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 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 黄绿 绿
红紫 紫 蓝紫
黄橙 橙 红橙
(2)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家居图片
B 生活图片
C 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美术教案 篇2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夏、秋、冬时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
2、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出示三面小旗,用电吹风机吹动小旗,组织学生观察旗有什么变化。
2、 新授:
(1)旗在风的吹动下向什么方向飘动?一样吗?
师:这就是风,它可以让一些东西动起来,你观察过风吹来时,有什么情景会出现吗?
(2)师:不同季节时风的脾气和样子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看到、听到风的样子,如树叶变黄下雪等。
(3)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不同感受。
(4)看书中学生作品,在不同的风中,人们的感觉会不同,有快乐、紧张、害怕等。
3、作业: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以我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小构图的样式。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觉,暗示春、夏、秋、冬来了,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表现。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第十七课 会转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教具学具: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师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五、拓展: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
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
(1)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美术教案 篇4
教案题目:
美丽的大公鸡
授课类型:
线描
授课目的:
让同学们了解大公鸡的基本特征,强化同学们对于线面的应用能力。灌输对于黑白灰的认识。
学会简单的情景设置。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让同学们学会不同场景的处理。培养想象力,整篇都用线描处理,变现好黑白灰关系。
教学导入:
每天早上准时叫我们起床的是什么动物呢?你见过这种动物吗?它是长的什么样子的呢?公鸡很漂亮,油亮脖子金黄的脚;公鸡很勤快,每天总是迎着太阳歌唱,唱出了早霞,唱来了黎明。
公鸡与母鸡是一样的`么?谁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呢?
老师提示:大公鸡是昂首挺胸的大公鸡的尾巴真漂亮你能画出与众不同的花纹吗?
导入时间:5到10分钟
教师展出事先准备好的公鸡图片。放大在脑屏幕上。并在白板上作出示范。
启发同学们:公鸡美吗,它美在什么地方?
羽毛美么?谁能画出来最美丽的羽毛?老师在白板上示范花纹的画法。
你的公鸡是生长在什么地方呢?流出来2分钟时间让同学们构思一下,设置一个场景。用时:10~15分钟
一:首先画出一只大公鸡的轮廓。其次在上面填充花纹,注意黑白灰的变化
二;画背景,设置场景;它是在农场里、田野里、房顶上、鸡窝里?它周围有没有其他小动物、
三:老师进行改正
四;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画的大公鸡的故事,如: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用时;1~2.30个小时。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说明: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
抬头的
向前爬的
向后爬的
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 上:天空上有什么?(乌云)是什么颜色?
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节虫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节节虫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节节虫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第4册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 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 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 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 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
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拟人化动漫形象的特点,初步掌握从原型到拟人化动漫形象的创作方法,能创作一幅既有故事情节,形象又生动的动漫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对比观察、自主探究等学习活动,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既有故事情节,形象又生动的动漫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经典动漫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动漫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出动漫形象。
教学难点:对动漫原型特点的把握和动漫形象的塑造与表现。
教学过程:
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用动画片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出课题,拟人化的动漫形象。
新课讲授:什么是动漫形象?动漫形象和真是形象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从图片上观察,找出本课的知识点,添加不同的表情,四肢,服饰和本领。同时再欣赏图片,看一看生活中的日用品是如何进行拟人化的。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
艺术实践:通过欣赏和观察,用拟人化的方法设计一组动漫形象,把他们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教师提供表情素材,学生可以选择参考。
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美术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恐龙等远古动物对学生进行有趣味的教学和交流,让学生在认识了解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启发学生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古生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生存环境,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2.操作领域:引导学生抓住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古生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了解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抓住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范图等。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相关材料、油画棒、八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一段是地球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人类
那时还没有出现,当然也没有任何建筑,浓密翠绿的树林无边无际,在茂盛的森林里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爬行动物,(播放恐龙音效)你们猜是什么动物?
生:恐龙
师:恐龙,是对一些史前爬行动物的统称。你知道恐龙生活的年代吗?生答。
(师补充:据说恐龙最早出现于大约2亿1千万年以前,生活于“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存在了大约1亿5千万年!其中在侏罗纪,是恐龙的黄金时期,到了白垩纪恐龙的种类达到鼎盛期。)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生答
师:如果真有时光隧道,你们想不想穿越到远古的侏罗纪、白垩纪时期,亲眼看看恐龙生活的真实场景?
(出示课题——远古的动物)
二、认识恐龙
1.欣赏电影片段:恐龙生活的场景
师:你认识这些恐龙吗?恐龙体形大小差异很大,身长小至60厘米(美颌龙),大至52米(地震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出示恐龙与人的对比图)
2.展示霸王龙、三角龙、梁龙、剑龙等恐龙图片,分析它们的外形特点。
三、学画恐龙:
(1)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有关恐龙的图片和录像资料,大家想不想动手来画一画恐龙呢?
(2)在画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恐龙的身体结构。
(恐龙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
1.教师以梁龙为例进行演示。(对比马门溪龙或腕龙)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
梁龙是侏罗纪晚期的一种恐龙,它因拥有极庞大的身躯而闻名于世。梁龙的特征是庞大的身躯、长颈、很小的头部和鞭状的尾巴。我们画时可以先画梁龙的身体;再画它的四肢;然后画脖子和头,脖子可以伸直弯曲、向前向后,嘴巴可张可合;最后画尾巴,尾巴也可以进行方向和形状上的变化。(教师出示范图)
2.示范提示如何画剑龙、霸王龙(身体形状、剑龙背部突起;霸王龙的牙齿和爪子)
四、创作练习:
(1)画前先思考画一只什么样的恐龙:
A.用铅笔简单画出外形、位置(圆、半圆、椭圆、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B.用油画棒描画出恐龙具体的身体部位,表现出斑点、花纹等特征。
(2)作业要求:形象生动突出,构思新颖巧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业
自评和互评
六、拓展
拓展一:
卡通恐龙的形象欣赏
拓展二:
恐龙死亡之谜:
曾经浩浩荡荡、生气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为什么一个不留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留下它们的后代,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这个谜永远激发着我们去猜想、去探索、去求知:
●小行星撞击理论: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一片黑暗,植物大量死亡。巨大的恐龙饥饿寒冷,无处藏身,全部灭绝了。
●免疫缺陷:在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忽然演化出了多种新型病原生物,恐龙等大量免疫系统有缺陷的动物因无法抵御而灭绝了。
●气候骤变论: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温度忽然升高,造成雄性恐龙个体的生殖系统严重损坏,从而走向了最终的灭绝。●繁殖受挫理论:白垩纪晚期,恐龙在蛋的孵化中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因而造成了恐龙繁殖受挫。
●大气成分变化论: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说明恐龙很适应高二氧化碳浓度的大气环境。随着时间推移,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造成了恐龙的灭亡。
●彗星撞击论:太阳有一个围绕着它旋转的伴星,巨大的彗星受到这个伴星引力的干扰,在太阳系内产生了几万次的彗星风暴,其中的一些彗星风暴袭击了地球,造成下恐龙的灭亡。
●最新理论——大规模海底火山爆发: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引起了陆地气候的变化,因此影响了恐龙等动物的生存。虽然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灭绝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推测,但至今为止仍没有—个肯定的答案,这有待后人的进一步探索、研究。
课后延伸:
●看—本介绍远古动物的书籍——彩图版《史前怪兽》、《恐龙小百科》。●推荐影视作品:《侏罗纪公园》、《史前公园》
板书设计:
远古的动物
A.用铅笔简单画出外形、位置(圆、半圆、椭圆、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B.用油画棒描画出恐龙具体的身体部位,表现出斑点、花纹等特征。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经典】08-06
【经典】美术教案08-07
(经典)美术教案09-14
美术教案【精选】09-19
美术教案12-31
美术教案12-31
美术教案12-31
美术教案(精选)08-09
美术教案(经典)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