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20 09:00:5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彩纸以及剪刀、固体胶、操作纸等。

  4、一块大展板,分为三个区域,用于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图形宝宝们来到了我们班,可是他们很调皮,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们躲在一幅幅画里,请你们来把它们找出来吧!

  2、找图形。 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请幼儿欣赏。提问:你能找出这幅画里藏着哪些图形宝宝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

  3、借形想象,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将它们找出来了,我们请图形宝宝们出来吧!(请幼儿以呼唤的方式请出各种图形,教师一一出示。)

  2)师:图形宝宝们被你们找出来后,还不甘心,还要考考小朋友们,它们想请你们一起来想想,图形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形象外,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教师请幼儿先相互讨论,然后再举手告诉大家。

  4、区域活动。

  1)游戏区域

  1:图形变变变 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贴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2)游戏区域

  2:找图形 提供图案画1--4幅,幼儿找出其中图形的名称、数量,并做记录,在操作卡上用圆点表示各种图形的数量。

  3)游戏区域

  3:图形添画 提供画有几何图形的画纸,鼓励幼儿想象并添画,变成某种物体形象。 教师先向幼儿介绍各个游戏区域的活动要求,然后请幼儿自选区域活动,操作的结果展示在指定的展板区域内。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选择多个区域活动。

  5、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教师请幼儿共同欣赏、点评幼儿操作结果。点评后,请"找图形"活动区记录得不正确的幼儿加以纠正自己的操作结果。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六、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1.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记录填在表格里。

  植物性材料 西红柿 西红柿 其它

  加工方式

  染色结果

  (幼儿用图画表示)

  2.对材料加工方式的创新。

  让幼儿自己讨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染料水,并通过实验,体会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记录在表格中。

  3.对染色结果进行记录。

  让幼儿对可以染色的材料进行颜色记录,对不能染色的画“×”表示。

  八、背景资料:

  染料和颜料都是用来着色的物质。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染料的使用也特别早。我国在三千年前已经学会了从蓝靛草、苗草根和紫草里得到蓝色、绦红和赤紫色等染料。从植物中提取的染料,色彩非常优雅柔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作染料的东西很多,如茶叶渣、苹果皮、洋葱皮等。有时我们为了使染色效果更持久、牢固,在染制过程中,加入“媒染剂”,如明矾、硫酸亚铁等。

  活动点评:

  此活动是利用植物染料给白色棉织物着色的活动,这里既要制作染料,又要用制作好的.染料染T恤衫和手绢,这是幼儿喜欢参与的一项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可感知染料可以从废弃的植物中提取。该活动目标确定恰当,题目有新意,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从活动过程看,引题自然。教师从茶叶渣、洋葱皮等物引出做染料的想法、,并引导幼儿一步步完成制染料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副导者,又是参与者,整个活动幼儿与教师共同制作染料和探究颜色的变化,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最后请幼儿对其他蔬菜或水果的颜色提取进行实验和对比。

  对实验过程的安排提出以下建议:

  1.幼儿制作染料的过程要具体,怎样用植物渣制出染料的步骤要交代清楚。

  2.将实验物放人锅内煮沸及放人明矾水中的过程主要由教师操作,实验物煮前和煮后的颜色变化可由幼儿做记录并进行对比。

  3.用制作好的染料给手绢或T恤衫上色,这一活动应该是幼儿最高兴参与的活动。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用各种方法染出各种图案,再把它装饰一下就是一件好看的工艺品。

  4.“小小染衣坊”题目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染坊的设施,二是染衣坊里染衣服的着色过程,题目可改成“我用自制的染料染手帕”。

中班教案 篇3

  教育目标:

  1、学习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

  2、根据歌词,大胆地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动作。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

  难点:大胆地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工作的动作。

  活动准备:

  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1、练声

  2、谈话导入,理解轻快人与懒惰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勤快人?什么样的人是懒惰人吗?

  有人忙着做这样忙着做那样,很爱劳动是勤快人,而有些人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只想着吃东西、睡懒觉是懒惰人。

  师:今天有一群勤快人和懒惰人来到了我们班,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欣赏歌曲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速度的快和慢。

  (1)师:这首好听的歌唱的就是勤快人和懒惰人。勤快人做了什么事?懒惰人又做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

  (2)看着图谱学念歌词。

  3、进一步熟悉旋律,了解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1)师示范唱,幼儿倾听。(根据歌词内容,将第一段歌词唱得快一些,第二段歌词唱得慢一些,让幼儿在老师的范唱中体会到勤快人与懒惰人之间动作的不同)

  (2)提问:刚才老师唱的这两段歌曲的速度一样吗?哪里唱得快?哪里唱得慢?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4)幼儿跟教师一起演唱歌曲。

  (5)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一组为勤快人,另一组为懒惰人)

  4、尝试边唱边表演,通过动作进一步感知快和慢的变化。

  (1)他们做了哪些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2)怎样唱怎样做能表示出勤快人与懒惰人的不同?

  (3)请跟着琴声的变化边唱边表演。

  5、尝试创编歌曲。

  (1)人们还可能在哪里劳动呢?

  (2)做什么事情呢?

  活动反思:

  1、本节课的目标中目标一达成得比较好,幼儿都能够用快慢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而目标二完成得还不够。相比较而言,唱得多动得少了一些,在音乐课也同样要注重动静交替。

  2、练声环节的有机整合,今天的练声只是单纯的以师幼问好的形式练了下声,其实应该更加注重音乐元素的结合,让练声也为今天的音乐课做铺垫,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可以选择上学期学过的《鱼儿好朋友》,也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这样在练声中就让幼儿感受到可以用快慢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3、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多多思考提问的.有效性,在提问幼儿为什么勤快人要唱得快懒惰人要唱的慢一些,幼儿不是能够很好的理解。

  4、本节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够大胆的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动作,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幼儿只是简单的创编出了歌词中的动作,应该充分发散幼儿的思维,一起来表演勤快人还可以擦擦地、洗洗衣服;懒惰人可以翘着二郎腿什么都不做等等。这样歌曲的情景性更强,也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充分体现艺术活动的美感。

  5、图谱的有效运用。在环节四中根据幼儿的回答一张张的出示了图谱,每一张图谱都是一句歌词,幼儿在说说看看中很容易的就记忆了歌词内容。在老师的范唱后,幼儿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歌曲快慢不用的速度。

中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四月的春季气候温润,阴雨天过后,自然角里多了几只蜗牛。"哇,蜗牛"好玩死了!""那个那么大,这个只有这么一点点小!""它缩进去了。""它的触角也缩进去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蜗牛的出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只要在户外发现一只蜗牛,他们就会围在一起看,并指指画画地说着关于蜗牛的事情。有的幼儿回家之后,还会从父母那里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来分享给大家。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我紧紧抓住身边的资源,开展了本次科学活动。幼儿科学活动不仅仅是科学经验的获得途径,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操作、发现来探究、关注自然,萌发好奇心,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并积累一定的科学经验和研究方法。因此本次系列活动特别注重幼儿的亲自操作、自我发现和及时的总结与讨论,旨在让幼儿在探究和总结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并学会从总结和讨论中不断发展。

  二、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地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三、活动准备:

  1.蜗牛、玻璃片、放大镜、青菜人手一份。

  2.有关蜗牛的图片、视频。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4.课前让家长带孩子寻找蜗牛并带到幼儿园;

  四、活动过程:

  1. 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蜗牛?

  教师小结:菜叶上、石头缝里、泥土里、枯叶堆里都能找到蜗牛,原来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那里总能发现蜗牛。

  2.结合自身经验说说对蜗牛的认识。

  出示大记录纸

  提问:你知道关于蜗牛的哪些知识?

  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记录

  教师小结:蜗牛有两对触角、柔软的身体上背着一只漂亮的壳······

  3.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进一步认识蜗牛。

  ·讨论:你还想知道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

  教师介绍实验工具

  ·幼儿分组观察蜗牛,能轻声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集体交流分享,鼓励幼儿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你发现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 它的嘴巴在哪里?

  结合课件验证蜗牛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根据幼儿观察后的回答):蜗牛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长的那对触角上有眼睛,短的触角是用来找食物的,每只蜗牛贝壳上的花纹都不一样,蜗牛爬过后会留下一条粘液可以使蜗牛足部保持湿润,以免在爬行时把“脚”磨坏。

  4.PPT欣赏蜗牛图片,丰富相关知识

  ·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也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原来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等。

  5.延伸活动

  设问:是不是蜗牛,吃进去红我的食物拉出来的是红色的便便。

  教师在自然角里为你们提供草莓、青菜、萝卜喂蜗牛,看看蜗牛喜欢吃什么?吃进去的食物拉出来的便便是什么颜色?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10

中班教案11-10

中班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