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能分辨出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刻画的人物性格。再进一步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记忆中韵朋友每个人都有许多。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为什么难忘?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高尔基少年时的朋友跟我们韵朋友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童年的朋友》。(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站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高尔基,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要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5.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下列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噗噗咕哝绺鬃诅咒镶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学生起来纠正。
2.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
明确:(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
3.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4.,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第6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②本部分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③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比喻、对比、排比。
②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③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愉快的人。)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外祖母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善良、充满活力
语言描写愉快、温暖
心理描写有爱心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预设目标】
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预设流程】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师范读:
听了后,你有什么感受。(阳光很美,很宝贵,小作者很喜欢阳光……)
3、自读全文:
5分钟时间朗读全文,可多读几遍。
4、检查朗读:
开火车逐句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金、晨、进是前鼻音,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
5、朗读巩固:
2分钟时间,哪几句不够通顺再多读几遍,或者再读读全文。
二、深入感知
1、阳光像什么?(金子)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4、为什么说阳光很宝贵?
⑴ 学生读句子:田里……山上……河面……
⑵ 指导感情朗读:
①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画面。)
② 选择一句,自由朗读。
③ 交流反馈,请三个学生读句子。
④ 你最想向谁学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句子。
⑤ 再次反馈,交流朗读。
⑶ 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5、阳光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学生说感受:
是的,阳光会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阳光是大家的。
6、全文朗读,学生质疑:
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阳光带给万物生命。)
三、识字写字
1、复习巩固二会字:
⑴ 朗读带生字的词语:
阳光、像金子、田野、更绿、更高、河面、长长的锦缎、早晨、拉开、跳进、谁
⑵ 在文中找到词语划下来,读给同学听。
⑶ 老师报生字,学生在生字表上标序号。
⑷ 形声字练习:
出示:早、星、晨、春、香、阳、晚
找一找,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都和“日”有关)
组词理解。
2、学写四会字:
⑴ 学习笔画(竖提,与竖折):
① 自己寻找新笔画。
② 彩色电线演示新笔画。
③ 书空笔画。
⑵ 写字练习。
四、扩展练习
1、组词理解:早、星、晨、春、香、阳、晚
2、找找有“日”的生字。
3、你喜爱阳光吗?写几句话。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换成挂图)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4、加强练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
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
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想
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
1、《淮阴侯列传》叙写了哪几件事?
2、自己疏通文章,找出必修教材里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在本文的落实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司马迁的身世经历中甘愿受宫刑,然后卑贱屈辱的苟活着的原因是有比尊严更加尊贵的事情需要他去做。因为屈辱地受胯下之辱而青史留名的人物是谁?他为什么会这样?要想了解真相,我们就来研读《淮阴侯列传》吧。
二、介绍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三、检查预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2、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3、韩信使人间视 4、背水陈 5、有生得者购千金
6、顾诸君不察耳 7、信由此日夜怨望
8、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9、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10、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
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乃敢引兵遂下 大王乃肯临臣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为陛下所为 淮阴人为余言 必为二子所禽
3、辞于淮阴侯 信钓于城下 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4、诈令人从上所来 为陛下所为
5、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三)本文叙事曲折,情节起伏有致,你的根据什么?
(师)先叙述韩信窝囊无用,再叙写韩信指挥对赵国德战争中显现出来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后叙述韩信郁郁寡欢以及被夷三族的悲惨境遇。时时刻刻揪着读者的心。
四、研读文本1----3节
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五、研读文本4---7节
(一)先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提问: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师)侧面表现
(二)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师)井陉之战。正面表现。
(三)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师)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师)A.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
B.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六、研读文本8——10节
总结关键语句
第8节写刘邦忌讳韩信
第9节舍人得罪韩信,“舍人弟上变”不足信;
第10节蒯通劝韩信反他没有反
问题探究:
(1)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师)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恨不用蒯通计”(“恨”意思是“遗憾”,不是“怨恨”),蒯通的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不可能谋反。另外,与陈豨密谋叛逆,以及和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很小儿科,一代大英雄竟如此小儿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说这是吕后等人的诬告。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参照《陈豨传》中记载,陈豨并没有谋反,而是被逼迫造反。还有其他种种理由。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见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2)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明确:“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点出成败之由。
七、研读文本11节
议论表达司马迁的看法,有钦佩有惋惜
八、总结全文的行文思路:
略写微时的三件事情,详写井陉之战的经过(战前、战时、战后)表现卓越的军事才能,详写被灭族的经过,暴露许多的漏洞。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注音
商贾( ) 晨炊蓐( )食 漂( )染 井陉( ) 裨( )益
偏裨( ) 辎( )重
答案:商贾(gǔ) 晨炊蓐( rù)食 漂( piǎo )染 井陉( xíng ) 裨(bì)益 偏裨( pí ) 辎( zī )重
2、翻译文本中的几个文言句子
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少年)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不怕死亡的话,就刺杀我;帕死的话,就从我的胯下爬出去。”
②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砍柴割草后再煮饭,士兵们不吃不饱肚子。
③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您应该深挖壕沟高筑营垒,使营垒坚固,不与他们作战。
④水上军开入之,复急战。
河边的军队打开营门让他们进去,继续与赵军激烈地作战。
3、总结一下出自文本的成语
(师)一饭千金 背水一战 多多益善 胯下之辱 逐鹿中原
二、阅读高考文言文语段,完成旧知到新知以及阅读能力的迁移的任务。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愈,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霸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匿僕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节“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力众,困于平城。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动引历史故事,铁证如山地认为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对季布拱手作揖,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画横肉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
三、完成小论文《韩信英雄末路的原因分析》
提示:可以从客观原因角度和主观原因角度多角度作分析。
附例文(略)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4(教师版)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教师备课参考﹚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㈠探讨第二部分内容。
⑴答案参考:第4自然段写了3件事,一是他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诵古文;二是二十岁开始,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壮游,到了许多地方。三是奉使巡视西南地区。
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十岁开始的壮游,给司马迁以实地寻访文化古迹、收集历史是资料的机会,开阔了他的眼界,培育了它的历史观。巡视西南,他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民俗以及当地的山川物产,为《史记》写作准备丰富的资料。
⑵答案参考:第5自然段司马迁父亲临终嘱托有3层意思,一是写信史是祖传的绪业,自己难以完成续写历史的任务,要求司马迁“无忘吾所欲论著”,强调完成这一使命就是“孝亲”;告诫司马迁要以周公为榜样,通过写史,“修旧起废”,兴礼乐,正王道;三是汉兴以来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自己未能论载,“余甚惧焉”,要求司马迁切记勿忘,完成自己的遗愿。
⑶答案参考:不赞同,第6自然段写了2件事,一是司马迁当上了太史令,开始缀集资料,为写《史记》做准备;二是参与并完成了制定太初历的工作。这2件事似乎与《史记》创作无关,其实,《史记》的内容宏富与司马迁的博学和工作经历不无关系,可以说,司马迁参与并完成了制定太初历的工作为以后《史记》创作做了准备。
㈡学习第三、四部分。
⑴解释下列词语。(A级)
① 重点实虚词。
本:遵奉。 让:谦让。 诸侯害之:嫉恨。 善善恶恶:善,形作动,彰显;恶,形作动,惩罚。贤贤贱不肖:贤,形作动,尊崇;贱,形作动,鄙夷。 存亡国,继绝世:存,使动,使……保存;继,使动,使……承继。 君不君:名作动,像国君。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向上。 下辨人事之纪:名作状,向下。 论次其文:整理,编撰。
② 古今异义。
是非,古义:褒贬;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连词。故事,古义:历史旧事;今义: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整齐,古义:整理,归纳;今义:有秩序,有条理。隐约,古义: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义: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
③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 ﹚
孔子知言之不用﹙ 被动句 ﹚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 ﹚
而君比至于春秋﹙介宾状语后置﹚
⑵探讨文本。
⑴答案参考:司马迁表示要做周公、孔子之后的第三人,以论载史实的方式“绍明世”“继《春秋》”。
⑵答案参考:“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司马迁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作《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
⑶答案参考:借评述孔子作《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说明自己著《史记》就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否,褒善惩恶,为
天下仪表。他否认是创作,非本心话,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劫难,怕世俗人犹壹壶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是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个人私愤。
㈣阅读文本第11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次:编次,整理。厄:遭受困厄。厥:才。遂:通达,表达。
2. A﹙前“而”表修饰,后“而”表因果。前“夫”表感叹,后“而”表感叹﹚
3.略。
4. A﹙司马迁并未为对辩护事感到后悔﹚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教师备课参考﹚
第三课时
【学习过程】
㈠探讨第五部分内容。
⑴解释下列词语。(A级)
①重点实词。
绝:中断 。拨:废弃。 次:整编。
间:不断地。原:推究。科条:名作动,对史事科分条列。
②古今异义。
古文,古义:用先秦文字写的古书;今义:古代的文章。
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
至于,古义:至,到;于,介词;今义:连词。
原始,古义:推究本始;今义:最初的,古老的。
⑵探讨文本。
⑴答案参考:1.时代的因素: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学术发展较快。
2.家族的影响,父亲遗命: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3.自身的努力。
㈡文本探究。
1.答案参考:壹壶的话(第九小节) 司马迁的话(第十小节)历史条件(第十二小节)
2.答案参考: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
3.答案参考:(1)年十岁诵古文。(2)游历。第一次游历,到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的许多地方;第二次奉使出使巡视西南地区。
4.答案参考:孔子作《春秋》褒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立功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作用。
㈣本课巩固练习。1. B ﹙①王,名词作动词;④显,彰显。﹚2. C﹙第一个“其”,表祈使,第二个“其”是代词;两个“于”为介词﹚ 3. D﹙“嫌疑”“聚散”古今同义﹚4. B 5. C﹙A“王”,为王。B“下”,处在下面。D“死”,为……死。﹚6. D﹙以,目的连词。A 表顺承,表并列。B 取独,定语后置。C动词,介词。﹚7. B﹙A“杜”为“牡”C“杉”为“彬”D“蔽”为“敝”﹚8.略9. 答案参考:①示例:让我去经受磨练 给我一次失败 让我去体会忍耐 给我一次耻辱②要点:内容贴切,语言通顺,形成排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 学生交流资料。
2 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 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师。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2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与延伸
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六、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
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⑴ 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⑵ “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语文教案 篇7
习作5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写好钢笔字和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目的。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示范写“录”。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了解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全过程。
(2)了解节目内容。
(3)分组交流,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4)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雨字头。
4、指导。
5、练习。
6、反馈。
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钢笔字。
板书设计:
学做节目主持人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8
复习内容:
《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江南》、《我叫“神舟号”》、《练习2》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组内的课文;
2、能正确地书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词。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揭示复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二单元,打开书看看这个单元一共有几篇课文。
(《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江南》、《我叫“神舟号”》、《练习2》)
二、复习过程
(一)复习《人有两个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背诵。
3、默写生字:个人、有用、人才、大手、工人
(二)复习《升国旗》
1、 看图,朗读课文。
2、 指名背诵课文。
3、 播放动画,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背诵课文。
4、 巩固练习:组词
升( ) 向( ) 正( ) 中( )
(三)复习《江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们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3、集体背诵课文。
4、巩固练习
(1)默写生字词:江西、小鱼、可见、叶子
(2)音近字比较:可( ) 生( )
口( ) 升( )
(四)复习《我叫“神舟号”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评点。
3、你能不看书,背背课文吗?
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4、巩固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fēi lái fēi qù nǐ de bù zài cónɡ lái
( )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来——( ) 东——( ) 上——( )
(五)复习《练习二》
1、 复习读读背背。
2、 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3、 学会有礼貌地向别人借东西。
语文教案 篇9
新课标所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众多新理念。何谓动态教学?在新课程教育理念及众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要素资源最大化、学习效率最优化为宗旨,以文本为教学载体,以社会生活为教学背景,以多元互动为基本前提,以教师为平等中的首席,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特征,以师生、生生多元、多层次交叉对话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模式。因此,何谓动态教案?我想应该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设计。
一、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全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与“自我”;
(二)全程充分体现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与实践;
(三)全程充分体现生活的、开放的语文。
(四)全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与此同时,它还应重新确立以下几个概念
(一)课堂“预知”。课堂的“预设”应更新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预知”更为科学合理。
(二)课堂“零提问”。课堂是以教者“零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
(三)“教学标底”。“教”与“学”从某种角度讲,应是“合同”关系。文本的教学应有最基本的“教学标底”要求。
(四)“标底差”。作为学生受知识、能力、阅历的局限,很难达到课标、教材及教师的所设“标底”,这差额就是“标底差”,这“差”就是老师引领的空间。
(五)“我的观点我举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生在寻找证据用以佐证自己观点的过程,就是反复阅读、反复与文本对话,反复与作者、编者对话,从而理解、内化文本的过程。
三、综上所述,它还应具备以下几个程序
(一)广泛“预知”,以不变应万变。
目前,课堂“预设”与“生成”出现的频率极高。笔者认为课堂“预设”的'提法应改为“预知”更科学。“预设”的落脚点在“设”,而“预知”的落脚点在“知”。就“知”与“设”而言,“知”应在前,“有知”才能“有设”。其实,课堂“预知”远比“预设”的范畴更宽、更广。所谓“预知”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所教文本涉及的所有相关信息及教学的环节作通盘的了解、知晓并掌握,作出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备。具体应有以下几方面的“预知”。
1.“双基”的预知。
文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要信息、课文中重、难点句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方法的运用和学生解决知识的能力程度等都需预知。如人教版小语第九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涉及长征知识,这就必须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2.课堂教学程序的预知。
根据文本所处单元的位置及特色、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双基”掌握的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教,教到什么程度,突出什么样的主题,都需预知。如《西湖的绿》《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种课文就应采取“深文浅教,长文短教,扶放结合,重在欣赏”的教学策略。这里“预知”、“预设”相辅相成。
3.课堂上可能质疑的预知。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质疑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预知,当然,学生的质疑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只能尽量想得宽些、广些。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小金花要排在第二,而不放在第三?课前老师就未预知到,当时老师问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学生告诉我:前一课《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按所写人物的“辈分”排的,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是多么精彩的一笔,令人吃惊。这也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4.本的信息预知。
文本以外有旧知识、学科间的联系、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相关信息,更需要预知。象《太阳》《只有一个地球》这些课文与自然联系非常紧密,虽不是要上成自然课,但应了解其中的相关重点知识,讲课时才能心中有数吧?这也应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二)出示“预设模版”,生成问题
下面出示一份《秋天的怀念》案例(人教版小语第九册作者史铁生阅读课文,因字数受限,学生完成内容略)。根据本案例这样的方式,每课都能达到“零提问”,且由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附件──预设模块)
一、阅读时间***.10.18
二、阅读文章《秋天的怀念》
三、我能行
1.文相关资料—作者、章时代背景(略)
2.字书写
3.系语境、生活理解词语
4.佳句抄写
四、主要内容
五、阅读体会
六、我与你分享
七、我向你求助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母亲的生日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弄清是什么事情让“我改变了主意,体会当时”我“的感情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音乐磁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你知道每年的哪天是母亲节吗?你为母亲过过节日吗?是怎样过的呢?一般来说,送鲜花给最亲爱的人,来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本课文的题目是《一束鲜花》,我们看看这束鲜花是送给谁的?又是怎样送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概要
1、根据意思,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同学自由发言。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根据意思,合并自然段,便于读懂课文。
2、把你不理解的语句用”--“线画出来。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播放录音)
1、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老师:失望的意思是:希望落了空。母亲希望儿子顺路经过这里,见见面。可是,儿子和朋友约好见面的时间,不能来,母亲很失望。尽管这样,母亲还是祝儿子一路顺风,表示母亲对儿子的关心。
2、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第六至第十二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老师:同学们讲得挺好。这部分主要讲:他开车要上高速公路了,突然想起母亲的生日,又知道母亲喜欢鲜花。因此,绕回一段路,打算买鲜花,让花店派人给母亲送去。说明他还是孝敬母亲的。他也肯于帮助别人,为小男孩补足了花款。
3、看课文插图,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至第十六自然段)(出图片)
老师讲:看图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请同学们看图时,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能力,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不错。再想一想那个小男孩在墓前向”我“挥手时,”我“可能想了些什么?
老师: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母亲生日那天,做晚辈的有所表示是对的。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母亲听了也会高兴的。牢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文中的”我“,由让花店派人给母亲送花到决定亲自给母亲送鲜花的感情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四板书设计
一束鲜花
我给母亲打电话小男孩买玫瑰
写地址请人送变化摊放墓碑
掉车头亲自送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说说是什么事情让”我“改变了主意。
2、填空
顺:()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久:()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拿:()结构,音序(),部首(),组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经典]10-06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