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11 08:11:1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诗歌《太阳和月亮》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形式简单,语言多重复易于小班幼儿理解,记忆。为了让幼儿理解“太阳出来了”与“……醒来了”、“月亮出来了”与“……睡着了”的关系,我设计运用两段不同性质(热闹、宁静)的音乐来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热闹”与“静悄悄”,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让幼儿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及白天与黑夜的不同。为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创编,设计了让幼儿带上胸饰和头饰进行诗歌表演的形式,以摆脱创编的单调、枯燥。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 。

  2.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掌握诗歌对比的写法。

  活动难点:尝试简单的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课件。

  2.太阳、月亮、小草、花、小鸟、小兔、小朋友图片 。

  ⒊音乐:《欢乐颂》、《摇呀摇》。

  活动过程

  ㈠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⒈看课件,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⒉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小结:太阳出来了,……醒来了……醒来了……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⒊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会唱歌跳舞真热闹呀。让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⒋感受热闹的音乐:随《欢乐颂》的音乐,师生共舞。

  ㈡继续看课件,理解第二段内容。

  ⒈提问:看,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⒉提问: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⒊感受安静的音乐: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在《摇啊摇》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㈢完整欣赏:

  ⒈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

  ⒉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⒊看图片师生朗诵诗歌。

  (四)感受音乐的性质,体验白天的热闹和黑夜的静悄悄。

  ⒈太阳和月亮带来了两段音乐。一段是白天,很热闹的;一段是黑夜,静悄悄的。让我们来听一听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⒉听音乐:《欢乐颂》和《摇呀摇》

  提问:哪段是白天,热闹的;哪段是黑夜,静悄悄的?

  ⒊小结:第一段音乐好象许多的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出来玩,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做游戏。热热闹闹的,是白天。第二段音乐好象小朋友、小动物都睡着了,静悄悄的,是黑夜。

  ㈤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欢乐颂》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摇呀摇》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延伸:

  用《太阳和月亮》的格式创编诗歌。

  附:太阳和月亮

  太阳出来了,

  小鸟醒来了,

  小树醒来了,

  小朋友醒来了,

  白天真热闹。

  月亮出来了,

  小草睡着了,

  小花睡着了

  小朋友睡着了,

  黑夜静悄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准备充分,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只是在幼儿创编表演时,教师应该提供动物、植物、人物的卡片,这样创编的诗歌更接近原诗歌的结构,使幼儿的思路更广阔。幼儿在学习朗诵诗歌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诵白天和黑夜,让幼儿充分表达出白天与黑夜的不同,感受朗诵诗歌时应该注意运用语言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幼儿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语言描述老虎的`样子

  2.出示挂图。

  一只老虎以前很厉害,可是它现在一点都不厉害了。这只老虎和你见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这只老虎没有牙齿?

  3.老师讲故事,认识老虎厉害的牙齿。

  (1)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2)那小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老虎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

  4.疑问解答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

  (2)老虎是怎样做的?

  (3)狮子怎样劝老虎的?狐狸又是怎么骗的?

  5.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2)遇到了老虎,小狐狸害怕了吗?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

  6.总结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幼儿要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主题:

  阳光下我们同成长

  活动形式:

  谈话、读信和日记、唱歌、诗朗诵等

  活动目的:

  1、通过讲述、谈话、读日记等不同方式,让留守儿童吐露自己的心声,号召所有的学生关心帮助留守生,让他们同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2、通过播放教师与家长通话录音和读家长的来信,让他们懂得父母打工的艰辛、想念孩子的心情以及寄予孩子的厚望,使他们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克难奋进、自立自强等意识与能力,让所有人都来关心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远大的志向。

  活动过程:

  1、弄清班级留守学生详细情况:留守学生家庭成员、家长打工去向、联系方式以及留守学生监管人、留守学生家庭表现等。

  2、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写想说的话,然后写信寄出。

  3、有针对性的与几个留守儿童的父母通电话,并录下通话内容。

  指导教师:封素玲

  主 持 人:唐雨婷 郭林

  参加对象:全班学生及学校领导及班级科任教师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宣布班会的开始。

  二、齐唱歌曲《我们一起手拉手》

  全班学生手拉手,欢乐地歌唱《我们一起手拉手》。

  三、留守儿童真情告白

  一起来听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吧!

  (一)王宁同学念她的日记

  (二)我想念你们、爸爸妈妈(读留守儿童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三)白峰坤、代品腾等学生诉说心中的快与不快。

  四、家长真情告白

  1、播放老师与几个学生父母的电话录音(重点是围绕子女学习、生活以及鼓励孩子热爱生活等)。

  2、唐晓芝同学读其父母来信。

  五、留守儿童集体朗诵——我爱我们的老师,我爱我们的同学

  结束语

  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理解单数双数的概念,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歌曲《好朋友》、母鸡、小鸡带数字图片若干,铅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扑克牌 (单数 双数)字卡,轻音乐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们听《好朋友》的歌曲进场,歌曲结束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复习1—10的数字。

  二、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这是哪里?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所有的东西,不论大小都是2元,想不想距老师一起去逛2元超市呢7老帀这里准备了一张代币劵,看看这是多少钱?从那丢地方看出是5元?这个圆圆的硬硬的叫什么?(硬币)那还月一种软软的纸的叫什么>(纸币)?一共有5个一元的,所以就是5元钱。那刚刚老师说了,我们要到2元超市去买东西,看看老师昫怎么买东西的。

  2元钱买一件商品,再用2元钱再买一件商品,看老师用5元钱在2元超帀买了几件商品?(两件)买的什么?那还剩几元呢?还一元钱在2元趄市能买到什么?(买不到)为什么??2元超市就用2买一件商品,还差一元,所以买不到。

  三、圈一圈

  老师这里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1到10的代币劵,要请每个小朋友圈一圈,2元圈一下,并思考一下,看看这些代币劵中间藏着什么秘密,你能买多少件商品。请小朋友轻轻的起立,到旁边的桌子上圈圈,2元钱买一样东西。(放轻音乐)四、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有些硬币缺少好朋友,有些都有好朋友。看看你的表格,有没有没买到东西的?是数字几?(1)因为它不够2元钱,买不到东西。看看代币劵中,哪些是有剩余一元钱的`?读读它们是几?

  哪些是没剩余钱的?

  教师小结: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五、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举起手中的扑克牌,教师如举起单数卡片,孩子就要举起单数数字。

  六、游戏:《小鸡找家》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教师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的转换点、大班幼儿生活经验和幼儿认知心理特点,设计了“螃蟹小裁缝”这一集体活动,并预设了以下关键提问,以此引导幼儿讨论:

  螃蟹小裁缝为什么要写告示?

  螃蟹小裁缝认为自己吃亏了,你觉得呢?为什么?

  大象和大蟒蛇为什么要送水果给螃蟹小裁缝?

  螃蟹小裁缝为什么一开始要贴告示?后来又要撕掉告示?

  如果你是小裁缝,你会怎么做?你要不要收费?(追问:你们认为赚钱重要还是帮助别人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这些提问的设计旨在通过“讨论”给予幼儿更多主动思维、自主表达的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发多元互动(人际互动,材料互动)和多向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情趣,能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阅读方式寻找故事的结局)。

  2.初步理解小螃蟹与动物朋友们的心理变化,体验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快乐。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发幼儿讨论

  师:大象拿出10元钱,说:“那可没办法,你自己说的,按件算。”

  师:“你认为大象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引发幼儿讨论)

  幼:大象说得对,因为螃蟹小裁缝的告示上就是这样写的。

  幼:这叫信守诺言,我妈妈教我的.,就是说话要算数,不能赖皮。

  师:哦,“信守诺言”就是说话算数,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对吗?(幼儿呼应“对的”)

  幼:不对的。

  师:哦,你认为谁不对?

  幼:大象不对,因为螃蟹小裁缝做大象的衣服花了整整一个星期。

  师:那你认为大象付了10元钱,是付多了还是付少了?

  幼:付少了。

  师:现在有两种观点,有的小朋友认为大象说的有道理,因为螃蟹小裁缝在告示上写了什么?(幼儿集体回答“做衣服,不论大小,按件算,每件10元”)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但也有小朋友认为螃蟹小裁缝做大象的衣服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大象只付了10元钱,好像是太少了哦。

  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看下去。(播放课件,出示大蟒蛇)

  (设计意图:面对幼儿的两种观点,教师不应该急于表态,而应通过适时追问,给予幼儿真正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让幼儿更加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在教学现场及时捕捉到个别幼儿表达的“信守诺言”一词,马上请幼儿将自己对它的理解介绍给大家,然后在小结中非常自然地引用了“信守诺言”,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教学相长。)

  二、继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深入讨论

  师:大象来了,它带来了很多香蕉……大蟒蛇也来了,它的头上顶着一篮苹果。大蟒蛇说:“这篮苹果送给你,为了感谢你给我做了这么好的裤子。”

  师:“大象和大蟒蛇为什么要送水果给螃蟹小裁缝?”(引发幼儿讨论)

  幼:因为大象觉得衣服好看,所以来谢谢螃蟹小裁缝。

  幼:蟒蛇也是来谢谢螃蟹小裁缝的。

  师:大象和大蟒蛇送给螃蟹小裁缝水果,除了表示感谢,还有别的原因吗?

  幼:大象觉得钱付的太少了,所以送来很多香蕉。

  师:你们认为请别人做衣服或者做裤子到底要付钱吗?

  幼:要付钱的。

  幼:要付钱的,可以少付一点。

  师:螃蟹小裁缝看到朋友们送来了那么多水果,心里会怎么样呢?

  幼:非常快乐。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耐心倾听幼儿的回答,并顺势追问,在引导幼儿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让幼儿感受作品传递的美好友情,又让幼儿明白了基本的生活准则、买卖规则。这样的讨论使每个幼儿得到赞赏、得到认可、得到鼓励、得到指导。)

  三、进入故事高潮,激发幼儿自主思考

  师:晚上,螃蟹小裁缝悄悄地把那张告示撕了下来。它对自己说:“帮助朋友才是最快乐的啊!”从此以后,到螃蟹小裁缝这里来做衣服的顾客就更多了。

  师:“如果你是螃蟹小裁缝,你会怎么做?”(引发幼儿讨论)

  幼:我不收钱。(有幼儿呼应)

  幼:不收钱怎么养活自己和孩子呀!

  师:这话也有道理。那你认为赚钱重要还是帮助别人重要?

  幼:都重要。

  幼:我认为帮助别人重要,但是也要收钱。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的裁缝帮别人做衣服或者做裤子是怎么收费的吗?

  幼:不知道。

  师: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留给大家去打听一下,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好吗?

  (设计意图:教师抛出的问题使文学作品回归到了现实生活。在问题讨论中,面对不同认知经验、生活经验幼儿的发言,教师不是简单重复或者肯定,而是在不同回应语式中拓宽幼儿的思维角度,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最后,教师抛出一个“我也不是很清楚”的问题,体现了教师“智者的糊涂”,使讨论可以延伸到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螃蟹小裁缝》是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它能激发起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物情感、心理活动线索,因此能成为教师引导幼儿深入阅读理解图书的依据。

  在活动的开始,为了帮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大胆推理和猜测。我首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提供的细节,通过提示、追问的方法,引导幼儿自己观察画面内容。图片细节为幼儿营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幼儿通过观察小螃蟹和其它人物那夸张地表情和动作,进而猜测人物心理活动,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当活动的第二环节,我的重点落在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我采用围绕主要人物情绪情感和心理活动线索,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幼儿通过阅读理解螃蟹小裁缝的情绪情感、心理变化,和与其它人物间的情感联系,使得能深刻感悟故事中人物丰富的情感从而理解故事内涵。

  此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教育资源,可以从不同领域加以拓展,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如:学习时间的概念;还可以为续编故事情节储备感知经验等。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月亮的圆缺变化。

  3、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活动准备:

  1、收集月饼盒,布置中秋圆月及嫦娥跳舞的.情节。

  2、集中展示幼儿“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创作画。

  3、在教室中摆放月饼、柿子等时令食品,了解中秋习俗。

  4、将幼儿“月亮变化图”的观察本,展示在墙面上。

  活动过程:

  1、请家长协助幼儿做好每晚观察月亮及三天画一次月亮图,并写上观察日期的工作。

  2、 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经验,给幼儿讲讲月亮的传说。

  3、 请家长帮助收集月饼盒及携带各式月饼,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活动区域安排:

  科学区: 提供有关宇宙、太阳、行星等图片,激发幼儿对天体宇宙的兴趣。

  数学区:提供月亮的变化图以及不同大小的月亮拼图。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石头》大班教案 大班关于石头的教案12-19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12-11

大班教案12-11

大班教案12-09

大班教案12-09

大班教案12-09

大班教案12-10

大班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