
②师:兔子和这3块石头比,谁跷在上,谁跷在下?(跷跷板是平的,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
③师: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表示相等,我们学过什么符号?
④引导幼儿回忆经验:运用“=”记录。
D.交流记录猴子的称重情况:
①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
②师:那我们又应该怎么记呢?刚才我们认识了小于号,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认识一个新的符号,那就是——“〉”,(边记边读)猴子的重量大于4块石头的重量)
E.师:刚才这三个小动物的跷跷板上石头少,我们一眼就能数出石头的数量,长颈鹿、鳄鱼、犀牛的跷跷板上的石头好多呀,你们一个个的告诉我,分别有几块石头?
F.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记录长颈鹿、鳄鱼、犀牛的称重结果。
(评析: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
(4)比出动物的轻重。
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轻的是谁呀?
B.出示重量排序图:
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
(评析:故事与提问的交互进行,看似话语相同,但实际是给幼儿思维的一个缓冲。)
(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
(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
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
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
(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
三、品尝桃子。
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评析:“大家一起品尝桃子”是一个有趣的结尾,让幼儿在感受分享的同时,又使“让谁先吃好呢?”的线索贯穿始终。)
活动评析: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品味活动,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活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师的提问有价值。教师有效地运用了设疑、插问、推问等方式,不断的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知识经验,激发着幼儿对于作品内容的好奇与探究,激活着幼儿多方面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有效的提问使整个活动体现现结构严谨、自然流畅的特点,有效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在“聚合”和“发散”间自然转换,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多元发展!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石头》大班教案 大班关于石头的教案12-19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06-08
(精选)大班教案07-21
(精选)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精选)07-27
大班教案(经典)07-25
大班教案[经典]07-24
[精选]大班教案08-13
【经典】大班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