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1 07:51:1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微笑着接受着一切》这是一篇真实的文章,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因为三年级的小朋友9岁左右,对于今年的小朋友来说,桑兰发生的事是8年前。大多数的老师应该清楚这件事。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过程,俺们必需把这种真实告诉同学,引导同学体会这种真实。这也能协助同学认识写文章应该写真实的事,不要写假。

  桑兰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小朋友读了会感动,老师读了也感动。这篇文章俺读了好多遍了,每次都有着感动。因为俺去过省的体育中心看过五六岁的小朋友是如何锻炼的?俺有几个体育方面的朋友,俺知道他们的身体,俺知道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的。俺在本科学习的时候,给俺们上学校管理课的一名长者,他说作为一名学校领导,一定要学会用体育人才,不只用他们上体育课,最重要的用他们为学校兴办一些企业等,因为体育人才不怕挫折,遇到困难不畏惧,会很快从困难中走出。所以,17岁的桑兰才有着这种“微笑”。所以,引导同学学习这课,千万不可丢失掉那美丽的“感动”。

  这一篇文章,同学读起来是比较轻松的,在老师引导同学几遍阅读中,同学也很容易理解课文。同学学会了后面的生字,做完了有关作业,并不能说明小朋友已经拥有了这种“微笑”,因为这篇文章没有完,因为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俺决不向伤痛屈服,俺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俺个人认为,这段文字俺们应该这样引导同学去考虑:一是桑兰的这句话表示出了自身不向困难低头;二是这段话点出了文题“微笑面对一切”;三是这句话应该说逼着同学要认识今天的桑兰怎么样了?四是俺们还可以引导同学好好地欣赏运动员,因为运动员的吃苦精神是世界非常珍贵的财富;五是桑兰用微笑感谢世界。

  因此,在教学中,俺们最好引导同学搜索现在的桑兰,网上这方面的信息还是很多的。从今天的桑兰中,同学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同学在寻找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让同学与现在的桑兰建立对话的过程,同学读着现在,想想8年前,这个过程对同学的母语教育一定是深刻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不可能没有任何挫折,同学这种寻找式阅读,也可以说研究性阅读,他们就会感觉到如何面对挫折,才干转变自身的人生。三年级同学阅读这种真实的东西,一定就能够收获真实,这样才干让其理解“微笑着接受一切”。同学阅读信息足了,生存教育、共存教育的实质也才干走进同学。

  现在的桑兰的确过的很坚强,就像这篇文章说的那样。苏教版教材只所以在国标版还坚持着这篇文章,俺个人认为,有着让老师引导同学阅读现在的桑兰的意图。假如在引导中,还能让同学建立起真正的对话,比方为桑兰写封信,发个E-mail,心与心的交流,肯定能够让一些小朋友更好的生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4.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5.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展示

  二、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

  三、跟随课件朗读课文,纠正重点词语(投影)欣然:高兴地念:思考、想到相与:一起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尺一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二、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研习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板书设计

  6、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7、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8、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9、作业课件展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别四组同音形近字,认识9个生字。

  2、读句子,感受比喻句的特点,积累比喻句。

  3、积累名言警句,并能用这些名言警句指导自己的学习。

  4、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与成就。

  过程与方式

  1、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2、展示科普读物,通过上网、看书等多种途径完成“展示台”和“宽带网”部分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和方法,激发爱科学、钻研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识别问号、句号、感叹号的不同表达效果。

  2、学新字、新词、好句。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习写话。

  教法与学法

  点拨法、情境创设法、谈话法、读记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发现,

  1、激趣导入。

  2、课件演示:夜空群星闪烁。

  看,夜空多美丽呀,无数的小星星像眼睛眨呀眨的.。

  3、读句子赏句子。

  (1)有三位小朋友在月夜下,脑海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2)分别点击人物。(出示文中的三个句子)

  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

  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

  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呀!

  (3)学生自己读句子,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汇报,教师总结。

  三个句子的意思相近,但第一句加上问号,表示你不可能数不清;第二句加上句号,表示你数不清;第三名句用了感叹号,表示你肯定数不清。

  4、扩展延伸。

  这是李明买的书吗( )

  这是李明买的书( )

  这就是李明买的书( )

  二、日积月累。

  1、选选认认。

  (1)读有音节的词语。

  ①自己先读几遍。

  ②找伙伴读,读给伙伴听,互相正音。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想想应该怎样连线。

  (3)分组讨论连线。

  (4)各组汇报学习情况,老师订正。

  (5)课件出示:俞、苗、止、长,提示“俞”读yú。指名读。

  (6)换偏旁变成生字。课件出示愉—榆、描——瞄、址——趾、帐——账

  (7)学生认读,讨论。

  (8)出示词语,认读。(愉快、榆树、描图、瞄准、地址、脚趾、帐篷、算账)

  (9)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2、我会读。

  (1)学生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

  (2)投影出示句子。

  茂密的枝叶像凉棚似的,遮住了阳光。

  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

  问:上面两个句子,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归纳总结:用一个和所写事物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可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更生动。

  (3)读其他句子,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从学过的课文中,找比喻句,也可自己说比喻句。

  3、学习“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名言,想想其中的含义。

  (2)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3)自由读背名言。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教师讲解文中给出的身边科学的例子,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多媒体展示身边科学的图片。

  3、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的身边的科学。

  (2)小组推荐科学博士,向大家介绍身边的科学。

  4、推荐新书,交换旧书。

  (1)向同学推荐自己带的科普读物,简单介绍书的内容和特点。

  (2)把自己已看过的书和同学交换。

  二、写话。

  1、启发学生回忆本学期做过的事。

  2、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谈谈自己在暑假里的打算。

  4、教师归纳要点。

  写收获:(1)写做了什么事。

  (2)写做的过程。

  (3)写做了以后,懂得了什么。

  写打算:(1)打算暑假中做什么。

  (2)打算怎么做。

  5、学生自由写话。

  三、宽带网。

  1、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著名科学家、发明家。

  2、学生自主读科普读物,搜集科学家和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

  3、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集体评议。

  四、总结拓展: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世界进入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从小要刻苦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赖父母。

  2、继续学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3、参加讨论。能够说一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想些什么。

  【课前准备】

  1、《狮子王》的动画片。

  2、让学生搜集有关狮子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打开电视,出示画面。观察:这是什么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最好能说出公狮和母狮外形上的不同)

  师:前不久,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两只小狮子》。

  二、自读全文,引发兴趣

  边读边找一找: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逐段学习,细细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你读出了什么?

  2、大家再读,看有什么新发现?(结合图)

  3、指导朗读,并进行评议。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自读后同桌交流:这只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呢?

  2、出示录像:狮子练功时会吃什么苦头呢?看后结合自己爬山、跑步、跳绳说一说。

  3、观察图,懒狮子跟小树是怎么说的呢?并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读。

  4、指导分角色朗读(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读:懒狮子说的话让谁听到了?狮子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2、自学:狮子妈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不懂找出来画上问号。

  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四人一组讨论解决你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5、全班讨论解决小组里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习第八自然段:

  1、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想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小组讨论。

  2、齐读这段,懒狮子是怎么做的?

  3、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小狮子呢?

  四、分角色朗读,深化认识

  这两只小狮子你比较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自选1:听写生字词语。

  自选2:与家长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自选3:搜集狮子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两只小狮子

  刻苦 懒

  滚

  整天 扑 怕吃苦

  嘶 不

  练习 咬 凭父母

  真正的狮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的内容。了解大自然的美妙,热爱大自然。学习写回信。

  2.过程与方法:自觉,理清文章一共讲了几层意思。找出具体的句段感受语言的美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投身大自然的作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交流谈论法

  教学建议:

  大自然,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蓝色的大海和连绵的群山。教学之前我们要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好的景物,去观察大自然中奇异的事物与景物,倾听大自然给我们讲的故事。本课旨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界的五光十色,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学生体验到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多了解自然,丰富课余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信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张海迪是怎样引导小鸥认识大自然并争取投身大自然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张海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教学挂图。

  认识张海迪,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

  2.过渡。

  坚强的张海迪又坐在轮椅上开始了她的工作,这一次她在做什么?

  (给小朋友写回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了解并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自然段:张海迪在给小鸥弟弟写回信。

  第2自然段:简述小鸥信中的主要内容。

  第3自然段:表达对小鸥的同情,讲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大自然对自己的帮助。第4自然段:讲述印度诗人泰戈尔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老师,从而变成了伟大的诗人。第5、6自然段:假设小鸥来到乡下,引导他学会观察大自然。

  第7自然段:希望小鸥能如愿到乡下去,并教给他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

  第8、9自然段:告诉小鸥有小朋友来找自己,信就写到这为止。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1.找出作者写得好的片断,欣赏好处。

  同桌或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最后交流归纳。

  2.明确,可能涉及到以下内容。

  (1)第3自然段:

  ①作者略写自己的疾病情况。

  ②详写自己对大自然的好奇,表现大自然的`美好,表达自己的乐观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作者对大自然的幻想,表现出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2)第4自然段:

  ①举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例,说明投身大自然的重要性。

  ②将大自然当作人来写,进一步表达张海迪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最后一句话明确地告诉小鸥一定要投身大自然,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3)第5、6自然段:

  ①以假设的写法引导小鸥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这样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易于接受,这就是张海迪写信与人沟通的奥妙,没有说教者的口气。

  ②大量使用疑问句,引导小鸥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大自然,语言亲切。

  (4)第7自然段:

  ①一共讲了两层意思:再次肯定到大自然中去的重要性;教给小鸥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交代小鸥千万不可荒废学业。

  ②作者的口气始终是亲切的,主题是鲜明的,先是委婉地肯定爸爸妈妈不让小鸥去的出发点是对的,再坚定地表示大自然有学不完的知识,最后教给小鸥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这样的沟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从中可以看出海迪姐姐真的是小朋友的知心人。

  四、自由谈读信的感受

  1.同桌或小组交流。

  2.汇报。

  (1)读了张海迪的回信,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向往大自然。

  (2)读了张海迪的回信,认识到给人写回信要根据要求进行明确的回答,回答要令人信服,口气要亲切,要善于引经据典,让人心生佩服。

  (3)从信中可以感受到张海迪姐姐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五、小结

  张海迪在回信中援引自己与泰戈尔的事例,观点鲜明地阐明投身大自然的重要性,正如诗人杜甫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投身于大自然,从中获得成功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张海迪的资料。

  2.模仿《大自然,你好》给朋友写一封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知道“生命垂危、预感”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尝试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感受文中小男孩对母亲和妹妹的真挚情感和作者对这个不幸家庭的深切同情,从而加深对亲人,亲情的珍爱,对生命的珍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师:前不久,我们从《风中的菊花》一课中,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忍饥挨饿,用乞讨来的钱为去世的妈妈买了一束万寿菊庆祝生日,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无尽的思念和深切的爱。今天,让我们再读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再一次共同感受人世间至深至爱的亲情。

  二、事件导入,启发质疑,整体感知:

  1、师:故事发生在有一年的圣诞前夕,作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

  出示:一个喝醉酒的司机开车撞了一对母女,小女孩当场死亡,那母亲生命垂危。

  理解“生命垂危”

  师:那位母亲是生?是死?两天以后,作者在报纸上看到后续报道。一起读。

  出示:那位母亲死了。

  2、师:这原本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现在——(出示本课插图)小女儿先去了天堂,母亲也静静地躺在殡仪馆里。留下的是伤心的父亲和年幼的男孩。

  出示:那天晚些时候,我实在无法——静静地坐下去了。我买了一捧白玫瑰,来到给那位母亲举行告别仪式的殡仪馆。

  我含着热泪离开了……

  师:读了这段话后,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预计:①作者为什么无法静静地坐下去,来到殡仪馆?

  ②为什么要买一捧“白玫瑰”?

  ③为什么含着热泪离开了?

  ……)

  3、轻声读读这个故事,想想:在母亲生命垂危到不幸离开人世的两天时间里,作者和图片上的男孩之间曾经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试着借助这道填空来说一说。

  出示:

  我在百货商店玩具柜台为孙儿买礼物时,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男孩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他执意要买洋娃娃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我把自己的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流填空。

  5、引读第一节。

  6、小结,板书:相遇:相知:相助

  7、师生配合读填空。

  三、学习第二、三节,了解小男孩的不幸遭遇:

  1.师:原来,在那个圣诞节前的`夜晚,作者和小男孩之间曾经经历了相遇、相知到相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心情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相关的内容,划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2.交流,出示:

  ①我有点好奇,弯下腰,问他:“亲爱的,你要把她送给谁呢?”

  ②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

  3.原先只不过是有点好奇,可到了后来,作者竟然震惊到心几乎停止跳动。小男孩究竟对他说了些

  什么?令他的心情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请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作者与男孩间的这番对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4.分角色交流,师生配合读。

  5.小结:那个虽然只有五岁,可却那么纯真、懂事、重情重义的小男孩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让人看得心疼。也难怪作者愿意出钱,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四.学习四、五、六节,感受作者的同情之心:

  1.导入出示:我心里安慰着自己——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事有关。

  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商店里的小男孩,有一种预感告诉我,那男孩和这事有关。

  这两句话之间有矛盾吗?

  2.重点感受“安慰”和“预感”的内涵。

  3.解答之前所提的问题。

  4.小结:一捧白玫瑰,包含着作者对这个不幸家庭的深切同情。一枝白玫瑰,则寄托了小男孩对母亲的深深热爱和无尽思念。作者被男孩的心意所打动,故事就以这枝白玫瑰为名。

  出示课题:一枝白玫瑰(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5.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含着热泪离开殡仪馆呢?(板书:相见)

  作者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悲伤的画面——

  出示填空:

  我看到了那位母亲躺在那儿,手拿一枝白玫瑰,怀抱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和那男孩的照片,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又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含着热泪离开了……

  6.想象说话。

  7.引读全文。

  五、总结: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这枝白玫瑰伴随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着,悄悄地绽放着。此刻,它要向我们倾诉的是:亲人永远是你最亲最近的人,亲情永远是人世间至深至爱的情。生命永远是可贵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珍爱亲人、珍视亲情、珍惜生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