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3 09:40:0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精华]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低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明显延伸至中、高年级学生,使其“读写”能力因失去基础依托而导致发展缓慢。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增添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由此可见,强化低年级学生“说”的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势在必行的事。为此,我们在低年级口语训练的策略与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力求使训练富有时代气息。

  一、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搞好口语训练的前提。因为,一位优秀教师的魅力来自于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强调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顺之天性,面向全体,有教无类,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进而轻松发展,这些都是进行口语训练要明确的指导思想。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口语训练课效率

  低年级设置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要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间周一次的故事大王比赛,月内一次双人对话录音欣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采取多种形式,配以科学的学法引导,可使学生变得乐说、会说。口语训练的形式可采用“看-说-写”、“听-说-写”、“读-说-写”、“画-说-写”、“做-说-写”。在句式上,通过提供典型范例,让学生观察、理解、模仿,既达到会“说”,又能够说好。训练的句式如:“有……有……还有……”、“先……再……最后……”等。段式如:因果、并列、承接等。

  三、发挥语文教材简短新颖的作用,进行“短、平、快”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和“自读课本”的作用,利用内容简短、语言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必要时“拿来”仿一仿,用一用,说一说,所耗时间短暂,学习频率快捷。对于解决“怎样仿、用,如何促说”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学习研讨。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改变语文作业设置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们将原来一、二年级的组词、造句本改为写话积累簿。一年级每天写一句话,先模仿写,再独立写,中间插上优美词句的积累;二年级每周写一句群,中间插入成语、古诗的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以此促进“说”的训练。

  四、挖掘多方资源,实现口语训练“四结合”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我们认为,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无边课堂。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我们将雕塑公园、科技广场、开发区立交桥和节假日旅游点等作为训练口语的活教材,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增长点”,使他们在每一次参观后都会产生新的启迪,促进语言的发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教学中,我们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则,通过家长会、(家长意见反馈表)等形式,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使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而且是孩子的家庭教师。从家长为孩子笔录的一本本说话稿和录制的一盘盘磁带,可以看出,他们真正懂得了怎样做才是“爱”孩子。由于家庭的支持,我们的口语训练进展顺利,效果良好。学生大都会用录音机、复读机,读、说、写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口语训练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增加学生知识储量,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现在学生“说”的能力之所以差,阅读量太小是主要原因。因此,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后,我们为学生选订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此外,古诗的诵读也使学生朦胧体味到其中的奥妙,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日渐高涨。课外“读后练说”的训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迅速增长。

  4.口语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语、数、自、思、美、劳等学科内容鲜活,各具特色。系统教育学告诉我们:各科知识其内部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我们从整体教育出发,将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各学科当中,使学生能借助缜密的语言理解数学法则和概念;凭借语言的准确性、深刻性去完成对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语文教案 篇2

  定向观察,搜集素材: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搜集素材,为习作做好准备。

  (一)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激情引入

  教师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二)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应用好词佳句。

  课前展示学生收集的学艺画面,并提出配音的要求,为这次习作主要内容做铺垫。

  1、上台介绍

  教师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2、小组交流

  (1)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2)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二)

  1、学生自由撰写习作。

  2、修改习作。

  (一)

  1、课前展示学生收集的学艺画面,并提出配音的要求,为这次习作主要内容做铺垫。

  2、介绍发生故事和亲身感受,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取长补短,将艺术加工制作和鉴赏融合,交流不同的体验感受。

  (二)培养学生自由修改习作

  1、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

  2、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1、小组内交流,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小组内选出优秀习作。1、教师积极的引导,便于学生更好地交流。给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

  2、让学生学会欣赏习作,学会修改习作,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关注身边的人,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主动地称赞别人”的意识。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老师夸奖学生。(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学生夸奖老师。

  3.小结:夸奖你们时,你们快乐吗?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夸奖,小动物之间也一样需要互相夸奖,互相称赞。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

  4.正音“称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示自由读时应该干些什么。比如标出小节序号,圈出生字,不懂的做上记号等等)

  2.检查词语掌握。出示词语,正音。(“刺猬”读轻声;“粗糙”平舌音;“小獾”是一种动物;“傍晚”在五六点。)指名读,同桌互读,读得好并用一句话夸奖。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写谁称赞谁?出示:()称赞()

  4.反馈:小獾称赞刺猬,刺猬也称赞小獾,他们互相称赞。

  5.快速读课文,找到他们互相称赞对方的句子,划下来。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1)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2)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并随机称赞。)

  三、学习课文“刺猬称赞小獾部分”

  1.想看看小獾做的小板凳吗?(课件出示图片)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并指出哪个是第三个。

  2.小獾是第一次做小板凳,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3.老师来做小獾,做木工很累,你们来称

  (师:“早晨,我在森林里做木工,哎哟怎么了,我扎到手了,没关系再继续做,不好了,流血了,哎,真有点不想做了,泄气了,你们来鼓励我吧。“)让学生说鼓励的话,学生可以说自己的或者是书上的句子。

  4.听了你们的话,小獾高兴极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5.听了刺猬的称赞,小獾不仅会做板凳,而且还会做椅子了。(出示生字卡片:“椅”、“板”)

  6.书写生字“椅”、“板”,交流。学生在书上插图的相应地方写上这两个字。

  7.正是听了刺猬的称赞,小獾不仅会做板凳,而且还会做椅子了。所以当他第二次遇见小刺猬时,它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

  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指导朗读)

  四、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小刺猬的称赞,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也做成了椅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獾的称赞又给小刺猬带来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美丽的大森林,由于小刺猬的称赞,使小獾有了自信,不仅会做板凳,还学会了做椅子。

  二、学习课文“小獾称赞刺猬部分”

  1.读读5-----9自然段,找到小獾称赞刺猬的句子。

  2.出示第9自然段。指导朗读。

  3.小獾的称赞使小刺猬高兴极了。出示句子:“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小刺猬从清晨出去采果子——傍晚才回来,肯定很累很累,腿也酸了,脚也疼了。刺猬听了小獾的话,一点也不累了,这是好心情带来的神奇效果。)

  还有什么不懂的?(消除、疲劳)

  三、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可以自己找伙伴组合)

  2.指名小组表演,评议。

  3.集体表演。

  四、总结

  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信心,有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疲劳。是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都会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以后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多一份夸赞,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里面好吗?

  五、书写指导。

  1.出示6个生字:采背但傍清消,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窄右宽的字应该注意)

  2.觉得自己难以把握的生字写几个。有困难的老师可以范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涵,感悟信仰的力量。

  2、让学生质疑、自主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3、以"见义勇为"的事例导人,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以抗日英雄的故事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

  感受勇气来自于信仰的力量。

  4、课时的'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

  1、学生上台自我介绍(老师赞美学生的勇气)

  2、老师讲述报道《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问:是什么使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下岗工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是什么使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做出万人景仰的壮举?(学生回答)

  一、理解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以每分钟400字左右的速度默读课文。

  3、学生用句式"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内容。

  4、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每分钟500左右。思考故事怎样开头、发展、结尾。

  二、品味课文

  1、学习一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叫做“勇气”,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的含义。

  3、你更欣赏哪一种“勇气”?请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回答)

  4、学生质疑。

  三、感悟课文

  1、过渡: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生命。

  2、学生谈抗战时期英雄的故事。

  3、学生自拟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4、小结: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勇气,学习了这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有勇

  气战胜它,使自己的人生更美丽。

  5、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一读《勇气》有感。

  一、理解

  这是一个_________故事。

  二、品味

  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_” 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三、感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认识汉字多动脑”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二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了三组同音形近字:“蜂锋峰”、“永咏泳”、“燥躁噪”。每组字都列出了拼音,每个字下面有词语,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字形、字义方面加以比较。三组字下面是一首顺口溜,介绍了区别同音形近字的基本方法。教材编排从具体的例子入手,再加以归纳总结,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就能自主地认识和区分同音形近字,减少错别字。

  设计理念:

  激发识字欲望,探索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乐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教材编排特点,创设识字情境,营造宽松的识字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汉字的规律,探索识字的'方法,感受识字的乐趣;鼓励识用结合,力求拓展识字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认识“峰、锋、泳、燥、躁、噪”6个生字以及由这6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正确书写“咏、泳、游、峰、锋、蜂、蜜”7个生字。

  3、能发现本课生字的特点,初步掌握区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7个生字。

  2、发现、理解和掌握识记同音形近字的规律和方法,并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本课同音形近字。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识字欲望。

  播放课件,讲故事,随故事情节出现本课生字词。

  二、发现规律,探索方法

  (一)我发现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说说为什么这样分。(说出自己所发现的本课生字的特点和同音形近字的规律)

  (二)我会认

  1、指导学习第一组生字。

  ⑴自主学习。

  ⑵检查汇报。

  ⑶小结识字方法:利用偏旁来记字,根据意思来记字。。。。。这些都是认识和区别同音形近字的好办法。

  ⑷读顺口溜。

  2、小组合作学习另两组生字。

  ⑴请同学们用上面所总结的方法来学习这两组生字。(小组合作)。

  ⑵全班汇报、交流合作学习情况。

  (三)我会写

  1、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生字。

  (四)我会用

  做“学用结合”闯关游戏。

  三、拓展延伸

  我会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组同音形近字,并且找到了怎样记住和区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其实,在我们学过的生字中,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同音形近字(大屏幕视频),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自己去找找这一类的字,把它们收进你们的识字采集本中,看谁找得多,识记方法好,记得劳,会运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语文教案6篇[精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12-1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6篇[精华]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低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明显延伸至中、高年级学生,使其“读写”能力因失去基础依托而导致发展缓慢。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增添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由此可见,强化低年级学生“说”的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势在必行的事。为此,我们在低年级口语训练的策略与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力求使训练富有时代气息。

  一、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搞好口语训练的前提。因为,一位优秀教师的魅力来自于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强调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顺之天性,面向全体,有教无类,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进而轻松发展,这些都是进行口语训练要明确的指导思想。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口语训练课效率

  低年级设置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要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间周一次的故事大王比赛,月内一次双人对话录音欣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采取多种形式,配以科学的学法引导,可使学生变得乐说、会说。口语训练的形式可采用“看-说-写”、“听-说-写”、“读-说-写”、“画-说-写”、“做-说-写”。在句式上,通过提供典型范例,让学生观察、理解、模仿,既达到会“说”,又能够说好。训练的句式如:“有……有……还有……”、“先……再……最后……”等。段式如:因果、并列、承接等。

  三、发挥语文教材简短新颖的作用,进行“短、平、快”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和“自读课本”的作用,利用内容简短、语言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必要时“拿来”仿一仿,用一用,说一说,所耗时间短暂,学习频率快捷。对于解决“怎样仿、用,如何促说”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学习研讨。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改变语文作业设置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们将原来一、二年级的组词、造句本改为写话积累簿。一年级每天写一句话,先模仿写,再独立写,中间插上优美词句的积累;二年级每周写一句群,中间插入成语、古诗的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以此促进“说”的训练。

  四、挖掘多方资源,实现口语训练“四结合”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我们认为,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无边课堂。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我们将雕塑公园、科技广场、开发区立交桥和节假日旅游点等作为训练口语的活教材,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增长点”,使他们在每一次参观后都会产生新的启迪,促进语言的发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教学中,我们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则,通过家长会、(家长意见反馈表)等形式,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使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而且是孩子的家庭教师。从家长为孩子笔录的一本本说话稿和录制的一盘盘磁带,可以看出,他们真正懂得了怎样做才是“爱”孩子。由于家庭的支持,我们的口语训练进展顺利,效果良好。学生大都会用录音机、复读机,读、说、写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口语训练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增加学生知识储量,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现在学生“说”的能力之所以差,阅读量太小是主要原因。因此,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后,我们为学生选订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此外,古诗的诵读也使学生朦胧体味到其中的奥妙,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日渐高涨。课外“读后练说”的训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迅速增长。

  4.口语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语、数、自、思、美、劳等学科内容鲜活,各具特色。系统教育学告诉我们:各科知识其内部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我们从整体教育出发,将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各学科当中,使学生能借助缜密的语言理解数学法则和概念;凭借语言的准确性、深刻性去完成对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语文教案 篇2

  定向观察,搜集素材: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搜集素材,为习作做好准备。

  (一)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激情引入

  教师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二)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应用好词佳句。

  课前展示学生收集的学艺画面,并提出配音的要求,为这次习作主要内容做铺垫。

  1、上台介绍

  教师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2、小组交流

  (1)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2)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二)

  1、学生自由撰写习作。

  2、修改习作。

  (一)

  1、课前展示学生收集的学艺画面,并提出配音的要求,为这次习作主要内容做铺垫。

  2、介绍发生故事和亲身感受,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取长补短,将艺术加工制作和鉴赏融合,交流不同的体验感受。

  (二)培养学生自由修改习作

  1、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

  2、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1、小组内交流,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小组内选出优秀习作。1、教师积极的引导,便于学生更好地交流。给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

  2、让学生学会欣赏习作,学会修改习作,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关注身边的人,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主动地称赞别人”的意识。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老师夸奖学生。(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学生夸奖老师。

  3.小结:夸奖你们时,你们快乐吗?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夸奖,小动物之间也一样需要互相夸奖,互相称赞。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

  4.正音“称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示自由读时应该干些什么。比如标出小节序号,圈出生字,不懂的做上记号等等)

  2.检查词语掌握。出示词语,正音。(“刺猬”读轻声;“粗糙”平舌音;“小獾”是一种动物;“傍晚”在五六点。)指名读,同桌互读,读得好并用一句话夸奖。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写谁称赞谁?出示:()称赞()

  4.反馈:小獾称赞刺猬,刺猬也称赞小獾,他们互相称赞。

  5.快速读课文,找到他们互相称赞对方的句子,划下来。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1)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2)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并随机称赞。)

  三、学习课文“刺猬称赞小獾部分”

  1.想看看小獾做的小板凳吗?(课件出示图片)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并指出哪个是第三个。

  2.小獾是第一次做小板凳,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3.老师来做小獾,做木工很累,你们来称

  (师:“早晨,我在森林里做木工,哎哟怎么了,我扎到手了,没关系再继续做,不好了,流血了,哎,真有点不想做了,泄气了,你们来鼓励我吧。“)让学生说鼓励的话,学生可以说自己的或者是书上的句子。

  4.听了你们的话,小獾高兴极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5.听了刺猬的称赞,小獾不仅会做板凳,而且还会做椅子了。(出示生字卡片:“椅”、“板”)

  6.书写生字“椅”、“板”,交流。学生在书上插图的相应地方写上这两个字。

  7.正是听了刺猬的称赞,小獾不仅会做板凳,而且还会做椅子了。所以当他第二次遇见小刺猬时,它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

  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指导朗读)

  四、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小刺猬的称赞,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也做成了椅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獾的称赞又给小刺猬带来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美丽的大森林,由于小刺猬的称赞,使小獾有了自信,不仅会做板凳,还学会了做椅子。

  二、学习课文“小獾称赞刺猬部分”

  1.读读5-----9自然段,找到小獾称赞刺猬的句子。

  2.出示第9自然段。指导朗读。

  3.小獾的称赞使小刺猬高兴极了。出示句子:“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小刺猬从清晨出去采果子——傍晚才回来,肯定很累很累,腿也酸了,脚也疼了。刺猬听了小獾的话,一点也不累了,这是好心情带来的神奇效果。)

  还有什么不懂的?(消除、疲劳)

  三、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可以自己找伙伴组合)

  2.指名小组表演,评议。

  3.集体表演。

  四、总结

  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信心,有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疲劳。是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都会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以后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多一份夸赞,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里面好吗?

  五、书写指导。

  1.出示6个生字:采背但傍清消,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窄右宽的字应该注意)

  2.觉得自己难以把握的生字写几个。有困难的老师可以范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涵,感悟信仰的力量。

  2、让学生质疑、自主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3、以"见义勇为"的事例导人,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以抗日英雄的故事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

  感受勇气来自于信仰的力量。

  4、课时的'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

  1、学生上台自我介绍(老师赞美学生的勇气)

  2、老师讲述报道《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问:是什么使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下岗工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是什么使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做出万人景仰的壮举?(学生回答)

  一、理解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以每分钟400字左右的速度默读课文。

  3、学生用句式"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内容。

  4、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每分钟500左右。思考故事怎样开头、发展、结尾。

  二、品味课文

  1、学习一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叫做“勇气”,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的含义。

  3、你更欣赏哪一种“勇气”?请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回答)

  4、学生质疑。

  三、感悟课文

  1、过渡: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生命。

  2、学生谈抗战时期英雄的故事。

  3、学生自拟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4、小结: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勇气,学习了这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有勇

  气战胜它,使自己的人生更美丽。

  5、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一读《勇气》有感。

  一、理解

  这是一个_________故事。

  二、品味

  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_” 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三、感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认识汉字多动脑”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二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了三组同音形近字:“蜂锋峰”、“永咏泳”、“燥躁噪”。每组字都列出了拼音,每个字下面有词语,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字形、字义方面加以比较。三组字下面是一首顺口溜,介绍了区别同音形近字的基本方法。教材编排从具体的例子入手,再加以归纳总结,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就能自主地认识和区分同音形近字,减少错别字。

  设计理念:

  激发识字欲望,探索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乐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教材编排特点,创设识字情境,营造宽松的识字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汉字的规律,探索识字的'方法,感受识字的乐趣;鼓励识用结合,力求拓展识字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认识“峰、锋、泳、燥、躁、噪”6个生字以及由这6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正确书写“咏、泳、游、峰、锋、蜂、蜜”7个生字。

  3、能发现本课生字的特点,初步掌握区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7个生字。

  2、发现、理解和掌握识记同音形近字的规律和方法,并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本课同音形近字。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识字欲望。

  播放课件,讲故事,随故事情节出现本课生字词。

  二、发现规律,探索方法

  (一)我发现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说说为什么这样分。(说出自己所发现的本课生字的特点和同音形近字的规律)

  (二)我会认

  1、指导学习第一组生字。

  ⑴自主学习。

  ⑵检查汇报。

  ⑶小结识字方法:利用偏旁来记字,根据意思来记字。。。。。这些都是认识和区别同音形近字的好办法。

  ⑷读顺口溜。

  2、小组合作学习另两组生字。

  ⑴请同学们用上面所总结的方法来学习这两组生字。(小组合作)。

  ⑵全班汇报、交流合作学习情况。

  (三)我会写

  1、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生字。

  (四)我会用

  做“学用结合”闯关游戏。

  三、拓展延伸

  我会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组同音形近字,并且找到了怎样记住和区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其实,在我们学过的生字中,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同音形近字(大屏幕视频),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自己去找找这一类的字,把它们收进你们的识字采集本中,看谁找得多,识记方法好,记得劳,会运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