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9 09:05:3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 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 生字卡片 背景资料

  “同伴合作式”备课教案

  六、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升国旗》一课,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三句六行,押运上口,好读易背。学习这首诗,使孩子们明白国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升旗时要奏国歌,我们要敬礼的生活知识。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重点。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国旗的情景。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国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与标志,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

  3、学习偏旁“口,红,贝,衣”。

  4、了解国旗,懂得尊重国旗,热爱国旗。

  5、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做到读中有情。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个人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学重点:感悟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升国旗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亲爱的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在操场上做什么事?你们的心情怎样,想用那些词语来表达呢?让我们到天安门广场去感受国旗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吧!(播放天安门升旗的录象)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1、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并齐读课题。

  2、汇报资料收集成果,(1)学习小组进行资料共享,感觉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2)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讲我们了解的“国旗”。(3)教师适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3、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们的书上是怎么说的吗?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并且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4、现在同学们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5拼音识字小组赛。

  师: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升,旗,起,正,您,敬,礼”,小组“开火车”,哪组又快又准,哪组就可得到优秀奖。

  三、朗读感悟。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3)指名读

  (4)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是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地语气读这句话吗?

  (5)指导朗读第一句。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升国旗时,我们听到了什么?

  (2)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么升起来的?

  (3)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4)多媒体演示升国旗。,五星红旗升的多高啊,在祖国的蓝天上随风飘扬,谁来读这一句。、

  (5)指导朗读第二句。

  3、指导看图,引导第三句。

  (1)升国旗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

  (2)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指名读句子,并做动作。

  (4)“您”在这儿指谁?”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那些人?你能有感情的读出这句话吗?

  (5)指导朗读第三句。

  (6)表演朗读第三句。

  4说话训练。

  同学们,你们学了这首诗,看了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现在想对国旗说什么?

  出示:国旗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自由说)

  升旗仪式结束了,同学们的心情激动吗?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背一背,好吗?

  四、愉快识字

  1、认识新偏旁,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并指导学生书写。

  方框儿。与“国”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掌握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并说出“国”字的结构。

  学习示字旁。了解偏旁的变形,与”礼”字一同学。

  学习“绞丝旁”,注意“红”字的写法。

  示范写“歌”,注意左右大小的安排。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型,可以讲故事,编顺口溜,猜谜语,组词等,每人选一至两个字在小组中交流,加深对字型的记忆,对字义的理解。

  3、巩固识字,通过猜字游戏加深记忆。

  五、扩展延伸。

  1、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升国旗。可以用几句话描绘,也可用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小组内交流。

  2、进一步收集国旗资料,可了解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也可以收集外国国旗图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筋脉、剥开、妥帖、慰藉、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

  2.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吃哪些水果?

  2.随生说板书《荔枝》

  3.本文作者以此为题,是否真的在写荔枝?

  4.如果写水果,应该写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从预习和课后思考题中提问题。

  三、全班交流

  1.从10个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交流要注意的问题。

  2.质疑。

  四、细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听,再模仿反复朗读。

  2.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前面问题去粗取精,找出能够概括文章大意的线索性问题。

  ①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几个层次写的?

  ②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③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

  ④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精读自学,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1.指名朗读。

  2.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重点阅读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

  2.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作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引指学生体会而今,荔枝虽然年年红,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体会作者思母之情。)

  三、归纳中心

  赞扬母子之间深厚情谊。

  四、布置作业

  按照你的理解,写几句课文后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3)引读第二小节。

  (4)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第二小节。

  (6)课堂练习。

  抄写: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l)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3)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因为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②“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③“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从词句教学入手,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荷花的形状及颜色的外在美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内在美,在“活”字上下功夫,即感受到这池荷花蓬勃的生机。再辅之以感情朗读,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容。通过媒播放画面,教师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探究活动

  脑筋动动动

  怎样猜字谜

  一条谜语,一般由谜面、谜目和谜底组成。如“正月初一”(打《红楼梦》人物之一)。这里的“正月初一”就是谜面,(打《红楼梦》人物之一)是谜目、等待你猜的“元春”就是谜底。

  怎样猜谜语呢?

  1.会意法,通过谜面含义、情节、典故去寻找谜底。如“鼓掌”(打一字),从动作去想是两手向一起拍,“合手”’二字组成“拿”字即是谜底。

  2.离合法。把汉字拆开,再组成新字。如“海峡两边今团聚”(打一字)。取“海峡”两字的偏旁与“今”字团聚在一起,成为“涔”字,即是谜底。

  3.增损法。把汉字的偏旁、部首或笔划增加或减少求得谜底。如“上面正差一笔,下面少丢一笔”(打一字)。谜底为“步”字。

  4.象形法。把汉字的形状和部分比成物,或把文字形象化描绘,以此来猜。如“两株幼苗”(打一电影名称),谜底是“丫丫”,这个字的形状如同幼苗。

  5.谐声法。这种谜的谜底是通过读音来揭示的。如“叶公惊慌”(打一生物名称)。谜底为“恐龙”。

  你会猜谜语了吗?

  谜语猜猜猜

  格高风情压群芳, 添水可种荷花,

  红妆素裹飘清香。 添土能种庄稼;

  愿伴松竹为好友, 添人非你非我,

  不与百花争短长。 添马走遍天下。

  (打一植物名) (打一字)

  进门蓬头垢面. 一阴一阳,

  出门神气活现, 一短一长,

  卖了不少东西, 一昼一夜,

  还要自己赔钱。 合为一双。

  (打一生活杂事) (打一字)

  无勾无横无竖, 脚踏千江水,

  无土无金无木; 手扬满天沙;

  算来不多不少, 惊起林中鸟。

  恰好十一笔数。 折断园中花。

  (打一字) (打一自然现象)

  脚蹬两耳, 东西不大,

  腰跨鼻梁; 脸上画画。

  左右成双, 飘洋过海,

  又圆又亮。 走遍天下。

  (打一生活用品) (打一物)

  好像一柄勺, 硬在外头,

  挂在夜空中; 软在里头;

  有它指方向, 甜在中间,

  航行不用灯。 黑在心头。

  (打一星体) (打一水果)

  圆圆房屋, 两撇小胡子,

  弯弯门楼; 尖嘴小牙齿;

  姑娘出门, 贼头又贼脑,

  扇子遮头。 专喜偷油吃。

  (打一软体动物) (打一动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词品句,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看图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品词品句,加强语感的训练。

  2、看图写话,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荷花,因为它的冰清玉洁、高雅清香,从古至今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你能说出哪些文章写了荷花或背一句写荷花的话吗?

  2、同样写荷花,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喜欢的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投入。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听老师朗读课文,好好感受一下,看文中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味词句,感悟语言(学习1至3自然段)

  1、下面我们来慢慢欣赏荷花的美。

  2、课文哪一句写了荷花的清香?(朗读练习)

  2、荷花多姿多彩的美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尽情地、反复地、有姿有味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好的词,想一想,好在哪。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跟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读、品、评、练)

  重点欣赏: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四、朗读激情

  设境导读: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他发出怎样的赞美呢,读第三自然段。

  师描述:在这里,作者把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一池生机勃勃的荷花比作了一幅――活的画。画,本身就很美了,但这不是一幅普通的画,而是会发出――清香的画,是荷花长得――姿态万千的画,是荷叶――迎风摇曳(挨挨挤挤)的画,是只有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才能创造出来的`画。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好好赞美赞美荷花、赞美神奇的大自然。(配乐)

  五、欣赏荷花,描绘心中的荷花

  1、(课件)你们看,多美的荷花美啊,睁大你的眼睛,举起你手中的照相机拍摄下来吧。

  3、拿出白纸,用你生动的语言把荷花的美描绘出来。

  3、选择两句进行评点

  结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你们也是美的,你们那如荷花般甜美的笑容,如荷花般焕发出来的生机与灵气都一并记在了我的心中。

语文教案 篇6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之后创作的。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很多同学写得不错。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4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2、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来访者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来访者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与来访者谈话——贝多芬与来访者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三、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需要孤独和安静,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不拘小节。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作为初次拜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外貌会首先映入客人眼帘。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公输》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