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时间:2024-02-08 06:58: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苏教版模板汇集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苏教版模板汇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苏教版模板汇集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苏教版模板汇集1

  《恐龙》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特点,学会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恐龙的各自特点:

  学会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约在两亿年前,美丽的地球曾被这种强大的爬行动物主宰,它们就是——恐龙(引读课题)(视频),让我们再次喊出它们的名字,(再次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初步了解了关于恐龙的哪些知识?

  谁来填一填?(课件)

  二、自主探究

  引读:恐龙种类——(很多),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名字下面用横线划出来。

  1、 交流:书中依次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2、 质疑: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你能把你的根据读给大家听吗?

  (屏显: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我们所指的恐龙,是指生活在陆地上的霸主。而鱼龙和翼龙一个是生活在水里的霸主,一个是生活在天空的霸主,由于它们生活的时代相同,生活的习性相似,所以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有时为了方便,人们又把它们通称恐龙。

  3、“千奇百怪”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一起先来猜猜这是什么龙?读句子谈谈:它形态奇怪在哪里?

  (1) 学习雷龙:

  它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它呢?

  A、理解:庞然大物

  上学期我们学习《航天飞机》一课出现过这个词,是形容什么的?(航天飞机)

  庞然大物在生活中还可以用来是形容什么样的物体?(形容高大笨重的物体),文中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从这个词感受到了雷龙的奇怪之处就是——庞大。

  能读通过朗读表现出这奇怪的庞然大物吗?

  B、谁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是庞然大物?谁再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雷龙是个庞然大物……雷鸣一般。”

  谁来说说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说),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读,评议)

  C 、 比较句子(出示)

  作者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这庞然大物如在眼前的?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句好呢?说出你的理由。(指明说)

  师:一头成年大象大约5吨,六头大象就是30吨呀!如果以我们每人60斤,30千克计算,得1000多个小朋友那么重。

  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读: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师: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作者在介绍雷龙时,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做了(比较),在说明方法中我们称它为“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我们没见过雷龙,不知道有多重,但我们见过大象吧,那课文把雷龙与六头大象比较,我们是不是立刻能感受到雷龙真的很重了?所以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能使我们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我们再感受一下这个奇怪的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D:正是因为雷龙太重,所以爬行时才会发出一声轰响。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把雷龙的踏步声比作雷鸣。你听过打雷的声音吗?

  能模仿一下吗?

  听到这声音,你感觉?(声音大,很害怕)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把雷龙走路的声音比喻成雷声

  这在说明方法中被成为( 打比方 )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这种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它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E、如果是一群雷龙,一齐在森林中行走,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一定是尘土遮天蔽日、响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这就是它名称的由来——雷龙)怪不得作者说好像——雷鸣一般。

  让我们再次感受这雷鸣般的声音:读句子

  作者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觉到雷龙奇怪之处在它是个——(引说:庞然大物),我们再次把雷龙的庞大读出来好吗?

  每踏一步就能发出雷鸣般的声音,难怪人们给它取名——(雷龙)。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形态奇怪的雷龙吧:(齐读):

  F、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我们是怎样学的呢?(读句子——抓特点——说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打开学案,小组合作,选出你喜欢的一到两种恐龙,利用我们刚才小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学习,读课文,抓住了这种恐龙奇怪在哪?作者为了说明这一特点时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填好表格。

  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恐龙汇报,汇报时请用上:我喜欢……它的特点是……我找到的句子是……这句话用了……的说明方法

  (2) 学习鱼龙(屏显:鱼龙),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书中是怎样写的?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海豚图片)鱼龙我们没见过,可是我们见过海豚,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板书:作比较)

  (3) 学习翼龙

  这就是翼龙,“翼”就是翅膀,谁来读一读描写翼龙的句子?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翼龙比作飞机),(出示飞机)正是因为恐龙距离我们很遥远,谁也没有见过,作者就用我们都熟悉的飞机打个比方,让我们如见其形,这在说明方法上称为“打比方”。(板书,齐读)

  (4)、学习梁龙

  A 我喜欢梁龙,它的特点是长;(出示图片)

  B 师:看,梁龙真的很长,有多长呢?谁来读读书上的句子?哪些词最能体现它的长?

  a “二十多米”,我们今天上课的教室从西到东大约15米,二十多米相当于一个半教室那么长。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作者通过数字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梁龙的长,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板书,齐读)列数字的作用是使说明事物特征精确、科学、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

  b “移动的吊桥”,你能用学过的说明方法来说说它吗?(打比方)

  c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读出梁龙的长吗?(指名读,齐读)

  (5) 学习剑龙

  A 我喜欢剑龙,它的'特点是带剑板。

  B 老师先聘请一位同学作为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剑龙(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方法说说)

  C 指导朗读:瞧,剑龙多威风啊,就像一位身披铠甲的武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6) 学习三角龙

  A 我喜欢三角龙,让人看了望而生畏

  B (出示图片)这就是三角龙,你来说说它奇怪在哪儿?这三只角分别长在哪个部位?(出示句子)一米长的角,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

  C 三角龙的脸上有一米长的三只大角,许多动物看了都(望而生畏)谁来读读这个词?

  可以给它换个词吗?(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毛骨悚然……)

  D 现在谁能当小解说员,把这可怕的脸型介绍给大家呢?(指名读)

  (7) 学习霸王龙

  它的特点是凶猛(出示图片)

  A 从哪儿看出它很凶猛?(出示句子)

  B 谁来读一读?

  4、小结: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各有各的形态,怪不得作者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课文的第2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让我们一起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大家接着读。

  11、通过学习,谁发现这些恐龙的名字是根据什么起的呢?(身体形状,特征)

  恐龙的种类繁多,老师也带来一些恐龙的图片,我们试着根据他们的形态给他们取名字好吗?(课件)科学家给他们起的名字分别是:

  所以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三、迁移写作

  爱好恐龙的同学们今天也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恐龙朋友,你能说说恐龙朋友的样子奇怪在哪里吗?介绍时用上今天学习的说明方法。先写在学案上。

  请同学们用“我叫——龙,——”先在学案上写一写。

  汇报:

  四、激发探索兴趣,提高读书欲望。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段“恐龙世纪”的视频,想看吗?(播放视频)

  2、师:两亿多年前,恐龙曾是地球上的主人,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它们的身影?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

  3、至今还是一个谜。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位未来的考古学家,你猜猜它们是怎么消失的?

  4、至今为止,科学家对恐龙消失之谜还只是个推测,同学们刚才说的种种原因也是推测,也许解开这个谜的将会是我们今天在座的某个同学。科学是奥秘无穷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达尔文说过: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 ))

  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会不断探索,说不定解开谜底的人就是你。

  五、探索延伸

  学完课文,激发继续探索和读书兴趣

  师: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恐龙知识知多少主题活动,好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苏教版模板汇集2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

  3、理解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资料为萧伯纳设计的名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大作家的小老师》(板书课题)。

  上节课同学们对课题提了很多问题,并且自己解决了一些问题,知道了大作家是——(板书:萧伯纳),小老师是——(板书:娜塔莎)。

  知道了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一位小姑娘,他们在一起玩了好久。

  我感觉同学们真会学习,真了不起。不过,我们上节课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是什么问题呢?

  (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呢?)这个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

  二、精读课文。

  (一)了解大作家萧伯纳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画出课文中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A、出示,读句子,读加点词语

  B、给加点词语换个词

  3、读出名气。

  (二)了解小姑娘

  1、过渡:这么有名的大作家,却拜了一个小老师,这位小老师是谁呀?

  出示:娜塔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找出有关语句。

  A、指名读

  B、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她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加着重号)

  C、你也在书上给这几个词语加上着重号。

  D、怎样读出她的可爱呢?试一试、

  3、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有名的大作家和可爱的`小姑娘,齐读第一小节。

  (三)解决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拜小女孩作老师?

  1、指名说。

  说不好没关系,我们来读读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说的一段话。

  2、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萧伯纳会怎么说呢?

  (2)出示填空:__的萧伯纳 __对小姑娘说……

  a、指名填空。

  b、你怎么想到填这个词的?

  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如果是你,你遇到了像萧伯纳这样的大文豪,你会有什么反应?

  小姑娘是什么反应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出示第三自然段。

  (1)“预料”是什么意思?“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2)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竟)

  小姑娘说了什么让大文豪出乎预料的话?谁来读一读。

  (3)从小姑娘这种出乎预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天真可爱、勇敢无畏、有礼貌、聪明机智……)

  学生说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段话。

  4、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可爱又聪明!多么有趣的一段对话!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

  (1)同桌练习。

  (2)男生扮演萧伯纳,女生扮演小姑娘,老师读旁白。

  5、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为之一震,萧伯纳为什么震动了?

  6、这次在莫斯科与一个苏联小姑娘的偶遇,给萧伯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有了这样一段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是啊,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

  (3)最后萧伯纳说道:“她是我的老师。”现在,你能说说看“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了吗?

  a、小姑娘让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

  b、什么道理呢?

  c、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道理?

  平等待人,永远谦虚就是小姑娘带给萧伯纳的启示,所以萧伯纳把小姑娘称为老师。

  e、齐读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4)“她是我的老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佩服、感激、尊重……

  (7)瞧,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胸怀,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气度!一点点缺失就让他有了如此的反思,让他把一个小姑娘尊称为自己的老师。

  三、升华、拓展。

  1、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觉得大作家的“大”仅仅指的是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2、学了课文,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更深了。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板书:

  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 娜塔莎

  著名 平凡

  谦虚 纯洁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苏教版模板汇集3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 苍蝇 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讲或劝(经过)

  (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5)你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两种句式。(多媒体出示要求)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这篇课文先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小结:陶行知先生给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谈的,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3、说说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陶行知。指导书写“陶”字。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板书:捉 讲(劝或谈)放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抽生回答。板书:吃食 尾巴 眼睛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抽读、范读: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三)学习10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XX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四、拓展想象: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苏教版模板汇集4

  《赶海》

  一、解题,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2、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播放课件。

  3、这首歌你们听过么?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那?(出示<>的大海)学生口头填空。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的课文就是和大海有关的,题目叫做《赶海》(板书课题)同学们注意看老师写,“赶”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这一捺写得要舒展一些。来,读课题。

  5、谁知道什么是赶海啊?(老师简介“赶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赶海多好玩啊,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赶海。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认识得字或难读的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书那么认真,相信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倒大家,谁愿意来试一试?

  3、个别读,(同学读的时候你要仔细听,认真看,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开火车读

  4、小火车开得多稳当啊!现在老师把生词上面的拼音去掉了,还能读好么?

  三、精读课文

  1、同学们真了不起,生词读得那么准确!在小作者的记忆中,赶海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去在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并想想趣在哪呢?

  2、教师巡视,相机知指导。(板书:趣)

  3、同学们都很会读书,都在书上画出了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谁愿意把自己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乐趣?

  4、(指导第二段的第二句)

  读句子、说句子(老师指导:追赶浪花是有趣的。这个同学真不错,不但让大家分享了他找到的充满乐趣的句子,还能说出自己的体会,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老师指导:这句子那么有趣。你想象一下浪花哗哗地往下退,一会儿又涌上来,小作者拼命追赶浪花的情景,多有意思啊!你能不能再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读得更有趣一些?

  听你读这个句子,老师好像看到小作者追逐浪花兴奋不已的样子了!读的真好!要把句子读好,就要象这个同学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到哪就想到哪,留给自己一点想象的时间,想象好了,就能读好了。不信,你们也来试试。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追逐浪花的乐趣!(全班齐读)

  5、指导读“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这一句。

  这句话就象电影中的远景一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赶海的热闹场景。从句子后面的'这个省略号,也可以看出赶海的人真是多啊。

  6、指导精读第三自然段。

  摸呀摸呀嘿!(不光体现在声音上,还体现在表情,甚至是动作上)

  哎!努努嘴儿“哎哟”

  咦?哦!轻轻只一捏

  7、同学们好好体会一下老师刚才的指导,自己练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读得有趣。

  8、看到同学们读书那么投入,老师可真喜欢。来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用你的声音,表情,动作把赶海的乐趣表现出来。

  9、赶海是有趣的,在海边追赶退去的浪花是有趣的,摸海星,捏大虾更有趣,就算被螃蟹的大鳌夹住了手,疼的也是高兴的。难怪我要闹着去啊!

  同学们,时间不早了,太阳也偏西了,赶海的人三三两两的回去了,我也满载而归。喧闹的海滩又恢复了平静。让我们再听一听那大海的歌,回味赶海的乐趣。