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18 08:21:1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鱼网中鱼的数量变化,感受数量的减少。

  2、培养幼儿对图画的敏感性,注意图画中的'细节。

  3、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勇于发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察图书封面,引入主题。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图书阅读

  1、提问封面: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他可能是哪儿的人?

  第一页:

  (1)、画面上有什么?数一数网子里边有多少条鱼?

  (2)、鱼被网住了,它们着急吗?为什么着急?

  (3)、你能猜出来接下来会怎样吗?

  第二页:

  (1)、数一数鱼网里有多少条鱼?

  (2)、原来网里有多少条鱼?

  (3)、想一想为什么这条鱼能游出来?

  第三页:

  (1)、数一数鱼网里还有几条鱼?

  (2)、现在有两条鱼都游到了网外,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3)、下面还会有鱼游出去吗?会是哪条鱼呢?

  第四页:

  (1)、小朋友,哪条鱼游出去了?

  (2)、数一数,还有几条鱼?与前一页相比,少了几条鱼?

  (3)、还会有鱼游出去吗?会是哪一条呢?

  第五页:

  (1)、小朋友哪条鱼游出去了?

  (2)、现在网子里还有几条鱼?

  (3)、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第六页:

  (1)、小朋友,刚才还有3条鱼,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一条鱼了?

  (2)、这条大鱼能不能钻到网外?

  第七页:

  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一共有多少条鱼从鱼网中钻出去了?

  2、教师完整讲述一篇故事。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捞鱼

中班教案 篇2

  粘杯子的气球

  【活动目标】

  1、了解杯子被气球“抬”起来是因为气球与杯子壁之间有摩擦力。

  2、探索加了水之后的杯子是否能被气球“抬”起来呢?体会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3、了解简单的气压现象。

  【活动准备】

  材料:杯子(塑料杯)、气球、打气筒、刻度贴。

  其他:水、抹布。

  【重 点】

  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难 点】

  用打气筒吹气球或者用嘴巴吹气球。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进行讨论拿起杯子的多种方法,随后出示气球,气球是我们平时用来玩的,我们可以不用手而用气球把杯子抬起来吗?

  过程二:观察气球在杯子里慢慢膨胀后,会有什么现象?

  把气球放入杯子中,利用打气筒或者用嘴巴把气球慢慢吹起来,然后用手捏住并拿起气球,会发现杯子和气球紧紧的“粘”住了,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小朋友会想到是因为气球太大了,把杯子撑住了。我们试着把杯子拽下来,会需要用到一定的力气,原来气球和杯子“粘”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而且由于杯子比较轻,所以很轻松的就把杯子“抬”起来了。而且随着气球慢慢的膨胀,杯子里的空气被挤出去,这时杯子里的气压小了,气球就被“吸”进去了。

  过程三:试着往杯子里加水,气球还能把杯子抬起来吗?

  先把刻度贴粘在杯子的外面,根据刻度贴上的格子往杯子里倒入相应量的水,从第一个刻度到最后一个刻度,我们发现杯子的重量在逐渐增加,而水面与杯子边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放入前三个刻度的`水时,气球还可以“抬”起杯子,而随着杯子的重量越来越重,水面与杯子边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时,气球与杯子壁之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小了,气球就“抬”不起来杯子了。

  过程四:除了用气球,我们用嘴巴试一试,也可以把杯子“抬”起来。

  用嘴吸一吸杯子里的空气,杯子也可以“粘”在我们的嘴巴上了,因为我们把杯子里的一部分空气吸走,杯子里的气压变小,所以杯子就“粘”在了嘴巴上,这个和吸盘的原理是一样的。

  【活动拓展】

  用气球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上分别进行摩擦,感受哪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作品,感受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

  2、初步了解线条、色彩的情感性,尝试用线条、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3、尝试使用乡土资源狗尾巴草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与同伴合作大胆创作。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波洛克作品课件

  2、大纸、颜料、狗尾巴草

  活动过程:

  一、 音乐导入

  1、今天徐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听听跳跳,你在听音乐的时候除了可以跳舞,还可以干什么呢?

  2、有一个人很能干,他能边听音乐边画画,他就是美国的一位画家:波洛克。他画的画可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画。

  二、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你在波洛克叔叔的画里发现了什么?觉得它画的像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2、欣赏第二幅作品,这幅画画了些什么?有哪些色彩?这些漂亮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三、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作画过程

  1、小朋友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画面上只有一些什么?

  2、你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方式画出来的?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吗?

  3、波洛克叔叔的这些画的确不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样作画的吗?

  “波洛克”,他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画布铺在地上,直接从罐中倒颜料到画布上,或者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他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上面来回走动,边跳舞边画,这样从桶里流出的各种颜料、油漆就洒在画布上,就画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来。

  四、幼儿作画、放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请几位特殊的朋友来帮助我们学做波洛克叔叔,看,这是什么呀?(出示狗尾巴草)

  2、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吧。请大家自由的选择颜料。

  3、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把颜料滴画人的身上,不能用力甩。

  五、展示、评价

  1、老师当记者采访:这位小画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兴吗?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画吗?画了些什么?

  2、幼儿绕画走一圈,说说在不同的方向看到了什么?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以肢体动作来表现绕弹簧过程及其弹跳特征。

  2.能两两合作,协调游戏。

  二、活动准备:

  较为宽敞的场地 幼儿看过小弹簧,知道小弹簧的外形特征和特点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形训练:带领幼儿走圆(大皮球)带领幼儿模仿动物(动物园)带领幼儿进行走跑交替练习。带领幼儿由圆走成六列纵队。

  2.调整队形、队列:请小朋友听老师口令“立定”(要求幼儿立定站好在位置上)“原地踏步”(要求幼儿原地有地踏步)前后调整位置(要求幼儿伸出手臂,踏步,进行前后位置的调整)立正、稍息练习。

  3、活动身体:带领幼儿活动身体各部位,重点活动脚部。

  (二)基本部分

  1.小弹簧跳一跳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弹簧吗!小弹簧喜欢怎样玩呢?(引导幼儿说出小弹簧喜欢蹦蹦跳)那,现在,我们也像小弹簧一样来蹦一蹦,跳一跳吧。(带领幼儿模仿小弹簧进行蹦跳练习,(提醒幼儿蹦跳时,应控制好力量,小心脚踝、膝盖等处受到运动性创伤)并同时边练边念儿歌“我是一只小弹簧,蹦一蹦,再跳一跳”

  2.绕个圈跳一跳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弹簧长得什么样子吗?(引导幼儿记忆,弹簧是一圈一圈绕起来的)那,现在我们来学做小弹簧吧,先绕一绕,再跳一跳。第一次可以先绕一圈,如果绕一圈你转得好,就可以绕两圈再转。(提醒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绕圈跳练习)

  幼儿练习,教师观察,提醒幼儿不可转多圈,平衡能力差的幼儿可尽量少转。

  3.按按按、跳跳跳

  ①小朋友都绕成会跳的小弹簧了,你们以前和小弹簧做过游戏吗。如果你把小弹簧按下去,它就会跳起来,如果你轻轻地按,它跳得低一点,按得重的话,它就会跳得高一点。

  ②教师示范蹲跳的'动作。

  ③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小弹簧,老师来做按弹簧的人,我按得轻你要跳得低,按得重就跳得高。(教师与一幼儿合作游戏,并带念儿歌“我们都是小弹簧,按一按,跳一跳。按得轻,跳得低,按得重,跳得高。跳跳跳,跳跳跳,真是快乐的小弹簧。”)

  讲解合作游戏的要领:两个人一起合作,你按我跳,我按你跳,可以按肩膀、头部等处,被按者一被按拍,立即往上跳。

  ④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按按按、跳跳跳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重点放松膝盖,脚部。

  2.幼儿排好队,回教室。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10

中班教案11-10

中班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