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时间:2024-02-03 07:45:01 教案 我要投稿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1

  【教学理念】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观念,凭借教材这把“钥匙”,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识能力。”(叶圣陶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⑴ 能够揣摩语言文字,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并能为表达交流的需要写一写身边的景物。

  ⑵ 感悟双龙洞景观的奇异,能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方法:

  比较分析品位语言;学习写法强化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学习叶老感情真实,语言洁净的文风,不说空话、假话。

  ⑵ 受到双龙洞奇异景观的熏陶感染,体会我国山河的瑰丽多彩。

  【教学重点】

  体会孔隙一段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的精确与朴实。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当堂练笔热情,使学有成效。

  【教学用具】

  内洞景观录象、孔隙一段文字及孔隙的纵切面、友情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

  2、介绍我的学生。

  3、交代友情卡,提示要求。

  4、询问学生旅游情况,拉近与课文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课文,明晰路线图,激发生活体验

  1、直接导入新课:

  去过金华的双龙洞吗?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番。(板书课题)

  2、怎么走?都经过哪?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看到游览路线图。

  3、看到了吗?谁来说说!(板画)

  4、按着游览路线图出发吧,心情怎样?推荐一位同学,咱们读出路上的好心情!

  注:读不到位,引导学生想象词语的意思导读。

  三、分部分感悟景点特点,品味“具体”写法

  1、自读自悟:

  到双龙洞口了,咱们进洞游览,看哪一个景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标注下来,一会儿就这一景点谈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提升认识:

  哪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随学生导入相应景点,但应提示全体学生注意在游览路线图中的位置。

  第五自然段──孔隙:

  ⑴ 学生认识。(随机板书:小……)

  ⑵ 从哪体会到的?

  一种情况 “孔隙”一词的理解:

  一种情况:

  ① 可能说船小。

  ② 是船小吗?教师手势:是孔隙的窄!(板书:窄)

  ③ 都读读这两句,体会体会。

  一种情况:还从哪体会到孔隙的小?

  ① 可能谈“自以为……擦伤鼻子”

  ② 我们就来坐一坐这小船吧!教师范读,带入情境。

  ③ 你又体会到什么?教师手势:是孔隙的矮!(板书:矮)

  ④ 课件:

  都体会着读一读。

  3、课件出示孔隙图:

  其实要说出孔隙的小,说出它的宽窄、它的高低就行了。课前,老师从网上查到一份资料:

  课件:孔隙很小,宽有三米多,高不足一米,长有八、九米。

  大家都读读,再和课文比较一下,同样说小,体会有何不同?

  4、语言训练渗透写法:

  所以:作者不说宽有三米多,他说(怎样小的小船呢?……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顺势提升认识:

  他用身体做比、借小船的小写出孔隙的小,这种借比的方法让我们都能体验得到。(板书:借比)

  作者不说高不足一米,他说(我怀着……擦伤鼻子。)

  师顺势提升认识:他说自己坐船这件事,他写自己的感受,(板书:举事例、写感受)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船的小,他多会抓特点写具体呀。

  第六自然段──内洞:

  5、内洞给你怎样的感受?哪体会到的,你来说说?(重点板书:奇)

  ⑴ 教师激情:

  一百年才长一厘米的`石钟乳和石笋,在双龙洞中颜色不一令人称奇,形状变化多端令人称奇,名目数量之多更是举世无双。

  ⑵ 想象一下,除了课文列举的大自然赐予的奇观──蜿蜒在洞顶的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还有什么呀?(顺势板书:列举)

  6、名目有四十多,说是说不完的,咱们去看看吧。(课件:双龙洞内洞)

  7、没看够,就再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外洞:

  8、外洞的特点呢?(板书:大)

  9、有多大?(大会堂、千八百人),顺势而导:

  他打了个比方,列了个数字!多具体呀!相当于咱们多媒体教室的五倍!

  板书:(打比方、列数字)

  四、简要回应整体,激发写作欲望

  1、回应整体:

  ⑴ 看板书小结:

  刚才我们游览一遭,哪印象深就谈哪,体会到外洞大、孔隙小、内洞奇,其实游览是应该按着游览路线走的,现在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书找一找,这些景点是通过哪些语句连起来的呢?

  ⑵ 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我们体会着读几句!(课件:随着路线图出连接句)

  ⑶ 小结:

  这样的句子使课文结构严谨而且比总说“到哪了”使语句更显得生动活泼。

  2、激发写作欲望:

  ⑴ 读友情卡。

  ⑵ 抓住你学校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点,试着用上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一两种方法,可以是:

  列数字、打比方、举事例、写感受、列举等来介绍你的学校。

  ⑶ 简要指导,可以给选择不好的学生一些题目,如:

  多媒体教室真先进!

  电动大门真灵活!

  ⑷ 指读两三人,教师鼓励选择课文之外抓特点写具体的其它方法,如对比等。

  3、小结全课:热情的孩子们,老师愿作使者,建构起你们友谊的桥梁。

  4、布置作业:

  旅游时别忘了写篇游记。

  【课后反思】

  教学中,重视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教师注重巧妙地提升认识,完成了写游记及抓特点写具体的教学。为使学与用有机结合,课上进行生活性练笔,更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不要读成;“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寻游踪,一来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了学习写游记的基本方法。

  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vcd,练读此句。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3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文章开门见山的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另外在处理教材时要尤应注意,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要注意把以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本文的学习当中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已经初步掌握了抓重点词语、句子品读感悟的方法。

  (三)环境分析

  这堂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策略更得当,教学方法更多样。我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1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进一步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画出表示游览线路的词语,并且根据这些词语画出游览线路图。

  2.让学生到前面来讲述线路图。

  3.快速浏览课文,你喜欢哪处景物,找出有关语句和重点词语,谈感受。

  4.书中的四处景物,学生先提到哪一处景物,教师就指导学生理解哪一处景物。

  如学生提到路上的见闻,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理解“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

  (2)理解“一路迎着溪流。”这句话。

  如学生提到孔隙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根据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

  (2)指导学生朗读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这段话。

  (3)多媒体演示船是怎样进出孔?复述这段内容。

  (4)背诵这一段。

  如学生提到内洞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重点理解“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句话。

  (2)多媒体演示内洞的景物(重点看石钟乳和石笋)谈感受。

  (三)总结全文。

  1.让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文章的写作顺序。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

  明艳 宽敞 窄、小 黑、奇、大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那里都有什么美丽的景观呢?(学生回答)

  2、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出示图片)你们愿意看看吗?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就随叶圣陶先生到双龙洞去游览一番吧!

  学生读书。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老师简单结合课件图片介绍双龙洞

  二、预习探究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三、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金华→罗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学生画好后,课件出示游览图,让学生依照游览图讲述游览过程)

  四、品读体验

  (一)大家对金华有了一些了解,就让我们随着叶老先生和你的脚步去金华看一看吧!

  现在我们正走在路上,我们看到了什么?(路上见闻)

  默读2、3自然段找出来。

  映山红、油桐、粉红的沙土、新绿——一片明艳

  溪流一路唱着歌,欢迎着我们到来。欣赏读:“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二)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外洞)

  1.洞口宽像桥洞

  指名读,读出宽大的感受。

  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

  2.外洞

  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联系学生所在的教室想一想,外洞有多大?

  (一个教室有50人,一千人或是八百人的外洞有多少个教室这么大?20个教室)

  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读课文。

  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

  (三)由外洞进入内洞——孔隙

  (1)自读第5段,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船小——

  a、“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b、哪些词句能突出船小?没法容第二个人。体会出什么?(窄)

  c、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

  b、人怎样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出示课件)

  4)学生通过读课文感觉洞的窄小、低矮。

  感觉到什么?(挤压)

  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出示课件)

  指名读: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

  (四)默读第6段,初入内洞有什么感觉?内洞有哪些景物?

  (1)为什么叫双龙洞?

  (2)展示图片,加深体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再加上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过渡:看完了双龙洞的美景,我们恋恋不舍地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五、巩固延伸

  1、为金华的双龙洞写一篇导游词。

  2、做一名小导游,结合导游词和游览图向大家展示。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二)解决办法

  1.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知道作者在外洞和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的。

  2.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根据游览的先后顺序,练习给课文列提纲,把理解课文和领会训练项目结合起来,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联系起来。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课文,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理清课文的条理。

  (二)自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讨论、交流。

  (三)具体地学习、讨论课文内容,看看学懂了什么?

  (四)试给课文列提纲。

  五、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电视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置身于大自然,一定会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给别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文章,我们可以沿着他的足迹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课题:8记金华的双龙洞

  2.放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自学课文(目的是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理清课文的条理)

  1.通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不明白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几名学生连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错音,帮助理解“石钟乳”、“石笋”、“十来进房子”)。

  3.自读课文(目的是理清课文条理)。

  (1)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3)师生共同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板书: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再读课文(目的是初步理解课文,为第二课时打基础)

  1.自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懂用“——”划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试把不懂的问题弄懂。(教师巡回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读、思、议过程,并及时给予点拨、诱导。)

  3.全班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提出小组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有些对理解课文内容不太重要的问题可随时解决;一些需在深入理解课文后才能理解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思考:

  本段交待了什么?(时间、地点)

  2.自学第二段,思考: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2)师生交流、讨论。

  重点提示:

  ①看到了花(映山红),映山红很多,到处都是,而且长得壮、长得旺,显得有精神。从“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看出来。

  ②看到了树,“洞桐也正开花……很不少。”

  ③看到了山,“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④山、花、树给作者一个怎样的感受?

  理解“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提示: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是什么意思?想象那美丽的景色。)

  ⑤看到了溪流,听到了溪声。

  板书:溪流

  投影句子:“一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想象是怎样的画面说一说。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溪流是从洞里出来的,要游双龙洞就必须“迎着溪流”上山。)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此时的景色真是有声有色,祖国的山河真美呀!)板书:美

  指导读这句话,体会美感。

  作者把一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指名感情朗读2、3自然段,其它同学闭眼倾听,让这位同学把每位同学都带入那美好的意境。

  (三)学习课文第三、五段

  1.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第三、五两个段落,投影出示思考题:

  (1)内洞和外洞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你还学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重点提示:

  (1)外洞大(板书:大)体现在“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2)洞口外很有气势,体现在“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怎样理解“突兀森郁”?

  (3)内洞奇(板书:奇)(因为内洞黑,有许多的石钟乳和石笋,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结合句子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4)双龙洞由内洞洞顶的双龙而得名,这两条龙实际上是什么?

  (实际上是两个石钟乳,这两个石钟乳蜿蜒在洞顶。)

  你理解“蜿蜒”的意思了吗?(原指蛇爬行的样子,课文中用来形容洞顶的两个石钟乳弯弯曲曲的形状。)

  (5)还有哪些句子介绍内洞的?

  怎样理解“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句话?(这句话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想象成各种神仙、宫室、器用等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6)有关写溪流的句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板书:深黑的石洞)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泉水?讨论泉水的`路线。(并把泉水的路线板书出来。)

  3.指导学生读三、五段。(让学生体会、想象外洞高大宽敞的美,内洞梦幻般神奇的美。)

  (四)学习第四段

  1.自学本段,看看你学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学生的意见,掌握同学们的理解程度、存在问题)。

  3.发言汇报。

  重点提示:

  (1)进入内洞的唯一通道就是这个孔隙。

  (2)怎样在孔隙里进出?说明了什么?(说明孔隙小)板书:小。

  (3)作者是怎样仰卧在小船里进洞的?有什么感受?

  投影句子:“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再读理解这些句子:

  ①“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姿态低得没法再低。)

  ②“挤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孔隙很窄小,小船的左右和上方都紧挨着山石。)

  ③指读投影的句子(意在体会作者的紧张新奇的感受。)

  4.再读这段,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意在指导学生背诵。)

  (五)指名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

  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的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七)看全文录像(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背诵第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第五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二)概括主要内容,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色的热爱。)

  (三)试给课文列提纲

  1.介绍提纲包括三部分,即:

  一、课文题目

  二、文章中心

  三、材料安排

  2.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是怎样进行材料安排的?

  (1)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

  (2)讲路上的见闻。

  (3)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4)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5)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6)讲乘船出洞。

  3.学习编写课文提纲的格式。

  4.学生试给课文列提纲。

  5.交流、订正。

  七、布置作业

  1.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打“√”。

  浙江(zh8 zh6) 逐一(zh* zhu$)

  蜿蜒(w3n w1n) 即使(j@ j0)

  2.组词:

  浙( ) 稍( ) 蜿( )

  逝( ) 稍( ) 碗( )

  蜒y2n( ) 曲q&;( )系x@( )

  蜒y2n( ) 曲q(( )系j@( )

  3.课后作业第5题。

  4.预习第9课《养花》。

  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懂的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

  (2)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并做上记号。

  八、板书设计

  8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了解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3、学习可以把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爷爷游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请同学来读一读点明地点的句子。

  2、谁来回顾一下游览顺序?

  小结:叶圣陶先生就是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3、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课文一起到“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去看看吧。

  二、精读感悟

  (一)“洞口”“外洞”

  1、来看描写“洞口”的这一段。你会怎么读这一句话呢?指名读。听老师读“洞口”部分。你发现老师是怎样读书的吗?

  2、像这样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就找到了洞口的特点——宽(板书)。

  3、共读“外洞”部分

  用老师这样的方法,自由读读描写“外洞”的句子,找出“外洞”的特点,一生指名朗读描写“外洞”部分语句,交流读书感受。

  过渡:用“读、想、标注”的方式,自由读第5-7自然段,思考:孔隙和内洞有什么特点?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4、总结:孔隙的特点——窄小、低矮;内洞的特点——黑、奇、大。

  (二)“孔隙”

  我们经常出去游玩,和你去过的地方比,“孔隙”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1、进出工具——船小

  a、大家对孔隙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小。那孔隙有多小呢?我们来读读对进出孔隙的船的描写,你能感受到“孔隙”之小吗?对比句子,老师把这个句子改了一下,你觉得哪个句子比较好。从四个“小”体会作者对船小的强调。指名读。

  b、除了这四个“小”你还能通过哪些词告诉别人,是怎样的小船?在这条小船上,我可以坐着吗?我们可以三个人一起做吗?都不能!到底是怎样小的小船呢?谁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船的小呢。

  c、假如后面有听课的老师想问问小船的情况,你会怎么告诉他呢?指名读。

  小结:这孔隙只能容下这样小小的船进出,虽然写的是“船”,可让我们处处感受到“孔隙”的低矮、狭窄。

  2、进出方式

  a、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孔隙”的小的呢?船小,这小船进出孔隙的方式也很特别呢?指名说。

  b、老师这有一艘小船,请两位工作人员结合黑板上的图给大家解释一下进出孔隙的方式。

  采访一下工作人员:为什么采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呢?

  c、哦,原来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就算是这么小的船在里面也没有办法掉头,只能直进直出,这个孔隙真的是太小了。

  3、做法感受

  a、同学们去过双龙洞吗?我们体验一下坐船过孔隙吧?

  臀是本课的生字,臀是月字旁,句子中还有一些也是月字旁的字,这些都和——身体有关。你知道臀指的是身体哪个部位吗?摸摸句子中提到的身体部位。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到——到——,没有一处不——。这样细致具体地描写更直观地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就是——窄小。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觉吧!

  b、引导换词体会:“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这里的“贴”字还能换成什么词?(如挨、触)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好?谁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这几个动作——挨、触、(体会到是紧紧地挨着,从而感受到孔隙的低矮)读一读这句话,体会着必须紧紧挨着船底的感觉。

  模拟过孔隙:你是怎么躺的?想象着自己躺在小船里,谁能说一下。男生准备好了吗?男生一起来读这句话。女生呢?一起读。我们马上就要开船了。播放视频。

  c、有人真去测量了这孔隙的高度,只有一尺(33、33厘米)低。你有什么感觉?你们会不会动?敢不敢动?要是把肩膀稍微耸起来呢?要是把脚稍微翘起来?要是把臀部稍微抬起来?学生想象说话。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出你的感受。

  4、仿写“一线天”

  a。感悟写法:这段文字,没有一个孔隙的“小”字,字里行间却处处让我们感受到孔隙的窄小、低矮,让我们的心也随着作者进入孔隙紧张起来。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窄小这个特点写清楚的呢?

  小结: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小船的小,这就是他的——见闻,还有他过孔隙的感觉,这也就是他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小,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

  b。拓展延伸:黄山著名景点之一——一线天,也是以窄著称,在一线天你看到了什么?过一线天你的感受是什么?学习课文的写法,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让我们感受到一线天的狭窄吗?写一写,交流。

  (三)内洞

  1、内洞又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呢?谁来说一说。孔隙的特点是——小,内洞的特点是——大、奇、黑。

  2、我们跟着图片去欣赏一下,发挥你的想象力,看到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你会想到哪些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

  3。有人游览了双龙洞,他觉得太有趣了,他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指名读。可是叶圣陶爷爷却是这样写——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如果把这一段加到课文里就更好了,双龙洞也介绍得很详细,你认为呢?就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叶圣陶爷爷,你猜他怎么说呢?

  5。也许你读了叶圣陶爷爷的原文你就明白了。谁来读——“这是各处岩洞的通例,凡是岩洞都有相类的名目。我不感兴趣,虽然听了,一个也没有记住。”打开文章就像和作者对话,原文选进教材会有改动,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可以找到原文读一读。

  三、感受写法

  1。叶圣陶爷爷在这篇文章中还悄悄告诉我们一些写游记的小秘诀,你知道了吗?就像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里说的那样——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2。原来双龙洞作为自然景观都有1600年的历史了,在明代就有“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舠(dāo)仰卧入回溪。——(明) 屠隆” 这样的诗句,一起来读。另外,据考证双龙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卧舟进洞的溶洞。所以叶圣陶爷爷在这篇文章中花了很大的笔墨写了重点景观——孔隙。

  3。《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就刻在景点里,具体位置还等待你们去找寻。你看,叶圣陶爷爷正在给一个小男孩讲述写好游记的小秘密呢?谁来猜猜,叶圣陶爷爷有可能怎么说呢?指名说。是呀,我跟着叶圣陶爷爷的文字游览了金龙洞,也从中学会了一些写游记的方法。老师也进行了总结,谁愿意读一读。出示——游览顺序讲分明,介绍景物抓特点,突出感受写真实,游记方能吸引人。

  四、作业:

  1。思考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推荐阅读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

  板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读 记 批注

  见闻 感受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通用7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⑴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⑵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⑷教师:

  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⑴教师:

  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⑵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⑶小组讨论、交流。

  ⑷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

  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

  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⑸小结: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

  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

  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⑵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师:

  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⑴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⑵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⑶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

  c“泉水*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

  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

  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3、读写词语。

  〖板书设计〗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相关文章: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02-15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03-04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10-2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06-27

金华双龙洞教案01-15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10-2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05-19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06-1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