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二、示范调查
1、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想作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2、统计小结
三、小组交流,回忆调查过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
要求: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
四、各自整理汇报
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
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把你的调查结果也写下来。
4、指名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5、相互补充,发表建议
五、集体交流,发表建议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
六、指导习作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经过、调查的结果、调查的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标,这样会更生动。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适时评点后,学生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同学们的调查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调查早餐情况的,有调查阅读情况的,有调查上网情况的等等。但其中一些同学的调查过于简单,或者直接出示了百分比,或者所作调查与感受不相干,当然大部分学生还是真正进行了调查,起到了调查的实际意义。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藏起来,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通过读、悟、析相结合,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方法】
通过读、悟、议、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内容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小女孩)
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他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里,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3、引导从“树么”一句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
(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师: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5、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在精读阶段,本设计力图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的艺术留白,不断提升认识,激起情感,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感觉。有了对文字的感觉,才能自然地将这种感觉渗透在表达中,渗透在朗读中,达到以情带读。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鸟儿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引起学生思考,体会鸟儿对树真挚的情义。而“你想对谁说什么”的写话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即跳出课文去审视,引发学生与各种角色进行多向对话,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课文的潜在的含义。同时,也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在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的时侯,进行适当的小练笔,培养写作习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二、 识字写字。
三、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井沿、无边无际、不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课文。
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一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
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四、指名读一次对话并借助图片理解。
五、感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用“因为……所以……”回答。
六、感悟第三次对话。
七、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八、板书设计。
青蛙:井底——天井口大
小鸟:天上——天无边无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 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也列为重点。
本文被安排在苏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从编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这样安排既是对已学过的写景散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的小结,又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醉翁亭记》的引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这是它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突出本文的个性特点。
教学设想:
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读、
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这样,力求做到既夯实基础,又突出重点、训练能力;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饱满,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因为,一方面,9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新课标写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两岁丧父,家贫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致于遭谗言被贬官后,不仅自己心忧天下,还在他的传世名篇中劝勉好友藤子京也这样。他是?这篇文章是?
二、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见下面【】中),要求:
1.由组长负责,先校对、补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组的疑难,写在黑板上。
2.点评本组小短文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推荐本组的优秀短文准备集体展示。
字形:〖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
(二)译读。再读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句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交流时订正。
1. 用红色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xkb1.com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
三、精讲点拨。 (5分钟)
1.集体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未能解决的'词句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本组优秀短文,老师评分。
四、组内研读 (6分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朗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本文语言节奏和谐的音律美。
2.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自评和他评,揣摩如何控制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才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
(§3:语气凝重、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语气轻松、语速轻快、语调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语言的音律美。
五、小组品读。(6分钟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个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老师点评并判分。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组长负责抽查自学中错误率高的内容。(5分钟)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导学案,组长负责抽查10个词语解释和5条句子翻译。(其它组负责检查的人在下节语文课前向老师汇报被检查组的完成情况)
2.完成第二课时的导学案。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今天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
--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
--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
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
--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
(三)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我先介绍一下。
解题、作者和背景
(四)现在大家仔细阅读《泰山日出》。
(五)阅读之后,梳理字词。解释下列词语
饱饫 无餍 醒豁 消翳 厚毳长绒 溟濛 飒飒 蜿蜒
(六)分组讨论:
1. 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
2. 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
3. 练习二,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谈谈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
4. 练习三,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
上节课我们各组都已按照所给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就进入表述阶段,看看哪个组说得好、说得精彩!
(二)第一个问题: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念每组的序号,被念到序号的同学就发言。按答的水平打分。)
注意:这是一个开放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那些能产生特别的表达效果的词语,或采用了某种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的句子。如:
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劲烈”一般与“寒风”搭配,这里用来形容晓寒,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醒豁”本意是指意思表达得明显,文中与“睡眼”搭配,传神地写出了“我”尚有朦胧睡意的行状。
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以“神驹”形容太阳从东而来,光辉灿烂不可阻遏的样子,极有力量与速度。“热奋”,中文本无这个词,这是根据字意临时造词,但读者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热烈、兴奋义,促进读者体验到光华无比的太阳强劲地前行的样子。
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
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态之美,以“金”饰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比喻云彩的色调光影的,极尽华丽与堂皇,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义请调。
(三)问: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
明确:本文不是集中笔力描绘日出的壮丽图景,而是重在写自己的期盼、激动、幻想。
(四)问: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有什么关键词能提示我们?
关键词:巨人 睡意 唤醒 东方 光明 复活
这是用了象征的写法,象征东方巨人的觉醒。再考虑写作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光明”“复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这里的欢乐,狂欢般的,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
(五)问: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六作业:
①完成课后“词句品味和积累”各题。
②朗读并背诵“巨人的手……在热奋地驰骋”。
语文教案 篇6
你是你的船长
-一寄语十五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突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创设情景,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后模拟演讲,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本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用于课堂模拟演讲上。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解题.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请大家看课题--你是你的船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课题。
2.师:不错,大家说得非常好。另外, 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寄语十五岁,这个词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师:谁能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4.师:很好。这位母亲对十五岁孩子们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聆听……
1.踊跃发言。
生:“你是你的船长“,意思是我们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
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
2.齐声回答:借代。
3.举手回答。
生: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谭的话。
4.带着好奇和渴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这篇文章是自己对在座学生的寄语,是贴心地交谈。让学生合上课本,配合你的朗读。
1.合上课本,听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 渐渐融人教师用心创造的`情景。当教师读到“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后停下来时,
师:……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韵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 读到此处停下来,凝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
2.师微笑着继续朗读: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别人是否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同学,素萍(一位女同学的名字),如果晓风(小丽的好朋友)的手被刀划破了,正流着血,你感觉怎样?
3.师: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晓风会觉得疼,他的好朋友素萍也会感到他的疼痛。那么……后面的课文照此模式进行下去。 学生开始均木解地望着教师,随后恍 然大悟,纷纷伸手去掐胳膊或脸,此起彼伏地叫道:“疼。”
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 小丽: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
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动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对“母亲”的教诲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好了,谢谢大家。刚才我并没有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为什么呢?
2.师: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你们说是吗?
1.思考原因。
生:您根本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您的话语中。
2.沉思片刻。
生: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全文,把它找出来。
4.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的呢? 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
生: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不确定处给予指导。
2.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3.组织学生作即兴发言,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同情心、正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1.自主完成随堂练习。
2.阅读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
3.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五、本课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了作者的角色,而学生仿佛就是那次主题班会上的听众。师生通过合作,按照解题,情景再现,疏理结构,发表感想的顺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问: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自己会感觉到疼痛--->家长可以感觉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疼痛--->人们都会对他人的处境有所感受-->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任何人抱漠视态度->应该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公平、公正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万身”?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仔细朗读北京101中学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中一个学生代表的发言(风补充资料),谈谈你的体会。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作者循序渐进,一步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演讲思路很值得探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篇演讲稿稍加修改,在班上来个模拟演讲,这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