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精华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欣赏名画并发现其色块造型,大胆猜想米罗叔叔画上的故事。
2.尝试用线条和图形创意自己的抽象画。
活动重点:
1.在感知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对米罗作品的猜想。
2.在创意活动中能使用棉签进行勾画色块。
活动难点:
1.能顺延色块的轮廓进行勾画。(预测:幼儿在圈画时可能会找不好色块的范围)
2.能有创意地对色块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米罗作品《红太阳吞噬蜘蛛》;水粉彩画《小刷子跳舞》;黑色颜料;棉签活动
活动过程:
1、“猜画家”欣赏《红太阳吞噬蜘蛛》。
(1)参与感知过的米罗作品、波罗克作品比较,引导幼儿用敏锐的目光去辨别不同画家的作品风格。
(2)寻找米罗作品中的“星星”标志,帮助幼儿巩固对米罗作品特征的辨认。
2、“猜画谜”。
(1)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猜想《红太阳吞噬蜘蛛》的故事,并启发幼儿产生不同的想法。
(2)告诉幼儿作品名称,让幼儿根据作品中的角色去猜想,这样可引导幼儿感悟画家的心灵。
3、“寻找色宝宝”。
师:请小朋友们用棉签将颜色宝宝找出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此环节出示幼儿初次作品《小刷子跳舞》,引导而后再进行创作)
(1)请幼儿按红、黄、蓝、绿的色彩顺序勾画色块。
(2)观察色宝宝的造型,猜想他是谁?
(3)为你的`色宝宝添画其身体缺失的部位(如:为小兔宝宝添画耳朵,为汽车宝宝添画车轮等)。
(4)启发幼儿为自己新作品起名字,并引导他们讲一讲自己画上的故事。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针对本班幼儿的绘画水平以及幼儿缺乏经验的特点,降低了活动目标,重点放在使幼儿尝试欣赏名画,初步感受抽象画的艺术风格这一点,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大胆的学习抽象作品的夸张和变形,在观赏名画的过程中,适当的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也尝试引导幼儿从作品的色彩、构图、图形等方面讲述自己对于抽象画的理解,最后,还让幼儿尝试进行了抽象画的创作。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花边,体会花边的秩序美、
2.能描绘出或剪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花边纹样;
3.在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刻苦、认真、细心的好学风。
教学重点:设计好单元形,能用至少一种方法表现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花边纹样描绘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案的图片,螃蟹图片6个。学生:彩纸、剪刀、水彩笔、各种瓶子、杯子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实物,接触花边。
1、出示一块印有各种花边的围巾和一个有花边装饰的小包,让学生观察;
2、说出共同特点:都有美丽的花边装饰。
(二)课件欣赏图片,寻找花边。
1、《古代帝王画像》,让学生寻找花边。
(领口、袖口、长袍、鞋子、坐垫、地毯等地方)
2、《古代建筑》。
(屋檐、墙壁、门框等地方)
3、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地华丽、精美。
(三)寻找生活中的花边,了解花边的作用。
1、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就有许许多多用花边装饰的东西。
2、学生讨论,回答。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这么多美丽的花边装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那么漂亮,那么精致,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美丽的花边》。(屏幕出示课题)
活动二:寻找花边的规律
(一)单独纹样
1、(电脑演示)蝴蝶带着蝴蝶花边出现。
2、问:这条花边是有什么组成的?(蝴蝶)
3、(电脑演示)将单独纹样用框表示出来。
4、定义:花边中重复出现的那个图案叫“单独纹样”。
(二)一定的规律
1、(电脑演示)出现另一条蝴蝶花边。
2、问:有什么不同?(排列的方法不同)
4、师用箭头表示出排列的规律。
5、问:还有没有别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师利用教具直观演示,并用箭头板画规律)
6、小结: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用心,就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花边。
问:是不是单独纹样只能是蝴蝶之类的图案?有没有别的图案可以当做单独纹样?
2、学生讨论、回答,师出示教具。
3、小结: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呢功能给人带来美感的图案都可以当作单独纹样。
4、快速欣赏多条花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三、讨论花边的绘制方法。
1、学生回答,师补充。
2、播放录象
(1)橡皮泥制作花边;
(2)毛芋雕刻成一个单独纹样后排列印成花边;
(3)毛线编织花边;
(4)复写纸画花边。
(5)剪花边。
活动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贴到瓶子或杯子上。
学生作业。
活动五: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师评。
札记:
曾经听过上海的特级教师陈寿亭老先生上过这一课,当时他将一张长纸条经过折、剪、刻等造型手段,使其成为一段镂空的花边。然后他用湿抹布均匀的擦了一下黑板,把镂空的花边按在上面,然后他用黑板擦在黑板槽里用力的蘸了些粉笔末,轻轻的在花边上面和四周拍了拍。待他小心的揭下花边时,黑板上便出现了一条清晰的花边,而且等它干了后用黑板擦很难擦掉。当时我对这个环节印象很深,所以在上这一课时便把这项“表演”借用了过来。学生们果然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要求:“再来一遍”。这一次我特意把制作花边的要领加以强调,由于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的看,所以听得特别认真。等到制作的时候,作业效果非常好。这使我反思:陈老师在多年以前就能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在课堂上设计许多蕴含着美术知识或技法的、让孩子们“拔不下眼”的小游戏或小魔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大张旗鼓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却在模仿他的做法,真是惭愧。教师的素养和专业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面对新课程,我们要补的课实在是太多了……
美术教案 篇3
教育活动目标:
1、认识油泥,学习团圆的技能,尝试用小塑料管串起圆球制作糖葫芦串。
2、初步学习均匀分泥。
3、在设置的情境,提高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
1、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及泥工工具。
2、泥工糖葫芦的基本步骤范例。
3、制作范例糖葫芦串;情景“娃娃家”。
过程:
1、以“娃娃家”情景引入
师:抱着娃娃家的娃娃,以娃娃的口吻激发孩子的兴趣:今天我请小哥哥、小姐姐们帮我一起做糖葫芦,让我用糖葫芦招待的动物朋友们。好吗?
(评析:娃娃家是孩子们日常最喜欢的活动,娃娃以“小哥哥、小姐姐”的称呼,在暗示小朋友长大的意识中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娃娃家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自己喜欢的玩具“朋友”,要给他们做糖葫芦,孩子们表现得非常乐意,还高兴拍起手,星宇说我要做多多的糖葫芦;书帆说我要做大大的;艺婕大声说老师教我做。看到出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涨。)
2、观察范例,认识油泥
娃娃口吻:小朋友看,这就是我要大家一起做的'糖葫芦。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认识油泥,发现油泥有不同的颜色,简单介绍油泥的特点。
(评析:因为孩子是初次进行泥工活动,介绍油泥的特点时,我让孩子了解了操作时的基本卫生要求,把泥工的相关卫生要求融入其中,给孩子们初步进行泥工活动时的卫生意识。)
(2)谈话讨论:结合范例和讲解引导孩子了解糖葫芦制作的基本步骤。
(评析:以娃娃的角色和口吻,帮助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了制作糖葫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始终在娃娃家的情景中学习,兴趣一直很高,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专注,作为小班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情景中进行活动,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式。)
3、学习制作糖葫芦
(1)学习分泥
要求:先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油泥,然后分别把油泥均匀地分开成若干小块。
(2)学习团圆
要求:把分好的泥块放在手心上,然后另一只手压在泥块上,(小心不要让泥块跑了)接着转圆圈,转转转变变变,变出一个圆圆的糖葫芦,这就是团圆。
(评析:让孩子一起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同时进行,孩子在模仿中能直观的按步骤学习分泥——团圆——串糖葫芦的方法,符合小班孩子初次学习的特点,随着老师的步骤同时进行也起到始终保持孩子注意力的作用,游戏性语言和比较夸张的团圆动作,还有老师反复强调的团圆过程,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记住基本的方法,孩子们掌握的效果也比较理想,能达到初次学习的效果。)
4、想象创作,尝试制作糖葫芦
孩子继续尝试制作糖葫芦,强调卫生要求,老师巡回指导鼓励。
(1)鼓励个别孩子在多次分泥中感受比较均匀地分泥。
(2)提醒孩子串糖葫芦时要注意安全。
(评析:一些孩子均匀分泥方面把握还是不好,个别孩子因为分的泥块太小,造成团圆时的难度,及时引导后,用大块泥尝试后,这些孩子也基本上掌握了团圆的基本方法;串葫芦时,一些孩子团出来的糖葫芦太小,串时有难度;晋瑜、芷伊等个别孩子出现随意玩泥,并没有按要求制作糖葫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没有制止。)
2、展示作品,小结
让孩子把自己制作的糖葫芦送给娃娃家的小动物。
(评析:很多孩子都是选择送给自己带来的小动物,还跟小动物说起话,孩子相互之间交流也比较活跃,表现出一定的成就感。让孩子把自己做的糖葫芦送给小动物,让情景游戏始终伴随孩子的学习过程,给孩子完整的情景感受,有效保持孩子的活动兴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美术教案(经典)09-06
美术教案(精选)08-09
美术教案【经典】08-06
【经典】美术教案08-07
(经典)美术教案09-14
美术教案【精选】09-19
美术教案12-31
美术教案12-31
美术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