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14 11:24: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把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2、能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1、装水的`大脸盆每组一个、毛巾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托盘、内装:包装纸、橡皮泥、蜡光纸、带盖玻璃瓶。

  幼儿人手一份“沉浮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问题激趣

  提出问题:诱发幼儿讨论: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2、猜测结果

  组织幼儿观察材料: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猜想:拿起来摸一摸,哪些东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东西是沉的。

  交代记录要求:在记录表上,把你认为会沉的东西画上“↓”符号,会浮的画上“↑”符号。

  引导幼儿假设、猜想:我认为:橡皮泥会浮、玻璃瓶会沉。因为……。

  3、验证假设

  引导幼儿将自己假设的材料放入水中,验证沉浮事实。

  引导幼儿讨论验证结果,重点观察:没带盖子的玻璃瓶是沉还是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进水里了,没盖子的玻璃瓶会浮一会,一会儿过后也沉进水里了。

  4、让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东西浮起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让提供的四种东子浮起来,如:蜡光纸、包装纸折成船,将橡皮泥捏成碗,将空瓶子拧上盖。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和实验结果。

  教师重复幼儿的方法,做一遍总结示范。并在验证途中加入新的发现:在纸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运物。

  教师小结。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画圈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1到10的水果卡、笔、(人手一份),1到10的数字卡和圆形小卡片10张,箱子一个(里面装着数量1到10的物品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认识单双数的学习经验。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通过画圈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活动难点: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画圈数数活动正确判断并区分单双数。

  活动过程:

  1、给水果画圈,找单双数。

  (1)圈画1—10的水果卡。(将图上每个盒子里的水果每两个圈在一起,重点是让幼儿会每两个圈在一起,先数共有多少个水果并填写数字,再来找朋友把水果圈起来。)

  师:今天小猴去果园摘了许多水果,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每个盒子里水果数量,数好了就填在盒子下的小方格里,再给他们找朋友,把盒子里的水果两个两个的圈起来了。

  (2)观察以画过的卡片。

  师:你们都给水果找完朋友了,是不是每种水果都找到了朋友?

  教师小结:我们给水果找好朋友后,发现两个两个圈画能把水果圈完的是2、4、6、8、10,我们把它们叫双数,两个两个圈画最后总剩一个的.是1、3、5、7、9,我们把它们叫单数。

  2、操作1—10数字卡,可以区分单双数,发现10以内最大的单双数和最小的单双数。

  师:现在呢!老师把这些数字宝宝请出来,请告诉老师哪些数字宝宝是双数,那些是单数吗?单数有几个,双数有几个?最大最小的单双数是哪 个?

  3、做游戏“摸宝”

  (1)规则:幼儿从箱子摸出宝贝后,数数里面物品个数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

  (2)游戏2—3遍。

  4、“抱一抱”游戏活动。

  评析:教师教态自然,很富有感染力。数学的概念也比较清晰。最后游戏结束后,可用语言提示自然结束,不必再坐回位置上效果会更好。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操作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树叶的外形征,学习用树叶印画的方法。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2、一些树木的图片。

  3、不同形状的树叶印成的各种图画,各种树叶印成的小动物图片PPT。

  4、水彩颜料调入适量水装入大浅盘内、纸、排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每人一张树叶,进入活动室。

  我们一起来玩"小树叶飘呀飘"的游戏吧!(一边念儿歌一边手举着小树叶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最后小树叶落到了地面上,小树叶落到了地上它要做什么呀?(睡大觉)噢!它们玩累了想睡觉了,那我们轻轻地把小树叶放到大家的小椅子下面,让它们好好的睡一觉吧!

  二、各种各样的树叶。

  1、刚才,小朋友和小树叶一起做了游戏,真开心!你们看到这些树叶的颜色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哪儿不一样?(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树叶是红色的)

  2、我们知道树叶在春天的时候都是绿色的,为什么现在会变成黄色和红色呢?(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小结)因为秋天到了,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树叶上的水份慢慢地变少了,所以树叶呀就会慢慢地变成红色或者是黄色,最后变得干枯,从树上飘落下来。

  3、今天,陈老师请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谁吧?(哦,原来是小树朋友)

  4、小朋友们看,这些树叶它是什么样子的?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5、小朋友,这片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什么?(像手掌)那这片树叶像什么呢?(像小刀)小朋友们可真棒!我们的树叶呀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还像心形呢。

  四、小树叶变魔术。

  1、小朋友们,我们认识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你们知道吗?小树叶还会变魔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树叶会变什么魔术呢?

  2、(出示树叶拓印的风景画)你们瞧,小树叶变成了什么?(小树)

  3、你们想知道小树叶是怎么变成小树的吗?等下老师来变给小朋友看。

  (出示背景图)这里是一个小山坡,小山坡上什么也没有,等下呀陈老师要在这个光秃秃的小山坡上种漂亮的`小树。

  五、用树叶印画。

  1、首先选一片小树叶;然后呢,用一只手拿着小树叶的叶柄,然后选择一种喜欢的彩颜色,用排笔刷在叶子的面上,再将刷好的那一面铺在纸上,稍停留一下,然后把叶子拿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清楚地说明排刷的用法,颜料的多少)小朋友看,小树在了吗?

  2、幼儿印画,现在陈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变变看,小朋友要看仔细他做的对不对噢!

  ①先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指出不对的地方。

  瞧这个笔上颜料太多了,印在山坡上,这个小树好看嘛?所以颜料要少一点,树叶上都要刷到颜料,不然这棵树也不好看了。

  ②幼儿自己选择一片树叶拿在手上,然后用排笔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提示幼儿在给叶子印颜色时,蘸的颜色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③小山坡的树种满了把纸放贴在墙壁上,一起欣赏。

  六、欣赏树叶拓印图片,感受树叶印画的美。

  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树叶变的漂亮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打开PPT。

  七、拿起小树叶,回教室再与小树叶做游戏。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故事的情趣。

  2、通过故事,了解蜗牛的行动方式和特点。

  【活动准备】

  1、蜗牛爬行视频。

  2、挂图《小蜗牛看苹果花》。

  3、蜗牛、猴子、松鼠、小猫和喜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展示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形态与走入的姿势。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很有趣?它背着什么?

  师:你知道蜗牛是怎么走路的'吗?你觉得它走路快还是慢?你知道它是用什么走路的吗?

  二、欣赏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第一遍听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蜗牛想看什么花呢?它要怎样才能看到呢?

  师:最后,小蜗牛看到了吗?

  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蜗牛最后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苹果花了你觉得它心情会怎么样?

  师:小蜗牛在去看苹果花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天气怎么样?小蜗牛遇见的小动物是怎么对蜗牛说的?小蜗牛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师: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三、创编故事。

  师:小蜗牛看到了苹果花,他该回家了。我们来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样回家的?路上经历了一些什么故事呢?回到家的时候苹果树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延伸】

  1、表演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幼儿熟悉角色之后,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自己在中间扮演小蜗牛,熟悉以后再让幼儿上来表演整个故事。

  2、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小蜗牛”。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使幼儿能认识并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尝试的精神,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大数字卡片若干(幼儿每人一张);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各一张;老狼头饰一个;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数玩具”

  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玩具,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玩具,数一数有几个玩具,你是怎样知道的?(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二、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出示数字8,并配上相同数量的小黑点,老师示范找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

  2、刚才你拿了几个玩具?幼儿回答,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10、7、5、4、9……

  请幼儿说出:你发现了什么?(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不能找到好朋友剩下一个)

  (1)我拿了六个玩具,两个两个的'分都分完了。

  (2)我拿了七个玩具,两个两个得分还剩下一个。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三、巩固单、双数

  1、游戏“抱一抱”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自己),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两个幼儿抱在一起。

  2、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1)教师出示狼头饰引出“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狼说的是单数小朋友赶紧趴在桌子上,老狼说的是双数时小朋友赶紧两个两个抱紧,否则老狼就会吃掉你。

  (2)第一次游戏:老师扮演老狼。

  第二次游戏:小朋友扮演老狼。

  3、结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绍完后,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

  四、开火车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老师要奖励每个小朋友一张火车票,一会儿老师要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小朋友们把火车票戴在胸前,并仔细看一看你的车票是单数还是双数,是单数的到朱老师这列火车、双数的到唐老师那列火车,如果上错车,检票员会把你赶下车,我们该出发啦……(放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大班的教材(认识单数、双数),在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中感知对单数和双数的初步理解,让幼儿知道1-10以内的数中单数有 1、3、5、7、9;双数有2、4、6、8、10。在整节课中我运用了“抱一抱” “老狼老狼几点钟” “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的区分单数和双数,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积极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动后,我觉的孩子们对“老狼老狼几点钟”特别是当老狼想吃掉他们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表现出兴奋、高兴的样子。幼儿的情趣再次进入**,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对到单数、双数再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幼儿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因此在“开火车” 游戏时幼儿的情趣有点失控,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中班教案 篇6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辨音级上行、下行的能力。

  2、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过程:

  小朋友你们听,谁来了,“喵喵……”(小花猫)

  小花猫可喜欢交朋友了,你们想和小花猫交朋友吗?(想)

  那快过来和我一起玩吧,咱们一起说个儿歌好不好?(一只小花猫,聪明又勤劳,喵喵,聪明又勤劳)站着说用高音说。第二遍蹲着说用低声:第三遍站着说用高声。

  嘘,你们听谁来了(老鼠)

  这个可恶的小老鼠,老是偷吃粮食,还总是跑来跑去,可烦人了,你们听小老鼠跑到哪里去了。(上行音阶)再听(下行音阶)

  待会儿我们去捉老鼠好不好?(好)但是在捉老鼠之前我们得先练好本领,要知道她的去向才能捉住它们。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当老鼠的卧底,混进老鼠中间,来熟悉一下它的作案情况,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它跑哪去了,是跑上还是跑下。如果是下行音阶同样也是用动作表示出来。……

  你们的耳朵真灵,我想呆会儿我们就可以捉了。下面请一些小朋友先当老鼠,谁来……小老鼠们你们听好了,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应该跑向哪里躲起来(高房子),如果是下行音阶你们要躲哪里去呢?

  而小花猫们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高房子),相反,当你们听到下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低房子),如果听到(教师就在C调高音I或低音上1的`主三和弦商弹了三遍)就是捉老鼠的信号,你们就可以转身去捉,捉之前千万要听清老鼠在那个房里,看那只小猫最聪明,捉的老鼠最多,明白了吗?

  好,那咱们在捉之前先唱一首歌,鼓一鼓劲儿。“一只小花猫……”小花猫转过身,听仔细,小老鼠们你们也要小心了。……(玩)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多角度地认识春天的季节特征,丰富自身经验。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制作小图书的经验。

  材料投放:

  1.幼儿上次春游的记录表,幼儿春游活动收集到的各种物体,教师用的大张记录表。

  2.画纸、彩色笔、记号笔、透明胶、订书机若干。

  3.鸟鸣声、雨声、雷声等录音。

  环境创设:活动室走廊、自然角等地布置或投放的物品均要注意体现春季的特征,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春天气息。

  【活动过程】

  一、回顾上次的`春游活动引导语:春游快乐吗?你们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了什么?在哪儿找到的?

  二、依据春游时的记录表,介绍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

  (一)我看到......

  1.提问:春天有哪些花?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

  2.提间: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几片叶子宝宝?在哪找到的?它们的妈妈是谁?为什么有的大树妈妈要换新衣裳?新长出来的树叶和原先的有什么不一样?

  3.提问:你找到什么昆虫?在哪找到的?是怎么捉到的?它在干什么?

  4.提问: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出现了?(小蝌蚪、蚕等。)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二)我听到......

  1.提问:你在春游时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哪儿听到的?你能学一学吗?

  2.提问:你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样?为什么春天会有这种声音?还有哪些声音?

  3.依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鸟鸣声、雨声、雷声等.

  (三)我感受到......

  1.提问: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春风吹在脸上有什么感觉?

  2.提问: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人们的服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4.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丰富词语:多彩、五颜六色、暖和、舒适等。)

  三、操作活动"制作春天小画册"。

  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中的记录表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小册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美工区继续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画、剪、折、捏等来参与有关春天的环境创设,并注意分类布置。

  (2)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赏、种植植物,饲养、观察动物,并开展植物向光性小实验。(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天气观察记录表,并和幼儿一起记录春天的天气特征。

  领域渗透:

  (1)结合语言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欣赏和谈话活动。

  (2)结合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等。

  (3)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绘画《我眼里的春天》《春雨的色彩》等活动资料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淀粉遇碘会变颜色;

  2、能按要求尝试科学实验;

  3、体验科学实验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碘酒、水、喷壶若干、棉签、浆糊

  活动过程:

  1、 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

  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 1 )你想成为魔术师吗?我们每组都有神奇的'魔术水,除了魔术水,还有什么呢?(浆糊、棉签)咦,这些浆糊和棉签有什么用呀?

  (引导幼儿大胆探索:知道享用棉签蘸浆糊在白纸上绘出自己喜欢的线条或者图案)

  ( 2 )让幼儿用浆糊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 3 )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探索

  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藏着什么秘密吗?

  小结:浆糊里有一种物质教淀粉,淀粉师白颜色的,所以用浆糊画画看不出来,而喷壶里装有碘酒魔术水,淀粉遇到碘酒后,就会变成其他的颜色,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画的内容了。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中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把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2、能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1、装水的`大脸盆每组一个、毛巾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托盘、内装:包装纸、橡皮泥、蜡光纸、带盖玻璃瓶。

  幼儿人手一份“沉浮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问题激趣

  提出问题:诱发幼儿讨论: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2、猜测结果

  组织幼儿观察材料: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猜想:拿起来摸一摸,哪些东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东西是沉的。

  交代记录要求:在记录表上,把你认为会沉的东西画上“↓”符号,会浮的画上“↑”符号。

  引导幼儿假设、猜想:我认为:橡皮泥会浮、玻璃瓶会沉。因为……。

  3、验证假设

  引导幼儿将自己假设的材料放入水中,验证沉浮事实。

  引导幼儿讨论验证结果,重点观察:没带盖子的玻璃瓶是沉还是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进水里了,没盖子的玻璃瓶会浮一会,一会儿过后也沉进水里了。

  4、让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东西浮起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让提供的四种东子浮起来,如:蜡光纸、包装纸折成船,将橡皮泥捏成碗,将空瓶子拧上盖。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和实验结果。

  教师重复幼儿的方法,做一遍总结示范。并在验证途中加入新的发现:在纸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运物。

  教师小结。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画圈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1到10的水果卡、笔、(人手一份),1到10的数字卡和圆形小卡片10张,箱子一个(里面装着数量1到10的物品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认识单双数的学习经验。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通过画圈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活动难点: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画圈数数活动正确判断并区分单双数。

  活动过程:

  1、给水果画圈,找单双数。

  (1)圈画1—10的水果卡。(将图上每个盒子里的水果每两个圈在一起,重点是让幼儿会每两个圈在一起,先数共有多少个水果并填写数字,再来找朋友把水果圈起来。)

  师:今天小猴去果园摘了许多水果,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每个盒子里水果数量,数好了就填在盒子下的小方格里,再给他们找朋友,把盒子里的水果两个两个的圈起来了。

  (2)观察以画过的卡片。

  师:你们都给水果找完朋友了,是不是每种水果都找到了朋友?

  教师小结:我们给水果找好朋友后,发现两个两个圈画能把水果圈完的是2、4、6、8、10,我们把它们叫双数,两个两个圈画最后总剩一个的.是1、3、5、7、9,我们把它们叫单数。

  2、操作1—10数字卡,可以区分单双数,发现10以内最大的单双数和最小的单双数。

  师:现在呢!老师把这些数字宝宝请出来,请告诉老师哪些数字宝宝是双数,那些是单数吗?单数有几个,双数有几个?最大最小的单双数是哪 个?

  3、做游戏“摸宝”

  (1)规则:幼儿从箱子摸出宝贝后,数数里面物品个数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

  (2)游戏2—3遍。

  4、“抱一抱”游戏活动。

  评析:教师教态自然,很富有感染力。数学的概念也比较清晰。最后游戏结束后,可用语言提示自然结束,不必再坐回位置上效果会更好。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操作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树叶的外形征,学习用树叶印画的方法。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2、一些树木的图片。

  3、不同形状的树叶印成的各种图画,各种树叶印成的小动物图片PPT。

  4、水彩颜料调入适量水装入大浅盘内、纸、排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每人一张树叶,进入活动室。

  我们一起来玩"小树叶飘呀飘"的游戏吧!(一边念儿歌一边手举着小树叶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最后小树叶落到了地面上,小树叶落到了地上它要做什么呀?(睡大觉)噢!它们玩累了想睡觉了,那我们轻轻地把小树叶放到大家的小椅子下面,让它们好好的睡一觉吧!

  二、各种各样的树叶。

  1、刚才,小朋友和小树叶一起做了游戏,真开心!你们看到这些树叶的颜色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哪儿不一样?(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树叶是红色的)

  2、我们知道树叶在春天的时候都是绿色的,为什么现在会变成黄色和红色呢?(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小结)因为秋天到了,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树叶上的水份慢慢地变少了,所以树叶呀就会慢慢地变成红色或者是黄色,最后变得干枯,从树上飘落下来。

  3、今天,陈老师请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谁吧?(哦,原来是小树朋友)

  4、小朋友们看,这些树叶它是什么样子的?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5、小朋友,这片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什么?(像手掌)那这片树叶像什么呢?(像小刀)小朋友们可真棒!我们的树叶呀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还像心形呢。

  四、小树叶变魔术。

  1、小朋友们,我们认识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你们知道吗?小树叶还会变魔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树叶会变什么魔术呢?

  2、(出示树叶拓印的风景画)你们瞧,小树叶变成了什么?(小树)

  3、你们想知道小树叶是怎么变成小树的吗?等下老师来变给小朋友看。

  (出示背景图)这里是一个小山坡,小山坡上什么也没有,等下呀陈老师要在这个光秃秃的小山坡上种漂亮的`小树。

  五、用树叶印画。

  1、首先选一片小树叶;然后呢,用一只手拿着小树叶的叶柄,然后选择一种喜欢的彩颜色,用排笔刷在叶子的面上,再将刷好的那一面铺在纸上,稍停留一下,然后把叶子拿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清楚地说明排刷的用法,颜料的多少)小朋友看,小树在了吗?

  2、幼儿印画,现在陈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变变看,小朋友要看仔细他做的对不对噢!

  ①先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指出不对的地方。

  瞧这个笔上颜料太多了,印在山坡上,这个小树好看嘛?所以颜料要少一点,树叶上都要刷到颜料,不然这棵树也不好看了。

  ②幼儿自己选择一片树叶拿在手上,然后用排笔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提示幼儿在给叶子印颜色时,蘸的颜色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③小山坡的树种满了把纸放贴在墙壁上,一起欣赏。

  六、欣赏树叶拓印图片,感受树叶印画的美。

  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树叶变的漂亮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打开PPT。

  七、拿起小树叶,回教室再与小树叶做游戏。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故事的情趣。

  2、通过故事,了解蜗牛的行动方式和特点。

  【活动准备】

  1、蜗牛爬行视频。

  2、挂图《小蜗牛看苹果花》。

  3、蜗牛、猴子、松鼠、小猫和喜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展示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形态与走入的姿势。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很有趣?它背着什么?

  师:你知道蜗牛是怎么走路的'吗?你觉得它走路快还是慢?你知道它是用什么走路的吗?

  二、欣赏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第一遍听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蜗牛想看什么花呢?它要怎样才能看到呢?

  师:最后,小蜗牛看到了吗?

  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蜗牛最后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苹果花了你觉得它心情会怎么样?

  师:小蜗牛在去看苹果花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天气怎么样?小蜗牛遇见的小动物是怎么对蜗牛说的?小蜗牛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师: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三、创编故事。

  师:小蜗牛看到了苹果花,他该回家了。我们来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样回家的?路上经历了一些什么故事呢?回到家的时候苹果树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延伸】

  1、表演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幼儿熟悉角色之后,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自己在中间扮演小蜗牛,熟悉以后再让幼儿上来表演整个故事。

  2、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小蜗牛”。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使幼儿能认识并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尝试的精神,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大数字卡片若干(幼儿每人一张);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各一张;老狼头饰一个;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数玩具”

  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玩具,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玩具,数一数有几个玩具,你是怎样知道的?(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二、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出示数字8,并配上相同数量的小黑点,老师示范找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

  2、刚才你拿了几个玩具?幼儿回答,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10、7、5、4、9……

  请幼儿说出:你发现了什么?(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不能找到好朋友剩下一个)

  (1)我拿了六个玩具,两个两个的'分都分完了。

  (2)我拿了七个玩具,两个两个得分还剩下一个。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三、巩固单、双数

  1、游戏“抱一抱”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自己),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两个幼儿抱在一起。

  2、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1)教师出示狼头饰引出“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狼说的是单数小朋友赶紧趴在桌子上,老狼说的是双数时小朋友赶紧两个两个抱紧,否则老狼就会吃掉你。

  (2)第一次游戏:老师扮演老狼。

  第二次游戏:小朋友扮演老狼。

  3、结束:向你的好朋友介绍完后,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

  四、开火车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老师要奖励每个小朋友一张火车票,一会儿老师要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小朋友们把火车票戴在胸前,并仔细看一看你的车票是单数还是双数,是单数的到朱老师这列火车、双数的到唐老师那列火车,如果上错车,检票员会把你赶下车,我们该出发啦……(放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大班的教材(认识单数、双数),在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中感知对单数和双数的初步理解,让幼儿知道1-10以内的数中单数有 1、3、5、7、9;双数有2、4、6、8、10。在整节课中我运用了“抱一抱” “老狼老狼几点钟” “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的区分单数和双数,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积极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动后,我觉的孩子们对“老狼老狼几点钟”特别是当老狼想吃掉他们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表现出兴奋、高兴的样子。幼儿的情趣再次进入**,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对到单数、双数再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幼儿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因此在“开火车” 游戏时幼儿的情趣有点失控,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中班教案 篇6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辨音级上行、下行的能力。

  2、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过程:

  小朋友你们听,谁来了,“喵喵……”(小花猫)

  小花猫可喜欢交朋友了,你们想和小花猫交朋友吗?(想)

  那快过来和我一起玩吧,咱们一起说个儿歌好不好?(一只小花猫,聪明又勤劳,喵喵,聪明又勤劳)站着说用高音说。第二遍蹲着说用低声:第三遍站着说用高声。

  嘘,你们听谁来了(老鼠)

  这个可恶的小老鼠,老是偷吃粮食,还总是跑来跑去,可烦人了,你们听小老鼠跑到哪里去了。(上行音阶)再听(下行音阶)

  待会儿我们去捉老鼠好不好?(好)但是在捉老鼠之前我们得先练好本领,要知道她的去向才能捉住它们。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当老鼠的卧底,混进老鼠中间,来熟悉一下它的作案情况,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它跑哪去了,是跑上还是跑下。如果是下行音阶同样也是用动作表示出来。……

  你们的耳朵真灵,我想呆会儿我们就可以捉了。下面请一些小朋友先当老鼠,谁来……小老鼠们你们听好了,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应该跑向哪里躲起来(高房子),如果是下行音阶你们要躲哪里去呢?

  而小花猫们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高房子),相反,当你们听到下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低房子),如果听到(教师就在C调高音I或低音上1的`主三和弦商弹了三遍)就是捉老鼠的信号,你们就可以转身去捉,捉之前千万要听清老鼠在那个房里,看那只小猫最聪明,捉的老鼠最多,明白了吗?

  好,那咱们在捉之前先唱一首歌,鼓一鼓劲儿。“一只小花猫……”小花猫转过身,听仔细,小老鼠们你们也要小心了。……(玩)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多角度地认识春天的季节特征,丰富自身经验。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制作小图书的经验。

  材料投放:

  1.幼儿上次春游的记录表,幼儿春游活动收集到的各种物体,教师用的大张记录表。

  2.画纸、彩色笔、记号笔、透明胶、订书机若干。

  3.鸟鸣声、雨声、雷声等录音。

  环境创设:活动室走廊、自然角等地布置或投放的物品均要注意体现春季的特征,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春天气息。

  【活动过程】

  一、回顾上次的`春游活动引导语:春游快乐吗?你们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了什么?在哪儿找到的?

  二、依据春游时的记录表,介绍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

  (一)我看到......

  1.提问:春天有哪些花?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

  2.提间: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几片叶子宝宝?在哪找到的?它们的妈妈是谁?为什么有的大树妈妈要换新衣裳?新长出来的树叶和原先的有什么不一样?

  3.提问:你找到什么昆虫?在哪找到的?是怎么捉到的?它在干什么?

  4.提问: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出现了?(小蝌蚪、蚕等。)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二)我听到......

  1.提问:你在春游时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哪儿听到的?你能学一学吗?

  2.提问:你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样?为什么春天会有这种声音?还有哪些声音?

  3.依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鸟鸣声、雨声、雷声等.

  (三)我感受到......

  1.提问: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春风吹在脸上有什么感觉?

  2.提问: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人们的服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4.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丰富词语:多彩、五颜六色、暖和、舒适等。)

  三、操作活动"制作春天小画册"。

  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中的记录表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小册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美工区继续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画、剪、折、捏等来参与有关春天的环境创设,并注意分类布置。

  (2)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赏、种植植物,饲养、观察动物,并开展植物向光性小实验。(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天气观察记录表,并和幼儿一起记录春天的天气特征。

  领域渗透:

  (1)结合语言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欣赏和谈话活动。

  (2)结合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等。

  (3)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绘画《我眼里的春天》《春雨的色彩》等活动资料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淀粉遇碘会变颜色;

  2、能按要求尝试科学实验;

  3、体验科学实验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碘酒、水、喷壶若干、棉签、浆糊

  活动过程:

  1、 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

  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 1 )你想成为魔术师吗?我们每组都有神奇的'魔术水,除了魔术水,还有什么呢?(浆糊、棉签)咦,这些浆糊和棉签有什么用呀?

  (引导幼儿大胆探索:知道享用棉签蘸浆糊在白纸上绘出自己喜欢的线条或者图案)

  ( 2 )让幼儿用浆糊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 3 )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探索

  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藏着什么秘密吗?

  小结:浆糊里有一种物质教淀粉,淀粉师白颜色的,所以用浆糊画画看不出来,而喷壶里装有碘酒魔术水,淀粉遇到碘酒后,就会变成其他的颜色,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画的内容了。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