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城市化的进程》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城市化的进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城市化的进程》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身边地理事物的热情,培养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难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关于农民工的视频,民工涌入城市,取得城市户籍,在城市安家落户,从事非农业活动,问: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城市化的进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世界城市化水平的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图“世界城市水平的提高”。
【问题】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世界城市化水平逐年升高,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
【师生归纳】世界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早的10%不到,到现在的50%左右,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发展中国家,不过在近些年发达国家速度变慢,而发展中国家保持一个较高速的增长。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查看教材的P33的阅读部分,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这种速度与水平差异的原因。接着展示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问题】(1)世界城市化进程都分为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分为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进程中首先经历的是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而后进入加速阶段,人口大量快速向城市集聚,出现了以下列的问题,比如说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到了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变缓,城市化地域推向城市,人口、工商业等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的案例,通过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上述城市化进程的理解,以前后桌四人为以小组,用五分钟时间合作完成下表: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P34的活动部分
【问题】日本、英国、巴西、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城市化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1)英国、美国最早,印度、巴西最晚。
(2)英国、美国、日本现处于后期阶段,巴西、印度处于加速阶段。
(3)英国、美国、日本未来出现逆城市化或者郊区城市化的现象,而印度、巴西的城市化水平还是会继续升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带领学生总结本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作业: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的进程情况,包括用地情况、人口比重等。
四、板书设计
略
《城市化的进程》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讲述了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的概况。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城市化带给人们居住条件的完善和便利,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城市化的利与弊,感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美国摩尔购物中心。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对!城市服务设施的进步。那么,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如何演进的?又有哪些意义和问题?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城市化的演进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概况如何?在世界和中国分别有何表现?
学习探索
1·概况
(1)路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作用: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1)世界城市化: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中国城市化: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xx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现代中国城市化
合作探究
探究一英国早期城市化的特点
材料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姊妹,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新兴工业城市迅速兴起,故有“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的说法。英国早期城市化进程完全是依据自由化市场力量实现的;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对外贸易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发展一方面使工业与人口布局在宏观上集中于几个有限地区;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则开始趋向分散,不断向郊区发展。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早期城市化的特点。
提示:特点:形成具有自发性;过程具有迅速性;外贸推动作用明显;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郊区化趋势明显。
探究二美国城市化的特点
①内生作用为主的自我发展。美国城市化进程较少受外生的、偶然的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是源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②跳跃性与渐进性并存。美国城市化不仅与工业化同步,还与西部开发同步,具有渐进性、跳跃性的特点。
③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最为明显。
居住条件的改善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人类居住条件是如何改善的?城市化为人类提供了怎样的生活服务条件?
学习探索
1·居住条件
(1)条件:城市发展和建筑技术革新。
(2)表现: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3)意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2·生活服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各个方面的服务;各种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
合作探究
探究三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因素
材料成功的城市靠的是什么?构建神圣的空间;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拥有一个商业市场。其实城市大多都或多或少的拥有这些功能。但可能最引人注目的成功的.城市建设,是在新儒学信仰体系与外来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结合之下进行的。今天,城市既要与没有约束的市场资本主义的不良影响抗争,而且还要与自私自利的腐败的权贵们周旋。
——摘编自[美]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科特金认为“城市成功靠的是什么”?并分析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哪些?
提示:成功的条件:成为政治或宗教信仰的中心;能够提供安全保障;具有商品交换的商业市场。
其它因素:消除自由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与自私自利的腐败权贵作斗争;注重儒家思想在城市化中的运用;发挥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作用;注意城市发展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升市民的现代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等。
基础设施的发展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的背景如何?有何表现与影响?
学习探索
1·背景: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
2·表现:(1)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自来水、煤气灯、电灯、电话逐渐普及。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2)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
3·影响:基础设施的完善,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形成的背景如何?有何表现?如何应对?
1·背景: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滞后。
2·表现
(1)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大量烟尘不断排放,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2)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生活条件恶劣。
(3)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3·应对:通过立法等手段,建设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智慧城市
合作探究
探究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超出了城市的承受极限。人满为患、资源与服务短缺、城市超负荷运转等问题普遍存在。
(2)大城市人口迅速扩张,不利于国家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3)贫富差距增大,城市社会问题和危机四伏。一方面,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撑,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不降反升。另一方面,城市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导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严重依赖外资,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安全风险。
【课堂小结】
略
《城市化的进程》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身边地理事物的热情,培养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难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关于农民工的视频,民工涌入城市,取得城市户籍,在城市安家落户,从事非农业活动,问: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拔,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城市化的进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城市水平的提高(图2.19),提问学生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世界城市化水平逐年升高,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教师总结】的确,世界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早的10%不到,到现在的50%左右,有了很明显的提升。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发展中国家,不过在近些年发达国家速度变慢,而发展中国家保持一个较高速的增长。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查看教材的P33的阅读部分,明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这种速度与水平差异的原因。接着展示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提问学生,世界城市化进程都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分为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进程中首先经历的是初期阶段,在这个解读那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而后进入加速阶段,人口大量快速向城市集聚,出现了以下列的问题,比如说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到了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变缓,城市化地域推向城市,人口、工商业等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的案例,通过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上述城市化进程的的理解,并完成下表: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P34的活动部分,分析日本、英国、巴西、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城市化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随后教师总结得出:
(1)英国、美国最早,印度、巴西最晚。
(2)英国、美国、日本现处于后期阶段,巴西、印度处于加速阶段。
(3)英国、美国、日本未来出现逆城市化或者郊区城市化的现象,而印度、巴西的城市化水平还是会继续升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带领学生总结本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作业: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的进程情况,包括用地情况、人口比重等。
《城市化的进程》教案4
【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进入主题]
活动1:体会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xx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活动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
归纳:珠江三角洲的优势背景条件
国际背景: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国内背景: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先机)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良好的区位: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等条件。
思考:在以上优势条件中20世纪80年代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政治因素)
活动3:阅读P6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完成下表。
阶段 特征 原因
改革开
放初期 城乡一体化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城市群体系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等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活动4:自主学习:阅读P6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完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表格。
工业化进程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多种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 。高新技术工业获得发展。
活动5 :理解第一阶段的“三来一补”企业
结合课本材料和图片思考:“三来一补” 企业的特点;企业性质;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发展这种企业的好处是什么?这种企业大量建立以后会给珠三角带来怎样的变化?
活动6:阅读并总结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第二,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民工潮)。
第三,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教师引申]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我们的启示: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率先推进工业化;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及时根据区位条件的变化因时制宜进行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一、珠三角发展的区位条件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侨乡
良好的区位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以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核心城市带动——城市群体系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课堂练习】
1.图中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2.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1)深圳开始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 D.科技因素
(2)我国加入WTO以后,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 B.旅游 C.交通 D.科技
3.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4.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5.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A信息产业 B轻纺工业
C旅游业 D精密仪表工业
6.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工业发展有何特点?试分析造成如此特点的原因?
【《城市化的进程》教案】相关文章:
《城市化》教案08-02
《城市化》教案8篇03-12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钻洞洞教案教案12-10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大班教案伞教案反思03-10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