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7 08:54: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这种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课文的内容较多。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在写法上,本课寓理、寓情于故事之中。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这个中心,层层铺垫,引向高潮,故事性强,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各地的民间故事,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2、制作。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情境

  教师讲述黑龙江的传说,学生倾听。

  我们是一个黑龙江人,我以前听老人说过黑龙江的传说话说在很久以前在一条江里生活了两条龙,一条黑龙,一条白龙。他们一起住这条不知名的江里,一直相安无事的住在一起。每次轮到黑龙降雨的那一年总是风调雨顺,而白龙降雨的时候便向人民要畜生来食用,否则就狂风暴雨让农民颗粒无收。每当黑龙劝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早就吃腻了江里的鱼虾,我们经常帮助他们降雨,向他们要点东西也是应该的。所以大家都喜欢黑龙不喜欢白龙。时间长了黑龙看不下去了,就开始劝阻白龙。没想到的是越是如此白龙就越猖狂,更加变本加厉的向百姓要好处了。每个月还要向江两畔的人们要一对童男童女,弄的人们更加民不聊生了。有一天夜里,黑龙托梦告诉人们,明天早上天刚刚亮的时候让大家都赶到江边每人准备一把针,一袋盐……第二天早上当人们准时的赶到到江边,只见两条龙在天空中打的混天暗地的,一点也不象早上刚刚起来时晴朗的天气,这时大家突然想起,昨夜黑龙托梦告诉他们等白龙和他一起到江里的时候就把盐和针一起撒到江里,因为白龙最怕盐和针这两样东西了,只要先把针撒到江里,等到冒泡的时候在撒盐那样的话白龙就可以被杀死了。果然不出半柱香的时间两条龙就一起滚到江里了,这时人们就照黑龙所说的往江里撒针和盐,有人们的帮助黑龙很快就占了上风,就在大家说要杀死白龙的时候,黑龙阻止了大家,希望可以放白龙一条生路,没想到的是白龙死不悔改,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咬住了黑龙的喉咙,虽然人们竭尽全力的抢救,但黑龙还是没有活下来。以后没有黑龙的日子了,在这里的天气还是风调雨顺,大家知道着一定是黑龙的灵魂在保佑这片土地。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黑龙便把这条无名的江取名为黑龙江。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许多民间故事在流传,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流传于内蒙古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海力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了解海力布

  1、引导学生读故事的起因部分,掌握故事的起因。

  2、重点理解海力布救了白蛇后,不如回报,选择宝石的句子。通过海力布的话语,体会海力布的心理。

  3、谈一谈白蛇反复强调“不能把听到的动物的话出去。”的原因,及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

  4、向学生介绍过渡段的作用。

  5、品读海力布听到鸟们的话以后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海力布的心情。

  6、读一读海力布三次劝说乡亲们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海力布的心情。

  7、想像乡亲们看见海力布化作僵石以后会说些什么?

  8、当洪水退去,乡亲们重返故里,看到海力布化作的僵石会说什么,做什么?

  四、回读课文、赞扬海力布

  1、教师赞扬海力布,总结全文。

  草原猎手海力布,舍己为人救相亲。化作僵石永不朽,流芳百世万人传。

  2、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扬海力布的高尚品质。

  五、复述故事,记住海力布

  1、教师出示复述口诀“脉络弄清楚,重点词句要抓住。语言流畅声音亮,想像丰富会更棒。”

  2、同桌之间联系复述故事。

  3、派代表复述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六、布置作业、拓展想像

  教师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的年轻人,以替人放牛度日。有一天,他去放牛在山上突然看到一把金钥匙……

  课后学生通过想像,续编故事。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教学本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脉络。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感受猎人海力布舍已救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中,我努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他们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明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原因,不少学生都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谈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再指导学生朗读,课堂上学生朗读很是入情,而且对海力布的人物形象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但我总是觉得似乎还缺些什么,我细细思考后发现了问题。

  1、原来没有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对文本缺乏感情,对文中海力布的行为不甚理解,没有将自己融入的情境中去。自然,在朗读中学生不能充满激情,因而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2、课文中有太多的疑问存在于学生的心中,虽然这些疑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提出来,我想那是因为有许多听课教师在,他们才没有提出来,但没有提出来并不意味着没有疑问。例如,在故事的开始,海力布还没有得到宝石,怎么能听到白蛇的呼救。白蛇被救,老鹰被杀,海力布的做法对吗?后来得到灾难来临的消息以后,海力布就不能有别的办法来就相亲们吗? ……有许多疑问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从“民间故事”这一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去解释。

  3、在进行复述故事的练习中,我编了复述口诀让学生掌握复述的方法,这也是我的一种尝试,看来效果还不错。虽然在复述展示中,因为时间的原因,只有一名学生进行了展示,但是,可以将复述联系放在第二课时或者课后进行交流。

  4、在这节可的教学中,我没有把太多的时间放在咬文嚼字上,而是通过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达到教学目标。因为故事简单,语言接近生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所以,我引导学生要透过文字进行想像,这也是对课文的在加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爱国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情。

  2、知识目标

  ①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③品味语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④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美育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

  4、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欣赏能力、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2、理解作者的精巧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学法引导:

  1、背诵全文。

  2、抓住难点、要点疏通文意,启发自行领悟。

  3、反复诵读,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回答。

  2、训练朗读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②质疑法③讨论法④背诵法

  2、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3、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4、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2′)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是可以依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3′)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与句读,最好提笔作上记号。(师配乐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自由朗读,理解文意(8′)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疏通文章大意,并记下弄不明白的地方,待会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最后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是: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

  2、下面,同桌或前后桌两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说译文。读完一遍后交叉进行。

  四、品析课文,训练想像(10′)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____”标示出来。(在“愁云惨淡万里凝”)

  2、下面,请大家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雪是洁白的,朋友的情是纯真的;雪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风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豪迈?)

  3、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因为对戎边战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可喜可贺的一件事。“胡琴琵琶无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的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五、自由赏析,体验文美(12′)

  作者在整首诗中,既有细节的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既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俗话说“好文章不厌百回读”。尤其是好的句子、词语一定要品一品。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拿出来读一读,评点一下。好,大家先准备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

  【课堂设想】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确:“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的眼里,幻化成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明确: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反常的细节再一次传神的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鲜红的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夸张与对偶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不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明确: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与朋友之间的难舍难分的依依别情,为友人归程艰难而担忧的关切之情,有友人归京通往家乡的马蹄印迹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小结:诗歌以恢弘的气势、寓情于景的手法,既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六、朗读指导,背诵课文(10′)

  1、齐读课文。我们该怎样读出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感情呢?好,请大家先酝酿一下感情,然后一起来读。

  2、学生评价。(边评边读)

  3、分组朗读。刚才我们读了,又议了,知道该如何带感情地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诵课文,请男同学读写景部分,女同学读送别部分。

  4、背诵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达到了熟读成诵吗?好,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2、体会小小说告诉人们的人间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难点:小小说的写法特点。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播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片断,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力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复述小小说的故事,同学们加以评价。

  三、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把这篇小小说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1—5):破题,又称“交代”。交代矛盾和冲突发生前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等。

  第二部分(6—18):故事的开端,或称“起因”。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第三部分(19):故事的发展部分。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

  第四部分(20—21):故事的高潮。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虐的情况。

  第五部分(22—24):故事的终结部分,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写王小亮感受到了至爱真情。

  四、探究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让学生通过读、品、演、议、思,了解作品内容,深入角色内心,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分享成功的欢乐,感受母亲的亲情和人间友情的熏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鼓励大胆发言。

  五、品味语言

  研读句子,讨论问题。

  1、“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课文中有些故意省略的内容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明白。你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她”些什么吗?

  2、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她”(过去的妈妈)知道中午放学后儿子王小亮没有出校门回家,她更知道王小亮因为得不到现在的爸爸妈妈的爱抚而过着艰难的日子,如中午不能回家吃热饭,只能在学校里啃冷馍。

  2、知道。因为这包糖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独生子最喜欢吃奶糖。王小亮吃了奶糖后,当晚“睡得特别香,特别甜”原来“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六、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叙述、描述、对话的不同语调、语气。

  七、小结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语文教案 篇4

  【说教材】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 嗽叭 甚至 扒开 喜讯 剥开

  嚼一嚼 甜津津 红白相间 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点。

  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

  3、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

  学习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全文,知道节日大街的欢乐、绚丽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的,并正确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解题,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大街的绚丽色彩和欢乐气氛。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熟记字形,理解其在词语中的意思,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初步学会给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新年刚过,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学们心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的脑海之中。那么,如果让你用“节日的 ”为题,写一短文,你会写些什么? 今天要学的课文《节日的大街》又是怎么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

  2、完成填空:全文共___段。第1段总写节日的大街是一条________的河,______的河;第2段写节日的大街 时的景象,第3段写节日的大街 时的景象。

  3、插图上画的是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

  1、要求:拼读生字,读准字音;有重点地分析,记忆生字字型;读通课文。

  2、检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2)分析难写易错字。(厦、橱、置、增、幻、勃)

  四、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提示”。

  2、讨论:

  (1) 我们过去学过哪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是怎样的?

  (2)你能说说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分几步吗? (方法:查字典,找全解释。据词确定词义。连接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理解词义。)

  3、运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理解词义。

  (1)理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随风飘动”

  (2)先自解后讨论,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过程。

  五、完成课堂作业。

  1、勾出下列生字中的后鼻音:

  镇 品 增 氛 厅

  2、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3、辩字组词:

  橱( ) 氛( ) 幻( ) 脖( )

  厨( ) 份( ) 幼( ) 勃( )

  六、布置作业

  1、划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用学过的方法解释。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想象节日大街的繁荣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欢乐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三个自然段,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节日大街的情景。能回答课后问题,知道课文怎样写节日大街商品很多。

  2、背诵最后一节。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兴致勃勃”,并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用一句话说说插图所包含的意思。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节日的景象?(看图谈)

  二.读课文,谈体会,提问题。

  A.填空:走在节日的大街最明显感觉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

  a节日气氛浓厚,张灯结彩。

  b大街热闹非凡、商品丰富。

  c人们心情愉快,购物忙碌。

  d夜晚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学生谈体验)

  B提问:为什么把节日的大街比作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三.抓重点,求验证,入情境

  1.朗读课文首段: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大街——河流,为什么这样比?(人多,川流不息)

  (2)这条河有什么特点?(彩色:店家橱窗的布置;人们的衣着打扮;手中的各种提物;汽车的流动广告……欢乐:环境带来的喜庆;购物带来的喜悦;团聚带来的喜气)

  3、自由选读有关课文,进入情境,感受节日大街的热闹和人们的开心。

  4、背诵课文最后一节。(理解“变幻、兴致勃勃”)

  四.学句式,换内容,求创新

  自选以下句式一组。(可以先读后写,可以先读后说)

  大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店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有叔叔用的______________,阿姨穿的______________;有爷爷用的______________,奶奶戴的_____________;还有小朋友最_____________。(理解“应有尽有”)

  傍晚 。

  五.寻根源,明道理,品幸福(发散学生思维)

  1.节日的大街为什么景象如此繁荣,气氛如此欢乐?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感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都会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情朗读全文

  七、作业

  1、 造句:兴致勃勃——

  有——还有—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后札记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大象耳朵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大象耳朵不同,是否是有毛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是对的,我们就该坚持自己的,不可以轻易改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大象是我们常见的动物,它的外形特点是什么?

  (身体庞大、耳朵像大扇子,腿像柱子,身子像堵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学习:

  (1)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了,现在我们小组内互相检查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看谁读得好。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出示幻灯片。

  扇(shàn)慢(màn)遇(yù)兔(tù)安(ān)根(ɡēn)

  痛(tònɡ)最(zuì)

  (1)自由读生字。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读好这些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说说需要注意什么?指生说。

  “最”是平舌音,“扇”是翘舌音,“慢、安、根”是前鼻音,“痛”是后鼻音,“遇”是整体认读音节。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师生评价。

  (4)自主识记生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课件出示变大)

  ①加一加:“户+羽”是“扇”,“忄+曼”是“慢”,“禺+辶”是“遇”,

  “免+丶”是“兔”,“宀+女”是“安”,“日+取”是“最”。

  ②换一换:“通”换掉“辶”加“疒”就是“痛”,“跟”换掉“?”加“木”,是“根”。

  ④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按笔顺进行书空。

  2、检查词语。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1)读一读,想一想读时需要注意哪些词语?

  汇报:“耷拉”“扇子”“慢慢地”注意第二个字读轻声。你可真聪明,你来读一读。“似的”中“似”在这里读“shì”,“扇子”的“扇”读“shàn”。

  (2)理解字词。

  竖起来: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可以竖起来的?

  ()竖起来

  ()竖起来

  ()竖起来

  (耳朵、旗杆、风向标……)

  耷拉①耷拉是什么意思?(松弛地下垂。)

  ②你能用“耷拉”说一句话吗?(他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走进来。)

  ③课文中谁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大象)

  (3)男女生比赛读。

  这么多的生字、词语的音都读准了,掌声送给你们!

  词语掌握得很棒,现在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回文中,你一定会读得更流畅。

  3、现在我们自由读一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听朗读情况)

  4、指导朗读。

  老师刚才听到了最动听的音乐,就是小朋友们的读书声,有没有觉得哪段课文比较难读,需要老师帮忙的?

  (1)出示第1-7小节:指生读。指导读好几个问句: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要读出好奇、疑问地语气。

  (2)出示第8-13小节长句子: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①这是两个比较整齐的长句子,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示意“/”处的停顿)

  ②大家来学着老师读一读吧!自由读。

  ③指生读,评价。

  ④咱们来分男女生比赛读这两句,看谁读得更棒!

  5、检查自读情况。

  (1)这么长的句子大家都能读好,老师来检查一下整篇课文你读得怎么样?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评议。(采用“我建议你……”“如果你能……”“希望你……”等建议式句式进行评说。)

  (3)课文读完了,你都知道了什么?汇报交流。

  (大象的耳朵很大,本来是耷拉着的,大家的耳朵是竖起来的,于是,小兔、小羊、小马等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是有毛病的,大象只好把自己的耳朵撑起来,但是带来了很多烦恼,就只好顺其自然了。)

  (三)巩固练习

  自言自语慢慢地

  自()自()()

  自()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7)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2、大家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下面来看看。(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A、理解感悟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请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请你也仿写一句:

  像

  B、学习2-7自然段。

  1、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在外边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很多小动物,都说他的耳朵有毛病,

  现在你们就在小组里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演一演,看看为什么小动物们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

  (4)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5)指名学生上台戴头饰表演。(课前准备好)

  生1(蹦蹦跳跳)小兔子:“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生2(咩咩叫)小羊:“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生3(双手放在头顶当鹿角)小鹿:“大象呀,我的耳朵竖起来,多有精神,而你的怎么老是耷拉下来呢?”

  生4(嘚嘚跑过来)小马:“大象啊,你真的和我们都不一样,你的耳朵为什么老是耷拉下来?”

  生5(吱吱叫):“大象大哥,你都快急死我了,你的耳朵耷拉着,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

  一齐说:“你看,我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只有你的耳朵耷拉着,一定是有病了。”

  师评价:你们表演的可真不错,把动物们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大象也善于接受意见。于是…

  C、学习8-12自然段。

  感悟大象撑起耳朵的过程,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你们表演的可真不错,把小动物们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那么大象接受了它们的这些意见没有?(接受了)

  (2)请你们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3)指名回答“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结果怎么样了?

  (4)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5)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6)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D、引导探究,学习第13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谈谈你对大象所说的话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是说,大象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下来不光没有毛病,还是有科学道理的,至于别人的耳朵为什么竖起来,也应该是有道理可讲的。只要是科学的,对的,就该坚持自己的长处。)

  2、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正确评价大象。

  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①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②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总是耷拉着?

  ①没有毛病,因为大,防止虫子进去,所以耷拉下来。

  ②耷拉下来,是为了保护耳朵,关键时刻还可以驱赶蚊虫。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十分”说话。

  3、能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国王为什么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红笔、奖励学生的小五角星、在黑板上画好一个开满鲜花的花盆和一个空花盆以及一个田字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拿出你们做的绿豆实验看看、说说。

  一、观看黑板简笔画,导入新课

  1、示简笔画(一个开满鲜花的花盆和一个空花盆)揭题。

  师击掌:小眼睛,看这里,你们喜欢哪幅图?(生说喜欢开了花的花盆)

  师:我们都喜欢开满鲜花的花盆,可有一个国王却被一个空花盆吸引住了,(板书:空花盆)更喜欢一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板书:手捧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板书:29)(多媒体播放课题)

  2、齐读课题二遍。

  3、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板书:雄日)

  二、认识花盆宝宝,快乐学字

  1、借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个要求:借拼音认真读课文;圈出课后的生字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一标。(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2、反馈:演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12个生字),我们来喊出这些花盆里的生字宝宝。指名一排排读,再齐读。

  师:你发现什么?(后鼻音、平舌音的字等,重点“盛”)

  演示多媒体课件:(4个前鼻音、2个后鼻音、2个翘舌音、1个平舌音的字)。归类齐读。

  演示多媒体课件:(去拼音的字)去掉它们的帽子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指名读12个生字再齐读)

  演示多媒体课件:(花盆、挑选、宣布、十分、发芽、规定、盛开、一丝、表情、煮熟)我们来做游戏,给生字找个小伙伴,读对了花盆会开出美丽的'花来。(学生开火车读)

  3、写字(我发现你们的嘴巴都很会读书,现在再来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示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的“分”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部位。(上八下刀)

  (2)怎样写得好看?(结构挨紧,四边留地方,写在田字格正中)表扬学生真会观察,真细心。(奖励小五角星)

  (3)在田字格中范写:左上格撇,右上格捺,横折勾在横中线上,横中线和竖中线交*点上起笔写撇。

  (4)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分”字。描红一个,写两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5)在幻灯机下展示写得不够好的字,用红笔纠正,再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1、我们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读读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听听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一评)

  2、理解“继承人”的意思:就是要继承王位的人,要做国王的人。

  四、观察插图,感读第二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全在与历史的对比中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珍爱生命。

  3.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4.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策划

  (一)策划理念: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将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访问调查结合;注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习活动与情感价值和世界观的形成相结合;注重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二)策划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进程中,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并将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促使他们的树立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的理想。

  我们麻城市地处大别山南麓,地理位置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著名的柏举柏大战场,三国时期,曹操亦曾率部征战于龟峰山下,至今仍有楹联留于人间,到了现代,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以王树声大将,为代表的一大批共和国将领,王树声同志的家乡乘马岗乡是全国闻名的将军之乡,至今那里还留下了许多旧战场遗址,还有许多见证过当年战斗的老人及其后代,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走进乘马岗,走近那里的人们,去感受战争,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

  (三)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和校外活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校外活动阶段,探访战场旧地,了解风情人情;开展社会调查;第三个阶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整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准备演讲、辩论。

  前两个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第三个阶段,注重集中活动。

  第一个阶段:学生分组收集资料

  ①图片中的战争:注意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并弄清其出处来源。

  ②文学中的战争:描绘战争的文学作品收集,写出其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③影视中的战争:介绍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

  ④成语中的战争: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典故不少,搜集它们,并弄懂这些成语典故的含义。

  ⑤诗词中的战争:古今中外,与战争有关的诗词不少,收集起来,注意对这些作品赏析品味,理解背诵。

  ⑥史料中的.战争:收集历史当中的著名战例,弄清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战争中寻求启发。注意收集岁月长河中,在战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⑦想像中的战争: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示来战争的情形,注重由现代战争引发想像,感悟未来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⑧数据中的战争:收集二战,两伊占海湾战争的有关数据,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二个阶段:校外活动:参观访问调查

  开展活动前,各组应预设调查访问重点

  活动分四组进行:第一组:参观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史博物馆,了解麻城人民在为新中国成立及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动人事迹。侧重了解有关“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建军”鄂、豫、皖苏区建立等有关史料。

  第二组:旧战场纪念地采风:深入麻城市乘马岗乡杨泗寨、得胜寨等地参观,了解当年红军战士在此地战斗的情况。

  第三组:将军故里今昔,深入到王树声同志、张才千同志、陈再道;王宏坤等同志故乡,听将军的后裔进述将军的故事,激发学生们对将军们为中国革命胜利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请将军故里的民间艺人为学生教唱红色歌谣。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大别山》等。

  第四组:前往河南新县田铺乡河铺村,探访许世友将军故居,瞻仰墓地,了解其生平事迹,了解将军传奇的一生。

  第三个阶段:整理资料,为活动展示作准备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准备,同学们手中已经掌握的材料比较丰富,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它们,使之系统化,材料按下列线索进行整理:①影视欣赏;②图片展示;③讲述故事;④知识竞赛;⑤发表演说;⑥开展辩论

  第四个阶段:活动展示

  展示过程:第一板块,影视欣赏,放影电影《太行山上》,利用战争的画面,创设活动情景。

  第二板块:展示战争图片,让图片直观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

  第三板块:英雄故事讲述,讲一讲历史上的战斗英雄,麻城籍的将军故事。

  第四板块:战争知识竞赛①背诵有关战争诗词;②展示有关战争的成语、典故、名著;③介绍有关战争的文学名著;④经典战例汇集等内容都可以做为竞赛范畴。竞赛可以从必学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几个方面设题。

  第五板块:发表演说。演说话题可以从“红军精神”、“长征精神”、“缅怀历史”、“珍惜和平”等几个方面确定话题,让学生发表演说。

  第六板块:辩论。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辩题“世界将会有永久的和平”乙方辩题“世界不会有永久的和平”。

  第七板块:办一期专栏,展示学生写作的调查报告或参观访问心得、日记等。

  三、教学反思

  (一)语文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它是通过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世界观的。我们这次活动,是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历史课,也不是政治课,因此应该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活动的安排和展示,突出语文味,如演讲、写调查报告等。

  (二)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如在访问的时候,有的学生羞于开口,老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大胆交际,问访向前,要求全体参加访问的学生要写好访问提纲。

  (三)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注意收集。麻城的红色歌谣已经被列入黄冈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活动中,红色歌谣的收集工作还做得不够。

  四、教学训练题设计

  1.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年,班里开展了纪念活动——“长征颂”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赛后,将有关文稿编辑成册,已经确定了两个栏目:㈠回忆长征;㈡民族脊梁。现在,请你继续完成下面三项工作:

  ⑴设本文集再设两个栏目:a.________ b. ________

  ⑵为本文集取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⑶请向你的朋友,写一封简短的推荐信,推荐本文集。(2分)

  2.请以“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主题拟两条标语。(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作品都与战争有关系,请选择一部作品,按要求填写卡片

  《水浒传》、《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妮日记》(3分)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作者及国籍(朝代)_________

  我最难忘的情节________ ; 我最难忘的人物: ___________

  关于此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战争智慧,也是生活智慧,请选择下面列举计策中的一计,调动你的生活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说明它在生活中的运用(2分)

  以逸待劳 声东击西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

  我能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参加辩论双方的观点,你赞成哪一方面的观点,试为该方写一段辩论词(3分)

  正方:战争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反方: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阻碍历史的发展。

  我赞成________方观点,我的辩论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9

  童趣

  沈复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3),项为之强(jiang1),鹤唳(li4),怡(yi2)然,凹凸(ao1tu1),为壑(he4),癞(lai4)虾蟆

  2、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三、探究阅读

  1、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3、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四、作业 :

  1、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2、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一、研读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学生思考:

  ①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②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③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二、体验与反思

  1、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要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3、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三、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

  如:1、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2、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3、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四、教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___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勾画边写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⑵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⑶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持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下一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10-06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