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达观(dá)安分(fèn)恩惠(huì)赔礼(péi)纵然(zòng)契约(qì)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引用论证的作用。(重点)
2.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责任固然给我们带来痛苦,却也能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二)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三)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说服力。
(四)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具体分析吗?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明确: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明确:运用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五、课外拓展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以“最美”和“最丑”“尚”和“最卑鄙”“”与“最坏”为例,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示例一: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我认为尚的是无私的爱心和伟大的奉献;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过度贪婪的欲望。
示例三:我认为的是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温暖人心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朗读训练。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二、师生交互,让学生感知文本。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文本。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超越文本。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将课题和课文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领悟教授“健忘”背后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
写作技巧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文中哪位健忘?
教授记忆力不好?
板书:伊里奇
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
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外文摘》上。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节选于这篇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出示词语:权威 崇拜 裤兜儿 涉及 某版本 婴儿车 妻子 ( 指名读 )
2、课文介绍伊里奇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恰当运用上面的词语,将课文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同时,他对一些事又特别“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人呢?
三、再读课文,围绕“健忘”还是“不健忘”在文中寻求疑问的答案。
1、默读课文,捕捉最能说明你的看法的词句勾画下来。教师巡视。
2、生答,师引导理解。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 亲切。
健 忘:学生 儿子 车子。
4、引导小结。
教授是个健忘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生活中健忘,学术中专注)
用“健忘的教授”为课题,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的意图是什么?生答。
四、总结全文。
其实很多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也都是这样。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科学家、艺术家的故事吗?他们那种专注于事业,专注于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深钦佩和学习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没有专注精神,做什么事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让我们记住这位专注于学问,忘记了生活琐事的教授----伊里奇。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教师推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全神贯注、心无旁若、目不转睛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心无二用
五、习作指导。
1、课文中,作者惟妙惟肖地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健忘”的教授,作者抓住教授身上最有意思的特点-----健忘,进行了许多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借鉴些什么呢?
2、同桌互说,点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抓住特点 写1、2件事
3、小结: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比如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大嗓门”,有的“慢吞吞”……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围绕这个特点着重写一两件事,人物形象就会鲜明丰满、跃然纸上了。
六、作业。
1、收集科学家有关全神贯注的故事,举办故事会,进一步了解伊里奇教授这个人。
2、从身边选一个人物,抓住其主要性格特点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24、健忘的教授
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力 专注学问
伊里奇
健 忘: 学生 儿子 车子 忘记琐事
抓住特点写1、2件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作,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了一位母亲为他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诗人紧紧抓住“密密缝”这样的具体动作和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心理进行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护、担忧、祝愿和希望。而后两句诗人用“寸草”和“三春晖”分别比喻儿子和母爱,形象、贴切,既赞颂了春晖般的母爱,又寄托了儿女感激母亲,想报答母爱的赤子之情,是一首抒写慈母深情,表达儿女孝义的经典之作。
学情分析:
这次授课选用的是是五年级学生,他们通过课外积累,对这首古诗已非常熟悉。但真正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够彻底。其次,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外,五年级学生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和语言思维训练已成为重点,所以,虽然学生是陌生的,但我还是尽最大可能地去抓住课堂生成,以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对诗意、诗情的领悟,对语言思维的拓展。
资源利用:
多媒体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诗韵、诗情。
3、领悟母子亲情,懂得如何回报母亲。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慈母深情和游子想报答母爱的赤子之心。
教学方法:
“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母爱的故事和呢?
2.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和母爱有关的古诗——《游子吟》。(大屏幕)这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孟郊的代表作,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板书课题)(相机订正“吟”的读音和书写)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交流后小结。大屏幕出示)像这样的诗歌还有——《暮江吟》《石灰吟》。
【设计意图:】以母爱的故事和引入课题,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激发兴趣;立足字词,理解题意,了解“吟”这一诗体。
二、读好节奏,品味诗韵
过渡:这首《游子吟》要吟诵给谁呢?诗中又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试着读一读,划一划诗歌的节奏。(范读。大屏幕出示)
1.谁来按照你画好的节奏读一读。(指名读,大屏幕出示,齐读)
2.古诗不仅有节奏,还特别讲究韵律,也就是平声和仄声。(大屏幕)一般来说,现代汉语里的一声和二声就是平声,要读得长而响;三声和四声就是仄声,要读得轻而短。我们可以用短横线标注平声,用短竖线标注仄声。(大屏幕)试着在第二句的下面标一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节奏和韵律是读好古诗很重要的因素,引入平仄知识,通过范读、引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熟悉,也指导学生读好古诗,并由此举一反三,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领悟诗意,品味诗情
(一)读中悟意
1.诗中写了几个人物?(画出来,交流。板书:慈母——游子)慈母在为游子做什么?她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交流,小结,板书:密密缝)
2.她为什么要为儿子缝衣,还要“密密缝”呢?(交流,板书:恐迟归)
3.一个“缝”字写出了慈母的——(动作),一个“恐”字又写出了慈母的——(心理)
4.既然担心儿子迟迟不归,为何还要给他密密缝衣?这不是很矛盾吗?(大屏幕,补充介绍孟郊身世)
5.此时,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就要分离,母亲仅仅是在担心儿子迟归吗?(大屏幕,引导体会,交流)
6.面对这样一位慈母,游子又有怎样的担忧呢?他在“恐”什么?(引导体会,交流)
7.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而儿子也同样对独守家门的老母亲牵肠挂肚呀!请大家再来读读前四句,用心体会这母子之间浓浓的深情。(交流感受,指名读,点评、指导)
8.(大屏幕)诗人临行之际,母亲在为他缝制衣服,这一针一线凝结着深深的母爱。她把对儿子的——缝进了衣服,她把对儿子的——缝进了衣服,她还把对儿子的——也缝进了衣服。
(二)读中悟情
1.此时此刻,诗人内心一定是百感交集。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请大家大声地读出来。
2.谁来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交流,相机引导、点拨)
3.是啊,诗人即将远行,这一去遥遥无期,不知何时才能和母亲团聚。他回忆起母亲为他做的点点滴滴,由感而发,以“寸草”自喻,把母爱比作“三春晖”,发出了“寸草心”难报“三春晖”的感慨。(板书)其实,这普天下的儿女有哪一个能报答得了深深的母爱呢?当我们回想起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不辞辛劳地为我们洗衣做饭,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不分昼夜地照顾生病的我们,我们会吟诵起——;当我们回想起父母耐心细致地教育我们,我们也会吟诵起——(引读)于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成为了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
4.体味情感: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交流)
5.再读古诗,读出诗情:谁来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6.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紧扣诗中关键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借助想象,通过铺陈、引读,加深对诗意的品味和体会,为领悟诗情做好铺垫。通过指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进一步加深对诗人所表达情感的体会。
四、读写结合,情感交融
1.体会了这首诗的情感之后,谁能试着把自己当作诗人用“母亲啊,母亲”开头,写几句话。也可以把自己当作母亲,以“儿子呀,儿子”开头写几句话。
2.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在体会诗情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训练,使文本情感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形成交融,加深对文本的领悟,也强化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
五、拓展补充,延伸文本
1.说说生活中母爱的例子。
2.诵读关于母爱的诗歌。(大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借助类文映照,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语文积累。
六、回顾全诗,引发思考
母爱就是这样,在细微处彰显着伟大。《游子吟》是诗人孟郊写给母亲的诗歌,表达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心声。我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的仅仅是一位慈母的深情吗?作为儿女我们又该怎样回报这伟大的母爱呢?通过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对“亲情”这一话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也相信你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这种思考和认识。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诵读这首歌颂母爱的经典诗作——《游子吟》。
【设计意图:】以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结课,课内延伸至课外,学习延伸至生活,以达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启发性的课后作业灵活地给学生创造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板书设计: 游子吟
(密密)缝 恐(迟归)
慈母 ——————— 游子
(难报)
三春晖 ——— 寸草心
【设计意图:】关键字词和符号相结合,构成心形图案,既梳理文本重点,凸显文本内涵,又体现思维的延伸,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讲看到的环保广告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阅读本文后,我们会多一些思考。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写一写
蓬篙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2、自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
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指挥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指挥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进一步的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得出结论。
3、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
(1)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
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研读赏析
我们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1、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3、运用对比、拟人、反问。
(1) 对比:
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
(2) 拟人: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接触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 反问: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体验反思
本文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看法。可
以写在摘抄本子上。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
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五)小结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六)作业
1、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两种笔画“ㄅ”和“?”认识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课前领学生玩踩影子游戏。带有小动图案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大家高兴吗?大家现在看一看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吗?这是为什么?(没有太阳)你说一说影子是怎样形成的?除了在太阳底下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还能在什么时候也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呢?那《影子》一课又是怎样写影子的呢?快打开书,来读一读这一课吧。
二、学生自主预习
1、同学们读一遍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每个生字读3遍。
2、同学们这次读课文争取不再看拼音,只看汉字,看一看谁能做到。
3、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一看哪句话你读完之后不知道什么意思。
4、同桌互相读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文,订正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本课的生字。
3、给本课生字进行扩词练习。
4、学生提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四、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写“飞”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一课,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认识了许多生字。老师想考考你们,谁能认识老师字卡上的字。老师就把这个字卡送给他,每张字卡上都有一张美丽的画呢!大家想认吗?他认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1、出示字卡认字
2、认字组词
3、晃一下认字
师:同学们,字认得这样好,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特别棒!你们能做到吗?让我们举起大母指说一声“我能行,我最棒!”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你读完后不知道什么意思?学生提不懂的问题,让同学到前面做演示,并填空。太阳在我的()面,影子在我的()面。我怎样走,影子会在我前面?影子不是天天跟着我们吗?课文为什么说“常常”跟着我们呢?影子有时在我们身前,影子有时在我们身后,我们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时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课文才说影子常常跟着我,而不是天天跟着我。谁也能用“常常”说一句话。同学们,说得这样好,一定也会读得特别好,谁来读一读“影子常常陪着我”。生读,生评。(引导把常常读成重音)
影子常常跟着我,为什么说像一条小黑狗呢?而不是一只小黑猪呢?(影子是黑的)哪位同学家有小狗?你跑小狗跟你跑还是小猪跟你跑?当你跟小狗玩时,你走,小狗会怎样?小狗总是跟着我们。影子就像小狗一样你走它也走,你跑它也跑,总是跟着我们。所以才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当小狗围着你跑前跑后,不愿意离开你,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高兴)。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
4句,生读,生评。同学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男同学读1、3句,女同学读2、4句
女同学读1、3句,男同学读2、4句
边做动作边读。
(过渡)影子还会出现在我们的哪一面?
2、生读第二段。汇报,看图,小朋友怎样走,影子就会出现在我们的左右?
出示:太阳在我的()面,影子在我的()面。谁来说一说,课文中的小朋友这会又把影子当成什么?生汇报。这个班有你的好朋友吗?为什么他是你的好朋友?你们上课一起听课,下课一起做游戏,总也不分开。当你见到你的好朋友时,你是怎样想的?(高兴,又相见了)带着这种感受读“它是我的好朋友”生读、生评。引导学生读出重音。
下面同桌对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集体做动作读。把课文连起来做动作读。
3、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许多遍了,下面大家把书扣过去我们试着背一背。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做课后“我会说”。
5、指导写“马”和“鸟”。
6、写话练习:
_______像_________。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经典]10-06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